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经济缺什么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朱敏
出版社 山西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句话醍醐灌顶,一本书读懂中国,看高层智囊解局中国经济。

本书是15位经济学家与编者朱敏阔论金融时政的访谈精华录,共同探讨危机之下中国经济缺什么,及未来30年中国经济发展缺什么两大主题。

“金融阴谋论”为何在中国流行?“4万亿”投资是否会引发通胀?房产“物业税”征还是不征?股市回暖等于经济回暖么?谁是“国进民退”的罪魁祸首?如何降低失业率提高经济效率?……关于中国经济的更多问题,本书中都作出了精彩的论述,涵盖了股市、货币政策、房地产、金融安全、社会保障、增长模式转型、国进民退等热点争议问题。

内容推荐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人来看中国经济,就有一千种经济判断。太多的答案让人无所适从,这时候,我们该聆听一些权威的声音。

15位经济学家探讨中国经济缺什么,回答未来30年中国怎么办。

给你高端的认知,宽阔的视角,洞察中国经济的最深处。

目录

上篇:危机之下,中国经济缺什么

 1.危机:内忧外患制造“完美风暴”

中国经济的“依赖症”

中国经济有“内伤”

“中美共同体”只是“看上去很美”

 2.“4万亿”救市:要数量,更要质量

怎样拯救中国经济

“4万亿”的重点有偏差

“4万亿”投资不要火上浇油

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国计民生上

 3.经济复苏:别好了伤疤忘了痛

正视经济复苏中的数据争议

金融危机提升中国地位

下篇:危机之后,未来30年中国经济缺什么

 4.经济走向:痛并快乐着

近期主要是反衰退,中期主要是反滞胀

中国经济基本面依旧是好的

中国经济休整过后有晴空

打造金融安全网与社会安全网

美国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真正走出危机

 5.金融创新:别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金融阴谋论在中国为何流行

没有存款保险制度是中国金融业的很大漏洞

没有法律保护的地方融资是危险的

现代金融体系既高效配置资源又可分散风险

 6.货币与财政:让人民币为人民服务

要全球化,但不要全盘西化

我有四项理由主张地方发债

扩大居民消费要靠财政出钱

 7.房地产:中国人的幸福经济学

房产“物业税”征还是不征

中国房价走势充满不确定性

 8.以人为本:下一个三十年的重心是“富民”

中国经济效率堪忧

内需乏力乃社保费率不当之过

城镇化是中国农民的唯一出路

中国经济增长要真正实现“全民所有制”

国家要同时启动三种消费

缓解就业压力,仍须大力发展密集型服务业

 9.经济模式:是时候换血重生了

中国改革需要1998年那样的大手笔

中国分配改革大多不是立法的问题是执法的问题

产能过剩只能中国消费者来消化

先有教育升级后有产业升级

 10.“国进民退”:是百年大计还是解燃眉之急

国企的竞争力来自于不交租金

政府要给老百姓“减负”

要以民间投资部分替换国企投资,这是共富之道

 11.反垄断:中国财富大洗牌

垄断=劫富济贫

中国经济是依赖于某些精英们的聪明,而不是市场的选择

反垄断要靠中央自上而下强有力地推行

垄断利益集团往往打着国家战略的旗号

 12.中国市场:学习西方,反思西方

西方化的私有制也不是万能的

是“驾驭市场”还是“干预市场”

在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之间走钢丝

 13.中国企业:从土八路到正规军

企业如何降低由“社保”带来的运营成本

扶持两大产业,实现技术创新

中国企业面临五大商机

危机之下“品牌”出路何方

 14.改革创新:改革是持久战,现在还不到睡大觉的时候

市场的力量给每个公民创造了机会

中国经济改革的瓶颈是什么

中国如何打造创新型国家

试读章节

全球经济复苏中国角色重。

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中国将会担当怎样的角色,发挥多大作用?

