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企业怎么办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德)孟凡辰//杨玉红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的艰苦奋斗、辛勤劳作后,中国终于在廉价的劳动力投入和资源消耗外,有了一定数量的财富和资产,这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全盘运作、管理和收益,以确保已实现的小康的可持续和不断改进。中国企业未来的赢家必定也只能是那些既具备战略洞察力和远见卓识,又能在既定的清晰战略判断指导下,短期灵活操作且有的放矢的决策者和团队。

本书的重点是战略管理的应用、实践所需要的体系营造和建设。

内容推荐

战略管理的起点和终点在实践中必然是战略目标,所以本书从战略目标及对应的战略杠杆出发,对指标体系作为战略管理落实的必要途径、对标杆对比作为一种卓有成效的战略管理手段、对企业拟定战略的四项必要工作尤其是“实施框架”,做了系统描述,致力于为中国工业企业的整体创新战略探寻一种可行、有效的战略定位。

本书是针对中国企业和经济发展需要而创作的一本战略管理的工具书,主要由孟凡辰博士根据其近20年的理论学习、经验积累、实践思考、专题演讲写作完成。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推荐序四

前言

第1章 战略目标 目标管理案例及战略管理的运用

 1.1 什么是战略管理

 1.2 战略管理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战略目标

 1.3 自上而下的衡量指标

 1.4 战略杠杆必须有的放矢

 1.5 措施和责任必须具体明确

 本章小结

 答《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问

第2章 指标体系 战略管理落实的必要途径

 2.1 一流指标体系的功能特征及相关要求

 2.2 企业缺乏指标体系

 2.3 如何构造一流的指标体系

 2.4 一流的指标体系必须将定性与定量的指标相结合

 本章小结

 答《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问

 课堂讨论(与中国浦东干部管理学院学员的讨论)

第3章 标杆对比 通过与全球最好对比让战略有的放矢

 3.1 标杆对比的意义

 3.2 标杆对比的含义

 3.3 标杆对比是一种战略管理手段

 3.4 战略目标的标杆对比

 3.5 标杆对比在西门子的应用举例

 3.6 标杆对比在股票分析上的应用

 本章小结

 答《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问

第4章 拟定战略

 4.1 拟定战略的第1步:描述现状

 4.2 拟定战略的第2步:SWOT分析

 4.3 拟定战略的第3步:制定战略

 4.4 拟定战略的第4步:实施框架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工业的创新战略

 5.1 创新是赢得市场和竞争力的关键

 5.2 跨国企业的在华研发策略

 5.3 未来工业的创新战略定位

 5.4 电力行业创新战略的核心是智能电网

 本章小结

 课堂讨论(与中国浦东干部管理学院学员的讨论)

第6章 使命、愿景 战略的价值观

 6.1 使命和愿景的内涵

 6.2 卓越公司使命、愿景的深入解读:以西门子为例

 6.3 如何提炼企业的使命和愿景

 6.4 世界知名公司的使命和愿景表述对比

 本章小结

插图索引

插表索引

试读章节

记者:现在一些媒体报道西门子存在商业贿赂行为,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孟凡辰:西门子是德国的领袖企业,从那些负面报道来看,似乎是德国的政界和司法系统在清算自己的领袖企业,关于这一点,我可以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西门子作为一家德国企业,就像上海作为中国最优秀、最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一样,无论领导或个人有什么错误行为,但上海还是中国最开放、最现代化的城市。同样,丑闻改变不了一个现状,西门子仍然是德国最优秀的一家企业。

第二,关于西门子贿赂的报道所涉及的绝大部分合同完全符合法律和正式的手续,可能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某些个人行为越界的现象;跟上海市某些领导人的个人行为违法违规一样,对个人必须要做严格的清算和处理。这是民主和开放社会法制的一个典型要求,这也是西门子作为一个一流企业全球运作的必要自我约束。

以上是两个比较大的背景,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记者:西门子现在全球有一些新的问题出来,新的领导人也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在具体的业务拓展上,西门子的业务员在中国地区可能会遭遇一些新的难题,竞争对手是否会趁机利用各种方式来抢占西门子的订单?

孟凡辰:至少从目前来看,在全球范围内,我们还没有看到你刚才提出的这种现象。大家可能不是非常了解,在全球范围内,我们所处的领域和行业,现在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发电设备的订单已经排到2010年以后了。如果西门子要进行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现在全球的市场环境是最好的。因此,如果这些业务真的有这种潜规则的话,从道理上、业务的内在逻辑上来讲,西门子是不用去做的。如果过去有人做过,那是个人的错误行为。

记者:您刚才讲到西门子的结构优化,现在国内的央企也在搞内部重组,西门子的经验能否移植到央企重组项目上来?央企重组会不会变样或走样,达不到国际上通行的大型企业的效果?

