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经典集(上下)》从分析男孩和女孩先天上有什么不一样开始,从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并紧密结合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详尽阐述了男孩和女孩不能“混养”的理论依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男孩穷养,女孩富养”这一最适合中国社会文化的育儿模式,是迄今为止第一部从理论到到实践,从方法到技巧全方位系统阐释“男孩穷养,女孩富养”育儿理念的大型图书,帮助广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国父母在尊重孩子性别差异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培养出符合社会角色的优秀的孩子。本书由春之霖、田萍等编著。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经典集(上下)》是迄今为止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从方法到技巧全面阐释“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大型图书!中国父母必须掌握的育儿智慧和理念!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经典集(上下)》从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并紧密结合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详尽阐述了男孩和女孩不能“混养”的理论依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男孩穷养,女孩富养”这一最适合中国社会文化的育儿模式,帮助广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国父母在尊重孩子的性别差异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培养出符合社会角色的优秀孩子。本书由春之霖、田萍等编著。
上
上篇 穷养出了不起的男孩
第一章 历来纨绔少伟男——再富也要穷养男孩
为何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溺爱是男孩的敌人
不要用你的成功去压倒他
少让男孩坐享其成
过于精致的成长环境易让男孩得“王子病”
不知道爱惜,是因为什么都有
引导男孩的攀比心理
第二章 受“穷”而知奋进——今天的男孩更需要“穷”养
富裕的生活容易毁了儿子
财产不能保男孩富贵平安
“小皇帝”的优越感扭曲了男孩的心
独生子让小男孩缺少了责任感
从小一帆风顺,造成“蛋壳心理”
全能的父母,夺走了男孩成长的机会
娱乐时代,男孩少了阳刚之气
第三章 把爱用到点子上——决定男孩一生的关键词
创造——精彩的人生来自不竭的创造力
独立——男儿当自强
勇敢——男孩是未来世界的开拓者
尊严——男儿膝下有黄金
冒险——美国诞生于“五月花号”的探险
乐观——永不黑暗的灯塔
第四章 “穷”养有方法——穷养男孩并不是“放养”
“穷”的真正内涵——让男孩管理自己
穷则奋起——男孩的魄力从苦难中来
穷则无畏——男人需要“狠”一点
穷则能忍——使男孩更好地适应社会
穷养男孩——不抛弃,不放弃
绝大部分成功者都有“穷养”经历
第五章 控制男孩的物质享受——“穷养”的男孩更会生存
让男孩知道家庭的财富来自父母的工作
餐桌上的节俭教育
掌握好金钱奖励的度
培养孩子良好的储蓄习惯
留心男孩如何支配零花钱
告诉男孩,世上没有一本万利的事情
第六章 穷则无畏——饱经挫折的男孩最有出息
娇气的男孩没有竞争力