斯蒂格利茨:

我认为中国在全球经济的复苏当中会扮演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首先,中国通过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会保持其经济继续增长,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贡献;其次,通过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中国也会对全球经济全面而综合的复苏做出贡献。而通过参与G20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活动,中国将会促成它们的改革,这些改革将会是重塑信心和打造一个更稳定的全球经济所必需的。

现在面临的这次国际经济衰退将是非常深度的,而且是长期的。现在非常明确的一点就是此次金融危机将是20世纪大衰退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球金融危机。以前银行都是做银行的业务,但是现在银行从事了很多诸如赌博类的业务,所以这也导致了银行业出现了很多问题。在6个月以前,有很多人希望美国以及在欧洲发生的经济危机不会影响到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当时有人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就是中国可以独善其身,但是对于这个观点我是不同意的,事实上也是这样的,现在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多多少少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也是全球化带来的结果,全球化既带来好处,但是也带来很多坏处。比如说美国政策带来的负面代价也产生了全球的影响,美国出口了有毒的贷款,到现在美国也出口了它的经济衰退。

其中,有一件值得让人觉得讽刺的事情,就是发展中国家往往是受害最严重的。而在这些发展中国家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中,参与国际经济事务最多的国家像中国所面临的全球挑战也最严重,即使是那些在以前的经济政策比较好的,包括银行业以及监管措施都比较好的这些国家,他们也受到了影响。此次金融危机将对很多国家产生严重的影响,它影响到经济的各个方面,包括出口、投资、需求等等。它跟1997年、1998年的危机还不同,在十几年前的那场金融危机中,当时全球经济回暖地非常快,因为很多国家就通过出口迅速得到经济的回升,各国的经济相对还是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而从去年开始的这次危机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虽然前十年美国的经济发展非常好,出口也非常强劲,但是,现在美国的出口也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现在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包括就业率的降低。

有专家指出,美国以及中国在接下来几年由于农村人口又从城市向农村进行反流动,也将导致数以千万计的人失业。这是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以应对措施也必须是全球性的。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的政策也将影响到其他国家,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国家出台的这种刺激政策还都不够的原因。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政策往往是过度注重于国内效应,而缺乏对国际效应的重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全球经济回暖不会特别快的原因。

我们学的都是凯恩斯的经济学,有些人一直反对凯恩斯经济学。现在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刺激措施必须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因为国内的经济刺激措施同国际经济刺激措施之间是有非常重要的区别的。刺激措施中总会有一些钱不是在一个国家内部进行投资的,有些投资也会对邻国产生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对一个国家进行的刺激往往会对邻国或者全球产生影响。现在过多的国家,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国内的供应和需求上,而对国际供应、需求照顾不多。在进行这些刺激措施的时候,必须有长远的眼光着眼于长远的需求,要需求平衡,要寻求负债表上的平衡,要在确保追求负债表平衡上的努力不要得到削弱。因为我们通常过多关注于负债,而不是关注与整个负债表平衡的状况。

刺激措施也必须关注长远需求,而不是建造~个过去被事实证明已经失败了的金融或者经济体系,这是在制定经济刺激措施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的。

另外,必须有一些后续的经济措施,同时必须要对微观经济非常敏感,在失去工作的地方创造就业。倘若有一个好的判断刺激措施的标准,美国的刺激措施就不是特别好,太少、太晚了,而且其中大多以减税的形式出现,它对经济的刺激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当前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将是一个机遇,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设定的愿景就是要建立和谐社会,但前提是必须要减少中国对出口的依赖,在这方面中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另外要建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模式。

P20-22

序言

2003年曾为巴曙松《人在金融的江湖》一书写过前言,谈了三类经济学家在“经世济用”方面分别不同的作用。迄今,又过了近七年,未给他人之书作序。前几天,新经济导刊的朱敏总编告诉我,其《中国经济缺什么》一书即将付梓,希望我为之写上几句。他也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同事,我又作为该书的受访者之一,自然应承了下来。

“中国经济缺什么”书名开宗明义,问题简洁、实在,又振聋发聩。毋庸置疑,这是个从政治领袖到普通公众,人人皆想知晓答案、却又决非某一个人能力所及、所能出色解答的。但,朱敏有这个勇气,他试图组织回答,以其独到的“解答”方式,即他在与有可能给出局部答案的智者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中寻找。

这位北大、清华的高材生,平时以财经媒体“无冕之王”的角色与青年研究人员的结合,孜孜不倦奋战在经济管理一线,磨砺出沉稳、成熟和坚韧的特质。其不仅体现在本书访谈中的谈锋上,同样也流露于其所办刊物的字里行间。有别于许多追求时髦的媒体做法,能针对那些看似平实的关键问题,深入浅出,从容写出理性而富有新意的文章,常常予人以启迪。

