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贷款在世界上70多个国家实施。中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已成为高校中覆盖面最广、资助力度最强的学生资助政策。本书对助学贷款获得者的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的计算表明,用助学贷款完成学业比没有获得此贷款者有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延长还款期限对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本书还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分析了世界其他国家和我国的学生贷款的偿还负担率、偿还率、回收效率、还款拖欠等问题,评论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缺陷。另外,本书验证了工作地区、单位性质、行业和类型对毕业生个人收入产生的差异性影响,并将收入分成低、中、高三个等级,设计了针对不同等级收入群体的国家助学贷款多元化偿还模型。
本书应用了教育经济学、教育财政学的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了政府、高校、金融机构、学生家长和学生共同关注的学生贷款及其偿还问题。其主要读者为政策制定者、高校管理者、金融界人士、高校学生及其家长,并可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硕士生与博士生、教师与研究人员的主要参考用书。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8年来,已成为中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中覆盖面最广、资助力度最强、最有利于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政策。然而,随着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违约和拖欠现象的凸显,严重影响了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对学生贷款偿还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学生贷款的偿还问题是世界各国政策决策者与研究者关注的难点之一。在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实施较晚,还款方式相对单一,不利于助学贷款政策的持续运行。本研究以毕业生个人收益的差异性为研究基点,通过实践调查与国际比较,对学生贷款偿还的债务负担、贷款偿还和回收效率、还款拖欠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国家助学贷款多元化和可操作的偿还模型。另外,还分析了学生贷款的还款减免与代偿机制。
本书除了第一章绪论外,主要内容如下。
第二章是高等教育个人成本与收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与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相关的人力资本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通过对国内外有关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的阐述,计算了我国获得助学贷款者的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并发现,借款学生群体与没有获得助学贷款的学生群体相比具有较高的个人收益率。本文的进一步研究还得出,在获得助学贷款的群体中,还款政策的不同也会引起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的变化。2004年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延长还款期限后,对提高借款者的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有明显的作用。
第三章以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为基础,首先比较了世界上两种常用还款方式的特征和利弊;然后分析了国际上衡量学生债务负担的方法和标准;最后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新、老政策”(以2004年为界)的还款负担率分别作了估算并进行了比较,具体分析了影响还款负担率的因素。研究发现,即使在“新政策”还款期限延长的情况下,毕业生的还款负担率仍然普遍高于国际标准。
第四章在研究了学生贷款的偿还和回收效率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首先对学生贷款偿还率和回收率的国际比较文献进行了综述;然后将第一作者收集的39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个学生贷款方案进行了偿还率、回收率和相对效率指数的计算,并将计算结果按各国的收入水平和所在的大洲进行了分类和比较;最后,运用相同的方法对我国“新、老政策”下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偿还率、回收率和相对效率指数作了计算和比较分析。
第五章,首先介绍了美国和加拿大在学生贷款运行中所采取的防止还款拖欠的措施以及成功经验;然后,梳理了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文本,并发现我国的助学贷款政策缺乏持续性,呈现多变态势;最后,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合同文本的熟悉程度,并对可能引起还款拖欠的十个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国家助学贷款可能发生还款拖欠的“高危人群”进行了预测,以探究可能造成学生还款拖欠的深层原因。
第六章是国家助学贷款多元化偿还模型设计。主要运用了单因素方差分析,验证了不同地区、工作单位性质、行业和工作类型对毕业生个人收入差异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地,本书将毕业生收入分成低、中、高三个等级,运用定序回归分析,详细分析了造成不同收入等级的地区、单位和行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同时,以还款负担率不超过10%为标准,设计了定额分期偿还贷款的还款模型。结合前面有关收入差异研究中的结论,通过个案研究,对不同收入等级的还款者,“量身定做”了不同的偿还模型,并特别确定了各自合理的还款时间。值得强调的是,本章综合了“传统型分期偿还”和“按收入比例还款”两者的优点,设计了等比定额分期偿还方式的还款模型,对不同收入等级的还款者制定了不同的还敖方案。
最后一章介绍了美国和加拿大在学生贷款还款减免和代偿资助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并对我国中央政府和省政府设计的学生贷款还款减免和代偿资助政策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研究认为此项政策仍有许多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并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摘要(中英文)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学者研究的综述
1.4 研究样本和数据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2章 高等教育个人成本与收益:经典理论与中国实证
2.1 基于成本与收益的人力资本分析:经典理论
2.2 国内外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的实证研究综述
2.3 学生贷款获得者的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
2.4 本章小结及政策性建议
第3章 学生贷款偿还的债务负担
3.1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解释下的学生贷款的偿还
3.2 学生贷款偿还方式的比较及其各自的利弊
3.3 借贷毕业生的债务负担及还款负担率
3.4 中国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负担率计算
3.5 影响学生还款负担率的多因素实证分析
3.6 本章小结与政策性建议
第4章 学生贷款偿还和回收效率
4.1 学生贷款偿还和回收效率的相关概念与计算
4.2 学生贷款偿还和回收的国际比较
4.3 中国国家助学贷款偿还和回收效率的实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与政策性建议
第5章 学生贷款的还款拖欠
5.1 美国和加拿大预防学生贷款还款拖欠的经验
5.2 中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文本分析
5.3 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拖欠成因
5.4 基于调查的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拖欠预测
5.5 本章小结与政策性建议
第6章 中国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模型设计:多元化与可操作
6.1 国家助学贷款的总体缺陷:反思与检讨
6.2 借款者的收入差异:调查与计量
6.3 基于收入差异的多元化还款:建模与验证
6.4 分期等比定额偿还模型的运行:环境与操作
6.5 本章小结与政策性建议
第7章 学生贷款的还款减免与代偿
7.1 学生贷款的还款减免和代偿:概念辨析
7.2 学生贷款的还款减免和代偿:国际比较
7.3 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代偿:政策、调查与实践
7.4 本章小结与政策性建议
附录 国家助学贷款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