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对干部成长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是提高整个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基础,关系党的工作全局。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就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这对推进党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从历史学的角度系统分析了从中国共产党创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干部教育的内容、特点、机制等,并总结了历史经验,为当前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简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
作者 | 李小三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对干部成长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是提高整个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基础,关系党的工作全局。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就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这对推进党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从历史学的角度系统分析了从中国共产党创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干部教育的内容、特点、机制等,并总结了历史经验,为当前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内容推荐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本书从历史学的角度系统分析了从中国共产党创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干部教育的内容、特点、机制等,并总结了历史经验,为当前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本书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可作为教育培训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党的干部教育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的干部准备 一、中国共产党产生的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前提 三、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对干部教育工作的早期探索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干部教育 一、党的会议决议体现了对干部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工农运动中的干部教育工作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创办的简易干部教育学校 第三节 大革命时期党的干部教育的初步探索 一、党在国共合作时期开展的干部教育 二、积极创办党领导的各级干部教育学校 第二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 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一、根据地迅速发展,需要大批干部去开展工作 二、干部队伍的理论修养和政治水平亟待提高 三、革命战争迫切需要大力培养军事人才 第二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根据地的干部教育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 二、中央苏区的干部教育 三、其他各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 四、干部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经验探索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的战略地位 一、国内基本形势 二、干部队伍基本状况 三、“干部教育第一”的战略地位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体系的形成 一、干部教育的指导思想、方针和原则 二、干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在职干部教育 一、实行在职干部教育第一的方针 二、在职干部教育的实施 三、在职干部教育的制度 四、在职干部教育的内容 五、在职干部教育的方法 六、整风运动与干部教育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干部教育机构 一、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二、中共中央党校 三、延安马列学院(后改组为中央研究院) 四、陕北公学 五、鲁迅艺术文学院 六、青年、妇女、民族干部学校 第五节 各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 一、陕甘宁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 二、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 三、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 四、华南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 五、国共合作开办的干部学校 第四章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干部教育的形势和任务 一、国内基本形势 二、干部队伍进行大规模的调动和调整 三、干部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第二节 加强干部培养和训练,解决“干部恐慌”问题 一、大量培养与提拔新干部 二、大规模培训干部 三、放松成分限制,拓宽吸收渠道 四、建立干部储备制度 五、训练和提拔产业工人干部,注重使用党外干部、妇女干部 六、提出“把军队变为工作队”的新思路 第三节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学校干部教育、干部训练班教育与在职干部教育 一、解放区的学校干部教育 二、解放区的干部训练班教育 三、解放区的在职干部教育 第四节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整党、整军运动与干部教育 一、开展整党整风运动 二、通过新式整军运动,加强人民军队的先进性教育 三、加强人民军队的组织纪律教育 第五节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备解放区干部教育的实践和成就 一、华北解放区的干部教育 二、西北解放区的干部教育 三、华东解放区的干部教育 四、东北解放区的干部教育 五、中原解放区的干部教育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干部教育培训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干部教育培训的形势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经济形势 二、干部队伍的现实状况 三、党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方针政策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干部教育培训的贯彻实施 一、建立以党校教育为中心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二、实施以提高治国理政能力为内容的干部教育培训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 一、以毛泽东的干部教育思想为指导 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 三、注重对知识分子干部的教育改造和对年轻干部的培养 四、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教育 第四节 1957年至1966年期间党的干部教育 一、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活动的历史背景 二、教育培训干部的基本标准 三、干部教育的内容 四、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体制与基本方式 五、干部教育的成绩和教训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的干部教育 第一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干部教育 一、干部教育培训逐渐恢复 二、干部教育培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三、进一步加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 第二节 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干部教育 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二、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业务素质 三、加强政治理论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 第三节 干部教育的继续探索和创新 一、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设置 二、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内容 三、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 四、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制 主要参考文献和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三)黄埔军校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不久,孙中山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筹办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5月,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正式成立。