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段子(一个老总的江湖见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滕征辉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滕征辉编著的《段子:一个老总的江湖见闻》是史上最具内涵的精品桥段。该书以“最艺术”还原“最生活”,用最幽默的方式讲述最真实的江湖。书本透露出最本色的商业智慧,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最实用的社会规则,参透最灵活的生存法则。

“段子高手”冯仑友情推荐。

内容推荐

不同于大海的浩瀚波澜,不同于溪流的清澈见底,江湖是另类的生态。平常人的江湖虽然耐人寻味,但终究波澜不惊,另类人物因个性而至经历非凡,其人生境遇也或凶险、或传奇。

本书《段子:一个老总的江湖见闻》的作者滕征辉亲身所历、亲眼所见了一些“江湖”人物,因叹乎这帮人的或性格、或作为、或经历,现记录与读者共赏,虽有些隐去了真实姓名,但无妨所说为真。选取的这些人物大多是极具江湖性情的官场、商场、娱乐圈、学界中的极品名人、牛人。

《段子:一个老总的江湖见闻》中作者或快意恩仇评社会,或爆料名人私生活,或详述值得玩味的趣事,或激扬文字回昧往昔。一篇一个人物,一段一个故事,尽显人生百味、世态百貌;写作上,《段子:一个老总的江湖见闻》语言幽默诙谐,思想从容淡定、机智有力,更有几分现代网络文学独有的豪气,平实的叙述中透露出的是对人、人生、社会“反常规”现实的关照和思考。

讲不完的段子,听不完的理儿,参不透的社会,停不歇的人生……

目录

人在江湖

老财/002

秃厮/004

建哥/006

阿崴/008

明仔/010

小混蛋/012

梁即可/014

我不是说你妈/016

彪叔自治区/018

就穿羽绒服/020

工会老魏/022

春暖花开/024

赤脚医生/027

“小刀理论”/029

装笔筒/031

我就是农民/033

画人小丁/035

老阚/037

母亲的心思/039

结段:名人/041

仕途哲学

不做神仙皇帝/044

尿出来的东京/046

拆迁如化疗/048

我属猪/050

装的后果/052

我先喂猪/054

忙不过来/055

王八的屁股/057

消停点吧,同志们!/059

为难交警/061

叫板儿/063

致命的第一次/065

结段:银行/067

娱乐圈套

潜伏的人生/070

科学艳照门/073

不要命了/075

江湖王家卫/077

黎叔不生气/079

不做小丑/082

奥斯卡还是诺贝尔/084

结段:误会/086

点道为止

浇花/90

企鹅/92

不玩/94

命硬/96

名与命/98

请人帮忙/100

家庭不是法庭/102

绕弯儿/104

打倒汽车来/106

做老大的/108

大愚若智者说/110

手艺要偷/112

替罪羊/114

有钱也不能瞎送/116

结段:忽悠/118

商海浮沉

潘石屹“卖艺”/122

冯仑之“歪理邪说”/124

李书福的发言/127

仁义王功权/129

企业家别玩政治/131

金钱不等于财富/133

别考虑穷人/135

透网金鳞/137

管理潜暴力/139

公司里的那点事/140

分粥五法/142

生活如同密码锁/144

结段:营销/146

同学少年

裤裆里扔炸弹/150

人才集中区/152

最难忘是糗事/154

沟、沟、沟/156

没有比丢人更牛的了/158

武侠迷/160

那些踢球的往事/162

企业家五段/165

生活——网/167

昌出来的/169

结段:口误/171

天南海北

从北大出家/174

丧钟为谁而鸣/176

我不知道/178

微博背后的黑手/180

堵车的学问/182

1/13/184

谁比谁傻/186

为范进哭了/188

不骂不舒服/190

女人花/192

美人计/194

灯下黑/196

打湿的棉袄/198

谁丫没病/200

火星来的男孩/202

结段:可言之妙/204

试读章节

透网金鳞

前两个周末,与北大几位教授相聚,出门的时候,我想起了什么似的追了上去问道:“北大的学生大致分农村生和都市生,你们喜欢哪种?”我在以前曾讨论过几次,认为双方各有优劣,而这次几位海归院长异口同声地告诉我,还是农村的尖子更好,主要是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过硬。