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战胜困难的乐趣永远大于困难本身
强健男孩的内心,而不是让他的脸皮“变厚”
让男孩学会自我修复
第七章 任性的“小皇帝”不可纵容——自控能力决定男孩的成就
帮助男孩认清生活中的假象
让男孩抵制诱惑
让男孩对自己严格要求
增强男孩的羞耻心
不做“电视土豆”和“网瘾君子”
充分信任他,哪怕明知道他没有尽力
有出息的男孩宠辱不惊
第八章 拒绝莽夫和胆小鬼——好男儿智慧与勇气并存
让胆怯的小男孩重放光芒
教育男孩,别总是否定他
少给男孩定规矩
让男孩觉得自己被需要
告诉男孩,坦然面对竞争
教给男孩拒绝和说“不”的智慧
承认错误也是一种勇气
让男孩打架的力气用在别的地方
第九章 帮助男孩而不是包办——独立性强的男孩才能自立于世
家有男孩,父母可以“懒”一点
这些事情,让男孩自己做
鼓励男孩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让男孩自己做决定
会理财的男孩更独立
男孩不可不学的生存技能
男孩想要的玩具,让他自己挣回来
第十章 男子汉要敢做敢当——有责任感的男孩才有大的气魄
让男孩知道什么是责任
责任感来源于信任和尊重
鼓励儿子做一名合格的家庭成员
鼓励男孩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不批评认错的孩子
戒掉找借口的坏习惯
找回责任感,孩子不再撒谎
第十一章 期望什么。就收获什么——好心态让男孩微笑面对一切
父母与孩子都应该知道的“秘密”
别让好胜心害了孩子
解除男孩“忧郁诗人”的魔咒
幽默感——男孩心灵的净化器
乐观的家庭走出乐观的男孩
第十二章 男儿有泪不轻弹——重塑男孩的阳刚之气
穷养下的男孩更阳刚
强壮的父亲是男孩的榜样
给男孩的母爱应该适可而止
改掉男孩身上的“娘娘腔”
运动,塑造男孩的强壮体魄
第十三章 培养一个正人君子——美德是男孩的第二重身份
懂得孝顺的男孩前途无量
忠诚——奠定成功的基石
正直——男孩立足社会之本
宽容别人,就是在善待自己
克服疯长的“自私心理”
懂得尊重别人的男孩,才能赢得尊重
人无信不立,让男孩恪守他的承诺
第十四章 温文尔雅小绅士——文明礼仪让男孩风度翩翩
好男儿懂得说“对不起”
男孩子不应是斤斤计较“大王”
“凉水”浇灭男孩过强的表现欲
鼓励男孩分享他的所有
让男孩的嘴巴不骂人
让男孩知道暴躁的代价
改造任性的“臭脾气”
培养男孩的风度
第十五章 把潜力扩大到N次方——激发男孩的创造潜能
每个男孩天生都有创造的愿望和能力
培养男孩的想象力
男孩学几何就是很简单
“创造大王”在破坏中成长
妈妈不要总是说“别碰,危险!”
可以和男孩一起玩的创造性游戏
第十六章 好成绩有章可循——帮助男孩在学习中成长
男孩有哪些学习的特点
帮助“好动”的男孩集中精力
用思维导图学习更轻松
刺激男孩学习的兴趣
和男孩一起量身定做学习计划
下
下篇 富养出最完美的女孩
第一章 “富”者容易“贵”者稀——今天的父母需要学会“富养”
女孩的未来,是父母选择的
仅有物质满足还不够
把钱和时间花在女孩需要的地方
知识是对女孩最有益的投资
学会利用你身边的教育资源
第二章 让女孩从内到外都美丽——富养女孩并不是“娇养”
“富”的真实内涵——培养女孩灵魂上的富足感
“公主”是富养出来的
富养,不是为女孩做好一切
女孩也要能吃苦——“不为一颗豌豆失眠”
没有气质,学淑女只会更俗气
第三章 把爱用到点子上——滋养女孩一生的关键词
美丽——女孩是这世上2/3的“风景”
知性——比青春的美丽更加持久
眼光——女孩的选择比努力更关键
温柔——女性独有的“武器”
善心——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是善良
自尊——一切荣耀与幸福的基础
第四章 爱是女孩最需要的养料——为女孩付出足够的爱心
女孩的世界,需要不断地确认被爱
母亲是女儿最亲近的朋友
妈妈要多给女儿关心和尊重
父亲是女儿生命中的“高山”
爸爸要多给女儿欣赏和信任
女孩也需要在玩耍中建立亲情
爱真正的她,而不是你期望的她
第五章 铿锵玫瑰始绽放——坚强的个性让女孩不畏挫折
