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乱世枭雄张作霖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杜尚侠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集各种矛盾于一身的人:他文化不高却又腹藏雄才;他出身胡匪却又从不抢劫;他杀人如麻却又柔情似水;他穷兵黩武却又发展经济;他勾结日本却又为其所害:他迅速崛起却又倏忽暴毙……这本传记文学运用客观、公正、生动的笔触,陪伴您去80年前目睹一个真实的张作霖。

内容推荐

一代乱世枭雄,一个传奇人物;他的故事扑朔迷离,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他是胡匪,还是英豪?他是怎样算计他人,又是如何被人暗算?

杜尚侠老师倾其三十余年研究之心血,诉诸笔端,为世人拂去历史的尘埃,那不为人知的秘密如同遮掩真相的面纱正在一层层地揭开……

目录

一 少年苦难

 1.张作霖到底姓啥

 2.张永贵闯关东

 3.张有财之死

 4.小“大王”

 5.偷学

 6.小赌徒还债

 7.卖包子小贩

 8.学木工

 9.学兽医

 10.当货郎

 11.当杂役

 12.誓报父仇

二 闯荡辽南

 1.不忘干娘

 2.火烧仇家

 3.小兽医的初恋

 4.不占朋友妻

 5.光棍赌肉

 6.招惹“二菊”

 7.逃出大高坎

三 吃粮当兵

 1.参加毅军

 2.刺探敌情

 3.田庄台学“战”

 4.马大夫救兄

 5.赵家庙完婚

四 投身绿林

 1.再当“马大夫”

 2.辽西落草

 3.结交洪辅臣

 4.成立保险队

 5.中安堡突围

 6.坐镇八角台

 7.张作相入伙

 8.双喜临门

 9.“小六子”的来历

 10.独斗海沙子

 11.一支套简步枪

五 受抚当官

 1.提放增夫人

 2.新民府受抚

 3.击破“五大哨”

 4.升任管带

 5.脚踩两只船

 6.酒缸里面把身藏

 7.巴结“快马张”

 8.诱杀杜立三

六 洮南剿匪

 1.套马竿子破敌

 2.奇人死后传秘图

 3.苦战索仑山

 4.追杀自音大赉

 5.陶历卿护送三姨太

 6.凤命千金

 7.吴俊升两设接风宴

 8.“抗垦”风波

七 反对革命

 1.补发的调防命令

 2.新旧军将领会议

 3.成立国民保安会

 4.逼走蓝天蔚

 5.“唯大帅之命是从”

 6.暗杀张榕

 7.向落合“求爱”

八 奉军开端

 1.在改朝换代的时刻

 2.镇压北大营兵变

 3.躲过一次暗杀

 4.赵尔巽辞职

 5.重返第二故乡

九 君临奉天

 1.打哪冒出个军务课长来

 2.初次觐见袁世凯

 3.诱杀金寿山

 4.挤走张锡銮

 5.表决国体的“公民”投票

 6.岂能给人做“子”

 7.袁金铠献策“顺时应变”

 8.如此“前驱”

 9.吓跑段芝贵

十 治理奉天

 1.明推暗就的假戏

 2.第一次被炸

 3.武力镇压巴布扎布叛乱

 4.太平寺诉讼案

 5.奉天两虎之争

 6.“不能在马上治天下”

 7.军警风波

 8.吃年茶引起的风波

 9.汤二虎出走

 10.电报“中转站”

 11.静观张勋复辟

 12.不许怠慢王永江

十一 统一东北

 1.高级俘虏

 2.吴俊升进驻黑龙江

 3.第一次驱孟运动

 4.包瞎子占课

 5.秦皇岛劫械

 6.奉军第一次入关

 7.第二次驱逐孟恩远

 8.就是要当出头椽子

 9.中国是咱们的

 10.宴请乡老

十二 奉军扩张

 1.靳云鹏组阁

 2.秘密成立七省反皖同盟

 3.明做“调人”,暗当枪手

 4.借厕开溜

 5.武装“调停”

