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琴言(经济与生活的音律)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许均华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历经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雨历程,作者把岁岁年年中他所感知的经济、社会、文化、家庭的大事小事以豁达而独到的眼光、轻松而勤奋的笔触记叙下来,集结成册与大家共同分享,本身就是一份快乐的文化大餐。作者的专业知识、丰富阅历、性情式的表达,更让此书在字里行间,闪动着智慧与思想的火花。因此,这本小册子更像是一个让人在不经意之中发掘的金矿。

内容推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听懂琴声并喜欢琴声的。纵使能听懂并喜欢,由于心境不同,经历迥异,对琴声也有不同的理解:或下里巴人,或阳春白雪;或曲高和寡,或大音希声;或煮鹤焚琴,或高山流水;或靡靡之音,或正声雅乐;或南腔北调,或低吟浅唱;或对酒当歌,或长歌当哭;或无病呻吟,或天籁之音……

瓦格纳说过:音乐是语言的开始,也是语言的终结。

弹者以心、以情、以思想寄琴,听者亦以心、以情、以思想而感弦意。

目录

第一篇 幽心独语

 经济分析也需要“上工”

 这样的股市分析人士该骂

 罗杰斯该买石头

 别拿国际油价当遮羞布

 学而优则富

 师道需要尊严

第二篇 洞庭秋思

 千把亿不是个小数目

 政府应该干预股市

 股市像什么?

 既要反通胀,更要防滞胀

 PE投资切忌一阵风

 买股票的钱哪去了?

 大小非减持与估值无关

 应立即叫停境外金融产品投资

 把拉动内需摆上首位

 赞成地方政府发债

 如何安排明年的家庭预算?

 别把金融危机当成垃圾筐

第三篇 渔夫问答

 我们都在制造垃圾

 这也是典型的重复建设

 学点繁体字没有坏处

 莫让清明假期变味

 学普通话那会儿

 关于文化的看法

 既来之,则安之

 可怕的梦

 土地日随想

 由比尔·盖茨“裸捐”想到的

 《功夫熊猫》观后感

 榜样难找

第四篇 阳光三叠

 次贷危机的启示

 危机时,格老在干吗?

 反对无效

 投行时代会终结吗?

 美国经济的掘墓人

 收购VS关闭

 美国股市或将见底

 次贷危机深层原因猜想

第五篇 平湖秋月

 塞车

 拉不出屎,莫怪厕所

 择校

 网宠之死

 别让网站成为谣言的集散地

 为奥运会开幕式叫好

 刘翔的选择是对的

 还孩子们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给一位小同学的信

 防人之心不可无

第六篇 念佛心曲

 纪念老贾

 汶川地震

 人性的光辉在闪耀

 大难兴邦

 异国的感动

第七篇 画水莲花

 北京春醒

 世外桃源

 彭祖八百岁

 箱根行

 日本印象

 辟谷

 椒子茶

 豆豆

 网上淘书记

 好书值得百回读

第八篇 雨打芭蕉

 苏南行散记

 由“江阴现象”想到的

 “三农”问题是个系统工程

 哭泣的大梅沙

 假如我家的宅基地换成了商品房

 呓语录

第九篇 高山秋水

 编制历史碎片的人

 快乐食客

 女儿今天八岁

 家有老人

 跟女儿谈写作

 跟女儿谈读书

 给女儿的回信

 母亲今天生日

第十篇 云水禅心

 自卑耶?自傲耶?

 害怕读书

 老土看时尚

 光阴虚度

 前半生经历的一些尴尬事

 随谈录

 三故事释友怀

 上海行记忆

 戌子书事

跋 渔舟唱晚

试读章节

这样的股市分析人士该骂

其他领域的专家,一般都能受到人们的敬重,但唯独一些股市分析人士总是经常遭到股民的谩骂。问题出在股民那里吗?非也。

据我的粗略分析,经常挨骂的股市分析人士大致是如下几种人:第一种人,对股市根本就不懂,偶尔在股市上赚了一些钱,就以股市专业人士自居,并不时对股市发表评论。第二种人,对股市比较了解,但他们代表的是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而不是最广大股民的利益。所以,他们的言论只会给某些利益集团带来利益,如果广大投资者按照他们的言论行事,只会招致损失。第三种人,理论比较全面,但不懂股市实际,他们的言论大而空,不着边际,但容易迷惑或吓倒广大股民,因为不少股民以为他们的言论代表着政府的政策。第四种人,完全是靠“大胆预测”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方式为自己博取名声。第五种人,拿某些洋人的话当“虎皮”。其实,这种人根本没有见过这些洋人,这些洋人也根本没有说过这些话。

