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历代诗名篇/中国历代文学名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中国历代文学名篇编委会
出版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仅《全唐诗》收录唐诗就迭五万多首。应广大读者所请,我们博取众家选本之长,以唐宋两代诗为重点,尽选中国古代诗歌之精品,汇集成《中国历代诗名篇》一书。这本书将中国古代诗歌名家名作几乎全部囊括其中,为喜爱中国古代诗歌的读者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成熟的诗歌选本。同时,我们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非名篇佳作而不入,令读者真正能够领略到千古绝唱的风采。

内容推荐

我国古代诗歌艺术源远流长,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过程,是我国古代主要的一种文学样式,也是我国文学园地里的一朵奇葩。

在我国文学史上,历朝历代几乎都有诗歌名篇佳作出现。从《诗经》开始,到汉代“乐府”诗,再到魏晋六朝的曹氏父子、陶渊明等,诗歌发展基本走向了成熟。到了唐宋两代,李白、杜甫等大诗人相继出现,标志着诗歌创作走向了一个巅峰。直至明清两代,仍有一些为人们所喜爱的诗人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

我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仅《全唐诗》收录唐诗就迭五万多首。这样,为一般读者提供好的历代诗选本就成了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目前虽有《唐诗三百首》等选本,但这些选本存在许多缺陷。或者选本太古旧,不适今人口味,或者所选篇目不当,总有遗珠之憾。尤其是把历代诗歌中的佳作都荟萃在一起,更是一件不易之事。应广大读者所请,我们博取众家选本之长,以唐宋两代诗为重点,尽选中国古代诗歌之精品,汇集成《中国历代诗名篇》一书。这本书将中国古代诗歌名家名作几乎全部囊括其中,为喜爱中国古代诗歌的读者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成熟的诗歌选本。同时,我们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非名篇佳作而不入,令读者真正能够领略到千古绝唱的风采。

为了帮助读者透彻理解这些传颂千古的诗歌名篇,我们为所选作家都配了作者简介,简单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另请专家学者对诗歌作品进行注释,撰写精美的解读文字,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方面对作品进行了讲解、分析和鉴赏。

目录

前言

先秦两汉诗名篇

 《诗经》

关 雎

伐 檀

硕 鼠

 乐府诗

上 邪

江 南

陌上桑

旧题《苏子卿诗》(其一)

魏晋南北朝诗名篇

 曹操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短歌行(其一)

 曹丕

燕歌行(其一)

 曹植

七步诗

 陆凯

赠范晔

 左思

咏史(其二)

咏史(其五)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其三)

饮 酒

移居(其二)

读山海经(其一)

读山海经(其十)

 鲍照

拟行路难(其六)

 北朝民歌

敕勒歌

木兰诗

唐诗名篇

 王绩

野望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卢照邻

曲池荷

 骆宾王

在狱咏蝉

咏鹅

 杨 炯

从军行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赠苏绾书记

 宋之问

题大庾岭北驿

 沈俭期

独不见

 张九龄

感遇

望月怀远

 孟浩然

秋登兰山寄张五

夏日南亭怀辛大

夜归鹿门歌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与诸子登岘山

过故人庄

春晓

宿建德江

宴梅道士山房

岁暮归南山

秦中寄远上人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留别王维

早寒有怀

 李颀

古从军行

古意

送陈章甫

琴歌

送魏万之京

 王之涣

登鹳雀楼

出 塞

 贺知章

咏柳

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其二)

 刘眘虚

阙题

 祖咏

望蓟门

终南望余雪

 王湾

次北固山下

 崔颢

黄鹤楼

长干行(二首)

行经华阴

 王翰

凉州曲

 王昌龄

出塞

长信怨

春宫怨

塞上曲

塞下曲

芙蓉楼送辛渐

闺 怨

采莲曲

从军行(其二)

从军行(其四)