由于军校设在广州黄埔岛上,故一般称这所陆军军官学校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孙中山总结中外历史经验而建立的,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从建立到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前,是一所革命的学校,仅前四期就培养出毕业生4981人,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先后在潮州、南宁、武汉、长沙等地建立了分校。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黄埔军校的建设,先后派周恩来、熊雄、鲁易担任政治部主任或副主任,聂荣臻、恽代英、肖楚女、张秋人、高语罕等到校担任政治教官,出任政治部领导职务。同时,还从各地抽调优秀的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到校参加学习。据统计,在黄埔军校前六期工作、学习过的中共党员有近干人,黄埔军校成为培训革命干部特别是军事干部的重要阵地。 黄埔军校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既善于做政治工作又有指挥才能的革命军官。军校开设的政治课程多达26门,主要有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社会进化史、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军队政治工作等。学生不仅可以阅读三民主义书籍,也可阅读马列主义书籍。军校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演讲、讨论、问答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很好。军校还经常邀请国共两党的领导人来给学员作报告,如毛泽东、刘少奇、邓中夏、张太雷、苏兆征、廖仲恺、何香凝、谭延闿、张静江等。 团结先进学员,组建进步社团,发挥骨干力量的带头作用,加强革命思想的宣传和教育。军校成立之初,中共黄埔特别支部就决定由共产党员李劳工、周逸群等组织一个名叫“火星社”的群众组织,作为宣传党的主张、团结革命军人的纽带。通过“火星社”的工作,对拥护革命政府的湘、粤、桂、滇等各军,进行宣传教育。通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教育工作,这些部队接受了“火星社”的思想,并派出代表组织起“青年军人代表会”。1925年2月1日,青年军人代表会改组为以共产党员蒋先云、王一飞、周逸群、李之龙、李劳工、陈赓、曹汝谦、李汉藩等为骨干,黄埔军校为基地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使其成为政治部联系青年军人的桥梁和政治部对青年军人进行革命思想教育的组织。受到该社团组织影响的青年军人,后来基本上都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创办革命刊物,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在部队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为了加强思想政治训练,黄埔军校创办了许多向校内外发行的刊物,有日报、期刊、文集、丛书、画报等,如《黄埔日刊》、《黄埔潮》、《军事政治月刊》、《先声旬刊》、《革命军》、《中国军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周刊》、《革命画报》等。为了贯彻党中央的规定和要求,在国民军中工作的共产党员,还发行了《向导》、《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浅说》、《资本主义制度浅说》、《列宁主义与中国》等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教育广大官兵。这些革命刊物极大地传播了社会主义和三民主义,有力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罪恶,对影响和团结进步官兵起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黄埔军校实行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以反帝反封建为中心内容,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注重党的宗旨和主义教育,传授国民革命理论,培养民主革命思想。周恩来、聂荣臻等共产党员根据党的指示,结合黄埔军校的实际,吸取苏联红军的经验,探索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培养党员干部,开了大规模培养军队干部的先河。党在黄埔军校的干部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心向革命的优秀革命干部,为中国革命建立汗马功劳的将军中,黄埔生占据了不少比例,1955年,共和国授衔将军中有33人曾在黄埔军校学习过。 (四)筹划建立中央党校 1927年4月底,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昌召开,大会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中国革命出现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召开的,大会上出现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形成了扩大革命和深入革命的决议,即所谓“中共五大路线”。为了贯彻深入革命、扩大革命之需要,大会讨论了建立中央党校的问题。会议认为,在目前形势下,党迫切需要成立党校,以培养、训练党的干部和党员,以加强党的组织。对于办党校的问题当时在会上作了方案讨论,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主张中央成立一个党校;另一种意见主张各个地区也成立党校,这样对培训干部会更方便一些。中央曾计划,成立一个设立两个部并拥有500人的中央党校,并考虑如果党能在武汉坚守住,中央党校就设在武汉。中共五大闭幕以后,5月22日,中央进一步讨论了关于开办中央党校的问题,决定在武昌开办一所中央党校,招收学员300名,每期学习时间为半年。中央决定由张秋人、任作民、陈潭秋等组成中央党校筹备处,进行筹备工作。6月23日,中央再次讨论中央党校的问题,并决定了中央党校的人选和开学时间。任命尹硕夫为副教务主任,张秋人为事务主任,李德昭、刘国庄担任翻译。确定7月20日开学。7月15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党员被迫疏散和转入地下活动,关于开办中央党校的计划未能实现。 中央党校虽然没有如愿以偿如期举办,但各大区委举办了高级党校,各地委举办了普通党校(或称初级党校),各地党部举办了党校和各种短期训练班,对党员和各级各类干部分别进行培训。可以看出,党在幼年时期就开始深谋远虑,筹划设计通过创办党校、甚至是中央党校来培养革命领导人。P21-23 序言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展的经验时强调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国内外革命政党的实践经验也反复证明:任何一个革命政党,乃至一个国家,能不能培养教育出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的优秀领导干部队伍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事业是否能够顺利发展、曰益强盛。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政治路线的重要保证,而培养教育千百万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和接班人,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则是党培养教育干部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并将其作为事关全党大局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来抓。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肩负的历史任务和确定的政治路线的变化,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政治路线的先导性措施,大力培养能够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完成新任务的优秀干部,有力地推动了党的事业不断胜利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及其重要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他们不仅从理论指导、政策引导等方面关心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而且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实施方式、落实措施等都给予具体的指示,甚至还亲自参与到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过程之中。