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给孩子好未来:放手教育,激发孩子全能力》内容扎实、原创,以作者田甜多年的能力培养经验为基础,挖掘出家长最头痛、遇到最多的家教问题,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为基础,告诉家长如何用“放手”的方法,激发出孩子的“全能力”,让孩子快速改变、赢在当下,更拥有未来。
让家长很有共鸣,读来感动,用时激动。因为所有的案例全部来源于教育实践,所以读来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真实,和家长平时遇到的问题如出一辙,并且提供的解决方案与培养计划都切实而且具体,很能唤起家长的共鸣。
非常有针对性和指导性。针对每个问题,为家长布置了家庭作业,用具体的计划指导家长。
教育方法容易产生效果,因而传播力很强。《好妈妈给孩子好未来:放手教育,激发孩子全能力》涉及的“全能力”培养,既包括心理能力培养,又包括行动能力培养。心理能力培养让家教更轻松;行动能力培养让孩子更优秀,具备让家长口耳相传、交相推荐的能量。
《好妈妈给孩子好未来:放手教育,激发孩子全能力》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家庭教育类图书,作者以多年的能力教育培养和家庭教育经验为基础,以全能力培养为核心,总结出“放手”这一简单却并不容易做到的教育方法。从放手前的准备、如何放手培养孩子独立、积极、自信的性格,独自面对问题的责任感,健康的心智与人格,一直到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能力中最重要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阅读与学习能力、写作能力。以真实、生动的案例和扎实、有效的解决方式来解决家长最容易遇到的各种家教困境,培养出不但成绩优异,而且能力突出的最棒的孩子,让家庭教育变得轻松而有效果。
《好妈妈给孩子好未来:放手教育,激发孩子全能力》作者田甜的“放手”教育,并不是和现在的国内教育形式背道而驰,扔掉那些评估标准,自说自话,而是希望父母们用正确的方法,从源头上激发孩子的心理与行动能力,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从“被动成长”到“主动成长”,在同龄人中表现得更加出类拔萃。
而作者的“放手”,也不是不管不顾地放,而是考虑孩子的年龄阶段与心理特点,结合他们现有的具体情况,经历准备、放手、收手三个阶段,最终让孩子们实现——
独立: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自信:敢于表达、敢于表现、敢于承担;
正向:尊重理解、分享感恩、珍惜担当;
卓越:雄辩的口才、强大的思维、善于合作交往、具备领袖气质。
错过了关键期应该如何弥补?
我第一次见到珊珊的时候,她已经四年级了。我还记得,她刚进来的时候,一个人走在妈妈前头,看每一个人都流露出不屑,趾高气昂的神情非常不相称地出现在一张稚气的脸上。当时,班里还有其他学生,但是她没有和任何孩子主动说话,而是一个人在座位上玩自己的。当时,一个小女孩兴奋地和其他的孩子分享自己的新饰品,大家都在旁羡慕的时候,珊珊忽然不屑地“哼”了一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家的比这漂亮多了!”看到这一幕,我很惊讶。
后来我开始与她妈妈沟通,妈妈当时非常痛苦,她始终想不明白,小时候多好的一个孩子怎么就成这样了。听完她妈妈的描述,我才得知珊珊问题的严重性:在学校里偷东西、撒谎、不爱学习、嫉妒心强……看着温顺又有教养的妈妈,我实在不解,于是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从珊珊妈妈的口中,我得知:珊珊的爸爸非常忙,常年在外工作,妈妈是全职太太,专门负责照顾孩子。因为家中条件优越,在珊珊小时候,妈妈一直没有“放手”,生活上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在珊珊6岁那年,弟弟出生了,出生之后的弟弟身体不好,常常生病,妈妈只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照顾弟弟身上。不久珊珊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妈妈便将她送到了一所条件不错,但是离家比较远的寄宿学校,周末住在离学校很近的姑妈家中。
听到这儿,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孩子变成这样的性格了:珊珊6岁之前,家里就一个孩子,加之家庭环境优越,所以孩子被保护得很紧,得到的关爱也很多。6岁之后,弟弟的出生彻底打破了平衡,妈妈必须花很大一部分时间照顾身体虚弱的弟弟,加上读书的缘故,珊珊等于说是忽然就“被放手”了。在生活上、心理上都没有充分的准备作为过渡,在独自生活的过程中,也没有大人帮她及时引导和总结,孩子承受了很多,而且容易走上弯路。
而且,孩子犯错之后,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相反,在学校里,班主任时常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她的脸皮厚得像“城墙”一样;在家里,妈妈也没给“好脸色”看。被贴上“坏孩子”标签的珊珊一开始还很痛苦,后来慢慢习惯了,最终破罐子破摔,对一切都表现出满不在乎,而且“脸皮很厚”、自骄自傲。