 王维

渭川田家

桃源行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酬张少府

送梓州李使君

山居秋暝

终南别业

终南山

观猎

汉江临眺

使至塞上

赠郭给事

积雨辋川庄作

鹿柴

竹里馆

鸟鸣涧

山中送别

相思

杂诗

田园乐

洛阳女儿行

归嵩山作

过香积寺

山 中

少年行(其一)“新丰美酒斗十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秋夜曲

送元二使安西

 李 白

蜀道难

将进酒

行路难

关山月

长干行

玉阶怨

清平调(三首)

静夜思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春思

子夜吴歌

长相思(二首)

赠孟浩然

赠汪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送盂浩然之广陵

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

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登金陵凤凰台

望庐山瀑布

秋浦歌

望天门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夜泊牛渚怀古

月下独酌酒

独坐敬亭山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怨 情

听蜀僧溶弹琴

客中作

春夜洛城闻笛

 高适

燕歌行

封丘作

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常建

宿王昌龄隐居

破山寺后禅院

 刘方平

月夜

春怨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寄左省杜拾遗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山房春事二首(其一)

逢入京使

碛中作

 杜甫

望岳

兵车行

前出塞九首(其六)“挽弓当挽强”

丽人行

月夜

春望

赠卫八处士

石壕吏

佳人

梦李白(二首)

月夜忆舍弟

江畔独步寻花

蜀相

新婚别

客至

春夜喜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楼

绝句四首(其一)“两个黄鹂鸣翠柳”

绝句“迟日江山丽”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千山万壑赴荆门”

登高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赠花卿

野望

 李华

春行即兴

 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听琴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饯别王十一南游

新年作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长沙过贾谊宅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

 张谓

早梅

 钱起

赠阙下裴舍人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张继

枫桥夜泊

 韩翃

寒食

同题仙游观

 胡令能

小儿垂钓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寄李儋元锡

寄全椒山中道士

秋夜寄丘员外

赋得暮雨送李曹

长安遇冯著

夕次盱眙县

东 郊

送杨氏女

滁州西洞

 戴叔伦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司空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贼平后送人北归

寻陆鸿渐不遇

 卢纶

塞下曲(二首)

晚次鄂州

送李端

 孟郊

游子吟

登科后

 崔护

题都城南庄

 李贺

李凭箜篌引

雁门太守行

南园十三首(其一)“男儿何不带吴钩”

南园十三首(其二)“花枝草蔓眼中开”

南园十三首(其三)“寻章摘句老雕虫”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

老夫采玉歌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张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溪居

江雪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渔翁

 韩愈

山石

晚春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李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

夜上受降城闻笛

江南曲

汴河曲

 张籍

夜到渔家

没蕃故人

秋 思

 王建

新嫁娘词三首(选一首)“三日入厨下”

 元稹

遣悲怀三首

行宫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

 刘禹锡

蜀先主庙

西塞山怀古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有赠

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

秋词二首

竹枝词九首(其七)“瞿塘嘈嘈十二滩”

浪淘沙九首(其六)“日照澄洲江雾开”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再游玄都观

乌衣巷

春词

 贾岛

剑客

题李凝幽居

雪睛晚望

忆江上吴处士

题诗后

寻隐者不遇

 李绅

悯农二首

 白居易

轻肥

燕子楼(三首其一)

卖炭翁

长恨歌

琵琶行

赋得古原草送别

大林寺桃花

问刘十九

后宫词

忆江南

遗爱寺

暮江吟

钱塘湖春行

 张祜

何满子

题金陵渡

 朱庆馀

宫中词

闺意献张水部

 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赤壁

泊秦淮

题乌江亭

寄扬州韩绰判官

赠别二首

遣怀

山行

秋夕

江南春

金谷园

清明

过华清宫

 许浑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早秋

成阳城西楼晚眺

 李忱、香严间禅师

瀑布联句

 温庭筠

瑶瑟怨

利州南渡

苏武庙

商山旱行

 陈陶

陇西行

 李商隐

锦 瑟

乐游原

夜雨寄北

隋宫(其一)

“紫泉宫殿锁烟霞”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无题二首

“来是空言去绝踪”

