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百年作人(吴作人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萧慧//吴宁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吴作人先生百年诞辰之际,《百年作人——吴作人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汇集多种纪念文本,这些文字对吴先生的艺事、师表、学问、人品加以陈述怀念,发微索隐,分析论断。纪念文集编排以作者与吴作人先生的关系分类组合。然后采用事类相从,分门索引的方法。每篇文字涉及诸事,以主题词一一标明,在书后给出主题索引和人名索引。根据索引,读者可以就文集中所涉及的事件人物,全面稽查了解,并能根据主题分类,对相关联的人物事件互相参照阅读,达到事类相从的效果。

内容推荐

在吴作人先生百年诞辰之际,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承办,将举行多种纪念活动,并出版系列书籍、画册。

《百年作人——吴作人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汇集了多种纪念文本,这些文字对吴先生的艺事、师表、学问、人品加以陈述怀念,发微索隐,分析论断。

一位先师,一代大匠处于风云激荡的时代,必有不同寻常之际遇。其行事言论,本来处处显示斯人,同时又不废为时代的浓缩,就一人之遭遇,把一代人的经历以及一段历史时期反映出来。然而由于特殊的年代,先生在风华正茂之年,并不能完全张扬个性,点染江河,所以在克制和抑曲中婉转处世为人。然而恰恰他又是一个画家,其心也锐,其眼也敏,所以不可言传之意常在画面之内,不能作为之事常寄托笔墨之中,对艺术家的纪念,庆幸可以对比作品,观察图画,从而在文字之外,得到更多的体会和理解。所以纪念文集是与图文共存的《吴作人年表》和一个展览及其图录同时编制,希望由此深入一个个案,揭示时代精神。

为人一世,议论系于当时,评断在于来者。然而,不同的人与吴作人交往,关系有亲疏,交情有深浅。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是人间相知的常态,而千人千殊,见仁见智,则会将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理解出不同的意义。甚至,时过境迁,对事实的描述,也随陈述者个人的心情和记忆,演化成互为差别的行状。更何况近年中国突变,当年吴作人的时代对今人恍若隔世,今天写来,读来,又增加一层当下的解释和引申。而且因为纪念,每位作者、忆者,都会涉及自己在何年何月因何如何与此人交往接触。一部纪念文集,又是与吴作人相关的几代人自我言行的复述。各人既按自己的感受塑造着心中的吴作人,甚至,因为怀想吴作人,呈现的是作者自己。因此,约稿、访谈和编辑时,我们完全尊重各人的意见,除重大史实的误记和文字明显讹误之外,谨照原意,希望一部文稿,丰富地显现解释的千差万别,让人读来,不仅增加对历史的认识,更增加对人情世态的体验。

基于上述二层考虑,纪念文集编排以作者与吴作人先生的关系分类组合。然后采用事类相从,分门索引的方法。每篇文字涉及诸事,以主题词一一标明,在书后给出主题索引和人名索引。根据索引,读者可以就文集中所涉及的事件人物,全面稽查了解,并能根据主题分类,对相关联的人物事件互相参照阅读,达到事类相从的效果。