 6.天津记者招待会

 7.张、曹的两次对话

 8.直奉分赃

 9.来个交通系的人

 10.四巨头会议

 11.张曹联姻

 12.梁士诒组阁

 13.阁潮难关

 14.张宗昌投奉

 15.大帅帮赌

 16.直奉大战

 17.吴俊升榆关表忠

十三 奉军复振

 1.父子密谈“整军经武”

 2.合并三行号

 3.平定“高卢叛乱”

 4.训斥张宗昌

 5.怀德秋操演习

 6.大帅练兵歌

 7.中校团长

 8.宁武为孙、张联合穿针引线

 9.汪精卫谒奉

 10.段祺瑞与张作霖言归于好

 11.伍朝枢奉天祝寿

 12.张作霖、冯玉祥密约

 13.江浙战争成了奉张进兵的口实

 14.九门口战斗的风波

 15.偷批密信

 16.招待俘虏兵的宴会

 17.印“天良”戳子的钞票

 18.张、段、冯天津会议

 19.孙中山和张作霖的历史性会晤

 20.打了败仗还升官

 21.张作霖、张国忱和苏使加拉罕

 22.接见王领事

 23.张作霖两见溥仪

十四 郭军反奉

 1.郭松龄在反奉前夕

 2.张作霖的缓兵之计

 3.张作霖准备下野

 4.王永江献计

 5.所谓“张日密约”

 6.重整旗鼓,决心讨伐

 7.对补充旅军官的训话

 8.范议长的闹心事

 9.吴俊升打前敌

 10.抽帖问吉凶

 11.决战前的紧急会议

 12.巨流河决战

 13.两次难忘的电话

 14.处理郭军“善后会议”

 15.庆功宴上焚密箱

 16.“民众”会上的演讲

 17.如此“答谢”日本人

十五 北洋末日

 1.讨伐魏益三

 2.直鲁联军的由来

 3.王永江辞职

 4.张、吴“握手”,奉、直“联合”

 5.孙传芳拜山

 6.组织安国军

 7.李大钊英勇就义

 8.涿州城攻防战

 9.“大元帅”等于“大总统”

 10.顾维钧做“客卿”

 11.张大帅祭孔祈天

 12.没白疼这小子

 13.气走吉田茂

 14.“手黑”二字戏芳泽

 15.自己事自己了

 16.把山本糊弄了

 17.不要臭皮囊

 18.求乩问卜

 19.最后一幕

 20.秘不发丧

十六 生活花絮

 1.垫款恤灾

 2.不记旧仇

 3.两头为大

 4.强娶四姨太

 5.三夫人出家

 6.小青楼的主人

 7.五夫人许愿

 8.一身福相的六夫人

 9.小喇嘛托梦

 10.不该与发妻吵架

 11.大老粗批阅公牍

 12.袁金铠“卖海味”

 13.拿枪去劝架

 14.一案两办

 15.谁当经理

 16.真是有种

 17.一帧父子合影

 18.吴俊升拜年

 19.哨兵李德标

 20.“叫你行,你就行”

 21.会写字的录事

 22.大帅赔礼道歉

 23.粗茶淡饭

 24.礼尚往来

 25.价钱一样

 26.送给吉田的“小”礼物

 27.大帅开“恩”

 28.禁演《凤还巢》

试读章节

1.参加毅军

张作霖逃出高坎镇,来到田庄台。田庄台在奉天营口县辽河西岸,与营口隔河相望。它原是辽河下游古老的村镇,是从渤海湾进入辽河的第一个码头,外国的商船也常在这里停泊。街里虽然是一排排泥平房,然而商号林立,车来人往,饭馆、茶馆、钱庄、当铺、车店、杂货铺,应有尽有。

