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荷室夜话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达燏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这是南宋初年,诗人陈与义在《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中的诗句。由此,看着案上《荷室夜话》的书稿并联想到它的作者。

这是继《荷室随笔》,作者的又一力作。

(《荷室夜话》看似形散,细心研读之后便感觉“新晴” (雨后初晴时的月色)和“渔唱 (打渔人的歌儿)之神的引领始终。作者经历虽不能与诗人陈与义相比,但“此身虽在堪惊”向“闲登小阁”变幻的思维情境是相通的。在研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令我惊异的是作者没有沉浸在感伤历史的忧愤之中,而是绘出“渔唱起三更”时的月色,更以“荷室”表述了身居其中的心境。于是便有了“读史点滴”、“生活趣事”、“名人名语”、“美术”和“游记”这样的关于“三更”月色超越时空的历史感慨。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然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重要的是我们从“忆昔”中获得了什么?作品“读史”部分给人的虽然不是也不可能是中国历史的全景,却在全景的视野中用“忆昔”和“饮”的方式让昔日“豪英”成为今天的“坐中”客,反思他们的人生轨迹并撷取其中的“新晴”。在这部分的49个话题中,评帝王、说天下、鉴人品、赏美德、判制弊,寻文化之精华,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诸多历史人物及其故事的讲述过程中,引经据典,引领读者揽获历史“新晴”,作者以故事形式,集感悟、经验或教训于一体,把服务于人们对当代生活的理解作为第一目的。

现实生活中,虽然“长沟流月去无声”,但此时无声胜有声,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有声而在于有趣。作品“生活趣事”部分虽然表现着百鸟喧嚣式的生活花絮,却有“荷室”境界中的冷静思维;虽是平淡的故事或鲜为人知的生活知识,却不是“露痕初见冷无眠,虚苦长天,秋气为怜。”(《一剪梅》)在“长沟流月”的生活长河中拾取“新晴”,让“去无声”的平淡变得有趣且耐人寻味。在这部分的63个话题中,说狗、说蛙、说麻雀、鹌鹑、蜘蛛、蜻蜒、鸭子、乌龟……均在列;谈玉兰、谈荠菜、谈柳树,樱桃、紫藤、车前草,蜀葵、萱草……样样在;究人,说趣,寻玫瑰……可谓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纵观全部,可见其中借“物”喻人、借趣育人、借无声感趣义之妙。也是在诸多趣事讲述过程中,作者引趣释义,为引领读者摘取趣中的“新晴”,又以趣事为形式,集经验和感悟于一体,把服务于人提升为对当代生活境界的理解作为第二目的。  希望是生命的永恒需要,人只有领略人生的境界,才能“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作品“名人名语”部分虽然只是“名语”中的点滴,却有“荷室”里的缜密;虽是众所周知的名言警句,却不是轻描淡写的罗列,而是以体现“新晴”为目的科学架构的名人名语体系,使“名语”因情景转换而存在于耐人寻味的平常人的思维之中,读起来,既有“杏花疏影里”的境界,又有“吹笛到天明”的愿望。在这部分的52个名语中,说确立人生境界的原则,说领略人生境界的途径,谈修行,谈为人,谈圣人,谈君主……究领略人生境界之方法,寻实现领略人生境界之工具;说君子,谈小人,说成功,谈失败……可谓自成体系。纵观全部,引语启义,沁入心里。为了引领读者理解名语中的“新晴”,作品以“名语”形式,集“名人”的经验和感悟于一体,把服务于人感悟当代生活境界作为第三目的。

汉宣帝曾长叹:“乱我家者,太子也!”这里的“家”,指的是大汉王朝的基业。虽然如此,宣帝鉴于对已故许皇后的深情,最终也没有更换太子。公元前四十九年,汉宣帝崩,太子刘爽继位,史称汉元帝。

元帝有几大喜好。

一是喜欢儒生。史书说他“柔仁好儒”,经常和一些儒生在一起高谈阔论,并愿意采纳儒生的意见。这班儒生既不能洞察世事变化,又好厚古薄今,却被元帝视为一班“以德治国”的人。在元帝做太子时,就向宣帝建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曾训斥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刘爽的“柔仁”与他的先世伯祖汉惠帝刘盈非常相似。然而,刘盈有个曾陪着高祖打天下、创基业的母亲,在位时由母亲掌握大权。而刘爽幼年丧母,养母王皇后在宣帝时备受冷落,“素谨慎”,历史证明,柔弱仁慈是不宜做皇帝的。

