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黄光裕二次入狱取祸之道,敲响商业潜规则的致命警钟。本书在大量独家资料和一手证据的基础上,不单单是揭示了黄光裕事件的起因、发展、落幕,而且作者重点讲述了在黄光裕事件中,纵横交错的人的欲望。“生死根本,欲为第一”,首富的世界并不如外人想象的华丽、唯美,在追逐财富的道路上,黄光裕建立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欲罢不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黄光裕真相(欲望驱逐下的首富困境)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作者 | 李德林//尹锋 |
出版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揭秘黄光裕二次入狱取祸之道,敲响商业潜规则的致命警钟。本书在大量独家资料和一手证据的基础上,不单单是揭示了黄光裕事件的起因、发展、落幕,而且作者重点讲述了在黄光裕事件中,纵横交错的人的欲望。“生死根本,欲为第一”,首富的世界并不如外人想象的华丽、唯美,在追逐财富的道路上,黄光裕建立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欲罢不能。 内容推荐 一封神秘女人的举报信,无意揭开黄光裕的资本谜局。三次问鼎中国首富榜,创造资本神话,从无名小子到百亿首富,黄光裕如何完成财富积累?从百亿首富到资本囚徒,黄光裕千亿帝国如何崩塌?2008年11月23日,黄光裕的被捕,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黄光裕的层层保护伞逐个亮相,被捕原因扑朔迷离。2004年畅销书《德隆内幕》作者再次出击,全程追查黄光裕二次被捕之谜。家电业江湖经年恶斗,资本市场变幻诡谲,房地产市场起起落落,《黄光裕真相》首次全面曝光黄光裕被捕真相,独家揭开首富千亿帝国打造与崩塌之全过程。他在资本市场上的腾挪之术也将大白于天下。 目录 一 突发事件 1 神秘短信 2 谁是幕后推手 3 寂寞风暴 4 真相迷雾 5 端倪初现 6 神秘女人 7 利益同盟 8 官商内讧 9 失手迪信通 二 首富原罪 1 走私起家 2 骗贷 3 黑金铺路 4 赌博 三 国美资金运作模式 1 国美的金矿 2 拖垮建筑商 3 “洗钱”的前世今生 4 暗黑势力助阵洗钱 5 壳公司起底 6 倒账 四 黄光裕资本腾挪术 1 上市疑点 2 操控金泰 3 收编永乐 (1)突袭陈晓 (2)中永恶斗 (3)撬角大中 (4)悲情张大中 4 曲线收购三联商社 (1)重组郑州百文遗祸 (2)股权遭收购 (3)股权竞拍闹剧 (4)内幕交易曝光 五 地产版图 1 180亿地产资产 2 重塑地产架构 3 疯狂囤地 4 打通产业链筹谋上市 六 中关村之祸 1 中关村的故事 2 首富入主 3 操控股价 4 取祸之道 七 谁撑乱局 1 一地鸡毛 2 国美七虎 3 杜鹃归案 4 黄氏家族 5 素描黄光裕 国美大事记 试读章节 “黄光裕完蛋了!” “消息绝对可靠。国美老板黄光裕和财务总监周亚飞已于11月17日夜里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黄光裕的老婆杜鹃和一主要财务人员已潜逃。据说涉及多起重大案件。”2008年11月19日晚,北京、广州、上海、南京……“黄光裕被抓捕”的神秘短信像病毒一样迅速扩散开来。 是惊天大案还是恶作剧? 仿佛一片阴云笼罩在国美帝国的上空,连锁店、供应商、合作者、政府官员顿时陷入一片慌乱之中,庞大的国美生物链危机四伏。 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经济诈骗?官场行贿……国美帝国会因此崩塌吗?抑或是又一次的有惊无险?人们猜测纷纷。 历史像是又一次的重演。2006年8月,黄光裕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时,同样也有一条神秘短信在国美扩散:“黄氏兄弟正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银行资产往来被追查。”当时国美管理层迅速站出来,义愤填膺地指责是竞争对手企图打击国美电器的扩张而散布的谣言。 不出所料,尽管黄光裕陷人中国银行贷款漩涡很深,但他迅速摆平了各种关系,当年的10月22日多哈亚运会火炬传递活动中,黄光裕高调亮相,参加了火炬传递活动。 不过,这次似乎有些不同。 11月20日,国美仍在沉默,短信则在成几何级数扩散。 国美电器的经销商坐不住了,开始四处打探消息。国美一旦倒闭,损失最大的就是电器供应商。广州、成都的经销商纷纷致电国美总部,但国美管理层的反应已经没有2006年那般高调。 我是一名长期关注证券市场的记者,第一时间得到这个惊天消息,虽然感到意外,但不觉得奇怪。 黄光裕被抓的消息天天有,但总会以他在公众面前的高调亮相而不攻自破。 2008年,黄光裕出镜率相当高。8月份,他参加了奥运会火炬接力北京站的传递;11月10日,也就是在神秘短信流出的九天前,黄光裕曾出现在广东汕头首届粤东侨博会上,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还亲自接见了他——这位荣归故里的胡润财富榜中国首富。在短暂而又亲切的接见中,黄光裕是满面春风。不过,他很快就让等待采访他的外电记者不高兴了,能对话中国首富自然是很难得的,但预约的采访时间一拖再拖,外国记者们只能待在预先安排的会客室一杯接着一杯地喝着普洱茶。