上述诸种人士说出来的话一是不着边际,二是不客观公正。但是,他们的话登在了报纸、杂志上,出现在了广播、电视里。作为股民,对这些人士的话,不听吧,人家已经把话撂那里了;听吧,还真没有因此赚过钱。其实,这些人士的话他们自己也未必信。自己都不信的话,用老百姓的话说那叫胡说。从一些股市分析人士嘴里说出来的话虽然是胡话,但这些话出现在媒体上就会给市场带来恐慌。更加可恶的是,某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媒体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往往把这些人作为追捧的对象。

要解决这个问题,办法有两条。第一条办法就是靠这些股市分析人士的良心和道德。如果良心和道德解决不了问题,就得靠第二条办法了,那就是国家的法律了。

2008年6月24日于北京

罗杰斯该买“石头”

“《XX周刊》:您到底买了A股没有?罗杰斯:我从来没有买过A股,也从没有说过我买过A股。我已经解释了很多次了,我一直买的是B股、H股、S股以及在美国买中国公司发行的ADR,这是因为它们一直都比A股便宜!我为什么还要去买更贵的A股呢?只有傻瓜才会这么干!”

提问者首先应该明白罗杰斯有没有资格买A股。如果问一个没有资格买A股的人到底买了A股没有,这个问题就是傻问题,说明了提问者的无知。罗杰斯是没有资格买A股的。罗杰斯的回答也让我笑得满地找牙。一个真正的专家级的投资者并不以产品贵贱来作为投资决策的标准。罗杰斯先生也许真的不懂当时为什么B股比A股便宜?也许真的不知道H股为什么比A股便宜。当时B股或H股发行企业发行B股或H股的规模是A股发行规模的几倍或者十几倍,同样的净资产规模和利润总额面对不同规模的A股、B股、H股,请教罗杰斯先生,应该是A股的价格高还是B股、H股的价格高?

同样重量的一块石头与一块钻石相比较,石头的价格肯定比钻石便宜。罗杰斯先生肯定会说:石头一直比钻石便宜,我干吗要去买更贵的钻石呢?只有傻瓜才这么干。所以,我完全相信罗杰斯先生肯定会买石头。在农贸市场上,总有一些希望几毛钱能买一大堆西红柿的人。看来,罗杰斯先生也属于这种人。

实话讲,多年以来,我一直对罗杰斯先生心怀敬意,而且在我心目中将他置于大师级的位置。但今年以来,我看了罗杰斯先生对于中国股市问题的不少评论,我觉得他有点信口开河。一个真正的大师说话是不应该信口开河的。也许最前面罗杰斯先生的那番话是记者自己编的,也许是翻译翻错了,也许这个罗杰斯压根就不是美国那个罗杰斯,而是我们国内哪个地方同名同姓的罗杰斯。但愿如此!

2008年7月19日于北京  别拿国际油价当遮羞布

今天上网,看到某上市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减少百分之五十以上,并把净利润减少的原因归结为国际油价上涨。国际油价成了一些企业自身管理问题的遮羞布。

我们现在说的国际油价实际上是指国际石油期货价格。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不是一回事,但一些企业总拿期货价格说事。我不知道国际石油期货价格上涨对国内一些企业到底有多大影响。关于这个问题,这些企业自己心里应该最明白。

只要仔细分析一下这家企业的会计报表,我们就会发现,在这家企业的费用结构中,管理费用远远超过经营费用,这恐怕是这家企业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的重要原因。

全球金融危机的确会使国内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国内相关企业除在开源方面多做努力之外,更应该在节流方面,在降低管理成本方面下苦功夫。至少今天我在网上看到的公布信息的这家上市公司在这方面的潜力是相当大的。只要该企业把管理费用压缩个百分之十,今年一季度的利润就能增加九到十亿元。

一些企业首先应该从内部挖潜着手来提高利润水平,其次才是考虑提价,最后才是考虑找政府要补贴。提价是将管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要补贴是把管理成本转嫁给纳税人。一些企业总这么干恐怕不是出路。

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扯掉一些企业的遮羞布,督促这些企业改善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不断提高经营利润,给广大投资者以满意的投资回报。