二是喜欢音乐。据史书记载,元帝多才多艺,能写一手漂亮的篆书,至于弹琴鼓瑟、吹箫度曲、辨音协律等无不穷极其妙,令人叹为观止,他亲手组织起一支皇家乐队,常常饮酒奏乐,通宵达旦。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元帝身体很弱,《汉书》记载,“陛下春秋未满四十,发齿堕落”,仅四十三岁就死掉了。

三是喜欢宦官。他不同于父亲,能严格控制宦官的行为,而是把政事委于弘恭、石显两位阉宦,任命二人为中书令。《汉书、石显传》说:“是时,元帝被疾,不亲政事。”弘恭死后,石显权倾朝野,先后害死周堪、张猛、贾捐之、甘延寿等大臣。特别是元帝的师傅、“当世名儒”萧望之因石显进谗言而被逼自杀。当时刘爽正在吃午饭,听到这个噩耗后泪流满面,立即召来石显严厉责问,把石显吓得摘掉帽子,磕头不止。刘夷当了十六年皇帝,自萧望之死到驾崩十四年间,每年都派使者祭奠萧望之。然而,对石显既没有追究也没有惩治。对此,司马光评价他“容易受欺骗而难以醒悟。”因为元帝认为,宦官“中人无外党,精专可信任。”信任宦官的最终结果,开启了汉代的宦官之祸。

四是喜欢女人。元帝专宠两个嫔妃,最宠爱的是司马良娣。公元前五十一年,司马良娣病逝,临终前悲伤地对刘爽说:“我的死并非寿数已尽,而是其他那些良娣、良人们嫉妒我,轮番诅咒的结果啊!”刘爽对此话深信不疑,大病一场后,对自己的姬妾一个也不肯见,就连皇后王政君也受到冷落。王政君是刘爽做太子时的太子妃,生子刘骜,就是后来的汉成帝。元帝那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使其对熙巍美女丧失了兴趣。喜欢女人,又如此远避女色,元帝还真是钟情之主。直到遇见‘‘天人”王昭君,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她出塞。几个月后,就郁郁病死了。

元帝共当了十六年皇帝,这一时期,国家发生了深刻变化。

(1)土地兼并日趋加剧,农民纷纷破产,有的沦为佃客和奴隶,有的接受政府假田,成为假田农民,有的成为无业流民,而这些人原来所承担的租税赋役,又转嫁到自耕农身上。建汉以来,汉高祖封了一些自家子弟为王,这些王据地千里,铸铜为钱,煮海为盐,势力强盛,自“七国之乱”后,景帝削弱了各个王国的实力。到了武帝实行“推恩令”,各王国越来越小,再也无力和中央政府抗衡,只好用俸禄购买土地,加上一些功臣名臣子弟也购买田产,使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土地,不得不卖妻鬻子,到处流浪,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社会的乱源便形成了。

(2)政治腐败,官吏贪婪,加上天灾频繁,各地不断爆发反抗和起义,元帝只好放弃“霸术”,纯任德教,以期缓和社会矛盾。他尊崇儒学,下诏日:“其令师褒成君关内侯霸以所食邑八百户祀孔子焉。”这是以皇帝名义奉祀孔子的重大举措,大大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他以儒家标准选官用人,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话:“遗子黄金满篇,不如一经。”儒学宗师夏侯胜常常教导弟子说:“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可见读儒经做官,已成为当时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郭沫若说:“元、成以后……明经逐渐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势力,出现了t州牧郡守,家世传业’的经术世家。”许多人读经即能做官,因而入仕后,往往不是尽忠守职而只图保持禄位,尸位素餐而已。能治者不能为官,为官者不能为治,士与吏截然两途,这不能不影响到西汉后期各级政权的效能。明末思想家王夫之评价说:“自是以后,汉无刚正之士,遂举社稷以奉人。”

(3)皇权旁落,白此后汉代皇帝一个比一个低能。司马光评述说:“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西汉的历史,一般以宣、元之间为分界线,宣帝是“中兴之主”,维持了西汉平稳发展的局面,但从元帝开始,西汉开始走向衰落,所谓“元、成、哀、平,一代不如一代”。

