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者是地球的先行者,历史的揭幕人,他们通过变幻莫测、曲折离奇、险象环生的史诗般的探险历程为人类发展史描绘了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引人入胜的探险故事,充满魅力的探险旅程,成就了一部人类悲壮的地理探险史……
编者在编写《挺进沙漠之路》(中国出版集团出版)的过程中不但收录了历史上勇闯大沙漠的探险者的探险历程,也详细介绍了中国和世界各地著名的沙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挺进沙漠之路/探险者发现之旅丛书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本书编写组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探险者是地球的先行者,历史的揭幕人,他们通过变幻莫测、曲折离奇、险象环生的史诗般的探险历程为人类发展史描绘了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引人入胜的探险故事,充满魅力的探险旅程,成就了一部人类悲壮的地理探险史…… 编者在编写《挺进沙漠之路》(中国出版集团出版)的过程中不但收录了历史上勇闯大沙漠的探险者的探险历程,也详细介绍了中国和世界各地著名的沙漠。 内容推荐 让广大青少年朋友科学地认识沙漠,学会与沙漠和谐共处是编者编写《挺进沙漠之路》(中国出版集团出版)的目的。为了向广大青少年朋友呈现沙漠的全貌,编者在编写《挺进沙漠之路》的过程中不但收录了历史上勇闯大沙漠的探险者的探险历程,也详细介绍了中国和世界各地著名的沙漠。希望广大青少年朋友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既能收获快乐,也能收获知识! 目录 神秘的西域之行 张骞开辟丝绸之路 玄奘西行取经之路 斯文·赫定走进楼兰 探险家挺进丝路明珠 揭开“死亡之海”的面纱 刘雨田勇闯大沙漠 穿越“死亡之海” 追寻彭加木的足迹 探访奥尔德克古墓群 寻找失落的楼兰古城 挺进“坟墓山” “沙漠纤夫” 探秘新疆魔鬼城 戈壁滩中的巨兽 中国的著名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呼伦贝尔沙地 毛乌素沙地 浑善达克沙地 库姆塔格沙漠 科尔沁沙地 巴丹吉林沙漠 腾格里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 库布齐沙漠 国外沙漠探秘之旅 穿越卡拉哈里沙漠 醉心于沙漠的迷幻 出征撒哈拉 勇闯撒哈拉的女英雄 远征撒哈拉 征服撒哈拉之路 沙漠历险记 用帆板征服撒哈拉 独闯大沙漠的人 徒步跨越撒哈拉 勇敢者的足迹 植物学家的一去不返 沙漠中的英国外交官 最后的阿拉伯 新时期的沙漠探险 澳大利亚西部之旅 踏遍黄沙人未老 打开西部新通道 沙漠中的鬼城 世界的著名沙漠 撒哈拉沙漠 纳米布沙漠 卡拉哈里沙漠 塔尔沙漠 岩塔沙漠 卡拉库姆沙漠 鲁卜哈利沙漠 阿塔卡马沙漠 索诺兰沙漠 试读章节 原来进入莫贺延碛不久,玄奘失手打翻了盛水的皮袋子,致使路上的饮水全部倒光。他本想返回烽火台向边防士兵讨点水,可是他当初立过誓言:“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于是,玄奘便在无水的情形下冒险闯入莫贺延碛。 一连四五天,玄奘滴水未沾,跋涉在茫茫无际的戈壁滩,最后,终因体力不支,晕倒在地。夜晚一阵凉风把昏迷的玄奘吹醒,他挣扎而起,继续前行,忽然发现一片草地,还有一眼清泉。绝处逢生的玄奘惊喜万分,人马痛饮一番,好好休息一天,又装满一皮袋水,抖擞精神继续上路。两天后,戈壁滩被远远甩在后面,玄奘来到伊吾国(今新疆哈密)。 当他到达伊吾国时,消息很快传到高昌国,高昌国王是虔诚的佛教徒,他立即派使臣迎接玄奘,邀请玄奘到高昌讲经传道。《西游记》中有唐僧师徒过火焰山的故事,现实中火焰山就在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不过玄奘在高昌国并未受到火焰山的阻滞,反而受到高昌国王的热情挽留。他在这里停留了一个月,最后当玄奘执意西行时,高昌国王送给玄奘大批衣物、盘缠、马匹,并派几十名和尚、民夫护送。为了方便玄奘,高昌国王特写亲笔信,派大臣护送玄奘去见西突厥最高统治者叶护可汗(当时西域大部地区,包括今新疆和中亚都在西突厥的管辖之下),还给玄奘经过的24个国家的国王一一写信,请他们给玄奘提供方便。 告别好客的高昌国王,玄奘一行沿着丝绸之路从天山南麓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越过冰雪覆盖的凌山(天山的穆素尔岭),再经大清池(前苏联境内阿塞克湖),到达西突厥的素叶城(前苏联的托克马克)。然后沿中亚荒漠的南缘,攀登世界屋脊的葱岭,穿过从中亚通向南亚的重要通道——铁门,取道阿富汗,踏上了他取经的目的地——印度半岛。 