记得一位大亨曾说过,破了产的百万富翁远远不同于那些没有赚过大钱的普通人,这话显然是经验之谈。我曾见过许多这样的人士,虽然落魄江湖,但精气神仍非常人可比,有时候让人觉得有点格格不入,但并不讨厌,曾几何时,这帮家伙多半又抓住个什么机会得瑟起来。唉,翻了身的咸鱼,不还是咸鱼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有几位研究生对学习兴趣不大,跟当时的大亨级人物牟其中做生意,老牟随手给了他们几十万本钱,结果哥几个全扔在一个海边小城市了。虽然老牟没说什么,他们索性离开象牙塔,一猛子扎进海里:北海、海南、上海,再也上不了岸了。

十年过去,这几位也都成了大亨。其中一哥们儿当年困于资金,十分郁闷地去了加拿大,半年后回南方,发现十几万平米的房地产项目,每平米涨了一万多;急三火四地办好各种手续,发现房价又涨了一万多。那哥们儿笑着对我们说:“赚钱这东西就像追女人,你越追她越躲;你甭答理她,她自己就凑上来了!”

史玉柱当年盖世界第一高楼未果,就去卖脑黄金,换得品牌费用后,又换成了脑白金;在资本市场玩得风生水起,一不小心“征途”又上了市,据说现在又搞起了黄金酒,身价怎么也在大陆前十了。他能有今天,就是因为当年烂尾楼的一嘴承诺:我欠大伙儿的钱,将来一定还上!这才是江湖好汉的路数。

《五灯会元》有一个“透网金鳞”的小故事,曾让我沉思很久。

两位禅师在湖边漫步,正碰上渔民们在拉网,一条金色鲤鱼脱网而出,年老的禅师赞道:“俊哉!”另一位却不以为然,评价道:“正如当初不撞入网罗好。”意思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为一口吃的撞进人家的大网。

老禅师却摇摇头,说道:“欠悟在!”说后者缺少更深的领悟。世人为了生存,大多身不由己,能脱开利益网的能有几何?那些被网住又能跳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大自在、大解脱。这就像跳过龙门的鲤鱼一样,没有那惊险一跳,何来的成龙机缘!这正是: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P137-138

人才集中区

我们宿舍有一胖哥特爱追女生,结果全是竹篮子一场空,屡败屡战之后,他下决心追一位外语系丑女。但在大学有时候很怪,越漂亮的女生,反倒容易得手;有的女孩越丑还越拽。遭到严词拒绝后,胖哥急了,在阅览室大声地说:“我胖、我胖怎么了,至少我还瘦过;可你这样的,你、你、你,你美过吗!”

还有一位同学来自大连,特别喜欢足球,有次周末,非拉着女朋友去公共教室看电视转播。记得那场比赛特别精彩,不过满屋子的人就他乐得上蹿下跳。女友拉了拉他衣服,劝他说:“干嘛啊?乐成这样?”他哑着嗓子大声回答:“利物浦赢了,我兴奋!”中文系的女友冷冷接道:“姓粪,你啥时改姓了?”

可能是念书的缘故吧,同学之间经常发生口误,而且特容易给人抓住不放。那时候一到开学,农村同学不仅带着嘱托,也带着许多土特产回校,大家交换着吃,特别有气氛。城里的同学呢,有自觉有不自觉的,偏偏有个家伙喜欢得便宜卖乖。

他连吃了人家一大把的枣,边吃还边说:“就这小玩意儿,只配塞屁眼。”在场的人全都怪异地看着他那咀嚼的嘴巴,乐得不行。还是这家伙,有一个大个同学没事总喜欢抚弄他的卷毛,他很烦,一边往外扒拉一边说:“没事别在我这手淫。”

在大学借钱是常事,可有个专业队下来的同学,借到钱就和女朋友上街花了,很少还。有一次,他跟一沈阳同学借十块钱,那个人斜着眼看他,问道:“我的脸干净吗?”那家伙还不知趣,赶紧夸:“干净,太干净了!”沈阳的同学站起身来,把两个口袋翻开来,大声地说:“看着没?我的兜比脸还要干净!”

