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众多其他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不同,比安基的小说或童话里既没有仙女巫婆、魔法咒语,也没有白马王子和灰姑娘;既没有法力无边的神仙,也没有力大无穷的勇士;既没有凶残成性的恶徒,也没有救苦救难的善士,有的是在森林里活动的各种原生态的动物,他写的主要是自然现象和生活于现实世界的生灵万物,尤其以飞禽走兽为多,诸如野鸭、蚂蚁、苍鹰、棕熊、麻雀等等,就是他笔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它们是大自然中千万动物种类的代表。它们的命运,是它们自己的遭际,又是整个动物界命运的缩影,甚至可以从中看出人类世界的缩影。事实上,关注动物世界,描述动物世界,表达的不仅是人类对动物世界的关注和理解,也是对与儿童生命世界有着最密切的天然联系的动物世界的探索,是艺术地再现和描绘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展现了自然的生命色及对博大自然界的由衷礼赞。
维·比安基的小说融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笔带力度,饱含激情,呈现出一种自然优美、流利晓畅的审美风格,流动着一种激扬活力与雄健向上的生命感,并折射出深刻的哲理内涵。比安基是描写动物的高手,作为他作品主人公的动物无不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小老鼠皮克历险记》中的主角小老鼠皮克,是一只才出生两个星期的小奶鼠,在一次意外中被放逐到一艘树皮船上,开始它险象四伏的旅程,经过惊险的漂流和逃亡,它流落到一个杂草丰茂的小岛。在复杂的生活环境里它很快学会各种生活的技能,平添了生存智慧,并且成为像鲁滨逊一样出色的荒岛求生者,它把孤独的岛屿营建成了它幸福的乐园。但是有一天,它精心打造的家园被摧毁,又被一只枭鸟虏获成为贮备食粮,只好又开始它的流亡生涯,最终它遇到了原来放生它的兄妹俩,并与他们和谐地相处,结束了它苦难重重的旅行。
《啾啾和唧唧》描写了年轻的红头雀啾啾想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给妻子和孩子一个温暖的安乐窝。一开始它霸道地抢占麻雀的居处,被围追驱逐后只好在一个小木屋里产蛋,可是一只胖嘟嘟的红猫用利爪撕毁了它的家园,它们只好迁居到一个矮树林里建成了自己的新家,在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啾啾终于明白了只有和邻居们和谐共处,守望互助,才能给自己和家人更温暖更安全的生活空间。
《带脚环的大雁》中的母白额大雁是只野生的禽鸟,体型匀称,羽毛格外光滑漂亮,米沙父子把它从猎人手里买回来并且放生,孤单的大雁在寻找群体的时候遭遇了可怕的追捕,九死一生后它终于找到了雁群,与公白雁幸福地团聚。可是,在猎人和大苍鹰的夹击下它身受重伤,公白雁为了照料它脱离了雁群,它们相互关心相濡以沫共渡难关,迎来了生命的春天。
比安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生机盎然,充满蓬勃活力与生命精神的动物世界。塑造了一批典型动物形象。有为捍卫生命将生命残缺化为生命动力进行殊死搏斗的大虾(《从餐桌上逃生的虾》),有自以为已经是一头大熊了,于是离开了妈妈,独自行动的一岁的小黑熊米夏,它经历了一番惨痛的历程后,才明白“没有妈妈在身边,它什么都得学,许多许多事情它都得学,学了才会”(《大头熊小米夏》)。
比安基的小说,擅于表现动物世界的生活社会习性,营造丛林法则中的惊险故事情节,描写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童话意境,山雀齐恩卡在它一年十二个月的生活里,见识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生物,明白了自然的许多道理,也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新的快乐。作家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动物的奇特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用故事形式传授科学知识,可谓匠心独运。
《小蚂蚁历险记》里的小蚂蚁随着一片枯叶飘落在一块草地上,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不用斧子的工匠们》通过“我”的视角写出了自然界里不同类型的擅长造房的动物们。《苍蝇找尾巴》写一只想要尾巴装饰的苍蝇最终的可悲下场。比安基通过这一连串故事,表达出对自然生态和谐景观的向往,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动物题材作品的创作,为我们展开一幅幅活生生的自然图景,揭示了森林里飞禽走兽的各种秘密,带给读者妙不可言的阅读体验。
小老鼠皮克历险记
小老鼠忽然成了航海家
两个孩子要到河边去放船玩。哥哥拿来两块厚厚的松树皮,削成一条船,妹妹找出几块碎布做成一张帆。帆往船上一架,大船就算做成了。
不过,大船总还得有根长长的桅杆,把帆支起来呀。
“得去砍根笔直的树枝来。”哥哥说着,拿起刀往林子走去。
突然,林子里传来哥哥的惊叫声:
“老鼠,老鼠!”