富养女孩也要让她吃苦
让女孩娇而不弱
告诉女孩,化眼泪为行动来解决问题
不拿她和别人作比较
镇定是女孩的另一种勇敢
爱是女孩永远的支柱
第六章 女孩的第一桶金——足够的自信让女孩笑傲生活
女孩不是天生的胆小鬼
给她幸福,让女孩相信自己
荣誉是信心的补品,但也需掌握好尺度
适当地赞美她的外貌
体面的外表有益于自信心的建立
强势的妈妈容易造成女儿的自卑
永远对女儿无条件信任
拓宽女孩的内心世界
第七章 弱者是帮出来的——让“小公主”有主见
强化女孩的自我价值感
为女孩创造一个“民主家庭”
孩子的冷暖不应该由父母来决定
放手之前,给女孩一些人生忠告
自主——女孩12岁生日的最好礼物
让女孩做家庭的“女主角”
让她自己管好钱罐
第八章 气质美千金难求——高贵的气质让女孩别有韵味
气质美来源于文明礼仪
给女孩上上艺术课
不可缺少的音乐修养
舞蹈塑造女孩的形体之美
给女孩一个中肯的形象建议
在女儿的床头放一本经典
千万不要羞辱女孩
让毛躁的女孩慢下来
第九章 温顺乖巧、人见人爱——好性格让女孩受益一生
感性的女孩需要多一份理性
激活女孩内在的好脾气
满足女孩的情感“饥渴症”
任性的“大小姐”也能懂事
害羞的女孩需要多肯定
把女孩介绍给你的朋友们
杜绝女孩的小家子气
第十章 带给女孩优质的人生——交际才能让女孩赢遍天下
不懂倾听的女孩容易出错
为什么我的女儿爱说个不停
给女孩适时示弱的智慧
帮女孩养成赞美他人的习惯
引导女孩融人集体
训练女孩的身体语言
拉女孩走出孤僻的“黑暗”
第十一章 给女儿佩戴“护身符”——会自我保护的女孩不受伤害
会交友的女孩少受伤害
让女孩远离“长舌妇”
不鼓励女孩占小便宜
告诉女孩,衣服盖住的地方不让别人碰
预防女孩为爱情犯傻
给女儿讲讲新闻上的事
第十二章 女孩不再是刁蛮公主——正确对待女孩的情绪
送给女孩一个日记本,把悲伤留给过去
女孩成长中的情感敏感期
理解女孩的小脾气
让孤芳自赏的女孩走出家门
给自卑的“丑小鸭”一些时间
告诉女孩,真正的爱情需要等待
和妈妈闹别扭,不是女儿的错
第十三章 女孩也是学习的料——别让女孩输在学习上
学前教育,让女孩有一个好的开始
别让女孩讨厌数学
鼓励女孩问为什么
会创作的女孩更有实力
和女孩谈读书心得
第十四章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让女孩眼光不俗
把读书变成有趣的事
诱发女孩读故事
最适合女孩阅读的书籍
阅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向女孩请教一些中国历史知识
女孩擅长的事情——背诵经典
学国学,玩国学
第十五章 装扮生活、装扮心灵——精通才艺的女孩更加热爱生活
缝纫课——真正让女孩心灵手巧
园艺课——给女孩一个“管理平台”
私家小菜——一门统筹实战的艺术
打理家务——难不倒“小主人”
简单自救——让女孩保护好自己
第十六章 在旅途中开阔视野——一定要带女孩去的地方
图书馆——女孩的精神天堂
音乐厅——高雅艺术的体验场
博物馆——为女孩打开知识的窗口
文化街——每个角度都有风景
纪念馆——了解名人的一扇窗
大自然——女孩灵性的源泉
第十七章 才艺女孩全面提升——增强女孩的各种能力
和女孩一起布置房屋——培养女孩的统筹力
想象爱丽丝仙境——培养女孩的想象力
举办一个诗歌朗诵会——培养女孩的表演能力
鼓励女孩“不听话”——培养女孩的思辨能力
香港地区前任特首曾荫权在中学毕业之后考上了香港大学,但是他家境贫穷,拿不出学费来供他上学。无奈之下,他只好放弃了去香港大学读书,就到一家药品公司当推销员,小小年纪就尝尽了人生的苦辣。几年之后他考上了公务员,由政府送到哈佛大学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后来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从一位推销员到成为一名行政区的特首,这中间需要多少努力才能达到?可想而知,任何一个胸怀大志的人都没有必要去做推销员,可能年轻的曾荫权也是这样想的,但是谁叫他老爸是个穷警察呢?如果不做推销员就没有饭吃了。在当时的处境之下,还能做什么呢?
