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处世,是每个人成就大事业的起点。这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委屈自己,实则收获更多的高深处世智慧。低调做人,是每个想成为大人物的人必须要学会并掌握的处世哲学。处世不懂得中庸之道,会处处受阻;做人不懂得低调,会处处碰壁。
本书中的小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处世须中庸,做人要低调。只有中庸处世,才可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适应周围的环境;只有低调做人,才可以不骄、不躁、不气馁、不堕落。具备这两种心态才能在职场上如鱼得水,才能在社会上游刃有余。学会中庸处世、低调做人吧,这两种智慧会让你踏上大人物的成功之道。
做事为什么要中庸?做人为什么要低调?
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因为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因为行离于人,众必诽之!
因为枪打出头鸟,高调惹祸端!
什么是中庸处世?低调做人?
中庸处世,就是做事不要偏激,不要走极端,凡事都要有个度,把握好分寸。中庸处世就是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是一种以和为贵的生存智慧。
低调做人不是低人一等,不是一味地忍让。更不是与世无争。《道德经》中称“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并非是一种消极逃避,百事退让;不争。其实是一种低调的“争”。是一种“善胜”的“争”,是“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符合天道的“争”。
英格瓦·坎普拉德,瑞典人,宜家创始人,2008年已经81岁高龄的他,以310亿美元排名福布斯全球第七。富豪的身价却一直没有改变他的生活,他总是一如既往地过着低调、节俭的生活,是亿万富翁中出了名的“吝啬鬼”。
在瑞典,英格瓦的“吝啬”已经成为当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那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如果英格瓦在旅馆偶然喝了一瓶酒,过后才发现这瓶酒的价位太高,他一定会到附近的超市另买一瓶替换品。
当然,这是别人因为他的“吝啬”而夸张出来的幽默猜想,不过他的“吝啬”在瑞典显而易见是人尽皆知的。
可是这位大富翁的“吝啬”有时也是可以理解的。从两手空空到身价上亿,其中的汗水和艰辛也许只有自己了解。
英格瓦曾经在5岁时向自己的小伙伴兜售火柴,挣得了一笔不小的利润,从那时起他的生命似乎就和商业有了不解之缘。他自己也说,从年幼时开始,他就有着强烈的挣钱愿望,打定主意今后要做个商人。
几十年的商场拼搏让他付出了很多,他深深地体会到了每一份收获背后所付出的汗水。尤其是宜家在后来的发展壮大中受到了瑞典国家行业协会的联合挤兑和排斥,举步维艰。尽管最后能够化险为夷,但英格瓦对那些焦虑难挨、如履薄冰的日子很是刻骨铭心。
这些经历让这位富豪深知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因此对于如今拥有的财富也是倍加珍惜。如果说这是“吝啬”,不如说这是低调。只有低调的人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低调的人才能够即使已经身价百亿仍不追求奢华,表现得异常冷静。
在英格瓦看来,骄傲是很荒谬的事情。因为无论自己过去做了什么事情,都不重要,自己将要做的事,比已经做了的事总是要重要得多。过去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帮助自己将来做什么。
所以,他在接受瑞典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有记者曾戏谑地问他:“听说你让宜家的员工一张纸两面都要充分利用上,是这样吗?”
英格瓦毫不避讳地回答说:“为什么不这样做呢?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吗?如果这样做能够树立一个领导者良好的形象,我会很认真地去做,给我的所有员工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对于我们用辛勤汗水所挣来的这一切,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要好好珍惜”。
他认为这样保持低调,不傲慢自负,给公司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远比别人说自己是个“吝啬鬼”收获得多。低调的人生才是让别人尊敬的人生。
二、“我小气,我自豪”
英格瓦的确是一个很懂得低调的人,无论是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平日工作中,他给别人的印象永远是和善的、节俭的。尽管在别人眼中,他已经是一个那么有钱的人,真的没有必要这样做了,他还是依然坚持着自己的风格没有改变。
有关这位富翁朴素节俭的事情非常多,无论什么时候,他都可以给人们树立一个节俭的好榜样。
英格瓦的家坐落在艾普林格斯农庄的林边,这位家具巨头的房子和花园远远谈不上富丽堂皇,甚至可以说是毫不起眼。那里有许多草场地,四周没有装饰,站在路边张望,目之所及,没有惹人注目的游泳池或是配有名贵坐骑的马厩。
在富人区,一般的牙医、公证人或是银行经理的宅第都比英格瓦·坎普拉德家豪华,可是这就是这位世界级富翁的住所。
一次,在出席剪彩仪式时,英格瓦竟把彩带工整地折好后递给市长,告诉他彩带还能继续使用。
还有一次,参加一个商业晚会时,英格瓦被保安人员挡在了门外,因为他们看见英格瓦从一辆公交车上下来。然而,这名亿万富翁早已习惯了这种出行方式,在外旅行中,他出行只乘公交车或地铁。在他眼里,这些都是正常的。