在内外失衡的中国经济时局以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语境下,朱敏立足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权威平台,近些年来一直悉心经营着一个名为“高端访谈”的总编专栏,与不同流派、不同背景的中国顶尖经济学家和海外杰出经济学家,定期进行深度的智慧碰撞。面对中国经济的种种缺失问题,如此不辞辛苦、锲而不舍,向经济学家们一一求证,有时不乏争论甚至是交锋,从而提炼出了诸多精彩洞见。专栏采用的对话体,非但丝毫未掩盖其学术价值,反而加强了策划意味与传播效果。借用某金融杂志的话来形容,可谓“活泼中有沉着,凝重中含机趣,平易中见警策”。实则,该专栏也是朱敏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一个研究课题,筹备这个访谈项目时,他又在未名湖畔攻读金融硕士课程;与之同时,近两年来,他还主导着另一个名为“调研中国”的品牌项目,几乎每月都要定期到一个区域经济体或一座中心城市调研采访。如是,若非精心准备,学以致用,又怎于紧张繁忙的工作当中,坚持做好经济学家的对话专栏,吸收如此之多鞭辟入里的真知灼见?其毅力与胆识,窥此可见一斑。

如今,这个对话专栏,已成为新经济导刊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成为朱敏本人的一个品牌。从读者的角度看,我非常赞赏他为建设此专栏而长期保持的专业水准:秉承客观、中立的立场,吸纳来自不同学术流派、不同研究背景的各类见解。无论是对话题的选择与切入,还是对结论的分析与归纳,无不体现其过硬的基本功和颇高的专业素养。这在时下日显浮躁的学术圈及财经界,尤显难能可贵,值得称道。

当今天下,财经杂志太多、报纸太多;论坛太多,培训班太多。太多的刊物与会议,于就业、于第三产业、于GDP增长自然是好事。然从专业与社会效率角度说,印刷漂亮的纸质刊物与各类媒体中,其营销方式雷同,同样,营销内容的营销平台也雷同,使人有点厌倦。杂志内容在教人差异化的同时,自身提供的活动平台问又如此的无差异化。编排的文章与内容,或大题目少内容,无病呻吟;或自设“盾”后,又设“矛”,自找靶子空论一番;或几本杂志放在一块儿对照,内容相似,无新意、无独立思考与见解。当下财经类杂志确实需要忌浮躁与忽悠。其实,一本好的财经杂志有几篇好文章已足矣。一篇好文章,不在于题目的惊世骇俗,也不在于语言词汇的绚丽。财经类专业文章不同于财经类普及型、大众化文章,也不同于文学作品,难得的是“大道至简”。文风通常、通俗、短小,用词正确、简洁,思想有深度、有新意,恰是一篇耐人寻味好文章的特质。这是我给办财经杂志的朱敏总编写序,产生的有感而发。

本书在付梓之前,听说还曾酝酿过另外一个书名:《大解局》。我认为,当中的这个“解”字用得好,到位、传神。“解”显然是相对于“局”而言——我们知道,当代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博弈论及其应用,世上许多复杂的经济问题,就其实质,是国家间的博弈、企业间的博弈、政府管制与市场的博弈、资本的博弈,都恰似一个个待解“棋局”,等着各路高手前来过招。中国自古又是一个棋文化发达之国,以至于有“世事如棋”之比喻。

与专家们展开视角各异、求解的对话,自然正是本书诞生的逻辑起点。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这个过程中,理应像朱敏这般,从容放下国人沉积已久的所谓门户之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去接纳不同流派、不同背景的智慧、学识、经验与体会,惟其如此,方能在一盘看似芜杂无解的棋局上,另辟蹊径,进入新的路途。这既是尝试“碰撞”的意义,也是寻求“解局”的关键。

本书通过与十多位海内外享有一定盛名的经济学家理性而激情地对话,做到了让读者从较为立体的层面出发,多级深入、多维角度,剖析一些貌似耳熟能详、实则常读常新的经济话题。尽管有限的篇幅难以彻底反映中国经济全貌,但管中窥豹,通过书中较为充分的比较与分析,足以让人们对这个头绪繁多的经济世界,产生或恢复一种集体的信心,即:今天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其实往往是“有解”的,只是我们在“解局”之前,仍需经历必要的艰辛过程,仍需更多的分析与交流,更多的睿智。

确切地说,希望读者在读完全书之后,尽管会发现各位专家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愿能引起你更多的思考与启示:内外失衡之下的中国经济,将如何在动态中解局?如何进行制度创新?如何在大国博弈中借势崛起?如是,我想,朱敏出版这部专著的目的就达到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