妹妹立刻向他跑过去。
“我一砍树枝,”哥哥告诉她说,“好些老鼠就一下跳出来!整整一窝!一只钻进树根下头去了。等等,我这就把它给逮出来……”
他用小刀切断树根,接着就拽出一只老鼠来。
“它好小啊!”老鼠真小得出乎她的意料,“还黄生生的呢!老鼠还有黄毛的吗?”
“这是野鼠,”哥哥给妹妹解释说,“野鼠种类很多,各类野鼠都各有一种叫法。不过我不知道这只老鼠属什么种类,该怎么叫。”
这只小老鼠张开红通通的小嘴,皮皮一皮皮地叫个不停。
“皮克!它说它的名字叫皮克!”妹妹笑着说,“瞧,它直哆嗦呢!哎,耳朵上还淌着血。这准是你的小刀划着了它,把它戳伤了。它一定很疼呢。”
“反正我要宰了它的,”哥哥生气地说,“我要把它们统统杀光一它们干吗要偷吃我们的麦子?”
“放掉它吧,”妹妹为小老鼠求情说,“它还小哩!”
然而小家伙没有听妹妹的,没有把小老鼠放掉。
“我扔到河里去淹死它!”他说着向河边跑去。
小姑娘急中生智,一下想出了救小老鼠的办法。
“慢着!”她在哥哥身后叫道,“哎,你听我说,把它放到咱们那只大船里,让它到远方去旅行吧!”
小家伙也觉得这个主意好:小老鼠迟早会淹死在河里的。他们的船儿载着个活旅客在河里漂流,倒是挺有意思的。
兄妹俩把帆安上船,让小老鼠坐进树皮船的凹坑里,然后放到河面上,让它顺水漂去。风推送着小船,推送老鼠旅客离开了岸边。
小老鼠紧紧抓住枯树皮,一动不动。
兄妹俩在岸上向它不停地挥手。
这时,家里传来让他们回家的喊声。他们还是看着小船。小船的帆被风鼓得满满的,轻轻盈盈向远处漂去,渐远渐逝,直到河湾处,直到船拐了弯。
“可怜的小皮克!”快回到家的时候,小姑娘说,“船少不得会被风吹翻,那样,小皮克就会淹死。”
男孩没有说话。
他在想着,怎样才能把自家谷仓里的老鼠统统除尽。
船果然翻了
小老鼠被轻盈漂流的树皮船带向远方。风把木船推到河中央。周围哗哗地汹涌着高高的水浪。在小皮克的心目中,这辽阔的河面简直就是无边的大海了。
皮克生出来才两个星期。它还不能自己找食,还没有学会躲避敌人。那一天,小家伙吓得它们整窝老鼠逃命时,鼠妈妈还是第一次带领自己的小宝贝们出洞来玩,正给它们喂奶呢。
皮克还是一个奶孩子啊。兄妹俩拿它开的玩笑可太残忍了。倒还不如一刀把它给结果了呢,那样,也比把一只幼小的毫无自卫能力的乳鼠送上这险象四伏的旅程要好。
整个世界都在跟它为敌。风呼呼地吹刮着小船,像是非推翻小船不可;河浪拍打着小船,像是发誓要把小船击沉,沉到黑黢黢的河底。野兽、鸟类和蛇都能夺去小老鼠的生命。任何动物发现它这只无知的、不能自保的小东西,神经都会兴奋起来,都会把它当做美味点心一口吞掉的。
在河面飞翔着巡视觅食的大白鸥,首先发现了皮克。它们俯冲下来,在小船上方一圈又一圈盘旋。它们不能够一下结果掉小老鼠的生命,它们怕飞冲下来弄得不好会撞上硬邦邦的树皮,把自己的喙给折损了,所以一直只是盘旋,边盘旋边气恼地瞅啾叫唤。有几只飞落到水面,游过来追赶小船。
一条梭鱼从河底浮上来,也游在小船的后面,它在等待鸥鸟把小老鼠推到水里。到那时,它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吞吃小老鼠了。
