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怀瑾讲述领导的艺术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南怀瑾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为一个领导人,应该具备哪些智慧、气度、性格、勇气、能力?听听一代宗师南怀瑾先生的讲述,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古籍记录的历史事件里,典藏着许多成功领导者的特质和例子。

阅读这本图文并茂的领导艺术书籍,相信一定能给你带来较深的启示,并为自己所属的家庭、人际、团体、公司,带来新的契机与成长环境。

内容推荐

21世纪是个科技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公司)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现在的领导者或管理者都在努力思索找寻最新的方法去应对不断变化着的人、事、物。坊间,也出现许多中外管理大师谈领导论管理的书籍,而南怀瑾先生的领导学当独树一帜。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世代如何变化,人性最基本的本质仍然不变。南怀瑾先生的讲述,让我们发现在古籍记录的历史事件里,典藏着许多成功领导者的特质和例子,如:领导者应有何种智慧、气度和勇气?又应如何识人、用人?相信能给你太深的启示,并为自己所属的家庭、人际、团体、公司,带来新的契机与成长环境。

目录

第一章 要有智慧

神谋鬼谋/3

缘木求鱼/4

经济的三角架/5

百姓能安居乐业/6

不被捧坏/7

要有社会责任/8

做明白人/9

自知知人/10

超脱毁誉/11

用人不疑/13

派系问题/14

如何明罚?明察?明赏?/15

专权/17

优与不敏/18

廉而过洁?/19

不能过忠/21

分寸之拿捏/22

敌人就在身边?/24

懂得请教/25

集思广益/26

第二章 要有气度

有容乃大/29

落花/30

有人富贵不得/31

涉世深浅/32

以智化怨——挫且锐,解其纷/33

致曲则全/36

淡泊天命,胸怀大志/37

难得糊涂/39

善于易者不卜/42

有智慧的爱/43

只能穷,不能愁/45

得意忘形,失意也会忘形!/47

察其所安/49

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50

忧国不忧心/51

三人行必有我师/52

个性与人生志向/53

见过能自省者,几乎没有!/55

孔子评得意门生性格/56

连坏人都喜欢诚实人/58

成功、失败皆由自己定之/59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60

路留宽一点/61

人生志向与境界/62

直而无礼则绞/64

犯颜进谏/65

不偏信耳目/67

全才难求/68

处理纠纷/69

冬天的对话/70

罪在朕躬/72

善于用人/73

博采众议而有取裁/76

第三章 要有性格

不能?亦不为?/79

忍胯下之辱,成就功名/82

苏秦的书生本色/83

环境塑造个性/85

利用安身/86

能成就大业之齐桓公性格/87

秦始皇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89

两个女人的性格造就儿子不同的命运/92

成功和失败者的性格/95

取而代之?/97

断死,断生/98

义重于生,舍生可也/99

乱世中不必拘小节而丧命/101

季布摧刚为柔,不轻易抛生/103

夸夫殉权,烈士殉名/104

大智面对死亡/105

管仲自负其才可济世,不轻易死/106

因耿直冤死/108

第四章 要有勇气

性格中真正的勇气/111

有勇无谋/113

勇而无礼则乱/114

第五章 要能识人

识人如辨物/117

人性的正反面/118

正臣的风范/121

恕臣之道/124

不正之臣/129

第六章 要能进退

知终终之/135

乾乾因其时而惕/136

功高震主/137

欲及时也,故无咎/139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41

功成身退/144

进退之间/146

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147

第七章 领导人用人的九个顾虑

立小忠以售大不忠/151

貌厉而内荏/152

害同侪以专朝/153

进邪说以乱是/l 54

因赏以偿恩,因罚以作威/155

欺君罔上/156

托重臣以自结/157

苟合以求进/158

悦主意以求亲/159

试读章节

神谋鬼谋

中国文化大致分为君道、臣道和师道。君道是领导的哲学与艺术,臣道也包括了领导的艺术。

曾子曾经提出一个原则:“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我们的历史经验,“用师者王”像周武王用姜太公,称之为尚父,这称呼在古代是很尊重的,当然不是现代所说干爹的意思,但非常非常尊重,是对尊长一辈的人,才能称呼的。

历史上列举汤用伊尹,周文王用吕望(姜太公),都是用师,就是领导人非常谦虚,找一个“师”来“用”,便“王天下”成大功。

至于齐桓公用管仲,汉高祖用陈平、张良之流,刘备用诸葛亮等等,都是“用友者霸”的好例子。

至于“用徒者亡”,是指专用服从的、听命的、乖乖的人,那是必然会失败的。

缘木求鱼

孟子向齐宣王说,假如我自己的故国——邹,和现在南方的强国——楚国打仗。你看是哪一方面胜利?齐宣王说,那当然是楚国会打胜的。

于是,孟子说,这是很容易明白的道理,小国当然不能去敌对大国,你齐国虽有千里之广的土地,但却只占了天下的九分之一而已。你现在以九分之一的力量想去征服其他九分之八的力量,以达到称霸天下,统一中国的目的,就等于邹国去打楚国一样,最后一定失败的,而失败的后果就严重了。

所以你最好从根本思想上,重作考虑,放弃用武力统一天下的想法,改变国策,从实施仁政做起,使天下读书人——知识分子,想做官的人,都愿意做你的干部;所有的农人,都喜欢到齐国来耕种;所有的商人,都愿意到齐国来做生意;而观光客们也都愿意到齐国来游览;国际上,所有对他们领导阶层不满意的,都到齐国来向你投靠。

到了这个地步,虽然你不动一兵一卒,谁又能和你相对抗呢?