也许,这就是“穷人孩子早当家”的道理。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相信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强。正因为家境贫穷,他们才会不断地拼搏努力,除了这一条路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是这样的环境迫使他们学会了自强。
当然,穷的含义并不只是家庭经济这一个方面。贫困的意义很广,陷入了困境,都算得上是一种贫困。常言道:“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因为在顺境中的人容易受到迷惑,他们往往会贪图享受,不思进取,不知道苦难为何物,所以没有志向。没有进取心的人,又怎么会有成就呢?而身处逆境中的人则不同,他们饱受磨难,一次次与命运和苦难做斗争。人如果没有动力就不知道奋进,这正是处于顺境中的人所不具备的。
现在的社会,工业化、数字化、信息化的进程过快,导致现在的青少年,心智成熟较缓慢。也可以说是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了孩子的心智成熟缓慢。美国的专家做过这方面的研究:20年前美国的青少年心智成熟是在15岁,而现在美国的青少年要到25岁至30岁心智才成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倒退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工业化的进程太快,孩子的物质条件太优越,动手机会和实践能力都大大减少了。而穷人家的孩子则不是,他们的生活压力大,要做很多家务劳动和其他事务。所以越是富裕的地区,孩子的心智成熟越慢。
在瑞士,父母为了孩子不成为坐享其成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比如,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在她初中毕业的时候就会来到一家有教养的家庭当女佣,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培养了劳动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在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这个语言地区的孩子通常会到另一个语言地区当佣人。
德国的家长从来都不会包办孩子的事。那里的孩子到了14岁之后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培养了孩子的劳动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教育点:不要舍不得让男孩吃苦
深山里有两块石头,第一块石头对第二块石头说:“去经一经路途的艰险坎坷和世事的磕磕碰碰吧,能够搏一搏,不枉来此世一遭。”
“不,何苦呢?”第二块石头嗤之以鼻,“安坐高处一览众山小,周围花团锦簇,谁会那么愚蠢地在享乐和磨难之间选择后者。再说,路途的艰险会让我粉身碎骨的!”
于是,第一块石头随山溪滚涌而下,历尽了风雨和大自然的磨难,它依然执著地在自己的路途上奔波。第二块石头讥讽地笑了,它在高山上享受着安逸和幸福,享受着周围花草簇拥的畅意舒怀,享受着盘古开天辟地时留下的那些美好景观。
许多年以后,饱经风霜、历尽尘世之千锤百炼的第一块石头和它的家族已经成了世间的珍品、石艺的奇葩,被千万人赞美称颂,享尽了人间的富贵荣华。第二块石头知道后,有些后悔当初,现在它想投入到世间风尘的洗礼中,然后得到像第一块石头那样的成功和高贵,可是一想到要经历那么多的坎坷和磨难,甚至疮痍满目、伤痕累累,还有粉身碎骨的危险,便又退缩了。
一天,人们为了更好地珍存那石艺的奇葩,准备修建一座精美别致、气势雄伟的博物馆,建造材料全部用石头。于是,他们来到高山上,把第二块石头粉了身碎了骨,给第一块石头盖起了房子。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和安逸同样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一个可以培育信念,一个只能播种平庸。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者赫胥黎说:“人在早年遭受几次挫折实际上有极大的好处。”
古人常讲:“少年得志大不幸。”从少年到青年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里一帆风顺,那么长大后,一旦遭遇挫折,心里就未必能承受得住。如果在这个时期经历一些挫折,那么长大后,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失败,都不会被打倒。
四十得子的一对农民夫妇对儿子非常宠爱,儿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从小便爱发脾气,做事却毛毛躁躁。
儿子上学了,从来也不知道爱惜衣服,回家时不是弄脏了衣服,便是把书包忘在田里,回家后就只知道哭鼻子。母亲即使每天跟在他身后,也没有办法。