在漫长的旅途中,有水草丰美的阿耆尼国的绿洲,也有山岭陡峭、地形崎岖的穆素尔岭。在通过穆素尔岭的冰峰雪岭时,玄奘一行用绳索把人马连结在一起,在崎岖山道上小心翼翼地前行,以防滑下冰谷深渊。夜晚,寒风凛冽,也只能卧冰而睡。大声说话是绝对禁止的,因为冰雪稍受震动就会坍塌,导致雪崩发生。然而即使如此,他们在翻越穆素尔岭时,竟有一半的随行人员被活活冻死了。 翻越凌山,又是另一番世界。玄奘和剩下的随行人员经过雪山怀抱的大清池,饱览了这儿的湖光山色。“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或名热海,又谓咸海,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汗,惊波泪,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玄奘在他后来写的《大唐西域记》中这样描写阿塞克湖。接着,他们来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乡素叶城(即碎叶城),会见了西突厥的叶护可汗。 离开素叶,玄奘在叶护可汗委派的一名驿史的陪同下,出西突厥的险要关口——铁门。这是一道纵深250千米的狭谷,中为狭窄通道,两旁尽是陡峭的悬崖,岩石的颜色像铁一样,所以称为铁门要塞。出铁门,又经过许多国家,玄奘一行越过比凌山还要险峻的兴都库什山,到达迦毕试国(今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当他到达印度时,已是离开长安的1年以后了。 玄奘于628年夏末人印度,在这个佛教的发祥地度过了15个寒暑,足迹遍及印度半岛。玄奘先在北印度喜马拉雅山西麓的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留学2年,向当地的佛学大师学习佛学、因明学(印度的逻辑学)、声明学(语言文学学),钻研佛经。然后游历了北印度十多个小国,参观佛教圣地,调查各地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631年,玄奘进人中印度,沿恒河继续访问各地著名佛学大师,瞻仰佛教圣迹。这年他在全印度佛学中心的那烂陀寺定居下来,用了5年时间潜心钻研佛教经典,终于成为名弥遐迩的那烂陀寺十大法师之一。 从638年起,这位旅行家又继续到印度各地漫游,先沿着恒河到达今日的孟加拉国,再沿着印度关岛东岸南行,到达和斯里兰卡隔海相望的达罗毗茶(今印度东南部)。然后折向西北,沿着印度半岛西岸北上。他曾访问印度著名艺术宝库——阿旃陀石窟,进入印度半岛的腹地(现在昌巴尔河流域东南一带),又西进到今巴基斯坦,沿印度河北上,到达克什米尔南面查漠附近的钵伐多。当他641年重回那烂陀寺时,由于在佛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被推举为那烂陀寺的讲席,他是公认的全印度最有学问的佛学大师! 他达到了来印度取经的目的,于是643年春天,玄奘谢绝印度友人的挽留,用大象和白马驮着佛经、佛像和花种,离开钵罗耶伽(今印度的阿拉哈巴德)踏上返回祖国的归程。他返回时走的是另一条路线,即越过大雪山,由南路经葱岭,从疏勒、于阗、鄯善至敦煌、瓜州,和当年法显出国的路线相近。在路上,他整整走了2年,于645年(唐贞观19年)回到长安。 玄奘虽然是出于宗教的目的前往印度的,但是和他本人的初衷不同的是,后代的学者最感兴趣的还是他的旅行。在19年中,他行程2.5万千米,游历了110个国家,特别回国后,应唐太宗要求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记录,最后经玄奘亲手校订的一部伟大著作《大唐西域记》,是这位旅行家对世界探险史的重要贡献。这部著作共12卷,10万多字,真实地记述了玄奘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和传闻得知的28个以上的城邦、地区的地理位置、山脉河流、地形气候、交通城市、风土习俗、物产资源、民族历史、宗教文化等情况。书中涉及的地域,从我国新疆西抵伊朗和地中海东岸,南抵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北面包括现在的中亚细亚南部的阿富汗东北部,东到今印度支那半岛和印度尼西亚一带。由于文笔严谨,准确朴实,这部著作问世后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被译成多种文字,至今仍是研究中亚、南亚和中西交通史重要的文献。 664年,62岁的玄奘在陕西宜君县玉华寺圆寂。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探险家掀起了一股中亚腹地地理探险热,瑞典人斯文·赫定率领的考察队进入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沙漠中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失去了很多同伴,但是一个惊世的发现也成就了斯文·赫定。