了解完情况后,我开始接手珊珊的教育。我第一步做的事就是与妈妈达成共识,对她说:“1.坚信孩子是完全可以改变的,一定要相信她,不要放弃。2.不管孩子是什么样的,做妈妈的都要无条件地接受她。因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接受自己的孩子,这个世界上就再没有人能接受她了。只要你能做到这两点,至少在家里,孩子会觉得温暖,有归属感,不会再往外游离了。你先做到这两点,孩子就一定能变。”
我观察到,孩子虽然表面冷漠、孤僻,对每件事情都露出“我不在乎”的样子,但是,她是有自尊心的,而且很渴望老师和妈妈的认可。所以我的第二步就是:发掘她的优势,给她制造机会。具体我是这么做的:
首先,我从心理上着手,融化她对老师的“戒心”,培养我们之间的信赖。所以,在看待她的眼神,对她说的每一句话,乃至交代给她的每一件任务当中,我一直不断地给她心理暗示:不管别人这么看你,反正在我面前,珊珊就是好孩子!
一开始珊珊还是老样子,几次下来,她开始在我面前不一样了,连妈妈每次见到我都说,邪门了,孩子一到我这儿就像完全变了个人似的!我总是笑着说“孩子本来就挺好啊”。 接着,我从孩子的优势人手并放手让其充分表现。其实,珊珊的性格非常开朗,喜欢表现自我,只是由于不会表达,所以常常举手起来后又啥也说不出,备受同学的嘲笑。于是,我就开始从表达入手,让她从中找回自信。
刚开始时,只要珊珊举手表达想法,不管她讲得如何,我先表扬,肯定她的勇气,保护她的积极性。其次,我认真听完她说的每一个字,然后微笑着对她说:“珊珊,能想到这些说出来已经很不错了,再想想,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调整得更好?”这样训练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珊珊说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自信。一次语言表达课上,我出了一个即兴话题,珊珊的表现让我非常吃惊,不仅话语流畅,而且思路非常清晰、连贯,和之前的表现大不一样了。下课后,我把她拉到身边,细致地指出了她的进步点,孩子露出害羞的表情,但看得出她非常开心。接着,我点出她还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我记得,说完,珊珊抬起头,笑着对我说:“谢谢田老师,我会更加努力的!”我很感动,同时非常感慨,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给他们机会,发现他们的潜力,并发掘、培养它。
帮助珊珊找到自信后,她也更加信任我了。于是,我开始调整她的“小毛病”。我非常关注孩子品德与心理教育,经常用一些体验、开放的教学模式引导孩子正向思维和正向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有一次在课上,我鼓励大家面对自己以前的问题,并强调,只要能说出来,自己就能战胜过去的自己!沉默许久,珊珊突然举手,站起来,用非常大声、勇敢的声音说以前自己偷过东西,爱撒谎,但相信自己一定能告别以前的那个珊珊,做全新的好孩子!话音落下,我激动不已,同学们也被深深感染,鼓掌长达半分钟之久。从这一刻起,孩子真正地改变了。
后来,珊珊妈妈向我告知,孩子开始学会欣赏他人了。渐渐地,我又听到更多孩子的改变:学习和生活上都变得非常积极,每次我布置的任务,孩子都自己找资料,写东西,关在房子里练习。在学习上也完全从被动不学到主动学习,成绩虽然不拔尖,但已从过去的倒数变为现在的中上。听到这些消息,我很替孩子骄傲。
几年过去了,现在,珊珊已经是个非常优秀的女孩了。生活上完全自理,学习的目标非常明确,而且有非常多的好朋友,常常听她说起她和伙伴们的小趣事。如今真的很难再将她和从前那个偷拿别人东西、喜欢“眼红”的小女孩联系起来了。
试想一下,如果珊珊妈妈当时能抓住放手的第一个关键期,让孩子做好铺垫再独立上学,也许就不会走那么一段不必要的弯路。而现在,中国有多少家庭,到了孩子已经无法挽回的时候,家长才开始认真反思之前的教育。痛苦的同时,更丧失了培养孩子的关键时机,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抓住关键期。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发展需求,我们必须循序渐进地满足、开发他们的能力,一旦错过,便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来扭转。
P36-39
放手,给孩子一个强大的未来
一个一周岁左右的小男孩牵着妈妈的手来到了公园广场前,挡在他们面前的是由十几个阶梯组成的台阶。这时,妈妈松开了小男孩的手,小男孩本能地往前挪开步子,伸出胖胖的小手要爬上去。才爬到第二个台阶的时候,他抬头一看,十几级的台阶像一座大山一样立在自己面前。他回头瞅了一眼妈妈,妈妈微笑地看着他,却没有要抱他的意思。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瞅了瞅,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起来。他用尽全身力气,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脸蛋累得通红,衣服虽然被弄脏了,小手也沾满了灰尘,但终于爬到了最高层。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宝宝身上的土,在他通红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16届总统的林肯。