孟凡辰:我觉得现在好的企业、一流的企业、积极参加国际化竞争的企业,应该多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现在新上市的这些企业,他们的主要精力还是用于如何圈钱。中国能做这种报告的人才都在忙着上市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上市赚得到钱。如果国企请我去做老总,我能贡献的,或者说国企改革可以从跨国公司借鉴的,是对企业的操作层面和管理决策层面进行优化。例如我今天介绍的这套指标体系,可以把企业最有价值的、最聪明的企业家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企业的运营管理最紧迫的需要上来;一个企业最聪明、能力最强的人,往往就是那些老总们。但现在我们经常看到这些老总在做表面文章,这是中国企业最大的问题。最一流的人才,他们的精力和注意力,都能放在企业运营的核心业绩(指标)上,这才是中国企业未来最需要的,我们这种背景的人,所能做的相关贡献确实应该可以是很大的。

记者:据我所知,中国国有企业的这些老总,一半时间都被政府召集开会去了。

孟凡辰:有时甚至比一半更多。仔细想想,过去20年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哪些领域?是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资源、廉价的资本。企业不必对股东有回报承诺,资本运作收益是免税的。P39-40

序言

在德国工作、生活了14年,回到中国从事了近10年管理工作后生成的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针对中国企业的需要写一本有关战略管理的工具书。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中国经济、企业和个人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的艰苦奋斗、辛勤劳作,终于在廉价的劳动力投入和资源消耗外,还有了一定数量的财富和资产,这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全盘运作、管理和收益,确保已实现的小康的可持续和不断改进。所以,中国经济、企业和个人,尤其是企业,已迫切需要把自己的所作所为从做事本身的需要,转换视角为发展的战略管理要求。即便是考虑到中国大环境中的诸多制约所导致的较为普遍的经济、商业行为短期化,中国企业未来的赢家必定也只能是那些既具备战略洞察力和远见卓识,又能在既定的清晰战略判断指导下、短期灵活操作且有的放矢的决策者和团队。

这本书就是为未来这些赢家所创作提供的一本工具书。

当我们在约4年前着手本书写作时,正深为中国管理界将战略管理抽象化、理论化和概念化,因而与企业日常工作脱节而苦恼;同时我们也完全理解,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全面营造有效的战略管理体系时,中国还处在计划经济的文革期、改革开放的前夜,因而没机会从ABC基本概念出发来理解、把握、借鉴战略管理在企业的全面应用和具体实践。中国学术界和企业界对发达国家战略管理思想的接触和认知,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而在此时的西欧、北美,战略管理体系在企业内已基本成型,其关注重点已放在对不同竞争战略的思考和应用上。

所以本书的重点就选择为战略管理的应用、实践所需要的体系营造和建设。

战略管理的起点和终点在实践中必然是战略目标,所以本书的第1章全面地从目标管理案例及战略管理应用来阐述战略目标及对应的战略杠杆。这一章特别有益于企业家、企业的核心决策者和其他宏观分析的专家、学者。

任何战略目标和战略杠杆的拟定、细化、落实和考核都离不开全面、系统且自上而下的指标体系,所以本书第2章对指标体系作为战略管理落实的必要途径,依据我们所掌握的全球最一流的应用和实践做了一个有深度且自成一体的描述。其中对一流指标体系的定义,对企业整体状况管控的定量、定性的要求,尤其值得中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宏观经济的专家以及基金管理人员学习、借鉴。对管理咨询业及顾问而言,这一体系无疑会孕育出极大的商机。

战略管理的指标体系要有益、有效,就必须要借助标杆对比实时、动态地了解、传播企业内、行业内及行业外的最佳实践,始终让有关决策者理解、认识什么是一流的业绩及获取一流业绩的原则和手段。本书第3章所描述的标杆对比,首先是一种战略管理手段;但标杆对比理念和方法也可被广泛应用于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在第3章中的股票分析案例,为投资股市的个人、商学院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分析、了解企业的价值提供了具体的模型和方法。

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通过具体、细致、全面的指标体系有了自上而下的标杆对比、全面把握之后,企业的战略目标必然会有血有肉,既对企业日常工作也对企业中长期发展有约束、规范和引领;在此基础上,企业的战略就有案可据、有理可循。本书第4章针对企业拟定战略的四项必要工作,给出了极具实用价值的描述;其中尤其是“实施框架”,是使企业所拟定战略行之有效的必要保障。该章特别值得中国企业的独立董事们参考、借鉴,因为对企业拟定战略必要过程的询问、了解,无疑是对企业战略是否有效这一判断的必要先导。

任何对企业战略管理的阐述,如果不能上升到产业高度来予以完善,其本身很难使“战略”一词名副其实。在本书的第5章,中国企业整体被宏观地与发达工业国家的企业在创新能力、实践方面最优秀的一个代表—西门子,进行了标杆对比,并因此实际上在尝试将对企业的战略管理,上升到中国工业层面展开;尤其是在借鉴了跨国企业的在华研发战略后,该章试图为中国工业企业的整体创新战略探寻一种可行、有效的战略定位。该章最后针对智能电网对风电产业的战略价值及电网智能化的战略举措,做了战略管理示范性的、独特的展开和细节论述;尤其值得中国政府系统内关注产业增长及可持续发展的专家、决策者研读、思考。对国电系统的领导者和专家以及风电和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人,该章的内容无论是对战略分析还是产品技术都会有很细节的提示。