这个惊人的发现就是楼兰! 楼兰的发现不能不提到斯文·赫定。他在中国西部的地理发现,使他成为瑞典最后一个被封的贵族。斯文·赫定是一个以测量学见长的地理学家。 第一个把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叫做“死亡之海”的,也是这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生活在沙漠周边的维吾尔人给这沙漠冠以“进去出不来”(“塔克拉玛干”的意译)的形象称呼。100多年来,虽然有过从南到北横穿的先例,但东西纵穿沙漠全境的记录却没有过。19世纪末,斯文·赫定曾试图从西向东徒步横穿大沙漠。他和同伴真正体验到死亡是如此贴近,他的2个同伴均遇难,只有他一个人逃出了“死亡之海”。 1895年,斯文·赫定来到喀什救援在青藏高原失踪的一支法国探险队。著名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路易·亨利·摩尔根断言打开人类文明之谜的钥匙在塔里木盆地,因为塔里木盆地可能是人类最早的诞生地之一。而且沙漠边缘城镇麦盖提的居民中早就盛传着阴森可怖的故事: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有一座宝城,谁要拿了那里的金银财宝,就会中魔,在那里原地打转,怎么也走不出来,直到最后倒毙荒漠,留下一堆白骨…… 沙漠中怎么会有金银财宝呢?难道说沙漠中真是人类最早的诞生地之一? 或许正是这些阴森恐怖而又神秘的传说激起了斯文·赫定这个探险者的好奇心,他毅然决定闯进那片神秘的沙漠!P7-10 序言 地球上的沙漠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了。另外,在西亚、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都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按面积计算,全世界的沙漠加在一起,差不多要占陆地面积的1/3了。这么多的沙漠是怎么形成的呢? 沙漠的形成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从自然因素来看,沙是形成沙漠的物质基础,风是制造沙漠的动力,干旱是出现沙漠的必要条件。 风吹走了地面的泥沙,大地便裸露出岩石,或仅剩下一些砾石,成为荒凉的戈壁。那些被风吹走的沙粒在遇到障碍或风力减弱时,堆成许多沙丘。原始的沙漠就这样形成了。不过,这一切都要在合适的环境下才会发生。这个合适的环境就是干旱。也就是说在气候干燥、地面缺少植物保护的地区,地面上的泥沙才容易被风吹起来。 在地球上南北纬15°~35°之间的信风带,气压较高,天气稳定,空气干燥,雨量较少,比较容易形成沙漠。阿拉伯大沙漠、撒哈拉大沙漠等世界著名的大沙漠,都分布在这里。 在温带地区的内陆部分,大都因为距海较远,或有山脉阻挡,海洋湿润的风吹不到这里,所以有一些沙漠分布,如我国西北部的沙漠。 还有一些沿海地区也分布着沙漠,如非洲西南部靠近大西洋的纳米布沙漠。这种沙漠的形成不仅与信风有关,而且沿岸有寒流经过,从寒流上空吹来的冷空气进入炎热的大陆后,水汽被蒸发掉,不能成雨,所以虽在海边,但仍然非常干旱。 另外,地质时代的内海、湖泊常常堆积着许多泥沙、砾石,如果湖海干涸,也会给沙漠提供形成的基础。 这些自然方面的原因并不是决定沙漠形成的所有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人类活动的原因。考古学家在有些沙漠发现,很多现在的沙漠曾经都是森林、草地或良田。我国西北现在的沙漠,有许多本来是肥美的草原和耕地,后来由于人为的破坏,才让沙漠侵占了良田。 沙漠一旦形成,人类的活动便会受到限制,因为沙漠向来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不过,历史上仍有许许多多的探险者勇敢地挺进了浩瀚的沙海。他们为人类认识沙漠,治理沙漠,学会与沙漠和谐共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让广大青少年朋友科学地认识沙漠,学会与沙漠和谐共处也是我们编写本书的目的。为了向广大青少年朋友呈现沙漠的全貌,我们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不但收录了历史上勇闯大沙漠的探险者的探险历程,也详细介绍了中国和世界各地著名的沙漠。希望广大青少年朋友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既能收获快乐,也能收获知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