正是因为林肯妈妈对孩子的信任和鼓励,从小就放手让孩子自己面对困难,寻找解决的办法,才让林肯形成独立自信和坚强的性格,以至于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后来遇到的无数次艰苦的困境前都能坚持自己的梦想,这种“放手”的教育方式为他成为美国总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不止是林肯,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没有一个不具有独立的思想、积极的能量与卓越的行动力,也许他们的家庭环境迥异,但他们都是在独立的成长中,在自己独立面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磨练了心智、锻炼了能力。而正确的“放手”教育正是要帮助爸爸妈妈们,培养孩子的独立的生活能力、自信的心理品格、正向的思维方式与卓越的学习能力。帮助孩子拥有这些能力,便会让家长脱离辛苦而繁琐的家庭教育之路,让孩子自己就变得足够优秀,更会帮助孩子赢在更长远的未来。
放手是最好的教育
可是放手,要怎么放呢?很多家庭教育遇到困境的家长来找我咨询,我发现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问题孩子都是因为家长不会放手造成的。当我把“放手”这个教育方式抛给家长的时候,他们常常很困惑:“放手”?根本不可能。“升学压力那么大,怎么敢放?”“孩子不爱学习,整天我督促着都不学,要放开了,不就变得更差了?”“做事情磨磨蹭蹭,我天天催着还磨蹭,难道不管他,让他上学迟到?”“孩子整天就爱玩游戏,放手岂不是更无法无天了?”“孩子性格不好,不合群,要不管他那他不是更自闭了?”
其实,我很理解家长,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想要实现孩子的自由成长其实是很难的,就像一个妈妈和我讲的:“从幼儿园启蒙到小学再到中学,每个阶段我都感觉到教育理念在理想和现实中的交锋,既有融合一致的地方,更有不可调和的冲突。珠心算、英语、奥数,沿着这些拾级而上?还是这些都不要,只要他健康快乐自由向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家长为了能让孩子不掉队,成为别人眼里的优等生,可以不惜一切!于是报班、托关系进名校、做特长生等比比皆是。可教育是不能功利的,当把教育目标集中在眼前时,必然会牺牲掉一部分孩子内在潜能的开发。比如,当家长大包大揽,不让孩子干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时,孩子丧失的不仅是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更是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而我想提的“放手”教育,并不是想和现在的国内教育形式背道而驰,扔掉那些评估标准,自说自话,而是希望父母们用正确的方法,从源头上激发孩子的心理与行动能力,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从“被动成长”到“主动成长”,在同龄人中表现得更加出类拔萃。
而我的“放手”,也不是不管不顾地放,而是考虑孩子的年龄阶段与心理特点,结合他们现有的具体情况,经历准备、放手、收手三个阶段,最终让孩子们实现——
独立: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自信:敢于表达、敢于表现、敢于承担
正向:尊重理解、分享感恩、珍惜担当 卓越:雄辩的口才、强大的思维、善于合作交往、具备领袖气质
这么多年,我用这样的“放手”理念结合具体的能力培养方式,确实收到了不错的成效,让很多的孩子从“问题儿童”变成了好孩子,从不起眼的中等生变成了推优生、学校里的主持人、各种竞赛的获得者。而我作为一个妈妈,用这样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也看到儿子果果越来越懂事,越来越好带。所以,我愿意将这种方法推荐给各位家长们,希望能够帮助家长们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放手需要充分的准备
正如上文说的,放手,不是不管不顾地放,首先要做好“放手”前的充分准备,为孩子们的心理和习惯做好充分的铺垫。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父母树立好正确的榜样。二、建立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三、规则意识的建立。四、做到坚持家庭内教育一致性原则。五、掌握放手教育的4个关键期。
树立正确的榜样意义在于,当父母用自己的良好的行为规范孩子的行为,用自己言出必行的作风让孩子懂得规则就是需要被遵守的,用故意强化的接受惩罚的情况让孩子知道,犯了错就得负责之后,放开孩子的手时他们才不会乱了阵脚,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让家庭教育陷入一团乱麻。
而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就是要在“放手”之前让孩子拥有充分的安全感,能够感受到正确的爱,并与父母之间建立起信任。这一点的重要性在于安全感、爱与信任能让孩子的心态变得积极而健康,一旦放手,不至于让孩子心理失衡,同时,面对任何独自成长时遇到的困难都更乐意与他人分享并积极地寻求解决。
规则意识为什么要在放手前便竖立起来呢?很多家长放手不当常常放出“难管”的孩子。而规则意识正是要让孩子在放手前,便将一些规则理解,并且习惯,内化成自己行为和思考方式的一部分,这样就相当于为放手上了一层“保险”。当然,规则意识不能以强制的方式塞给孩子,所有的规则必须是孩子能够理解并且认同的,并且还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当然了,不断地重复也是很有必要的。具体方法我会在正文中提到。