张作霖先到牲口市把小毛驴卖了,然后找个挂红罗圈布幌的大车店住下。歇了一会儿腿,他就到田庄台街市上来转悠,想谋个营生干干。街上有招力工的,码头上有招交行的(搬运工),可是他都不愿意干,也干不了,所以没有停下来看一眼。他漫无目的地转悠,心头百无聊赖。偶然听见唱奉天大鼓的声音,他循声而来,到了一个茶馆。茶馆里有散座和条桌,不高的方台上,一个女演员正唱着《杨家将》,旁边有个瞎子弹着三弦给她伴奏。张作霖在一张条桌前坐下,要了一壶茶,斟了一碗,端起来刚要喝,见条桌的另一端坐着一位清军哨官,正聚精会神地听着书。清军的哨官统辖百人,又称“千总”或“把总”,其职务相当于连长。张作霖觉得眼熟,仔细一看,不由“啊呀”一声,连忙躬身施礼,口称:“栾大叔,你老还认识我吗?”那被称做栾大叔的哨官初时莫名其妙,仔细一看,一拍桌子说:“张老疙瘩,哪阵风把你吹到田庄台来了?”原来这栾哨官曾是张作霖的邻居,又是其父张有财的赌友,所以认得。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栾哨官书也不听了,掏出一把钱来扔在桌上,拉起张作霖就走,说:“跟老叔到营房去唠。”

去营房的路上,见有个挂着双红幌的酒馆,张作霖说:“栾大叔,小侄这几年挣了点钱,咱爷俩在这喝两盅。”栾哨官说:“我是长辈,由大叔做东。”两人进了酒馆,找个僻静地方坐下,向堂倌要了四个菜,烫了两壶酒。张作霖讲了这几年的情况,不过净挑过五关斩六将的事说,没有一件走麦城的事。最后说要到田庄台这一带找点事干,好多挣点钱。栾哨官说:“这兵荒马乱的,挣点钱也不易。我看你不如投军吧,到毅军里混个出身。”那时候人们虽然说“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但对穷人来说,投军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出路。所以,张作霖当下就答应了,说:“大叔,一切听你老的。”

栾哨官把筷子一放,说:“走,我领你去见赵德胜统带,八成没问题。”张作霖抢着付了账,跟着栾哨官去了营房,见着了赵统带。统带,相当于现在的营长。赵德胜见张作霖虽然个头不高,但浑身上下透着机灵,就有几分喜欢,当即查了兵籍册子,说:“遗憾得很,没有缺额,不能当正兵。我看你先当一名火夫吧,等有了缺额再给你补正。怎么样?”

管什么正啊、副的,这就是答应收留了。栾哨官给张作霖一使眼神,张作霖会意,立刻行跪拜礼,说:“谢统带大人恩典。”

就这样,张作霖加入了毅军马玉■部赵德胜营当了一名小兵,不过开头只是一名火夫而已。

2.刺探敌情

1894年冬天,侵华日军仅用一天时间就侵占了旅顺口要塞,发生了旅顺屠城的惨绝人寰的大血案。在毅军赵德胜营当火夫的张作霖听了这个消息,恨得咬牙切齿,抡起菜刀在菜墩子上猛剁了一气,嘴里骂着小日本鬼子,表示非宰了他们不可。

不几日,日军从旅顺、大连北上,占领海城、大石桥,有威胁盖平、营口模样。宋庆率所部毅军在营口、盖平一线布防,准备阻击日寇,赵德胜营的位置处于全军的前部。赵德胜急需探明敌情,以便做出正确的战斗部署,就在营中招募勇士,深入敌占区刺探敌情。可是,士兵们都知道日本鬼子杀人不眨眼,没有一个站出来应募,急得赵德胜一筹莫展。

张作霖认准这是个机会,一可以就近看看日本鬼子到底长什么熊样;二可以立功,争取转为正兵。于是,他进了赵统带的房里,郑重地提出了当探子的要求。在场的头目都很惊奇,上上下下地打量张作霖。

赵德胜不无担心地问:“刺探敌情,事关战局,非同小可。你个火夫,有何本事敢充此任?”