目录

前言

冯法祀

 访谈

康寿山

 缅怀作人老师

 访谈

戴泽

 访谈

梁玉龙

 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

 访谈

韦江凡

 往事成追忆点滴品人生——写在吴作人先生诞辰百年之际

 访谈

韦启美

 生命的拓展——读吴作人师油画遐思

 访谈

华夏

 怀念作人先生

李承秀

 访谈

张鹤云

 忆吾师吴作人先生

郭轫

 千挑万选的继承人——吴作人

靳之林

 访谈

钱绍武

 含蓄深厚之美——吴作人的水墨画

魏传义

 缅怀吴作人先生——《吴作人百年纪念集》征文

李天祥、赵友萍

 访谈

李超雄

 永恒的怀念

骆拓、骆三民、骆奕同

 访谈

葛维墨

 访谈

孙滋溪

 吴先生为龙口画院题写院名记

张钦若

 笛声悠悠——怀念老师吴作人先生

侯一民

 春风春雨忆恩师

 一本读不完的书

 访谈

杨澧

 老校园往事

刘福芳

 回忆一代宗师吴作人先生

孙美兰

 访谈

赵庚生

 润物细无声——回忆和吴先生接触中的点滴感受

 访谈

闻立鹏

 醇美的艺术人生

詹建俊

 访谈

房阑凝

 高节迈伦师者典范——师从吴作人先生往事点滴回忆

罗炳芳

 大师风范代代承传——纪念寞作人大师诞辰一百周年

郭绍纲

 一代宗师 同求大道——纪念吴作人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妥木斯

 我回忆起的吴作人先生

姚治华

 观吴先生画熊猫

张得蒂

 给吴作人先生理发

宋韧

 师生情——《凡圣之间》的画外音

李松

 安于所守 邦家之光——吴作人留在20世纪画坛的印记

张自申

 忆吴作人先生二三事

李树声

 吴作人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杰出贡献

曹达立

 回忆吴先生片段

靳尚谊

 访谈

潘世勋

 吴作人先生指导我们课堂写生

 访谈

庞涛

 忆吴作人老师

沈今声

 忆良师学做人

 访谈

毛葳

 喷洒香花水的长颈铜壶

刘勃舒

 大美无言

朱乃正

 往事如昨师恩绵长

谢慧中

 永恒的记忆——与吴作人、萧淑芳先生在一起的日子

耿玉琨、赵以雄

 激励我们走在丝绸之路上

王征骅

 访谈

卫祖荫

 难忘的回忆

姚钟华

 访谈

王超

 往事悠悠——忆老院长吴作人

裘兆明

一次难忘的拜访

司徒兆光

 为吴先生塑像

王泽庆

 法由我变 艺为人生——吴作人先生的艺术道路

 言传身教——纪念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吴作人先生

刘曦林

 心中的老院长

李燕

 访谈

万青男

 吴作人的诗书画

韩书力

 吴作人先生与西藏美术

王念堂

 访谈

王明明

 访谈

李书安

 忆我师博大情怀

吴成、王获地、马骁、王晓欣

 访谈

杨筠

 访谈

邹佩珠

 访谈

黄永玉

 屈辱中的潇洒——缅怀作人先生

 访谈

林岗

 访谈

伍必端、史军

 访谈

李琦

 深切怀念敬爱的吴作人先生

罗尔纯

 与吴作人先生接触点滴

李骏

 画熊猫和吃大虾

周玉兰

 访谈

邵大箴

 回忆作人先生二三事

邢啸声

 给吴先生送《法国雕刻》

施凤珍

 我心中的吴作人先生

卢华

 我眼中的吴作人先生

程丽娜

 访谈

黄苗子

 访谈

华君武

 访谈

刘金涛

 忆吴先生往事

廖静文

 访谈

胡忠元

 一代宗师风范永驻——纪念吴作人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常沙娜

 缅怀父辈吴作人先生

 访谈

秦志钰

 凤凰山画家群

 访谈

周宗琦

 忆吴作人先生二三事所联想到的

黄钟

 中西合璧的一代绘画大师——浅谈吴作人先生的书法和绘画

吴素秋

 怀念敬爱的吴老师

陶大瑄

 吴作人的青藏行

王子成

 访谈

王晋

 画意传友情——吴作人先生诞辰百年祭

汤小薇

 “沙漠之舟”的风采

廖家祥

 忆吴老

曹大澄

 且为画坛荐英才

黄亚蒙

 为了难忘的纪念——奠吴作人大师百年冥寿遥寄哀思

古今明

 访谈

张祖济

 缅怀吴老

张庚

 一位坦诚质朴的长者——读吴老书札有感

郑理

 艺为人生璀璨如虹——深切怀念吴作人先生

萧同颖、王兰芝

 丹青圣手夺天工长留清气在人间——怀念敬爱的长辈吴作人先生

姜俊成

 人品 画品——纪念吴作人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李晓林

 怀念吴作人先生

周小林

 恩师与三百砚斋一纪念吴作人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孙新

 心底呼唤——忆杰出艺术大师吴作人先生

刘文杰

 大师虽逝风范犹存

徐东法、杨泓

 平易近人的艺术大家

李炎星

 作人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写在作人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