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就对培养和提高干部教育问题作了指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因此,要创造一切条件发展我们党的干部教育事业,让党的“干部学校越大越多越好”。1941年底,毛泽东还亲自为中央党校的干部教育规定了“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校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新时期党的组织路线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党的干部问题或人才问题。“随着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重新教育干部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要把原有的学校,除个别的外,基本恢复起来。把更多的干部放到学校去训练。”因为“我们需要建立一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而且是一支宏大的队伍。”在对党的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的各种途径中,邓小平同志特别重视通过党校来教育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邓小平同志的关心指导下,1983年5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指出“各级党校是在各级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学校”,“党校教育的正规化对于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对于把我们的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对于继往开来、保证党的路线的连续性,都有重大的意义。”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制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规划和行动纲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势与任务的变化对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书的序中指出的:“我们的干部对计划经济是比较熟悉的,但过去熟悉的东西,现在已经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了,而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许多新观念、新知识、新办法,我们的干部还知之不多,不少同志甚至对这方面的一些名词概念还很不清楚。”现阶段的干部教育“必须下大力气从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抓起”。“抓紧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干部要从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高度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教育培养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2002年4月,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指导下,由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首批12本全国干部培训教材正式出版发行。这批专门用于干部培训的教材着眼于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系统介绍了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反映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新探索和新经验。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自为这批教材作了序言。 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考察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并就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胡锦涛同志指出,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在于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这就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不断探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级各类干部学院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开展工作,充分利用宝贵的资源优势,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规模与力度不断加大,教育培训方式不断改进,教育培训内容不断丰富和创新,使广大干部的综合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也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新鲜经验和重要启示。这些宝贵经验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懈探索、认真总结的结果,适应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要求,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党的干部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特别是能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善于治国理政的领导人才,这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向未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实现新的发展,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是本着让历史告诉现在、让历史启迪未来的初衷,我们以时间脉络为经线,以区域分布和类别划分为纬线,从历史学角度对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历程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力争通过阐述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80多年来的历史,揭示党的干部教育的脉络和根源,提升其现实理论指导价值,为当前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在分析干部教育史料的基础上提炼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发挥其鉴古知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李小三 2008年7月于井冈山 后记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对干部成长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是提高整个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基础,关系党的工作全局。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就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这对推进党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求“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当前,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作为一所新创办的国家级干部学院,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改革创新,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这要求我们积极探索、研究、把握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在规律,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与此同时,还要深入挖掘、总结和借鉴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宝贵经验,切实取得培训实效。 基于此,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于2006年5月将“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史研究”列为学院科研课题重点项目,专门成立了由常务副院长李小三牵头的课题组,开始了两年多的研究历程。研究的过程是异常艰苦的,课题组成员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工作,在此不予赘述。课题的最终成果为《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简史》,课题组负责人李小三负责拟定全书框架并统稿;具体执笔为:第一、二章为程吉生,第三、四章为甘乐平,第五章为赵铁锁,第六章为王旭宽。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借鉴、参考了许多学界同仁的研究成果和观点,除了书末参考文献外,或者尚有遗漏之处,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8年12月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