(4)失败的以“德教治国”。经常实行大赦,许多盗贼入狱不久就被放出来,有的几捉几放,搞得整个社会黑白不分,良莠不齐,法制松弛。自汉以来,那种各安本分,安居乐业的局面被彻底毁坏。有的人犯了杀人越货之罪,投靠门路,行贿官员,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国家这驾马车已经在下坡路上越驰越快,渐行渐远。P3-4

后记

这部书是继《荷室随笔》后,我的第二部文集。这些文章大多是在星期天、节假日和下班后写成,而又多在夜晚,因而起名《荷室夜话》。付梓印行之际,说几句话,殄为后记。

一是收入的172篇文章中,《读史点滴》53篇,是继上部西汉“五日京兆张敞”之后的继续,即跨越近三百年历史长河,讲到东汉灭亡,而三国和两晋时期的故事,只好在下部书中见了。《生活趣事》收入文章67篇,还是谈花论草、虫鸟鳞兽,凡我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讲诉的对象。《美术故事》收入22篇,通常是一篇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观点,如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走南闯北谈东西》收穴游记14篇,其中西南行纪讲到重庆就截止了,因在上部书中有“成都散记”几篇。本书斜枝旁出,内容驳杂,与其说是一部散文集,不如说是一部资料书,不成体统、不求甚解之处,请读者批评谅解。

二是本书的出版,得到许多同志和朋友的帮助,丹东日报总编辑于成立作序,并目以继夜亲自校对,同事张宝民、于雪等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深表感谢。

三是上部《荷室随笔》出版时,我的母亲十分兴奋,虽逾古稀,因白内障一目已瞽,还是通读了几遍,修改错句错字。每每想起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四个孩子养大,就触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谨以此书告慰我已进天国的父亲,谨以此书献给我慈爱、率直、热情的母亲……

癸巳年腊月,作者于丹东鸭绿江畔。

目录

闲登小阁看新晴

读史点滴

1、败家的日子从元帝开始

2、昭君出塞的故事

3、“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4、赵氏姐妹的悲剧

5、“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6、谏臣的典范

7、汉哀帝宠幸董贤

8、老太太当家丢了大汉江山

9、王莽是怎样的一个人(上)

10、王莽是怎样的一个人(下)

11、大变局时期的几位名臣

12、天下大势

13、两坨扶不上墙的烂泥

14、刘秀是怎样得天下的(上)

15、刘秀是怎样得天下的(下)

16、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

17、巾帼女英

18、从董宣的故事看刘秀的可敬可贵

19、云台二十八将

20、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1、刘秀执政时期三位重臣之死

22、举案齐眉的故事

23、阴皇后和马皇后

24、“明章之治”时期的名臣

25、这一时期基本属于海清河晏

26、佛教传入中国

27、投笔从戎

28、汉章帝宽容了对汉武帝的一场争论

29、东汉由盛始衰的转折

30、勒铭刻石

31、崔驷的劝谏

32、得道与覆灭

33、班固之死

34、所用非人

35、开明的邓皇后

36、虞诩的勇气和智慧

37、杜根

38、蔡伦

39、“清白吏”杨震

40、一连串的小皇帝

41、科举制度的源头

42、十恶不赦的梁冀

43、李固虽死犹荣

44、孝廉出身的名臣名士

45、李文姬嘱弟

46、黄昌认妻

47、窦武的抗争

48、陈蕃的悲剧

49、党锢之祸

50、段颎平息羌乱

51、太监内斗

52、荒唐的汉灵帝

53、黄巾起义

54、东汉止于汉献帝

55、读《六朝那些事儿》

56、读《南渡北归》

生活趣事

1、闲话狗(一)

2、闲话狗(二)

3、闲话狗(三)

4、闲话狗(四)

5、梨花一枝春带雨

6、走笔玉兰

7、麻雀

8、春在溪头荠菜花

9、迎春花开

10、谈古论今话蟋蟀

11、柳树情

12、听取蛙声一片

13、开门七件事之一——茶(1)

14、红了樱桃

15、女儿的故事

16、开门七件事之一——茶(2)