坚持家庭内教育一致,最主要的难点在于现在中国的家庭结构。父母无暇照顾子女,很多带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头上。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尚且需要努力一番才能做到理智、克制,爷爷奶奶面对宝贝孙子孙女就难免“心慈手软”了。但是,如果不能让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的教育保持一致,不但会让孩子钻空子,变得没规矩、不好带,更会对孩子未来的价值判断、责任心、品格产生不好的影响。同时,教育一致性还包括教育中的前后一致性、教育观点的统一等等。只有能够保持教育一致性,“放手”才不会在家长那里就乱了章法。
最后,也是我最想强调的,放手教育,必须掌握孩子成长的几个关键期,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和现实情况,在不同的关键期内填充不同的“放手”内容。具体来说,第一个关键期:0-3岁,放手让孩子“动”,千万不要束缚住孩子;第二个关键期:3-6岁,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从中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第三个关键期:6-12岁,放手给孩子观察、想象、记忆、思考的机会和空间,这是锻炼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第四个关键期:12-18岁,让孩子以亲身实践为主,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果孩子从小就能获得阶段性的、完善的放手教育,那么当他到达18岁的时候,就具备了比同龄人更多的优势和更高的起点。而先天的资质一旦被忽视,没有充分开发,则会浪费孩子优良的条件。
放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真正的放手教育是以激发、培养孩子的“全能力”为核心的。我所指的“全能力”不仅包括孩子的心理能力,还包括孩子的行动能力。在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中,无论是心理能力还是行动能力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正因如此,本书分为“心理能力篇”与“行动能力篇”。
我将“心理能力”分成“独立、积极、自信的性格”“责任感”“健康的心智与人格”三个大部分;将“行动能力”提炼出对孩子最重要的几大实践能力,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强大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与学习能力”“写作能力”。拥有这些能力,我们的孩子不仅能够在现阶段就变得更加优秀,更会将这些能力内化成自身的品质,影响其一生。
我建议父母们用“放手”这种理念和方式,帮助孩子尽早地把上述能力建立起来。这些能力的建立,不是靠灌输,不是靠训练,正是靠父母有步骤、有方法地放手。
在上篇“心理能力篇”中,围绕培养孩子性格能力的放手,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更能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形成习惯后,还会让孩子的自信心远远高于众人。
围绕激发孩子“责任感”的放手,将会让宝贝不再逃避困难,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承担责任。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将大大提升。眼前的好处在于,当孩子被激发起了“责任感”,他们遇事便不是第一时间求助爸妈,他们的心理就不会那么脆弱,同时还能具备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而在今后,面对来自学习、家庭、社会、就业等方方面面的压力时,能够有足够的心理支撑力和很强的解决问题的意愿。
当然,爸爸妈妈“放手”的最终目标便是让孩子变得幸福,即使有一天,自己不在孩子的身边照顾,孩子也能将生活过得圆满。这就得依靠孩子健康的心智与人格。“放手”不是要放出很“独”、完全不需要情感支持的孩子,相反,正确的放手,将会让孩子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会分享、学会尊重,更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的孩子有了这些能力,便很容易获得周围环境的支持与肯定,更容易感受到来自于他人的善意与肯定,更容易在任何团体中变得出类拔萃,也更容易让人生变得更加幸福。
在“行动能力”篇中,我之所以会挑出思考、表达、阅读与学习、写作能力专门讲解,是因为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放手”的方式更容易激发孩子的这几大能力,而这几大能力也真真正正是孩子们最需要,家长们最苦恼,一旦有突破便最见成效的。