皮克听到鸥鸟贪馋的叫声。它闭上眼睛一反正是一个死了。
正在这时候,一只凶残的大鸟从后面向小船飞近一这是一只白尾巴的鹗鸟,是河上的捕鱼好手。鸥鸟见白尾鹗飞来,就一下纷纷往四方逃散了。
白尾鹗看到小船里的小老鼠和跟着船游来的大梭鱼。它收拢翅膀如飞石一般落下来。它冲到河面时,翅尖扫到船帆,小船就倾翻了。
捕鱼技能高强的白尾鹗,从河里抓起梭鱼艰难飞升,这时候它看见,倾翻的船上已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了。鸥鸟们从远处看到船上已经没有了它们的猎物,就都飞远了一它们想,小老鼠已经沉到河底了。
皮克没有学过游水。然而当落进水里,它无意中觉得应该划动爪子,不让自己的身子往水底沉落。它浮上来,用牙齿死死咬住船帮。
它和倾覆的树皮船一起,被流水带着漂向前去。
很快,水浪把小木船打上一处陌生的河岸。
皮克爬上沙滩,吱溜一下钻进了矮树林里。
这不折不扣是一个翻船事件,如今小乘客能活着上岸,真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恐怖的黑夜
皮克被水浸得浑身湿透。小老鼠不得不用小舌头来舔舐自己身上的柔毛。不多一会,毛就全干了,身子也暖和起来。
皮克很想吃点东西充充饥。但走到矮树林外面去,它又觉得害怕:从河面上不时传来鸥鸟尖厉的叫声。
它就这样饿着肚子蹲在矮树林里,蹲了整整一天。
天终于黑下来了。鸟类的叫声听不见了。只听见水浪在啪嗒啪嗒地击打着近处的河岸。
皮克怯生生地从矮树林里爬出来。
它向四周观望了一阵一没有谁来伤害它。于是它像一个小黑皮球似的慌忙滚进草丛里。
在这里,它立即寻找可供自己充饥的东西,它碰上什么抓什么,抓到叶子啊草茎啊就往嘴里塞,从尖端吮吸汁液。可是里面没有像妈妈那样的奶。
它生气地用牙齿把叶子和草茎咬断、嚼碎。
忽然,有一种温热的汁液从一根草茎里喷出来,流到它嘴里。汁水是甜的,就跟它妈妈的奶汁一样。
皮克吃掉这根草茎以后,又去抓扒同样的草茎。它太饿了,所以只管吃,没有注意到周围正在发生什么。
高高的草茎上空,一轮明月已经升起。偶尔会有敏捷飞动的黑影无声地在天空掠过:这是灵敏的蝙蝠在追逐飞蛾。
在草丛间,皮克到处能听到吱吱喳喳窑塞窜率的声响一有的在草丛里钻动,有的在矮树林里走来走去,有的在蔓草里跳跃。
皮克吃着。它把草茎从根部咬断。草茎倒下来,冷冷的露珠似雨点般打在皮克背上。但是在倒下来的草茎顶端有很好吃的穗子。小老鼠坐下来,两只前脚跟人手一样举起草茎来,三口两口把穗子吃进了肚子里。
嚓!啪!什么东西掉落到小老鼠近旁的地面上。
皮克停止啃咬,支棱起耳朵来听。
草丛里传来稀里沙拉的声音。
嚓!啪!
有一种什么东西在草丛里直向小老鼠跳过来。
得赶快向后转,躲进矮树林里。嚓!啪!嚓!啪!这让皮克心惊肉跳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
啪!声音离它非常近了,就在前边!