17.花名含笑笑何人

18、说鹌鹑

19、随风起舞的爱

20、蜘蛛

21、虞美人

22、有栀千亩千户侯

23、鸭趣

24、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

25、蛱蝶飞不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26、大白菜

27、蜻蜓

28、为谁辛苦为谁甜

29、车前草

30、谁道花无百日红

31、说酒

32、说鹅

33、蜀葵

34、蝉呜秋愈深

35、萱草

36、画中老鼠亦可爱

37、牵牛花

38、昆虫中的刀客

39、绣球花

40、夜舞者

41、流金吐翠银杏树

42、龟

43、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44、也曾拼死食河豚

45、驴

46、槐树

47、说说穿山甲的衣食住行

48、拣栗子

49、树木卫士啄木鸟

50、美人蕉

51、玳瑁

52、昆虫中的刺客

53、雁来红

54、猫头鹰

55、花大姐

56、略说扶桑

57、木芙蓉

58、乌贼

59、壁虎

60、说鸡

61、喜鹊

62、放虾的季节

63、玫瑰花

64、金银花

65、天牛

66、桔梗谣

67、浅说“五毒”

名人名语

名人名语(一)

名人名语(二)

名人名语(三)

名人名语(四)

名人名语(五)

名人名语(六)

名人名语(七)

名人名语(八)

名人名语(九)

美术

悲鸿送画

有好的人品方能立世

领袖、巨匠、诗人间的对话

认死不画的陈老莲

宁可饿死,也不卖画的崔子忠

黄永玉拒画

海粟解囊济朋友

四十六载为师恩

感时伤往事,相知两巨擘

任伯年造假遇高人

画竹的故事

《八十七神仙卷》

皇家画院的考题

画扇

煮茶图

绝代画家,薄命君王

韩熙载夜宴图

郑思肖画兰

往往醉后

李苦禅多不计较

伉俪情深

清淡平实的张志中先生

走南闯北谈东西

游子回乡记(1)

游子回乡记(2)

游子回乡记(3)

游子回乡记(4)

游子回乡记(5)

游子回乡记(6)

湖湘散记(3)

湖湘散记(4)

湖湘散记(5)

湖湘散记(6)

西南纪行(1)

西南纪行(2)

西南行纪(3)

西南行纪(4)

未曾谋面的交流

未曾谋面的交流之一

未曾谋面的交流之二

未曾谋面的交流之三

未曾谋面的交流之四

后记

序言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这是南宋初年,诗人陈与义在《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中的诗句。由此,看着案上《荷室夜话》的书稿并联想到它的作者。

这是继《荷室随笔》,作者的又一力作。

(《荷室夜话》看似形散,细心研读之后便感觉“新晴” (雨后初晴时的月色)和“渔唱 (打渔人的歌儿)之神的引领始终。作者经历虽不能与诗人陈与义相比,但“此身虽在堪惊”向“闲登小阁”变幻的思维情境是相通的。在研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令我惊异的是作者没有沉浸在感伤历史的忧愤之中,而是绘出“渔唱起三更”时的月色,更以“荷室”表述了身居其中的心境。于是便有了“读史点滴”、“生活趣事”、“名人名语”、“美术”和“游记”这样的关于“三更”月色超越时空的历史感慨。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然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重要的是我们从“忆昔”中获得了什么?作品“读史”部分给人的虽然不是也不可能是中国历史的全景,却在全景的视野中用“忆昔”和“饮”的方式让昔日“豪英”成为今天的“坐中”客,反思他们的人生轨迹并撷取其中的“新晴”。在这部分的49个话题中,评帝王、说天下、鉴人品、赏美德、判制弊,寻文化之精华,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诸多历史人物及其故事的讲述过程中,引经据典,引领读者揽获历史“新晴”,作者以故事形式,集感悟、经验或教训于一体,把服务于人们对当代生活的理解作为第一目的。