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应该也不可能是长久地损人利己、有害公众的。从战略管理需要上来讲,股东、客户、企业员工和供应商的长远利益必然要求企业的核心商业模式是可持续的。这就是企业的使命、愿景的价值所在,也就是本书最后一章所描述的战略的价值观。企业的战略管理,如果不能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服务于企业的社会公民义务,并最终通过使命和愿景来约束、规范企业的各项具体战略举措,那它必然是无效且有害的。该章尤其需要中国商学院、管理学院的教师们仔细研读,并由他们来传授给广大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

本书的前5章由我自己根据近20年的理论学习、经验积累、实践思考、专题演讲写作完成;第6章是由我的博士后杨玉红博士、副教授独立写作完成,并由我从实践、应用角度予以了补充、修正。

本书经过近4年的写作得以结稿,首先要感谢前任同济大学校长、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教授。正是他在2004年的提议,提名我成为同济大学的兼职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才让我对本书的写作愿望得以落实。同时,我也非常高兴他成为本书的第一位“目标”读者,由衷地感谢他在百忙之中为本书提笔作序!

其次,我要感谢西门子公司在过去6年里提供给我的管理、实践平台;尤其是我在2006年Feldafing总部培训中心所接受的总经理培训,让我从上而下在理论和应用上掌握了西门子的战略管理体系和众多全球一流的方法、实践。这次培训,是我经历过的最好的一次管理培训。

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13年尤其在西欧的管理咨询生涯中,对我的战略管理能力和实践尤其是对本书内容贡献最大的朋友、同事和客户。首先是Kreuz博士,他是我在科尔尼13年的Mentor,是科尔尼标杆对比方法和实践方面全球最卓越的一位专家;在他的指导下,我帮助科尔尼建立了标杆对比的数据库,并在本书中引用了诸多他关于标杆对比的专著中的经典论述。很高兴在离开科尔尼这么久之后,Kreuz博士依然是我个人和家庭的忠实朋友。其次是Goldack先生,他曾是德国施乐售后服务部的总经理;他和他的团队对售后服务的管理和实践,无疑是我近20年管理生涯中所经历过的最优秀的;本书中对施乐指标体系的引用,希望也是他们最佳实践的真实写照。我也非常感谢科尔尼公司前德国一把手、现虽已退休但仍是其两位法人代表之一的Borrmann博士。他是科尔尼的前辈中战略管理和思维能力最出众的一位,也是在这方面言传身教对我影响、帮助最大的一位同事。很幸运每年夏季我们还能在杜塞尔多夫碰头交流,还能享有他的解惑答疑和人品风范。

我也借此机会向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教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邀请我参加长江商学院的跨国公司总经理课程,让我得以分享他实用价值极高的“从月球看地球”的宏观视角,并聆听了让他自豪不已的中国一流师资的讲授。

为了使本书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我应《第一财经日报》总编秦朔先生和浦东干部管理学院的邀请,为《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们以及浦东干部管理学院的厅局长班讲解了部分书稿内容,并摘录了部分对话问答。为此,我谨向秦朔总编和浦东管理干部学院的有关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

最后我非常感谢杨玉红博士和我的助手黄婷婷女士对本书的编辑、整理,以及她们在工作之余付出的精心努力!

谨以此书敬献给支持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爱女安林和信赖我的朋友们。

孟凡辰博士

2010年3月

书评(媒体评论)

面对国际形势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国的企业迫切需要明确新的目标定位,选择新的发展模式,制定新的竞争战略。《中国企业怎么办》一书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书不仅值得企业家、企业高管一读,也值得从事企业和产业战略发展问题研究的专家以及相关政策制定者参考。

——万钢 中国科技部部长教授

为国内公司“量身定做”的战略管理工具用书。

——柴洪峰 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

作者具有德国优秀企业家的严谨和学者的理论高度,以清晰的逻辑将自己十多年管理实践进行了深度且自成一体的叙述,能有效指导中国企业战略决策执行落地,帮助中国企业成为竞争赢家。

———彭志强 盛景网联培训集团董事长盛景商业研究院院长

无论是拥有竞争优势的领导型企业,还是寻求新的突破的成长型企业,抑或希望走出迷茫的困难型企业,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启发。因为它不仅关乎战略,而且提供了战略规划与实施的具体指南。

——秦朔《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中国企业需要学习德国企业的严谨、细节和执着,这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孟博士的书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唐骏 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微软(中国)公司终身荣誉总裁

半生春秋,横越千载。若解战略事,还需躬身行。中国企业正身处战略管理时代,时代孕育了“中国企业怎么办”这样的宏大命题。在对这个命题的探解中,孟凡辰博士的专著兼具理论剖析与实践感悟。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妨细细品酌。

——武常岐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与市面上诸多坐而论道空泛谈企业战略管理的著作相比,思想性实用性兼备的《中国企业怎么办》价值凸现。对于那些有志于不仅追求“做大”更追求“做强”的中国企业来说,《中国企业怎么办》是必读之作。

——杨福《环球企业家》执行主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