是什么东西,脚长长地往后伸,一下闪现在草丛的上方,紧接着就立刻发出吧嗒的一声,落在了皮克眼前一原来是一只眼睛鼓凸的小青蛙。
青蛙一双受惊吓的眼睛盯住小老鼠看。小老鼠用疑惑和惊惧的眼神,仔细端详着它光滑湿润的外皮……
它们就这样面对面地蹲坐着,都不知道接着该怎么办好。
四周依然响着嚓一啪的声音,似乎是整整一群青蛙从不知什么东西的嘴边逃出命来,此刻正惊慌地蹦跳着,远离那凶险的东西。轻微快捷的窑窄声越来越近了。
就在这刹那间,小老鼠看见在一只小青蛙后面,一条银黑色的蛇拖着又长又软的身子,正迅速穿过来。
蛇向下滑动着,一只小青蛙长长的腿还在它嘴边不停地颤动着。
皮克立刻惊慌地逃开了,所以也就没有看见以后的情景。它跳得这么快,连它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的就已经蹲在离地面很远的一棵矮树枝上了。
皮克在树上蜷缩着度过了漫长的黑夜。多亏它已经吃了很多草茎,把肚皮撑饱了。
P1-7
金波
始于新世纪之初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进到现在已经七年有余。这次改革中,课程目标是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力图构建出一个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培养目标的蓝图。在这次改革中,对于曾承受了种种诟病的当代语文教育来说,震撼最大,痛苦最大,同时也是收获最大。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有幸被教育部聘为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语文审查委员。这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我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认为是语文课和课外阅读培养了我的文学兴趣,给我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同时,我的儿童文学创作又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些被选入教材的经典作品,一直是我文学创作的标杆。
我是以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身份参加了教材审查工作。我以一种绝对的笃诚态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向语文教育专家学习,向长期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学习。在工作实践中,我更加体会到,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课,它让人受用一生。我也为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忻然意动,引发着我深入思考,检视着语文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关系。
细心的人们会注意到,在这次语文课程改革中,阅读被提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阅读,从来都是关涉中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行为之一。学生时代的阅读一般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在老师引领下的学习行为,而课外阅读是学生们的个人阅读行为。教育学家和文学家吕叔湘先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一再强调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孩子语文素质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孩子的语文水平如何,多半源于课外阅读的质量如何。
与课内阅读相比较,课外阅读往往更自由,更宽泛,也更有乐趣。更多的人可以在这一片天空中采撷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云朵,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本书”,找到自己所渴望的人生暖意的所在。
也因此,在这次新课改中,《语文课程标准》设置“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部分,实际上就是对中小学生个人阅读的新的观照。此举是希望学生通过阅读“新课标”推荐的传统经典书目,来感知外界、唤醒自我,促成个人价值观、创造力的生发。我们也期待,通过这种纯正的经典文学阅读,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心中立起一个精神标杆,进而形成独立自主的文学、美学乃至精神世界的建构。
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组织了各路学者和专家,包括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评论家、阅读推广专家、语文教育研究学者、名校校长、特级教师等等,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最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建议,并吸收了一些权威学者最新的青少年阅读研究成果和阅读书目的推荐意见,精心编撰了这套《全新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本丛书经过周到的考量和严格的遴选,最终选定了学生必背古诗词、神话寓言故事、中外儿童文学、历史故事、科普文学、中国古典小说、中外文学名著、中外知名作家作品选等各种类别的必读书目共67册,按小学部分、初中部分、高中部分分辑推出。