一天,父亲拿着铁锹,在儿子回家的必经路上挖了很多坑,又在坑上搭起一座座独木桥。孩子回家时,走到桥边,不知所措。田野里没有人,只有风从树林中吹过,孩子想哭,却不知道哭给谁听。没有后路,孩子只好小心翼翼地走上桥,他胆战心惊地走过一座座独木桥后,学会了认真对待小桥。
回家后,孩子得意洋洋地告诉父母今天的经历。母亲不理解。父亲解释说:“他走在平坦的大路上,当然不会注意脚下,现在路途艰险,他自然会集中精神走好路了。”
孩子因为走过了一条艰难的路而变得认真起来。人生就是一条大路,如果我们的路途太平坦,那么也不免会左顾右盼,忘了注意脚下的路;如果有挫折在脚下,那么孩子们会因挫折而变得坚强、成熟起来。
心理学家常常会接待这样的母亲,她们被自己的孩子伤透了心。心理学家发现,这些母亲的共同之处是:如果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母亲们便不会再给孩子买有鞋带的鞋子;如果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母亲们就不会再让孩子走近洗碗池。这样的孩子永远也学不会系鞋带,学不会洗碗时不要让水溅到身上。他们长大后遇到困难也会想办法绕开,他们没有学会克服困难。有时候,父母们真的需要咬咬牙,放手让孩子去独立完成一些事情。P3-5
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自古以来,“穷养儿子富养女”就是中国父母养儿育女的“金科玉律”,其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人生智慧,其道理可以很容易地从中国传统上男孩和女孩将来要在社会上承担的角色来解释。
男孩将来所承受的社会责任和压力都比较大,在家庭中,男人更是顶粱柱。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这一生不知要承受多少磨难、冷眼、屈辱和挫折。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志,如此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无论家境多好,对男孩绝对不能宠,必须“穷”着养,让他吃得苦中苦,从吃苦中使他的意志得到磨炼,培养其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作风,仁义孝道的思想,让他从小就明白生活的艰辛。如此,将来方可顶天立地,担负起社会和家庭的重任。相反,如果父母对男孩娇生惯养,在物质上过多、轻易给予,就会要么培养出一个花天酒地、不成器的纨绔子弟来,要么把男孩培养成阴柔气十足的“娘娘腔”,缺乏男孩应有的刚气。因此,父母真正心疼儿子,就要狠心“穷”着养,今天对男孩“狠心”,明天才能对男孩“放心”。而穷养男孩的实质是培养男孩自立自强,成为勇敢出色的男子汉。穷养中的磨砺会成为蕴藏在男孩内心深处的取之不尽的资本,让他受益终身。正如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穷”养的男孩,将来步入社会后更容易适应环境、承受逆境,具备独立支配自我的能力。父母望子成龙不能等,从小就要“穷”养男孩,为儿子将来有出息打下基础。
“富养女孩”更中国历来已久的传统,中国传统上称女孩为“千金”,正包含着富养的意味,过去大户人家的女儿,养在深闺,从小学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舞文弄墨,知书达理,而且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何等优秀。在现代社会,富养女孩就是说女儿要精细地养,不能像养男孩那样粗放,在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女儿对物质的需求,让她享受公主般的待遇,要从小宠她、爱她。女孩的容貌非常重要,可以说关系着一生的命运,虽说相貌由天而生,可也需要后天的精心呵护,需要平日的精致雕琢,这显然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当然“富养”并不仅仅是给她提供富裕的物质生活,而更应该是一种精神和教育上的富足,要培养她高雅的气质和大家闺秀的涵养,培养她的自信心,使她的审美观,生活品位从小就达到某一个高度。大凡那些举止优雅、充满自信的淑女一般都是出自家境比较优越的家庭。她们往往乐观开朗、热情,有同情心,有主见,心智成熟,眼光独特,魅力不凡,她们更能抵挡外界的诱惑,更易领会什么是美,怎么才美。等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们就能找个能力出众、事业有成的丈夫,顺利地从父母的呵护过渡到丈夫的呵护,如此便可安度一生。而一个没见过大世面的寒酸女孩,在纨绔子弟的糖衣炮弹下,很可能被花言巧语所击败,而毁了自己的一生。著名作家斯迈尔斯在《品格的力量》里说道:“女性的素质决定着整个民族的素质。”的确,女孩子的品位,小则关乎一个人的人生,大则关乎整个民族的命运。高贵典雅的女孩子,就有富贵祥和的命运,能使自己的周围产生安乐稳定的氛围;自卑狭隘的女孩子,就有凄惨悲凉的命运,使自己的周围蒙上晦暗飘摇的阴影。所以,女孩,就是要高贵;女孩,就要富着养。
男孩穷养20载,宝剑出炉;女孩富养20年,芙蓉出水。男孩和女孩的养育是不能一视同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