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女神/经典名著深度导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郭沫若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女神》是激情澎湃的,《女神》是浪漫奔放的,《女神》是丰富奇特的,《女神》更是豪放雄浑的。走进《女神》,让这个充满激情的世界带给你快乐,带给你感动。更带给你思考,让你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在人生天地吧!

《女神》诗集是诗人郭沫若情感的最好体现,它随着狂放的激情和浪漫的氛围,将诗人热爱生活、崇拜力量、歌颂光明的情感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心展现无遗。

内容推荐

《女神》诗集是诗人郭沫若情感的最好体现,它随着狂放的激情和浪漫的氛围,将诗人热爱生活、崇拜力量、歌颂光明的情感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心展现无遗。

《女神》共分三辑。除《序诗》外,第一辑包括《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目录

前言

序诗

第一辑

 女神之再生

 湘累

 棠棣之花

第二辑

 凤凰涅槃

 天狗

 心灯

 炉中煤

 无烟煤

 日出

 晨安

 笔立山头展望

 浴海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三个泛神论者

 电火光中

 地球,我的母亲!

 雪朝

 登临

 光海

 梅花树下醉歌

 演奏会上

 夜步十里松原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太阳礼赞

 沙上的脚印

 新阳关三叠

 金字塔

 巨炮之教训

 匪徒颂

 胜利的死

 辍了课的第一点钟里

 夜

 死

第三辑

 Venus

 别离

 春愁

 司健康的女神

 新月与白云

 死的诱惑

 火葬场

 鹭鸶

 鸣蝉

 晚步

 春蚕

 蜜桑索罗普之夜歌

 霁月

 晴朝

 岸上

 晨兴

 春之胎动

 日幕的婚筵

 新生

 海舟中望日出

 黄浦江口

 上海印象

 西湖纪游

试读章节

1.《女神》主题——歌颂“偶像破坏者”

《女神》里的诗作,无论是反抗、破坏或者创造,几乎处处透过抒情形象地表现了鲜明的自我特色;而在一部分诗篇里,更对作为叛逆者的自我唱出了激越的颂歌。这个自我气吞日月、志盖寰宇,“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它“如烈火一样地燃烧”,“如大海一样地狂叫”,“如电气一样地飞跑”;这个自我无视一切偶像和封建权威,公开宣称“我又是个偶像破坏者哟”;这个自我俨然是“可与神祗比伍”的“雄伟的巨制”,“便是天上的太阳也在向我低头呀”;这个自我还与“全宇宙的本体”融合起来,引起诗人高唱“我赞美这自我表现的全宇宙的本体”。这种对自我的极度夸张,透露出强烈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在“五四”前后的中国,部分群众由于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桎梏,还未能认识自身的力量而迅速觉醒,这种从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立场提出的发展个性、强调自我的主张,具有反对偶像崇拜、冲决罗网的作用。无论是火中自焚的凤凰,创造新的太阳的女神,还是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囊吞宇宙的天狗,蕴藏在这些形象中的自我都交融着诗人个人的感愤和长期以来民族所受的屈辱。诗人是同他的祖国和人民一起受难、一起战斗、一起共享胜利的快乐的。在那些歌唱自我的诗里,不仅充满了诗人自我崇拜、自我赞美的激情,有时也表现了他自我解剖、自我改造的思索。

2.《女神》主题——对“劳工神圣”的景仰和颂扬

如在《三个泛神论者》里,诗人把三个泛神论者都作为靠劳动吃饭的人采赞美;又如在《地球,我的母亲!》里,诗人认为“田地里的农人”是“全人类的保姆”,“炭坑里的工人”是“全人类的普罗美修士”。

3.《女神》主题——对大自然的礼赞

诗人当时正受泛神论思想的影响,认为“全宇宙的本体”只是万物的“自我表现”,而人则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他喜欢讴歌自然,并把自己溶解在广阔的大自然里,达到“物我无间”的境界。这在《光海》《梅花树下醉歌》等诗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这些歌咏大自然的诗篇,不仅倾心于大自然的伟大和美丽,而且和《女神》中的其他诗歌一样,向往光明和新生,向往劳动和创造,渗透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在这一部分诗里,有气象宏伟、壮阔飞动的描画,也有笔致婉约、清丽幽静的篇章;但无论是礼赞“波涛汹涌着”的大海、“新生的太阳”和“天海中的云岛”,还是歌咏“池上几株新柳,柳下一座长亭”,以及“含着梦中幽韵”的“醉红的新叶,青嫩的草藤,高标的林树”,都流转着一股清新的气息和足以使人愉悦、奋发的乐观主义色彩,洋溢着“五四”时期蓬勃进取的精神和诗人自己的飞扬凌厉的朝气。在这里,同样显示了郭沫若和同时代那些浅斟低唱、流连光景的诗人,从思想到情趣,都具有显著的区别。船写法探微