“飒飒东风细雨来”

隋宫(其二)

“乘兴南游不戒严”

为有

落花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瑶池

嫦娥

无题二首

“凤尾香罗薄几重”

“重帏深下莫愁堂”

 贾生

花下醉

 马戴

楚江怀古

 李频

渡汉江

 皮日休

汴河怀古(其二)

 陆龟蒙

别离

 罗隐

 聂夷中

伤田家

 秦韬玉

贫女

 杜荀鹤

春宫怨

山中寡妇

 韦庄

台城

金陵图

 崔涂

除夜有怀

孤雁

 金昌绪

春怨

 张泌

寄人

 无名氏

金缕衣

宋诗名篇

 王禹偁

村 行

 寇 准

书河上亭壁

 林 逋

山园小梅

 范仲淹

江上渔者

 梅尧臣

陶 者

汝坟贫女

鲁山山行

 苏舜钦

淮中晚泊犊头

 欧阳修

戏答元珍

丰乐亭游春

画眉鸟

 张 俞

蚕 妇

 司马光

客中初夏

 王安石

葛溪驿

题西太一宫壁

明妃曲

北陂杏花

元 日

出 郊

梅花

泊船瓜洲

钟山即事

登飞来峰

北 山

书湖阴先生壁

 王 令

暑旱苦热

送春

 苏 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游金山寺

石苍舒醉墨堂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吴中田妇叹

新城道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

於潜僧绿筠轩

春 宵

海 棠

冬 景

题西林壁

惠崇春江晚景

荔支叹

 徐 俯

春游湖

 黄庭坚

登快阁

题竹石牧牛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秦 观

还自广陵

春 日

 陈师道

 示三子

 李清照

夏日绝句

偶成

 曾几

三衢道中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

日夜大雨三日,秋苗

以苏,喜而有作

 陈与义

伤春

 范成大

州 桥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

“土膏欲动雨频催”

“胡蝶双双入菜花”

“梅子金黄杏子肥”

“新筑场泥镜面平”

 杨万里

伤春

小池

闲居初夏午睡起

插秧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初入淮河(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

 陆游

游山西村

剑门道中遇微雨

关山月

楚 城

书 愤

临安春雨初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沈园(二首)

示儿

 朱熹

秋月

观书有感

春日

 张栻

立春偶成

 叶绍翁

游小园不值

 林升

题临安邸

 翁卷

乡村四月

 刘克庄

军中乐

戊辰书事

莺梭

 叶采

暮春即事

 雷震

村晚

 卢梅坡

雪梅(二首)

 文天祥

过零丁洋

金陵驿

旅怀

 汪元量

湖州歌(二首)

 “一掬吴山在眼中”

 “北望燕云不尽头”

 元好问

岐阳

外家南寺

元诗名篇

 王冕

白梅

墨梅

 刘因

观梅有感

明诗名篇

 于 谦

咏煤炭

石灰吟

 高 启

田舍夜舂

 李先芳

由商丘入永城途中作

 沈明臣

萧皋别业竹枝词

 李攀龙

送明卿之江西

 戚继光

马上作

清诗名篇

 顾炎武

精 卫

 屈大均

读陈胜传

壬戍清明作

 王士祯

秦淮杂诗(其一)

 查慎行

村家四月词(其三)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陶澹人

秋暮遣怀

 郑 燮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渔家

竹石

 袁 枚

马 嵬

渡江大风

所 见

 赵 翼

论诗

 蒋士铨

岁暮到家

南池杜少陵祠堂

 汪 中

梅花

 端木国瑚

沙湾放船

 高 鼎

村居

 黄景仁

都门秋思

杂 感

 林则徐

塞外杂咏

 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一)

己亥杂诗(其二)

 张维屏

新 雷

 秋 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魏 源

高邮州署秋日偶题

 丘逢甲

春愁

试读章节

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①。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②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③;

