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它正在从经济的边缘逐步走向经济的中心,这就需要我们从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深度去探索文化产业——文化资本运营的理论与实务。本书共分为十二章,主要从“文化资本”的性质入手,探索文化资本产生与积累、循环与周转、生产与再生产、流通与重组及其国际化运作等问题,同时也着力探索文化资源,尤其是民族文化资源的资本化运作及文化市场的法律体系建设等问题。
本书主要从“文化资本”的性质入手,探索“文化资本”运营的理论与实务,旨在通过“文化资本”运作,改变我国文化产业落后的现状,做强做大我国的文化产业,生产出更多适销对路的文化商品供应社会大众,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使社会大众通过对喜闻乐见的文化商品的喜好和消费,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主流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对文化资本的研究,意义重大而深远。从政治上来说,我们研究“文化资本”,就是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用产业去占领除了政府文化事业所占有的文化公益阵地以外的、由文化产业所占领的文化市场阵地,从而最大限度地去占领文化阵地,改变在文化领域上“西强东弱”、“敌强我弱”的被动局面,最终抵御和战胜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的西化和分化。从理论上来说,我们研究“文化资本”,就是要向人们描述文化资本的性质、产生、积累、周转及其运营的国际化等问题,使“文化资本”的理论系统化,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做一些探索。从经济上来说,我们研究“文化资本”,就是要在确保文化的“事业”功能的同时,弘扬文化的“产业”功能,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本书对文化资本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后认为,文化资本就是用于文化商品生产、运输和交换的文化价值积累。它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两个方面,有形的方面包括被赋予了文化意义的建筑、遗址、雕塑、绘画、书法、书籍、报刊、电影拷贝、录像带、录音带、光碟等;无形的方面包括人们的思想、创意、信念、技巧(手艺)、民间传说、传统、社会价值(知名度)等。
文化资源的资本化,是文化资本运营的基础。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将这些丰富的资源转化为资本,进行资本化运作,发展文化产业,改善人民生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重大课题。
文化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是文化资本运营的生产环节,文化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转移并增值。文化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是以文化资本的积累为前提的,没有文化资本的积累,扩大再生产就无法实现。
文化资本的循环与周转,是文化资本运营的重要环节。要促进文化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加快其流通速度,就必须要生产出适销对路的文化商品来,在制定合理价格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促销手段,将文化商品销售出去,回笼货币,确保文化资本的循环与周转正常进行。
文化资本的重组,就是要对现有散、小、弱的文化资本,尤其是不良文化资本的重组,以优化文化资本的结构,提高文化资本质量。
文化资本运营的内外环境建设。文化资本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完善国内文化市场的法律体系,使之与国际接轨,适合WTO要求,既为文化资本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又为我国的文化资本走向国际提供法律保障。
本书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了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即表象抽象具体的唯物辩证思维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以及理论分析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