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化和私营化策略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国家使用的方法进行比较,提出切实可行能促进效率、透明度和明晰责任的方案、建议。本书还将分析目前策略以保证投资的物有所值;保证私营部门在合适条件下参与的有效性以及保证透明度、责任明晰和良好管理。本书重点在于如何管理收费公路网,着手有关的运行机制,吸引投资的方法,管理和收费权的转让以及可由交通运输部、省级和地市级交通主管部门在短期内可实施的政策和程序的改革。
本书试图在中国政府和亚洲开发银行之间就“十二五”规划的收费公路公司化战略发展提供政策对话的平台。
本书是中国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体改法规司、四川省交通厅、亚洲开发银行官员和研究人员在中国交通领域通力合作的成果。
作者十分感谢亚洲开发银行专家,包括Halady Satish Rao、Klaus Gerhaeusser、Nigel C.Rayner、Tyrrell Duncan、Makoto Ojiro、Scott Fe rguson、Seiji Noda、Edgar Cua、Davrd Sobel、Zhang Wen的意见和建议:感谢从世界银行的首席运输专家Graham Sm.th处获得的有价值的观点;感谢Zhang Ruoqi、Huang Hao、Yao Ping、Chen Hong、ChuKebo、Zhao Guangbin、Wang Guangshan提供了研究援助:感谢行政助理Ligaya P.Cuevas-Arce以及协助修改报告的编辑Muriel S.Ordonez、Karen Williams。
还要感谢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司王庆云司长、吴晓副司长,针对本书的研究范围和定位提出的宝贵建议。本书作者从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董学博司长、综合规划司综合处崔学忠处长、外资利用办公室夏红调研员、交通从以下五个主要方面提出建议:
要分离业主和服务供应商的职责,两者可建立一种以合同为基础的关系,并使服务供应商按指定的标准承担更多责任:完整的项目融资、外包任务交付和运行都通过竞争提高效率、质量和经济性;
在准备过程中对全部现有技术、管理和融资(包括公共部门融资与管理)选择进行物有所值的比较;
特许权协议或合同明确划定职责,承担的义务和可衡量的业绩目标,确定和分配所有的风险,并限制允许重新谈判的条件项目规划和决策的整个过程完全透明,使外部各方可以检查执行情况和确保遵守规定。
Ⅰ.概述
A.背景
B.目标和重点
C.关于本书
Ⅱ.中国公路发展规划
A.成就
B.规划和优先顺序
C.公路发展融资
Ⅲ.中国收费公路公司化途径
A.收费公路公司化目标
B.公司化政策
C.法律框架
D.通行费征收政策
E.公司化机制
Ⅳ.四川案例
A.四川的公路网
B.运行机制
C.四川收费公路规划、管理和公司化政策
D.公司化模式回顾
E.总结和建议
Ⅴ.国外经验与教训
A.国外经验
B.备选方案
C.特许权设计
D.私营化:灵丹妙药?
E.最佳做法和成功的条件
Ⅵ.收费公路公司化和私营化问题
A.预算外资本融资
B.投资价值
C.更好的资产管理
D.激励和竞争
E.特许权协议设计和选择标准
F.特许权协议
G.履约监督
H.经营和财务履约情况
I.监督、透明度和问责机制
J.认识和分配风险
K.项目融资
L.预测和盲目乐观倾向
M.主动提交的建议书
N.时间安排和技术标准
0.批复、协议和争端解决
P.收费标准制订、可持续的融资和成本回收
O.经济及财务目标
R.项目或走廊与集体方案
Ⅶ.改善管理的策略
A.总结评价
B.职能分离
C.竞争
D.技术和管理方案比较
E.报告和透明度
F.结论和建议总结
参考资料
附件1: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一览(1991-2005)
附件2:亚洲开发银行政策、规划性技援项目一览(1988-2005)
附件3:投资价值评估:可行性研究或准备性技援额外任务
附件4:不可预见事件表
附件5:特许权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