张作霖一拍胸脯,说出了听大鼓学来的词:“没有三把神砂也不敢倒反西歧,没有金刚钻也不敢揽瓷器活。当探子凭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机应变,遇事不慌;顶要紧的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不怕死。我张作霖保证完成任务!”

在场的头目都暗暗佩服张作霖的胆量。

赵德胜又问:“谁能为你作保?”

“田庄台的栾哨长。”张作霖回答。

赵德胜沉吟半晌,见全营只有一个人应聘,便点头同意,开始布置任务:“你速去太平山,摸清那里日军人数、马匹数和火力配置等情况,3日内回营报告。如若误了军机,本统带定按军法从事!

“是!”张作霖敬了个军礼,“不出3日,定见分晓!”

当天夜里,化装成农民的张作霖,骑了一条叫驴,就同大石桥雨20里的太平山进发,天亮后进了村,向一个捡粪的老头打听道。那老头拦住他,说:“小伙子,可不能往南走哇,往南不远,扎着日本兵的营盘呢。”

张作霖故意说:“仨俩日本兵,有啥可怕的!”

老头说:“啥,啥!仨俩日本兵?前天开过来的,清一色的白衣白帽,衣服上还有蓝杠杠,足有200多号人。”

张作霖暗想,从穿戴上看可能是日本的海军陆战队。他拜谢了老头,说:“家里有急事,不去太平山不成!”说着就牵驴南行,走出3里多地,有一片树林,进了树林,见林外有一片草绿色的帐篷,有个日本兵在持枪站岗。也不知张作霖的胆子怎么那么大,他不藏也不躲,反而松开了驴缰绳,在地上捡个短木棍,冲驴屁股使劲一戳。那叫驴怪啸一声,撒腿跑出树林,张作霖在后面紧追。叫驴冲进了日军营盘,张作霖也追进了日军营盘。日本哨兵叽哩哇啦喊着话,张作霖一句也听不懂,干脆装作哑巴,和哨兵比比画画,要求进去撵驴。哨兵坚决不允,还打了张作霖一记耳光。这时候,那条叫驴冲进日军拴马圈子,逢公马就踢,逢母马就爬。因为马匹都拴在柱子上,躲不开,便都昂首嘶鸣。帐篷里的日军纷纷跑出来抓驴,哨兵也抹身去赶驴。张作霖趁机进去,数着帐篷、马匹、小炮……

一个日兵举起了枪,“叭勾”一声,叫驴应声倒地。大群日军蜂拥而上,给死驴扒皮,准备美餐一顿驴肉。那名哨兵也忘了外面的“哑巴”,也跟着忙活。张作霖趁机钻进树林,跑了。

张作霖平安返回军营,报告了敌情。赵德胜立刻上报,得到命令率部急驰太平山,偷袭这小股日军,获得了胜利。撤出战斗后,赵德胜将张作霖转为正兵。

这以后,张作霖又做了几次探子,收获都不少,获得了功牌,被毅军营务处提升为戈什。戈什是满语,又叫戈什哈,是护卫的意思。做戈什就是做侍从马弁,专门护卫宋庆。当时的戈什达,即卫士长,是于文孚。此人是后来张学良部下军长于学忠的父亲。不久,又因为张作霖精明强干,善于骑术,得到长官的信任和赏识,被提拔为骑兵哨长。这一年,张作霖20岁。张作霖好不高兴,他朦陇地觉得,军营是他发展的沃土……P30-32

序言

在张作霖80周年忌辰即将来临之际,出版《乱世枭雄张作霖》这部传记文学,是很有某种纪念意义的好事。

回顾20世纪的中国近现代史,提起张作霖与张学良父子,可谓街谈巷议、妇孺皆知。张氏家族的政治跌宕、宦海沉浮,不仅是这一阶段历史的重要内容,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历史以深刻影响的重要因素。张作霖一介草民出身,官至安国军总司令、陆海军大元帅、北洋军阀首领,占领长江以北几近半个中国。张学良则子继父业,由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易帜”后,官至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仅居蒋介石之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风云人物,直至西安事变,成为当时的千古功臣,可惜最后被蒋介石幽禁半个多世纪……张氏父子联手打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传奇,这在中外历史上都是不可多见的。