养怡④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①竟时:终了的时候。竟,终了。②骥:一日能行千里的良马。③盈缩两句:盈缩,指寿夭。勇,长;缩,短。这两句是说,寿命长短不全然受天的支配。④养怡:保养身心健康。

[解读]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组诗中的一首。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他写下这一组诗,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的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他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曹操却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一颗勃勃雄心也永不会消沉,对宏伟理想的追求也永不会停息!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想,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于保养身心,使自己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

这首诗连起来可以这样讲: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短 歌行①

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②解忧?惟有杜康③。

青青子衿④,悠悠⑤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⑥鹿鸣,食野之苹⑦。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⑧?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⑨,枉用相存⑩。契阔⑾谈宴,心念旧恩⑿。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⒀,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⒁,天下归心⑸。

[注释]①这一篇诗是用于宴会的歌辞,包含怀念朋友、叹息时光消逝和希望得贤才帮助他建立功业的意思。②何以:以何。③杜康:人名。相传他是第一个开始造酒的人。一说这里用为酒的代称。④衿: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⑤悠悠:长貌,形容思念之情。⑥呦呦:鹿鸣声。以下四旬表示招纳贤才的意思。⑦苹:艾蒿。⑧掇:采拾。一作“辍”,停止。明月是永不能拿掉的,它的运行也是永不能停止的,“不可掇”或“不可辍”都是比喻忧思不可断绝。⑨陌、阡:田间的道路。古谚有“越陌度阡,更为客主”的话,这里用成语,言客人远道来访。⑩存:省视。⑾契阔:契是投合,阔是疏远,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字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⑿旧恩:往日的情谊。⒀匝:周围。乌鹊无依似喻人民流亡。⒁吐哺:周公曾自谓:“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说明求贤建业的心思。⒂以上四句比喻贤才多多益善。

[解读]这首诗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希望有大量人才为自己所用。《短歌行》实际就是一曲“求贤歌”,通过宴会歌唱的形式来表达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分为四节,首八句为第一节,写人生有限,诗人苦于得不到众多贤才同他合作,道出要抓紧时间建立功业。次八句为第二节,诗人两次引用《诗经》成句来表现求贤思想。再次八句为第三节,前四句写愁苦,后四句设想贤才到来,分别照应前两节。最后八句为第四节,先以情景启发贤才,要他们择善而栖;后则披肝沥胆,表白自己能容纳贤才,使天下归一。

全诗可译为: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P11-13

序言

我国古代诗歌艺术源远流长,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过程,是我国古代主要的一种文学样式,也是我国文学园地里的一朵奇葩。

在我国文学史上,历朝历代几乎都有诗歌名篇佳作出现。从《诗经》开始,到汉代“乐府”诗,再到魏晋六朝的曹氏父子、陶渊明等,诗歌发展基本走向了成熟。到了唐宋两代,李白、杜甫等大诗人相继出现,标志着诗歌创作走向了一个巅峰。直至明清两代,仍有一些为人们所喜爱的诗人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

我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仅《全唐诗》收录唐诗就迭五万多首。这样,为一般读者提供好的历代诗选本就成了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目前虽有《唐诗三百首》等选本,但这些选本存在许多缺陷。或者选本太古旧,不适今人口味,或者所选篇目不当,总有遗珠之憾。尤其是把历代诗歌中的佳作都荟萃在一起,更是一件不易之事。应广大读者所请,我们博取众家选本之长,以唐宋两代诗为重点,尽选中国古代诗歌之精品,汇集成《中国历代诗名篇》一书。这本书将中国古代诗歌名家名作几乎全部囊括其中,为喜爱中国古代诗歌的读者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成熟的诗歌选本。同时,我们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非名篇佳作而不入,令读者真正能够领略到千古绝唱的风采。

为了帮助读者透彻理解这些传颂千古的诗歌名篇,我们为所选作家都配了作者简介,简单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另请专家学者对诗歌作品进行注释,撰写精美的解读文字,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方面对作品进行了讲解、分析和鉴赏。当然书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恳请专家及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中国历代文学名篇》编委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