1.以“冲淡”为风格特征的《夜步十里松原》

郭沫若的“冲淡”诗,由于交融着新的时代特征和诗人的创作个性而具有与我国古典诗歌不同的特色。它们在将恬静悠远的情思表达得自然而有情趣这一点上,同古典诗歌的“冲淡”风格一脉相承,但在冲淡中又没有隐逸遁世的情味,宁静中又避弃了不忮不求的淡漠态度,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渗透在这些诗的意境中,甚至强烈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呈现出清新、开阔而叉宁静、幽深的诗境,因而显示出一种新的“冲淡”诗的风格特色来。

从艺术表现上看,诗中高远幽深的诗境和新的冲淡风格特色是这样形成的:首先是诗人将许多个别形象融合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总的完美形象。诗歌采取由远及近的写法:“远望”中,是闪着“白茫茫一片幽光”的大海,头上是显得“高超,自由,雄浑,清寥”的太空。这种景色的出现又与“无数的明星”“在眺望这美丽的夜景”密切相关,接着以明星眺望夜景作为过渡写到诗人近旁“十里松原中无数的古松”。这“十里松原”“沉默”不语,不仅与安眠的大海、静穆的太空、闪烁的群星在情调或气氛上相一致,又由近及远,把近景和远景连成一片。而在景中,又都糅合溶解着主观的情。这样,星光下静夜中这大海、太空、繁星和松林四种巨大的自然形象交相辉映、互为补充,便造成了开阔高远、宁静幽深的艺术环境和氛围。

2.《女神》的意象世界

《女神》意象群可以归纳为:神话意象、自然意象、社会意象和文化意象。(1)神话意象:《女神》时期,郭沫若的文化心态正是神话原型心态,上古神话因其强力精神而震撼着郭沫若的心灵,他强烈地渴望通过艺术形象把自己内心世界的欲望转化为外部世界。上古神话原型主要有:炼石补天的女神、唱着永恒恋歌的湘水女神、自焚的凤凰等。郭沫若用这些意象的目的在于通过回归神话原型,与人类深层的心理对话,召唤因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导致失落的强力精神。(2)自然意象:如宇宙、太阳、星空、地球、高山、海洋等。诗人由于受泛神论思想的影响,把自我与神、自然与神融为一体。因此,他笔下的自然意象经过想‘象和感情的灌注,染上了主观情绪的审美色彩,跳动着强烈的生命、火热的情感和无穷的创造力。(3)社会意象。诗人选择了许多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创造出社会意象群。这些意象具有更为深刻的社会联系,有时甚至隐喻着某种社会现象、社会状态发展的历史。(4)文化意象。《女神》中出现的长城、金字塔、苏伊士运河、大都市、摩托车、X光线等意象,不同于自然意象,而是凝聚着丰厚文化内涵的文化意象。诗人用此表现人类无穷的智慧、创造力以及20世纪现代科学动力的精神。这些意象使《女神》的文化意象群更具备现代意识和科学理性的内涵。

名家集评

把泛神论变成泛我论,又把泛我论变成无我论,这正是郭沫若式的思想逻辑,也是他的诗意逻辑。

——孙绍振《五四新诗与浪漫派》

郭氏在日本,受到了革命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等政治思想的熏陶,受到了斯宾诺莎、尼采、泰戈尔、达尔文、克罗齐、歌德、惠特曼、列宁等人著作的影响,形成了以泛神论和革命民主主义为核心的世界观。

——陆耀东《中国新诗史》P78-80

序言

《女神》共分三辑。除《序诗》外,第一辑包括《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第二辑在1921年《女神》初版本上分为三部分。自《凤凰涅槃》至《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共10篇,为《凤凰涅槃之什》;自《三个泛神论者》至《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共10篇,为《泛神论者之什》;自《太阳礼赞》至《死》共10篇,为《太阳礼赞之什》。

第三辑在1921年《女神》初版本上分为三部分,自《Venus》至《晚步》共10篇,为《爱神之什》;自《春蚕》至《日暮的婚筵》(其中《岸上》为3篇)共10篇,为《春蚕之什》;白《新生》至《西湖纪游》(其中《西湖纪游》为6篇)共10篇,为《归国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4: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