这套丛书选目齐全,选本精良。有些针对小学生和初中生等不同年龄层次而编选的儿童文学名家作品的精品读本,如《宝船——老舍儿童文学作品选》《小桔灯——冰心儿童文学作品选》,充分照顾到了青少年的阅读特点和阅读兴趣。
与其他“新课标”读本相比,本丛书加重了青少年阅读中的诗歌部分。除小、初、高必背古诗文外,此次增加了《中外儿童诗精选》《中国新诗精选》《泰戈尔诗选》《普希金诗选》等诗歌读本。我一直这样认为,诗意是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一种理想状态。读诗不是一般的消遣,它可以让读者在纯正的文学趣味中,获得阅读的审美快感和滋养,那种如同音乐拨动心弦般的感动,那种属于绘画情景交融似的意境,那种如歌如舞让情感陶陶然的共鸣,都让我们体验到读诗有别于读其他文学样式的差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优美诗歌名篇和诗歌大师的作品的阅读,能够使我国千百年来美好和丰厚的“诗教”传统得以继续发扬和传承;让青少年从小就接触这种优美和高雅的文学形式,提高他们感知人类情感的能力,培养出最纯正、最优雅的文学趣味。也只有这样,文学教育才能得以实施和推行。
特别需要一提的是,这套丛书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开阔和开放的阅读向度。67册必读的“经典书目”,在浩瀚的人类文明长河中也仅是数点星光。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感受阅读魅力,我们在每一本书的导读中,加入了一个“相关作品推介”的板块,即以一本书为原点,再延伸出与本书或与本书作者有关的、适合于深度阅读的一些推荐书目。以《宝船——老舍儿童文学作品选》为例,在“相关作品推介”板块里,又推荐了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名著《四世同堂》,老舍散文集《抬头见喜》,作家传记《小说家老舍》,以及一本论述老舍幽默艺术的《老舍幽默论》等一。这样不仅为青少年全方位了解作家老舍提供了一份阅读线索,也希望借此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为了贴近中小学生的阅读方式,增强文字阅读中的视觉愉悦性,我们特别为每一本书都配上了风格清新的文学插图。我们希望,少年儿童朋友们在读到一首诗、读完一篇小说、读完一篇童话和散文,或者在欣赏到一幅美丽插图的同时,也会同时领悟到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人生之可爱,进而明白那些崇高的、美好的、真诚的思想与感情究竟美在何处。这,其实也就是一个人的“个人阅读史”的建立过程。
个人的阅读史,往往也是个人的“精神成长史”。我们用双眼看到的文字,我们用双手触摸过的纸张,有足够的力量变成一个无限大的世界,既是微观的又是宏观的,能折射出个人内心的光芒。如果说,牙牙学语时,母亲讲述的故事(亲子阅读)是个人阅读史的第一步,那么,学生时代的课外阅读就是个人阅读史的第二步。它是自发自觉的,是以个人自身感到了对阅读的渴望为前提的。因此,在这一阶段,“读什么”变得尤为重要。
今天的这一代少年儿童所面对的阅读选择是多元的。仅就纸质图书的种类来看也非常多元化,卡通漫画、通俗小说、明星写真、绘本故事、网络文学等等,都在争夺着孩子们那十分有限的一点课外阅读时间。也因此,当下的少年阅读出现了一种远离经典的趋势。
我们并不一味地反对轻松、快乐的流行阅读。但我们更希望青少年在选择自己的阅读方向时,能根据自己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审美趣味,建立一种良好的阅读心理秩序,能保持经典文学的永恒的选择尺度。这是因为,只有纯正的经典阅读,才可能打造出一个人坚实和宽广的精神世界的基础,才可能引领你朝着崇高、美好和完整的精神史的方向走去。挪威儿童文学家,《苏菲的选择》的作者乔斯坦·贾德曾说:如果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期待将来有一天,阅读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像我们每天要刷牙一样不可缺少;牙齿卫生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成年人,作为父母亲一代,我们更应该对后一代人的“精神卫生”担负起责任来。他认为,与那些“电子毒贩子”利用孩子们天赋的好奇心和喜欢玩耍游戏的需要,剥夺了他们的想象力与自发的活跃性相比,如果父母能帮助孩子们选择出更多的文学童书,那才是真正的献给孩子们的“温暖之源”。
我记得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语文教学时,说过这样的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自《语文课程标准》公布以来,不少富于敬业精神、有才干的老师,在他们的阅读课堂中,担当起阅读教育的重担。他们在严谨的选材中,利用优秀的文学资源,向学生推介了大量优秀的图书,实施了以“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为重要内容的阅读教育。我相信这种阅读教育,必然会培养起学生纯正的文学趣味,必然会促进主流阅读趋势的形成,必然会让学生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有较大的收获。这也是我们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初衷。
(金波: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语文审查委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