建国后,对“奉系军阀史”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但长期以来,因为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对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评价,过于走极端,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全面否定。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张作霖父子成为热潮,许多专著、影视作品不断涌现。但到底应该怎样认识张作霖其人,往往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本人原在辽宁社科院历史所从事奉系军阀研究多年,广泛涉猎了大量历史档案资料,并“抢救式”地访晤了曾经健在的奉系老人,曾先后与杜尚侠先生及他人合作出版了《张作霖被炸真相》、《张作霖沉浮录》等著作,对张氏父子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如果从东北乃至中国近现代历史大背景的角度出发,客观地、公正地、辩证地去看,我认为至少可以有这样的认识:

其一,张作霖作为奉系最高首领,他具有中国近代封建军阀的一切共同特点,同时又有属于他自己的个性特点。他反对过辛亥革命,捕杀过奉天辛亥革命党人张榕等人,更杀害过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烈士。从中可以看出,他始终坚持反对革命、反对共产党的反动立场,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其二,张作霖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是既依赖又矛盾的关系。他依靠日本的支持发家,做了“东北王”,又依仗日本的帮助平息了郭松龄反奉事件,巩固了张氏政权。但张作霖有个底线,就是不割地、不卖国。张作霖在同日本打交道过程中,始终采取“蘑菇战术”,迂曲周旋,巧妙应对,不失底线。

其三,日本人最终阴谋炸死张作霖,这是我们评价张作霖的关键。日本人为什么最后下此毒手?当然是日本侵华政策在战略上的需要。日本军国主义根据“东方会议”和《田中奏折》,欲谋“满蒙独立”,进而侵吞中国,多次逼迫张作霖答应签订卖国条约,张都委婉回绝。日本侵略者无奈才炸死张作霖,为大规模侵华扫除了障碍。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张作霖与日本人之间既有投靠利用的一面,又有设防抵制的一面。对于任何历史人物,我们都不能超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去苛求他做出某些理想化的“惊人之举”。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20世纪初期,面对西方列强“群虎争食”、妄图侵吞中国的局面,面对凶恶的日本军国主义强权威逼与谄笑利诱的嘴脸,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在一些有关国家主权的关键问题上,他能与之周旋,坚持“不割地、不卖国”这个底线,就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

杜尚侠原是我高中时代的要好同学,196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学多才,文史兼通。 “文革”前,曾任吉林某剧团的专职编剧,先后创作发表诗歌、剧本、短篇小说多种。 “文革”后,任吉林某中学校长,潜心于教育、教学工作,已是桃李满天下。80年代初期,他由吉林调回家乡辽宁。在教学之余,他勤奋读书,深入钻研,笔耕不辍,先后与他人合作出版了专著《辽宁地方史》、《张作霖沉浮录》、《辽海文化》等著作多种。2005年,与他人合著的《正说汉朝二十四帝》,由中华书局出版,成为畅销书、常销书。从此,杜尚侠先生在史学研究领域里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踏上了新的高峰。

《乱世枭雄张作霖》是杜尚侠先生站在新的高度、用新的视角研究奉系军阀历史的又一新的力作。他没有选择写“评传”的纯学术之路,因为这样很可能写得枯燥乏味,从而很难反映传奇人物的传奇人生;也没有走“演义”的老路,因为如果“戏说”,很可能歪曲历史,从而误导了读者。值得肯定的是,作者选择了传记文学的体裁,将张作霖一生中广为流传的遗闻轶事,择其有据可信者加以认真地甄别、鉴定和整理,以保持其历史原貌。读后,我觉得既真实、客观、可信,又生动、贴切,富有趣味性。无疑,这本书的出版,为奉系军阀史研究的百花园里又添了一朵奇葩。在此,我郑重地向读者朋友推荐这本好书。是为序。

