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和陈彩连编著的《火星漫步》内容介绍:航天,已经逐渐为人们所知晓、所了解,但人们对它仍有神秘感,而且也确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航天》丛书选择航天科技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分成10册,分别为《宇宙简史》、《走近火箭》、《天河群星》、《神舟巡天》、《到太空去》、《太空医生》、《太空城市》、《奔向月宫》、《火星漫步》、《深空探测》,更加准确、系统地揭示世界航天科技的最新进展和崭新面貌,让广大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航天科技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前景。
浩瀚无垠的太空,正在和将会演绎许多神奇、诱人而造福人类的故事。广大读者会从这些故事中受到启迪,增长知识,吸取力量,创造美好的未来!
周武和陈彩连编著的《火星漫步》内容介绍:半个世纪以前,自从人类进入太空活动以来,航天科技日新月异,迅速发展。航天科技的进步,使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航天,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综合国力的象征,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运行,开辟了航天的新纪元。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从而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1961年4月,世界上第一位航天员乘坐宇宙飞船上天遨游,开创了载人航天的新时代。2003年1O月,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把航天员送上月球,把空间探索活动推向一个新阶段。2007年11月,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飞抵月球轨道拍回月球图片,迈出了中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从突破运载火箭技术,到发射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和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色机等,航天科技攀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一起来翻阅《火星漫步》吧!
根据“火星探路者”发回的照片,火星淡红色的地表上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灰色岩石,还有高约500米的山丘,其景象让美国人大呼:除了没有仙人掌和灌木丛外,简直就是美国西部风光的再现。
美同科学家为“火星探路者”精心选择的着陆地点名叫阿瑞斯平原。阿瑞斯平原位于火星赤道以北19”,足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一块熔岩平原。它之所以会被选为“探路者”的着陆点,是因为它符合科学家们提出的以下几个要求:首先,这个平原上有着火星各个地质年代的岩石,为着陆以后的考察工作提供了最丰富的材料;其次,这个平原海拔较低,地势平坦,并且接近火星的赤道,能为降落伞减速和雷达高度表捕获火星表面及高度测量争取时间,有利于着陆;再次,由于着陆点靠近赤道,有较长的白天时间和较高的太阳高度,可使小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有较长的充电时间。
“火星探路者”着陆器在阿瑞斯符谷口附近一条向外流的椭圆形河道处降落。这是一片长200千米、宽70千米的千涸河床,地势平坦,适合秒速仅1厘米的“索杰纳”探测车到处走动。在“火星探路者”着陆时,阿瑞斯平原正处于背对地球的一面,所以地球上的人类不能直接看到着陆的实况。但是,着陆后仅仅几分钟,绕火星飞行的“火星探路者”轨道器已把着陆情况告诉了地球,这使科学家们感到意外的欣喜,他们原以为得等待几个小时。轨道器上的摄像机把着陆景象拍摄了下来,并把着陆器的工作情况以及探测到的数据和图像都储存起来。在着陆6个多小时以后,轨道器把着陆器的第一批数据和图像发送同了地球。
在地球上,有蔚蓝的天空和一望无际的海洋;而在火星上,天是粉红色的,表面则是赤红色的砂尘和碎石。火星的表面就像地球上的沙漠,一片荒凉,远处可以看到山脉和丘陵。“索杰纳”上有气象探测设备,每4秒钟可对天气情况作一次测量。着陆的火星北半球正处在夏季,但着陆时的气温仍低达-93℃。火星大气层的温度和气压都很不稳定,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温度就可变化约20℃。火星大气中没测出水蒸气,所以不可能下雨。
火星上的1天只比地球上的1天长41分钟,不过为了与地球上的科学家联系方便,着陆器还是以地球上的FI期为准。“火星探路者”着陆器向地球发回了大量火星表面图像。这些图像,是人类第一次获得太阳系行星表面的三维彩色立体图像。
根据“火星探路者”拍摄的阿瑞斯平原的图像,发现这个平原几十亿年前曾发生过特大洪水。其实,科学家们在21年前就已经根据“海盗”号的探测结果,判明火星上曾经发生过特大洪水。但是,这次找到的证据更有力——受到强大的水流冲击而堆积起来的鹅卵石,这些鹅卵石上还留下了清晰的水痕。据分析,当年火星上特大洪水爆发时,淹没的地区有地球上的地中海那么大,洪水的流量高达每秒钟100万立方米。火星表面的石块有两种:一种石块有尖锐的棱角,它们是在洪水过去以后因为风化而碎裂的;另一种石块就是上面说的鹅卵石,没有尖锐的棱角,它们的棱角在遭受洪水冲击时磨圆了。不过,现在的火星表面,已经一滴水也没有了。火星的土壤有3种:细质沙土、硬质土和粉状土。
根据计划,“火星探路者”在登陆后将连续工作一个月,其目的主要是研究火星地表地质的形成和结构,探测火星岩石成分与矿物特征,报告气候与大气状态。传回夫量降落点的照片及火星成分和大气层的数据。
“火星探路者”探测计划的目的原本是一次演练,即验证整个计划是否具有可行性。结果,取得的成效大大超过了,预期。“索杰纳”原来的设计寿命为7天,登陆器为30天以上。P26-27
半个世纪以前,自从人类进入太空活动以来,航天科技日新月异,迅速发展。航天科技的进步,使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航天,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综合国力的象征,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运行,开辟了航天的新纪元。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从而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1961年4月,世界上第一位航天员乘坐宇宙飞船上天遨游,开创了载人航天的新时代。2003年1O月,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把航天员送上月球,把空间探索活动推向一个新阶段。2007年11月,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飞抵月球轨道拍回月球图片,迈出了中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从突破运载火箭技术,到发射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和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色机等,航天科技攀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目前,已有近6000颗不同功能的卫星挂上苍穹,为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已有近500人乘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到太空或进入空间站飞行,开创了天上人间的生活;已有近200个空间探测器造访地外星球,探索和揭开宇宙的奥秘。航天活动取得的巨大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因此,人们也十分关注航天的每一轮新的发射和每一步新的进展。航天,不仅为广大成年人所热议和赞叹,而且更广受青少年的追逐和向往
航天,已经逐渐为人们所知晓、所了解,但人们对它仍有神秘感,而且也确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航天》丛书选择航天科技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分成10册,分别为《宇宙简史》、《走近火箭》、《天河群星》、《神舟巡天》、《到太空去》、《太空医生》、《太空城市》、《奔向月宫》、《火星漫步》、《深空探测》,更加准确、系统地揭示世界航天科技的最新进展和崭新面貌,让广大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航天科技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前景。
浩瀚无垠的太空,正在和将会演绎许多神奇、诱人而造福人类的故事。广大读者会从这些故事中受到启迪,增长知识,吸取力量,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