具体来说。“思考能力”是中国的孩子们最欠缺的,失去了思考力,孩子不仅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也会变得无限艰辛,成为爸爸妈妈最头疼的问题。是否爱思考、会思考完全不是以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背了多少单词、上了几次奥数班来衡量的。恰恰相反,思考力高于知识本身,还能反过来影响知识的主动获取。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一定要越早开始越好,从放手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开始,到深入介入,刺激孩子的想象能力,再到放手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实现让孩子拥有强大的立体思维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通俗点儿说,就是会不会说话,会不会表达。会表达的孩子常常能够脱颖而出展示自己,这已经成为孩子未来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现实是,家长常常在不自觉中挡掉了孩子说话的能力,而正确的放手激发,不但能够打开“小哑巴”的话匣子,更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最终用强大的自主表达能力为自己发言、发声。
“阅读、写作与学习”能力之所以也被我作为放手教育的重点,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奔波在培训班之间,却越来越不会学习、不会阅读,更怕写作了。书籍和阅读是每一个孩子在生活、成长中最棒的老师之一。引导孩子亲近阅读,并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不但能让孩子习惯于自发、自主地去书本中攫取知识,更容易为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家长和孩子们最为头疼的“写作文”其实本身并不难,常常难在一是孩子没有阅读积累,二是现在的作文教育把“写作”变难了。我们的教学经验发现,常常只需要释放开孩子的想象力,再给他们一些信心,孩子们便很容易从“创作”里获得莫大的快乐。配合有趣的阅读,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便能写出很棒的作文来。在书中,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写作教育方法。也许和学校的并不一样,但从我们的优秀作品附录中,相信大家能够看到孩子们其实是有着很棒的写作能量的。
上述这些,便是我们“放手教育”的核心内容。放手,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我不管了”!这样的教育方式会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耐心、恒心、毅力和智慧。但是我相信,当家长付出了这些,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惊喜,因为就在这个过程中,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不仅是改变,还有越来越清晰的前景和未来。而教育,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轻松,亲子间也会拥有更多的信赖、更多的分享,让家庭教育的冲突早早结束在青春期之前。
原本想更详细地分析究竟什么样的家庭会需要读我的“放手教育”,但细细想来,无论是孩子性格出现了问题,还是孩子的能力受到了制约,抑或是孩子的主动性太差、不愿意动脑、不愿意主动学习,其实都是因为爸爸妈妈的不合理“管教”带来的。而孩子每一次的进步与成长、每一次让人感动的“付出”与“分享”、每一次征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也都是和爸爸妈妈们的“放手”与激励分不开的。
无论是希望孩子改变现有的毛病,还是希望孩子能更加优秀,我想这本书都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内容,因为作为一个母亲,我和千千万万的家长一样,一直都在寻找着最好的教育方式,期望着孩子有能力去面对生活、面对自己、面对未来。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成长!愿每一个好妈妈、好爸爸都能“放开手”,助孩子拥有全能力,赢在不远的未来!
田甜
写于2012年冬
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这是人力资源市场不可逆转的趋势。今天的父母就要为能力社会对孩子的各种考验做好教育准备。这本书带来的,正是当下家庭教育的价值追求所在。
——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赵刚
这本书是目前中国第一本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独立能力、行为能力的书,是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最好教材。
——北大教授、国务院专家委员会研究员 齐伍军
“放手教育”就是变“圈养”为“放养”,全面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细致入微的案例描述,让父母会不知不觉地走进“放养”的进程……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 李文道
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和感动远远超过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了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想将里面的放手方法用在自己的女儿身上。
——一位五年级学生家长 李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