现实生活中,虽然“长沟流月去无声”,但此时无声胜有声,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有声而在于有趣。作品“生活趣事”部分虽然表现着百鸟喧嚣式的生活花絮,却有“荷室”境界中的冷静思维;虽是平淡的故事或鲜为人知的生活知识,却不是“露痕初见冷无眠,虚苦长天,秋气为怜。”(《一剪梅》)在“长沟流月”的生活长河中拾取“新晴”,让“去无声”的平淡变得有趣且耐人寻味。在这部分的63个话题中,说狗、说蛙、说麻雀、鹌鹑、蜘蛛、蜻蜒、鸭子、乌龟……均在列;谈玉兰、谈荠菜、谈柳树,樱桃、紫藤、车前草,蜀葵、萱草……样样在;究人,说趣,寻玫瑰……可谓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纵观全部,可见其中借“物”喻人、借趣育人、借无声感趣义之妙。也是在诸多趣事讲述过程中,作者引趣释义,为引领读者摘取趣中的“新晴”,又以趣事为形式,集经验和感悟于一体,把服务于人提升为对当代生活境界的理解作为第三目的。  在领略人生境界过程中,“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是许多人常有的事,艺术是人们捕获希望的一种表现形式。作品“美术”部分并不是人类艺术的全景,甚至也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全景;通篇聚焦的不是艺术的形式,甚至也不是艺术的内容。令人吃惊的却是艺术作品形成的文化过程,作者的文化境界以及作品的文化价值。它既容易引导读者在欣赏艺术作品过程中找到“如一梦”的原因,又可以通过引导读者与艺术作品的作者进行对话找到“堪惊”的感觉。在这部分的20个话题中,说画,说作者,说人生;谈人品,谈气节,谈社会……可谓独到,立意新颖,入情入理。为引领读者理解艺术中的“新晴”,作品以“美术”为视角,试图实现“作品”、 “人生”、 “社会”与人生境界的有机统一,把服务于人创新当代生活境界作为第四目的。

在创新人生境界过程中, “几度风光成寂寞” (《山花子》)并非我们所期望的,而“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才是极其关键的自觉境界。作品“游记”部分以“记”为形式,所描写的不是游的形式,通篇聚焦的不是游的地点,甚至不是游的内容,而是游的文化心理过程,游者的文化境界以及文化价值。它既容易引导读者在游的过程中摆脱“几度风光成寂寞”的困惑,又可以通过引导读者与游者进行“对话”,找到“闲登小阁看新晴”的感觉,更容易引导读者抒发“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的生活激情。在这部分的14个话题中,作者通过“湖湘”所展示的自然幽静,通过“游子回乡”所展示的游者心境,通过“西南纪”所展示的心理期望等,给出的正是“渔唱起三更”的原因。为此,作品给出了引领读者理解游中的“新晴”,给出了人们实践当代理想生活境界的目的起点。

当下,世界每天问世的图书虽然种类很多,其用途或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给出人们“新晴”,进而获得“渔唱起三更”激情。在这个探求过程中,作者赋予传说、诗词歌赋、书画茶饭、花草鱼虫、生活传闻、东南西北信手拈来,贯穿古今不一而足。可作“古董”把玩;可作“佳肴”品尝;可作“灵丹”化疑去惑;亦可作“百科全书”为繁杂思绪引导依据。

能把大道理说简单了,自然会拥有自己的读者群,这部作品无疑是个很好的尝试。

内容推荐

《荷室夜话》包括以下内容:《读史点滴》53篇,是继上部西汉“五日京兆张敞”之后的继续,即跨越近三百年历史长河,讲到东汉灭亡,而三国和两晋时期的故事,只好在下部书中见了。《生活趣事》收入文章67篇,还是谈花论草、虫鸟鳞兽,凡我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讲诉的对象。《美术故事》收入22篇,通常是一篇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观点,如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走南闯北谈东西》收入游记14篇,其中西南行纪讲到重庆就截止了,因在上部书中有“成都散记”几篇。《荷室夜话》(作者达燏)斜枝旁出,内容驳杂,与其说是一部散文集,不如说是一部资料书,不成体统、不求甚解之处,请读者批评谅解。

编辑推荐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赵氏姐妹的悲剧》;《“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谏臣的典范》;《汉哀帝宠幸董贤》;《老太太当家丢了大汉江山》;《王莽是怎样的一个人》;《大变局时期的几位名臣》;《天下大势》;《两坨扶不上墙的烂泥》;《刘秀是怎样得天下的》;《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荷室夜话》(作者达燏)斜枝旁出,内容驳杂,与其说是一部散文集,不如说是一部资料书,不成体统、不求甚解之处,请读者批评谅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8: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