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瑞兴编著的这本《名家美文话格言(尚德)》精练概括了中华精神中的尚德美德,精准提炼了古典经典: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君子慎其独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并有权威学者对其进行精妙解读。是我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佳门径,亦可作中学生升学考试的精彩范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名家美文话格言(尚德)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华瑞兴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华瑞兴编著的这本《名家美文话格言(尚德)》精练概括了中华精神中的尚德美德,精准提炼了古典经典: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君子慎其独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并有权威学者对其进行精妙解读。是我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佳门径,亦可作中学生升学考试的精彩范文。 内容推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籍文献浩如大海,而警句格言是经过历史反复筛选与提炼的思想瑰宝。《名家美文话格言(尚德)》一书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尚德为主要内容编排格言,或突出哲理,或重在叙事,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名家美文话格言(尚德)》由华瑞兴编著。 目录 德之理想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君子之德风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修身之德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君子慎其独也 贫贱不能移,富贵要济世 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动则三思,虑后而行 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 其身正,不令而行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勇,天下之达德也 有容德乃大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齐家之德 人之行,莫大于孝 读书传家久,孝悌立根基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孙愚兮礼义疏 治国之德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道之以德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 义,人路也 用国者,义立而王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 待人之德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善人者,人亦善之 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 友也者,友其德也 知其荣,守其辱 处世之德 不自矜,故长 礼之用,和为贵 人之立身:知命,知礼,知言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小不忍则乱大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德之教化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文发其蒙,行积其德;忠立其节,信全其终 附赠中外名人名言 试读章节 《论语》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说:上层的道德好比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为政者必须以自己的良好行为作出表率,正己,然后才能教化百姓,这就是“政”。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政者的关键是要“正”,如果为政者自己身正,其民众就没有不正的。所谓“身正”就是指为政者的道德人格,为政者自己“身正”,其人格影响力就能达及于下级和民众中去,他们就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而不需要命令他们去做什么,才去做什么;相反,为政者自己身不正,你下命令去强制他们做什么,他们也不会服从。这就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样一种势态。就是说为政者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所形成的人格影响力,就像风一样所向披靡,无不折服。 事实上,为政者以身作则,所言所行为众人所效法,就是传统道德文化中的表率作用,这种表率作用,引导和推动着整个社会生活的道德风尚的形成与发展。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过程,“君子之德风”的表率本身大体上分做三个层面,即:“上行则下效”“正人先正己”和“身教重于言教”。 首先是“上行则下效”。这是在社会生活的长期实践中,儒家对其进行观察总结,首先提出来的。儒家经典《礼记·大学》里有这样的话:“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这里说的意思很清楚,“一家”是指国君或诸侯之家,“一人”是指国君或诸侯一人。他们的作为,或“仁”或“让”,或“贪戾”或“作乱”,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导向,对一国一地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说“其机如此”。诗人白居易在一篇文章中说:“君好则臣为,上行则下效。”这样,“上行下效”就变成了社会的道德模式,流传开来。 其次是“正人必先正己”。春秋时代,鲁国中叶季康子执政,歪风邪气盛行,“政由大夫,家臣效尤,据邑被迫,不正甚矣”。季康子向孔子讨教治理之策,孔子对症下药,给了他四个大字:“政者,正也。”告诉他为政的关键是自己行得端、做得正。唯恐季康子听不懂他的意思,孔子进一步强调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你带头端正行为,下面的人哪个敢不正、谁敢乱来? 再次是“身教重于言教”。有一个很有名的历史故事。春秋时晋国的狱官(掌管司法的官)李离,为人正派,执法严明。有一次,由于听信了下属的一面之词,错判了一个案件,枉杀了无辜。后来,李离知道了案情的真相,深感自己的失职,便请求晋文公处他死刑以赎罪。晋文公认为:“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个错案的主要责任在下属,不该由李离受罚。李离听了晋文公的话以后,说了这样一番令人感叹的话:我居官为长,这个官位我并没有让给下属来做;我受禄为多,所拿的俸禄也没有和下属一起分享。现在出了“过听杀人”的错误,却要把责任推给人家,“非所闻也”。他执意要按照“失刑则刑,失死则死”的法理,按律处置。我既然触犯了“过听杀人”的刑律,“罪当死”。于是,不听晋文公的劝说,自己“伏剑而死”。这件事被司马迁写进他的不朽巨著《史记》里,得以广泛流传,成为“身教”的经典范例。 《论语·为政》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是说以“德”的原则为政,就会如同北极星一样,自在其所,而群星都拱卫于四周。为政者自己的言行要想得到人们的尊重,没有别的诀窍,唯有以自己的道德表率和示范作用来教育和感化百姓,而不是把目光朝下去要求百姓。 P18-20 序言 我历来认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考证与评估虽然重要,但毕竟只是手段,“古为今用”,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振兴发挥积极有益的精神作用,才是目的。这就好比祖宗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固然首先要加以清理,但清理只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不但要用好,还要尽可能把它“盘活”,使之在现实中生发和增值。惟其如此,也才能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加贴近广大群众,尤其是贴近青少年而利于久远的流传与弘扬。我们编撰这套《名家美文话格言》,就是想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与传承弘扬上做一点尝试与探索。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籍文献浩如大海,而警句格言则是经过历史反复筛选与提炼的思想瑰宝,由此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入门容易,且可深窥诸子百家思想之精华。现在,各种中外名人名言选本已出版不少,并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我们这套丛书具有与众不同的编撰特点: 一是尽可能显示分散的警句格言之间的内在联系。现在编成的六个分册,前三个分册中,《明道》揭示的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范畴,《尚德》展示的是中华文化的主导价值,《智慧》显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道、德、智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构成要素。后三个分册中,《立志》为成事之首,《劝学》是成才之基,《践行》是成功之本,志、学、行正是人生不可缺一的三大构成环节。当前我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价值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传承弘扬。全面把握道、德、智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构成要素与志、学、行这人生成长的三大构成环节,将有助于我们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添砖加瓦。 二是充分揭示这些古老格言的现实警世与启迪意义。传统文化,只有取其精华,引申诠释,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才能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彰显历史智慧的现实生命力。为此,我们在讲解中既介绍每条格言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又联系现实的国情、世情、人情,阐述它的警世意义及对人生的启迪作用。例如老子、庄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就蕴涵了极其深刻的生态智慧,对化解全球性生态危机具有现实警世意义。孔子、孟子讲的“仁者爱人”“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名言,对我们抵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弘扬“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仍有激励作用。《立志》《劝学》《践行》中所选编的那些警世格言,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更有直接的启示意义。 三是力求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对每一条警句格言中的疑难文字,我们都作出明确的注释,并将古文翻译成白话文。在阐述讲解时,尽可能引用相应的历史典故与现代案例,同时配以精美的插图,以适应“读图时代”广大读者的需要。各个分册,按照所编格言的不同内涵特色,或突出哲理,或重在叙事,或夹叙夹议。其中相当一部分千字文,可以作为语文中考、高考的参考范文。 在编撰本丛书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格言内涵丰富,限于我们的认识水平,对它们的理解与诠释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的。对于书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尚望读者朋友给予批评指正。 金开诚 2008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