2007年10月10日

后记

中国近代军阀及军阀政治,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畸形发展的产物。在众多的中国军阀中,张作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在中国,尤其在东北地区,有关他的故事、传闻和笑谈甚多,且褒贬不一,毁誉同在。

从少年时期起,我就对张作霖这个历史人物产生了兴趣,后来又走上了研究张作霖的学术之途。这除了受史学界对“奉系军阀史”研究热潮的影响之外,从个人方面考虑,很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张作霖生于1875年3月1 9日(农历二月十二日),我生于1938年3月13日(农历二月十二日)。农历二月十二日是个吉日,在佛教节日中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生日;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是百花生日。既然我们都拥有二月十二日这个巧合的生日,我就很想弄明白这个日子与人生有何关系。这想法当然是荒唐的,可笑的,是宿命论思想作怪的结果,但在我的幼年时期,它确实是我迫切想了解张作霖的原动力。

我的父母恰巧满足了我的部分需要。我的父亲杜玉璞,又名杜维玺,他不仅与少帅张学良同庚,而且年轻时曾在奉天官银号做事,与奉系的一些中层文武官员有过交往。据他生前讲,曾与奉军的师长丁超(后做了汉奸)、李杜(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磕头换谱。因而,他知道不少有关大帅张作霖和少帅张学良的往事,有的甚至是亲闻、亲见。我的母亲李志贤生长在东北农村,也知道不少有关大帅和少帅的传说,有的颇为生动感人。小时候,他们给我讲过这方面的故事,听后,我有时感动,有时悲惋,有时气愤,好像张氏父子就活动在我眼前一样。这许是我对张氏父子原始素材的最初积累。

1952年,我考取了坐落在沈阳市小南门外的沈阳八中。当时,沈阳市仅有十来所中学,所以学校实行二部制,分上下午授课。因为从我家住的铁西区到城里上学,坐电车也有两个小时的车程,所以我办了东北图书馆(今辽宁省图书馆)的借书证,每天有半天时间在“东图”里读书。当时的“东图”借用沈阳大南门里“张氏帅府”(今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在这里我度过了三年岁月,对这里的青砖高墙、大青楼、小青楼,甚至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窗一户,我都非常熟悉,唯独不熟悉这里的老主人。这也许是我研究张作霖的又一动力。

我的恩师常城先生曾撰写东北文史丛书《张作霖》,这是国内研究奉系军阀的拓荒之作。老教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踏实的学风深深地影响了我,引导我和我的同学们走上了历史教学和历史科研的道路。我决心希望做史学研究的一名小卒,希望能有所建树,尤其希望在奉系军阀的研究方面有所建树。应当说,四年的大学生活为我从事历史教学和史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我从吉林调回家乡辽宁工作。当时我已经四十多岁了,觉得如果再进行史学研究已经起步太晚,因而有些心灰意冷。就在这个时候,我中学时代的好同学魏福祥拉了我一把。他当时任辽宁社科院历史所副所长、辽宁省史学会副理事长,在辽宁史学界颇有影响,他劝我振作起来,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他帮我选择科研方向——东北史及奉系军阀史。他帮我去省档案馆借阅奉系军阀档案。我自己也广泛搜集有关奉系军阀的资料,并访问当时仍健在的奉系老人,从中获得了不少珍贵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我研究奉系军阀的真正开始。

明年(2008年),是张作霖的八十年忌辰,我产生了写作张作霖生平的冲动,并一气呵成,写成了这部《乱世枭雄张作霖》。此书脱稿后,我又开始构思《千古功臣张学良》,准备作为姊妹篇将“两帅”传记同时推出。中国社会出版社的责任编辑侯钰小姐得知此情,对此书稿也很感兴趣,盛情难却,便把书稿交予了她。接到书稿后,她夜以继日地编审,甚至在国庆长假期间也不休息。这很使我感动。所以,我要特别感谢侯钰小姐的大力支持。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母、师友和家人。

作者

2007年10月24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