毕业分配后,利用出差或进修的机会,同学们总是要在一起聚聚,不管混得怎么样,学生时代的感情还是真诚难忘的。据说外语系一哥们是留美博士归来,十分狂傲,指东道西,对国内什么都看不惯。他吹嘘说:“在咱美国,有这么一种机器:一头活猪进去,出来的就是香肠。”边上的一人冷冷地插话说:“这种机器没什么了不起的,还没有你爸厉害呢:插进去的是香肠,出来的却是一头活猪。”

P152-153

序言

江湖夜雨,吟啸徐行

我喜欢听傲楚阁讲段子,因为内容真实而丰富。他在江湖上摸爬滚打多年,官府,商场,娱乐圈,学术界,都有深厚人脉,所见所闻,大都是一手资料。现实永远比想象更精彩,与其读那些虚构的官场商界小说,不如听听真有其事的段子。

一个好段子,内容好只是一部分,更关键的还要看怎么讲。没有幽默感的人,不能开口讲笑话。傲楚阁有幽默感,可能因为他经历的挫折多。圈子里都知道他干过的行业最多,干破产的企业也最多,属于屡战屡败屡战型,浑不吝,讲起段子来中气十足,讲完哈哈大笑,有感染力。有些段子挺黑暗,有些段子挺辛酸,但从他那儿听来,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一口酒就能消化下去。

讲好段子,还需要性情。有人讲段子是为显摆,张嘴就是“我的朋友克林顿”,口型摆得比莱温斯基还圆;有人讲段子含恶意,指桑骂槐皮笑肉不笑,听得人除了冷汗就是干咳;还有人讲段子就纯粹是为了喷,不分场合不识分寸,嘴里就像有皮揣子,见谁都往外猛咕咚。而傲楚阁讲段子大多时候是纯粹为娱乐,为助兴,也有时候是为了婉转的提醒,听者不仅高兴,也能感受到他的善意。不知道这一点是不是和他信佛有关,禅宗的故事听多了,免不了心怀悲悯,忍不住语带机锋。

现在这些段子落在了纸上,随手翻翻,心有灵犀,会心一笑。江湖风急雨大,再手忙脚乱哆哆嗦嗦也免不了一身泥水,倒不如唱唱歌,跳跳舞,讲讲段子笑着往前溜达。“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东坡也这么说。

兰小欢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中国最成功的夫妻店掌柜之一,潘石屹在圈子里的一种说法更具备代表性:“我们俩就是打把势卖艺的,张欣负责练活儿,我负责敲锣。”

——《卖艺的开发商》

谈到种种敛财之术,冯仑问。当今社会上谁赚钱的性价比最高?这种职业,赚得又多,风险又少,面子又大,付出有限,还不怕对方不给钱。得到的还全是现金。他最后给出答案:妈咪。

——《女人花》

冯小刚说起借钱难的时候,我那老哥顺嘴来了一句:“借钱还不上,就像冬天里穿了一件打湿了的棉袄,穿着冷,脱下来会更冷。”冯导当时找笔记下。据说还给当台词用了。

——《打湿的棉袄》

海子一个人走在昌平大街上,一手拿着西红柿、一手啃着冷馒头,一边冷眼观瞧市井万象,一边思索人生的终极意义。有一次,他走进一家小酒馆,对老板说:“给我酒喝,让我朗诵我的诗歌。”对方一口回绝:“可以给你口酒喝,但你别在我这儿朗诵。”

——《春暖花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3: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