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引言 历史使命与现实责任
一、历史使命: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现实责任: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科学发展: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规律
第一编 和谐社会思想的源流
第一章 论社会和谐理想与乌托邦
一、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中的“道义和谐”与乌托邦
二、西方哲学语境中抽象的“和谐原则”与乌托邦
三、科学的社会和谐思想是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第二章 批判与超越: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建构
一、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社会发展观的彻底清算
二、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建构逻辑
三、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回顾与展望: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继承与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中国化的发端
二、邓小平理论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建立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建设的进一步深化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系统化
第二编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视野中的和谐社会
第四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定位
一、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社会主义社会
二、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
第五章 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系统
第六章 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和历史宿求
第三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和路径
第七章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构想与探索
第八章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曲折历程
第九章 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发展理论的时代创新
第十章 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的积极探索
第十一章 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
第四编 发挥社会主体的积极因素,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二章 社会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十三章 社会主体与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的双向统一
第十四章 社会主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与归宿
第十五章 最广泛地调动发展主体的积极因素
结束语 开创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