英格瓦还曾自豪地说,他解雇了长年为他服务的理发师,因为新聘的理发师每次只收取12美元费用,比之前的理发师仅仅少收一点而已……
不仅如此,英格瓦基本不穿西装,而且总是光顾便宜的餐厅,这位世界上富有的人总是和妻子在当地的超市淘便宜货,但是他们并不羞于这样做。在艾普林格斯小小的购物中心里,人们经常可以看见这对瑞典夫妇淘宝的身影。
他经常坐地铁上下班;出差旅行他也只坐经济舱;他会选择在价格下调的下午去买菜;他的一辆沃尔沃轿车开了15年仍然舍不得换。对于外界,他也一向保持着谦逊、低调的作风,尽量避免一些采访和不必要的接见。
面对外界说他“吝啬”的声音,英格瓦也是毫不避讳,他说:“人们说我小气,我并不介意,相反,让我感到非常自豪的是我把这一原则很好地贯彻到了我的事业当中。如果我开始追逐奢华的生活,那么只会让其他人跟风。作为领导者,树立榜样很重要。”
英格瓦就是这样一位低调的大富翁,他抵挡了一个亿万富翁无法抵抗的全部物质诱惑。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这种低调精神,宜家才能从当年瑞典农庄里的一间“小铺”,变成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因为他的这种低调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公司的每一个人。
2007年秋天英格瓦参加“宜家斯德哥尔摩高层会议”,会议在国王岛著名的阿姆瑞特第一饭店举行,酒店停车场停着很多豪华名车,但没有一辆属于宜家经理。宜家经理要么乘坐出租车,要么开着公司的送货车抵达,酒店从门童到经理都很吃惊于宜家会议的简朴和宜家工作人员的节俭。
上午10点钟,英格瓦准时坐在会议桌的首位,刚坐下,他就向高管们出示了自己的地铁车票。谁也没有想到,这位亿万富翁竟然有办法给自己买到一张“老年优惠票”,“优惠票”让他节省了20奥勒,约等于0.018美分。
从英格瓦·坎普拉德的身上我们真的看出了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低调的态度。
记得有人问苏格拉底:“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回答:“三尺。”那人笑了:“除了婴儿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岂不是把苍穹都戳破了?”
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低头是金,低调是金,英格瓦无疑是把这句话诠释得最完整的一个人。P20-23
孔子将中庸视为君子应有的品德,曾经说过:“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这是说君子行中庸之道,小人不行中庸之道。君子之所以行中庸之道,是由于君子能够时时处处做得恰到好处;小人之所以不行中庸之道,是由于小人做起事来无所顾忌。
中庸处世,是每个人成就大事业的起点。这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委屈自己,实则收获更多的高深处世智慧。低调做人,是每个想成为大人物的人必须要学会并掌握的处世哲学。处世不懂得中庸之道,会处处受阻;做人不懂得低调,会处处碰壁。
“低调”和“中庸”这两个词,一直被很多人误解。其实,中庸不是无为,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一种均衡之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给“中庸”加注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中庸处世,就是不偏激,不走极端,凡事都要有个度,把握好分寸。中庸处世,就是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是一种以和为贵的生存智慧。
低调做人也不是低人一等,不是一味地忍让,更不是与世无争。《道德经》中称:“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并非是一种消极逃避,百事退让;不争,其实是一种低调的“争”,是一种“善胜”的“争”,是“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符合天道的“争”。
低调做人正是一种超越他人的智慧,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攻伐之术,是一种不争而获的谋略。
孔子去鲁桓公宗庙观礼,看到了一个歪倾的瓦罐。孔子问守庙人,为什么不把瓦罐扶正?守庙人说:“这是‘佑座之器’——欹,无水时歪斜,装上一半水就正过来了,装满了水,却反而倾倒了。”
孔子由此大为感叹,悟出了“中庸之道”。
孟买佛学院是世界著名的佛学院之一。这所佛学院之所以著名,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这里有一个特点是其他佛学院所没有的。尽管只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却使所有进入过这座佛学院的人受益无穷。孟买佛学院在正门的旁边又开了一个小门,这个小门只有一米五高、四十厘米宽。一个成年人要顺利通过此门,就必须先学会弯腰侧身,否则就只能碰壁了。
佛学院的这个小门,让人明白了低调做人的原则。
这些小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处世须中庸,做人要低调。只有中庸处世,才可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适应周围的环境;只有低调做人,才可以不骄、不躁、不气馁、不堕落。具备这两种心态才能在职场上如鱼得水,才能在社会上游刃有余。
学会中庸处世、低调做人吧,这两种智慧会让你踏上大人物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