阮大华

 新华社记者笔下的吴作人

王兆明

 吴作人书法艺术初探

温剑博

 美出理想之表——吴作人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

吴报章

 忆童年

吴报锦

 小叔和我们在一起

章民瞻

 忆干爹

章民和

 随十舅舅南行

附《吴作人研究与追念》目录

事类索引

人名索引

编后记:真情至远

试读章节

一、从70年前的一张照片说起

这张照片拍于重庆郊区沙坪小镇附近的松林坡——中央大学临时校舍艺术系馆的前面,时值1937年的冬天,因避当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寇的疯狂烧杀掳掠,学校匆匆由南京迁到这里。往年9月初就该开学,今因校合刚刚完成,延到年底才开始上课。因战乱到校同学极少,艺术系原有音乐与绘画两个专业,大概因为连一架钢琴都未能抢运出来,此时音乐专业停办了,绘画专业此时四个年级亦只到校12人(四年级4人,三年级1人,二年级2人,一年级5人,女生只我1人),其后时局稍定,后续班人数才逐渐增多。当日悲鸿老师与作人老师正在教室辅导我们上素描课时,来了一位找悲鸿老师的男士,似从港澳或外国归来,背着一架当时鲜有的相机,于是即请他为我们拍下此照。照片中着皮外衣的长者即悲鸿老师,其左侧着长袍者为花鸟画家张书旃老师,再左者即吴作人老师,更左后者为助教顾了然老师(了然者,因其眇一目,取一目了然之意);其余10人均为同学。照片背景松树之后白茫茫的是嘉陵江,照片拍完后此人邮赠我们每人一张,我的一张留存至今已七十余年,每一展视,当日我们师生在极其艰苦的岁月中休戚与共的情景即历历如在目前。

作人老师原是悲鸿师在南国艺术学院[按:徐悲鸿1928年归国之初在上海与田汉、欧阳予倩共同创办之学院]的学生,以其各方面的优异表现,深受老师的赏识。悲鸿师助其留学欧洲,回国后即聘请来中央大学,共同执教。照相日正是作人老师回国不久,尚不足而立,从此两人终身一同为艺术培养人才,从未分离。但两位老师年龄既有差异,性格也很不同。徐老师性格外向,喜怒哀乐,毕显于外;而吴作人老师性格内向,轻言少语,但语多幽默,令人难忘。他们重视学生的素描基础,过去在南京有许多高大复杂的石膏像供作仔细的长期作业,此时已无此条件,便多作真人写生,并加强速写练习。吴老师给我们介绍门采尔等欧洲的速写名家,并仔细辅助我们练习。他赠我一根他从外国带回的炭精棒,质地非常好,直到今天我都再没遇到过这样好的笔。用它能画出各种宽窄轻重的线条,用纸捻儿一擦能作出各种柔和的色调,用小铁盒带在身边十分方便,使我对这一作业感到特别的兴趣,影响至今。

当时物质条件很差,住房尤甚,除了教工笔花鸟画兼教西洋美术史的陈之佛老师及教山水画兼教中国美术史的傅抱石等极少数的几位老师,大多数老师如山水画老师黄君璧、花鸟画老师张书旃等,大都住在学校提供的筒子房教师宿合里,每人一间12平米;讲师费成武一时没处住,还在悲鸿师室内的门上方,支块木板栖身。

1940年,作人老师刚遭丧妻失子之痛,不久临时住所又被日机炮弹炸毁,只好住到距校不远处一座废弃的碉堡里,在上层木板上铺上寝具,四周不平的墙上挂着他的一些油画以及一些饰物,光线从碉孔射人,照在一些物体上,很像伦勃朗的油画中的效果。碉堡面向嘉陵江,四周空旷无遮挡,可以极目远眺,有一次城中遭日机大轰炸,狼烟冲上高空,他即就地写生了一幅重庆遭大轰炸的画。

我大学毕业后留为助教,继续接受老师们的指导与关怀,迄至抗日胜利后,徐师执掌北平艺专校长,吴老师同去做教务长,我则返湖南家乡与母亲及弟妹聚首了约两年,后来也去了北平,并且也进入艺专,又继与两位师长相处,迄至两位老师先后去世。

解放后,北平很快改为北京,艺专改为中央美术学院,两位老师不仅教学及创作更积极,家庭亦更幸福,住房亦远非抗战时可比,于是我不仅成为老师家的常客,且常为住客,恍惚如一家人。

