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了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展开文献检索与查阅,对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析,并运用定性分析与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对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的经济学机理进行了探析;与此同时,对西部典型资源型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定性定量评述了西部资源型企业发展现实及其面临的挑战,分析了西部典型资源型企业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并运用实证研究与典型案例剖析的手法研究了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机理;最后,结合定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方法提出了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战略模式、培育手段及转换路径。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生态经济学、创新经济学、战略管理等理论方法展开研究,并将企业生态化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及集群理论方法引入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机理研究领域进行了尝试。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存在的制约因素,开展了相应的支撑体系与政策指向研究。
本书首先对西部地区与资源型企业的概念进行了厘定,评述了相关背景理论,构建起该书的理论支撑平台,并从理论上明晰了影响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因素,探析了自主创新的经济学机理。为达到研究生态经济视角下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机理的目的,书中对西部资源型企业的发展现实进行了评述,证明了资源型企业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基于现有技术能力发展西部经济必将面临诸多现实困惑,而这被以前的研究所忽视;以此为基础,选取了西部具有代表性的资源型企业为典型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些企业带来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通过剖析西部典型资源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过程,指出了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般培育机理,即从技术识别、技术整合与技术创造三个角度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对照传统成长模式,提出了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三种新型战略模式(分别是生态化战略、集群化战略与高技术化战略),研究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手段,提出西部资源型企业由传统成长模式走向新型发展战略模式的转换路径。最后,针对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支撑体系不完善与制度缺陷,提出了相应的支撑体系与主要政策。
第一章 引言/1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1
第二节 研究现状评述/12
第三节 研究目标的设定/18
第四节 研究线路与内容安排/19
第五节 主要研究方法/21
第二章 相关基础概念与背景理论/23
第一节 西部地区的界定/23
第二节 资源型企业的概念界说/24
第三节 生态经济学理论/35
第四节 循环经济理论/41
第五节 技术创新理论/51
第六节 自主创新知识/57
第七节 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理论关系框架/67
第三章 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的经济学机理/69
第一节 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因素/69
第二节 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的概念模型/83
第三节 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的数理模型/93
第四章 西部资源型企业发展现实评述/104
第一节 西部资源型企业概况/104
第二节 资源型企业对西部经济发展的贡献/121
第三节 资源型企业对西部生态环境的影响/132
第四节 西部资源型企业现有技术能力结构及面临的挑战/143
第五章 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的生态经济效益/152
第一节 生态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基础/152
第二节 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60
第三节 西部典型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的生态经济效益/161
第六章 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机理/172
第一节 西部典型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过程剖析/172
第二节 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一般模式/196
第三节 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一般机理/199
第七章 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战略的模式选择/211
第一节 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生态化战略/213
第二节 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集群化战略/225
第三节 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高技术化战略/242
第八章 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及转换路径/255
第一节 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手段/255
第二节 西部资源型企业走向新型发展模式的转换路径/27
第九章 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支撑体系/285
第一节 法律法规支撑体系/287
第二节 区域创新支撑体系/291
第三节 科学技术支撑体系/298
第四节 金融保障支撑体系/301
第五节 人才培养支撑体系/303
第六节 信息平台支撑体系/306
第七节 评估指标支撑体系/309
第十章 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政策指向/315
第一节 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原则/315
第二节 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主要政策指向/318
第十一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335
第一节 主要结论/335
第二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展望/341
参考文献/344
后记/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