等待了70分钟,黄光裕终于出现,他面对外国记者侃侃而谈,纵论国际风云,而且不把零售大鳄百思买放在眼里,“美国的销售模式不是很适合中国市场,因此我们不认为百思买是一个大的威胁。” 父母官的殷切希望、外国媒体的持续热捧,让黄光裕感觉很好。想起年少离家,漂泊京城二十几年,如今衣锦还乡,谈笑间也是百感交集、唏嘘不已。 潮汕是生养故里,黄光裕一定要回去看看。警车开道、车队绵延,一片喧嚣中,黄光裕回到了故土。可是望着家乡熟悉的山水草木,他似乎没有太多的留恋,转了一会儿,便掉转车头离去了。 凤凰卫视的主持人窦文涛曾在“文涛拍案”中感叹道:“黄光裕衣锦还乡,照例在警车开道之下回到汕头铜盂镇凤壶村,不过,小车在村里转了半个小时就绝尘而去。” 中国首富如此的荣光,难道会被一条突如其来的短信所击碎? P2-4 序言 这本书是说黄光裕的。 真的不是落井下石。 作者李德林在自己的博客上辩解,却招来骂声一片。这愈发像极了2004年德隆出事的时候,因为《德隆内幕》刺痛了很多人的神经。 中国人喜欢贫民英雄,推崇白手起家,原因不外乎这能给平凡人希望。 对于刚刚出来打拼的年轻人来说,黄光裕无疑是他们的偶像。17岁、4000元钱,背井离乡……北京的水一定很深,不然的话,怎么一下火车就被拉车师傅给涮了?不然的话,怎么两眼一抹黑就因为投机倒把被抓了起来?而这一次地被抓,算起来应该是“三进宫”了。 有学者研究,跟西方相比,中国社会是阶层上下变动比较容易的环境,所谓“朝为田合郎,暮登天子堂”,古今人物不胜枚举;而从一贫如洗到富可敌国,则古有“胡雪岩们”,今有“黄光裕们”。 从2004年起,黄光裕连续五年入选“胡润中国富豪榜”,其中三次排名第一,所以“中国首富”的名头就落在他的头上了。他很典型,特别是在2l世纪的今天,不仅仅体现在他的财富,还有他的小学文化水平。张朝阳、丁磊比不了,他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行业技术要求高,一般人做不了;黄光裕却不是,他选择的行业,门槛并不高。起点低、易模仿,、这使他更容易成为平凡人的标杆。 我也惊讶于黄光裕的“成就”。尽管市面上已经出过不少关于他和他的企业的书,但并没有激起我的阅读欲望,因为我觉得他的企业成功模式还没到值得研究学习的份上。通过《黄光裕真相》这本书,我确认了此前的猜测——黄光裕那看起来风光无限的千亿帝国,是经不起推敲的。 国美电器是他的大本营,也是他在其他领域纵横的资金来源,这一点,世人共知。他用压供货商的货款来投资房地产、股市,以谋取比零售业高出许多的利润。由于房地产、股市投资战线拉得很长,导致了他对资金的饥渴,从而促使他在家电业进行疯狂收购,从永乐到大中,再到不顾一切入主三联商社,为了争取更多的门店、占压更多的资金,甚至不管门店是否能够盈利、收购价格是否合理。统一家电业之心近乎疯狂,经营思路已然脱轨,更遑论正常的商业运营了。 “三个茶壶两个盖”——胡雪岩用来比喻资金腾挪的理论,在当今已被许多企业家广泛使用。2003年遭枪击身亡的山西海鑫集团董事长李海仓、2004年被拘捕的德隆集团总裁唐万新等都曾是个中高手,但他们最终都没能玩好这个高难度游戏。黄光裕比他们更大胆,他玩“三个茶壶借个盖”。而收购迪信通也许是黄光裕茶壶盖掉落的开始。 国美的供货商要求缩短账期、沉淀在房地产市场的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归还零售、股市上东奔西突未能冲出中关村科技的重围……潮落前夕,在沙滩上裸奔的黄光裕该怎么应付? 这确实是超级难题。 在黄光裕起家阶段,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行长牛忠光给他撑起了一把伞——13亿元的贷款无论对于哪个企业家来说都是一笔让人眼热心跳的发展资金。 书评(媒体评论) 这样一个充满瑕疵的首富故事,自然会引发市场关于各种潜规则的猜测。 ——《财经》 认识权力的本质,我们经历了一个过程,逐步接受了一个“人性恶”的假设,它带来一个西哲忠告:“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 ——《中国青年报》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某种意义上,资本市场是财富游戏的集散地。但谁都知道,违反游戏规则的人最终也会被“游戏”。我们不应反对甚至应该欢迎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的富人生成机制,但是“理性、建设性”和遵守法律却也应是每一个登台演出者的律己之道。 ——《上海国资》 我们一向看重并且提倡民营企业家的“草根精神”。那是一种自强不息的、即使环境恶劣也能充满韧劲坚持生长的精神,但绝不是什么见缝就钻,肆意疯长,生的短暂,死的难堪的“精神”。我们更需要民营企业能从野草成长为参天大树,成就百年长青的基业。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目光远大、严于自律的企业家。 ——《中华工商时报》 这一次,总是步履匆匆的黄光裕,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了。翻过2008这一页,也许他会明白,与让国美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雄心壮志相比,摒弃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历史惯性更具挑战。 ——《数字商业时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