2008年7月20日于北京P6-8

序言

去年岁末,我在北京遇到老友均华。他送了我一本他二○○七年写的集子《路上2007——闻思与感悟》,并要我给他二○○八年写的集子起个名,写个序。我欣然应允。

初读均华的文章,我感到行文有些平铺直叙,就动笔对部分文字作了些许调整和修改。可改着改着觉得不对劲了,读起来已经没有原来的味道了。想想也是,均华的文章本来就是他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随感。如《前半生经历的一些尴尬事》中所描写的,就是我们似曾相识的往事,只是我们疏于记起或已经忘怀罢了;《快乐食客》中的黄珂和《编制历史碎片的人》中的张连志,也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能碰到的奇人异事,只是我们可能都当成饭后谈资,笑笑也就过去了。均华却能从中有所感悟,并把他的感悟不加渲染、不加雕琢地告诉给人们。

均华身处经济工作第一线,阅人、看事、赏景总是有眼光独到的犀利。他的所见、所感、所叙,均是一针见血,直击本质,毫不矫饰。如《由“江阴现象”想到的》对政府的建议,《由比尔·盖茨“裸捐”想到的》对富人的提醒,在如叙家常的平淡中凸显出问题的实质。我倾心于均华集子里的那些由衷的、有感而发的、质朴的东西。所谓文如其人,从均华的文章中,我能感受他对社会、对家庭、对人生有一种绵实而细腻的爱,不矫情,不造作,也不张扬。

均华出身农家,内心深处充满了对农村对农民深沉的爱。我们一起谈到金融危机下的农民问题。我们谈到数以亿计的农民兄弟姐妹带着亲人的牵挂,离开家乡,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怀揣不多的盘缠来到城市寻找赚钱的机会。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当经济不振时,他们却成了最先裁减或清退的对象。他们的出路何在?他们的希望何在?言谈之中,我深深地感到均华对农村对农民有着隐隐的、深沉的担忧。从均华的书中,我亦能触摸到用经济学思维钩挂的土韵乡情。

用心感受,真实记录,经过推敲后再娓娓道来,这就是均华的文章。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在茶余饭后细细读来,好似一曲琴声送入耳鼓。我突然想起许振袆在和赵烈文论禅时所提到的“茶帘清与鹤同梦,竹榻静听琴所言”的句子,与均华商议,他的新作可否起名为“琴言”?他欣然同意。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听懂琴声并喜欢琴声的。纵使能听懂并喜欢,由于心境不同,经历迥异,对琴声也有不同的理解:或下里巴人,或阳春白雪;或曲高和寡,或大音希声;或煮鹤焚琴,或高山流水;或靡靡之音,或正声雅乐;或南腔北调,或低吟浅唱;或对酒当歌,或长歌当哭;或无病呻吟,或天籁之音……

瓦格纳说过:音乐是语言的开始,也是语言的终结。

弹者以心、以情、以思想寄琴,听者亦以心、以情、以思想而感弦意。

是为序。

2009年4月15日

后记

渔舟唱晚

我把二○○八年写的一些闻思与感悟进行了归总,准备出一个集子。集子是归总好了,但在给集子起个什么名字方面犯难了。我开动脑筋冥思苦想,想了差不多一个月,终究还是没想出个满意的名字来。真是伤透了脑筋。

上个礼拜,一位多年未见的在深圳工作的好友黄建华博士来北京出差,他抽空来我办公室看我。老朋友相见,自然会聊起别后多年各自的营生。我说我除把本职工作干好以外,空余时间喜欢动笔写点东西。我把去年出的那个集子送他一本,并说我现在正在整理去年写的文字,也准备出版。现在的拦路虎就是想不出一个好名字。黄博士不愧是中文科班出身的,开口就是“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问我就叫“倚天照海花无数”如何?我明白好的名字必须有好的来路,但我对我的文章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我说这个名字安在我的书上有点像在手扶拖拉机上安个“宝马”标识。他开口又说“茶帘清与鹤同梦,竹塌静听琴所言”,从这副对联中凑出个书名来如何?我说,这倒是个蛮不错的主意。我们两个人都想到了《琴言》。既然英雄所见如此,那就叫《琴言》吧。

集子的名字有了,我又请世渝兄、建华兄给赐序。我总觉得集子的序还是请朋友写比较好,毕竟朋友对我了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嘛。

这个集子不是闲适小品,而是对身边一些事物的冷静思考,因而文字表达水平肯定达不到抒情效果,而且许多文字也不一定能完全达意,恳请读者诸君见谅。

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他们对集子的出版提出了许多建议,这些建议已被完全采纳。

许均华

农历己丑年三月十六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2: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