吴老师与夫人萧淑芳老师同是画家,均逐渐转作中国画,萧老师专作花卉,吴老师则多作如金鱼、熊猫、骆驼等,特别爱用墨线在中国画纸上以各种干、湿、深、浅等线条表现一种清新飘逸的境界。有一次,我拿了一些我画的中国画请吴老师指教,他特别说:“少用色。”群众也特别欣赏他的淡雅作风。到了晚年他干脆用纯墨色写字。老师写字笔法优美异常,格调极高,人见人爱,求书者络绎不绝,外地同学嘱我转求,从未见寺巨。

老师送给我的画不少,他曾送给岳丈即淑芳老师的父亲一幅精品“牦牛”,在萧老逝世多年后吴老师自动赠予了我。其后有一次我去他家,坐在客厅里,萧老师叫我:“快来呀!作人今天画了一张好画,让他送你!”等我走到他们的画室,老师已将画题好给我了,可惜“文革”中均被抄走。儿子长大后想要一张“熊猫”,我试写信代他求求,不久果然寄来一张,成了我家唯一留下的墨宝。今日我们从这幅画里便可充分欣赏老师的笔墨情趣,高深的造诣。

时光流逝,照片上的师生已一个个先后谢世,留下我一人亦已年满九十,多病缠身,走笔至此,不禁怆然。

2008年5月5日P9-11

序言

在吴作人先生百年诞辰之际,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承办,将举行多种纪念活动,并出版系列书籍、画册。

《百年作人——吴作人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汇集了多种纪念文本,这些文字对吴先生的艺事、师表、学问、人品加以陈述怀念,发微索隐,分析论断。

一位先师,一代大匠处于风云激荡的时代,必有不同寻常之际遇。其行事言论,本来处处显示斯人,同时又不废为时代的浓缩,就一人之遭遇,把一代人的经历以及一段历史时期反映出来。然而由于特殊的年代,先生在风华正茂之年,并不能完全张扬个性,点染江河,所以在克制和抑曲中婉转处世为人。然而恰恰他又是一个画家,其心也锐,其眼也敏,所以不可言传之意常在画面之内,不能作为之事常寄托笔墨之中,对艺术家的纪念,庆幸可以对比作品,观察图画,从而在文字之外,得到更多的体会和理解。所以纪念文集是与图文共存的《吴作人年表》和一个展览及其图录同时编制,希望由此深入一个个案,揭示时代精神。

为人一世,议论系于当时,评断在于来者。然而,不同的人与吴作人交往,关系有亲疏,交情有深浅。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是人间相知的常态,而千人千殊,见仁见智,则会将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理解出不同的意义。甚至,时过境迁,对事实的描述,也随陈述者个人的心情和记忆,演化成互为差别的行状。更何况近年中国突变,当年吴作人的时代对今人恍若隔世,今天写来,读来,又增加一层当下的解释和引申。而且因为纪念,每位作者、忆者,都会涉及自己在何年何月因何如何与此人交往接触。一部纪念文集,又是与吴作人相关的几代人自我言行的复述。各人既按自己的感受塑造着心中的吴作人,甚至,因为怀想吴作人,呈现的是作者自己。因此,约稿、访谈和编辑时,我们完全尊重各人的意见,除重大史实的误记和文字明显讹误之外,谨照原意,希望一部文稿,丰富地显现解释的千差万别,让人读来,不仅增加对历史的认识,更增加对人情世态的体验。

基于上述二层考虑,纪念文集编排以作者与吴作人先生的关系分类组合。然后采用事类相从,分门索引的方法。每篇文字涉及诸事,以主题词一一标明,在书后给出主题索引和人名索引。根据索引,读者可以就文集中所涉及的事件人物,全面稽查了解,并能根据主题分类,对相关联的人物事件互相参照阅读,达到事类相从的效果。

纪念文集为吴作人先生百年诞辰而编,编印期限所迫,多有求而未能应约,或者未曾约到者,只能待来日集外增补。好在文集所系史实,正在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吴作人及其周围专项》致力长期的整理和研究,以此文集为引,更可以进一步追索原始,了解细节,使得一部纪念文集的编成,俾有益于近现代艺术史和思想精神史的学术研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