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历史复原为起点,分别对三次复古浪潮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来龙去脉都作了深入考察,对复古派作家的理论主张、群体关系、创作成就及其功过影响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评价。无论是材料的发掘,还是观点的阐发,都颇多独到之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浙大学术精品文丛 |
分类 | |
作者 | 廖可斌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本书以历史复原为起点,分别对三次复古浪潮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来龙去脉都作了深入考察,对复古派作家的理论主张、群体关系、创作成就及其功过影响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评价。无论是材料的发掘,还是观点的阐发,都颇多独到之处。 内容推荐 本书把明代文学复古运动作为三次高潮来叙述,即前七子、后七子和明末陈子龙的三次复古运动,将其放到明代文学思潮以至整个中国文学思潮发展史的广阔背景中进行考察,认为复古运动打破了明前期以至整个思想文学领域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沉寂局面,开启了明后期浪漫文学思潮和进步思想潮流的先河,是由前者演进为后者的必要过渡。明末,基于民族救亡的紧迫任务,晚明浪漫主义思潮及整个进步思潮趋于低落,复古主义再次回归,转而更关注社会现实,明末清初实学思想由此形成。本书被认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代文学专题研究著作。此次由作者略作修订后再版,既保留了原书的特色,有匡正了旧误。 目录 序 引言 第一章 明代文学复古运动诞生的宏观历史背景:古典审美理想和古典诗歌审美特征的发展变迁 一、古典审美理想和古典诗歌审美特征的形成及其要素 二、从“比兴说”到“情景说”——先秦至六朝古典审美理想和古典诗歌审美特征的发展 三、“意境说”——古典审美理想的实现与盛唐诗歌的审美特征 四、理性化与俗化——古典审美理想的解体与中唐至南宋时期古典诗歌的分化和衰落 五、严羽等人的呐喊 六、南宋末至明前期古典诗歌的继续分化和衰落 第二章 复古运动的滥觞——茶陵派 一、茶陵派的形成 二、茶陵派的诗歌理论 三、茶陵派与复古派 笫三章 复古运动第一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及发展过程 一、复古运动第一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 二、第一阶段:在茶陵派卵翼下 三、第二阶段:反刘瑾斗争及与茶陵派脱钩 四、第三阶段:作家群落 五、余波:六朝初唐派与中唐派 六、归宿:弃文入道 第四章 前七子的文学理论 一、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 二、重格调 三、提倡学古 第五章 复古运动第一次高潮的诗文创作 一、李梦阳 二、何景明 三、徐祯卿 四、康海、王九思 五、王廷相 六、边贡、顾磷 七、郑善夫 八、杨慎 九、薛蕙、高叔嗣 第六章 复古运动第二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及发展过程 一、复古运动第二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 二、第一个十五年 三、第二个十五年 四、第三个十五年 第七章 后七子的文学理论 一、古典诗歌审美特征论 二、古典诗歌体裁论 三、古典诗歌发展史论 四、古典诗歌创作论:意与法 五、关于王世贞的“晚年定论”问题 第八章 复古运动第二次高潮的诗文创作 一、李攀龙 二、谢榛 三、宗臣 四、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五、王世贞(附王世懋) 六、汪道昆 第九章 复古运动第三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及发展过程 一、复古运动第三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 二、复社 三、几社 第十章 复古运动第三次高潮的文学理论与诗文创作 一、继承前后七子,重倡复古主义 二、重雅正 三、重情采和体裁法度 四、张溥 五、陈子龙 六、夏完淳 七、徐孚远、张煌言 结语 一、复古派与明代社会 二、复古派与明代文学思潮 三、复古派与古典审美理想和古典诗歌的发展变迁 附录:主要引用参考书目 后记 重版后记 |
随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