经济的三角架

讲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必须先了解群众、资财、权力三者之间,犹如三根木杆捆在一起的三角架,缺少一杆就站不起来了。尤其对一个国家的“治国”之道,没有良好的经济财政,必然就没有一个完整美好的政权,那是古今中外千古不易的大原则。

你只要看看每一朝每一代的兴亡史迹,最后促使衰败的,必定是先由财政、经济上产生崩溃。在中国文化一贯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以儒家、道家为主流的学术思想中,认为要解决经济、资财的问题,使“国家天下”得到“治平”的境界,只要从政治上做好,便可达到“物阜民丰”,国家和人民,就都可以“安居乐业”了。

百姓能安居乐业

领导者如何才能做到强国富民的均富政治,建立安和康乐的社会?

孟子指出了民生主义的重要性。所以他说,一位英明的政治领导者,实行建设安和康乐社会的政策,必须要使得每个国民,对上能够养得起父母,对下能够娶得起妻子,生儿育女后,要有抚养孩子的能力。

更重要的,到年成好、丰收的时候,大家都可以吃饱,即使到歉收的凶年,大家也不会有饿死、流亡的痛苦。

假如社会建设到这个地步,每个国民都可以安居乐业,然后再施以教化,教百姓都向好的一面去努力,往好的方面去求进步。这些也都做到了,你有事下一道命令出去,老百姓们很自然地都乐于听从了。  所以孔孟之道是救世济民的,正如管子政治哲学的名言:“仓廪实,而后知荣辱。衣食足,而后礼义兴。”都是先要个人的经济充裕了,才有安和康乐的社会,然后才能谈文化教育,谈礼乐。

不被捧坏

我们发现,有时候当一个领导人,往往会被部下捧坏了。

根据过去的经验,我们自己并不想这样,下面的人会把我们捧成这样。尤其是年轻的朋友们要注意,假使将来有那样的地位,要留心被别人捧,到了那样地位,别人都说你的话说得对,都对你说“是的”。这时你要考虑,不要给人捧坏了。

历史上有很多人,到了某一阶段会昏了头,就是被下面捧坏的。

要有社会责任

还有,另一种领导人,自己要想下台下不了,下面的人不让你下来。像有位工商界的朋友,不想做。我劝他说,你做做好事,你现在关门是舒服了,可是你要想到你下面一万多员工。加上他们的家属,有好几万人靠你吃饭,你不能说不干。

我劝他不要以工商的观点,而以社会事业的观点继续做,这样就伟大,所以人到某个时候,自己想下台,有下不了台的痛苦。

做明白人

尤其当长官的,对于小话不听进去,是真正的明白人。

但做明白人很难,尤其做主管,容易受蒙蔽,受人的蒙蔽,要“浸润之谮,肤受之想”,在你面前行不通,你才是明白人,这是孔子对于“明白人”的定义。做到这一步,才会远离错失。

自知知人

至于老子所讲的“明白人”又进一步了。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够知人,能够了解任何一个人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能够认识自己的,才是明白人。

人都不大了解自己,对别人反而知道得清楚。因此在老子的观念中,“明白人”并不多。

“隋炀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作相公。若使两人穷到老,一为名士一文雄。”

这句诗道出识人难,识己更难。

超脱毁誉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

孔子说,我对于人,毁誉都不计较,即如说哪个人说某人好,哪个人说某人坏,很难据以定论。我的体验,不要轻易攻讦人,也不要轻易恭维人。

人很容易上恭维的当。但是我总觉得恭维人比较对,只要不过分地恭维。对于自己要看清楚,没有人不遭遇毁的,而且会遭遇到很多,即使任何一个宗教家,都不能避免毁。像耶稣被钉十字架而死,就是因为被人毁。而且越伟大的人物,被毁得越多,所以说“谤随名高”。一个人名气越大,后面毁谤就跟着来了。

近代以来,大家都很崇拜曾国藩。其实,他当时所遭遇的环境,毁与誉都是同时并进的。

因此他有赠沅浦九弟四十一生辰的一首诗:“左列锺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这是说他们当时的处境,左边放了一大堆褒扬令、奖状,右边便有许多难听而攻击性的传单。

世间的是非谁又完全弄得清楚呢!多了这一头,一定会少了那一边,加减乘除,算不清那些账。

听了谁毁人,谁誉人,自己不要立下断语;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有人攻讦自己或恭维自己,都不去管。假使有人捧人捧得太厉害,这中间一定有个原因。过分的言词,无论是毁是誉,其中一定有原因,有问题。

所以毁誉不是衡量人的绝对标准,听的人必须要清楚。孔子说到这里,不禁感叹:现在这些人啊!他感叹了这一句,下面没有讲下去,而包含了许多意思。

然后他讲了另外一句话:“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夏、商、周这三代的古人,不听这些毁誉,人取直道。心直口快,走直道是很难的。假使不走直道,随毁誉而变动,则不能做人;做主管的也不能带人。

所以这一点,做人、做事,对自己的修养和与人的相处都很重要。

用人不疑

曹操还没有壮大起来的时候,初与袁绍作战,情势岌岌可危,他的部下没有信心,认为会打败仗。很多人都和袁绍有联络,脚踏两边船,以便万一情势不对时,可以倒过袁绍那边去。

他们往来的书信资料,曹操都派人查到,掌握在手里。后来仗打下来胜利了,曹操立刻把这些书信资料全部毁了,看都不看,问更不问。

有人对曹操说,这些人都是靠不住的,应该追究。曹操说:跟我的人,谁不是为了家庭儿女,想找一点前途出路的?在当时是胜是败,连我自己都没把握,现在又何必追究他们?我自’己信念都动摇,怎能要求他们?如果追究下去,牵连太广了,到最后找不到一个忠贞的人,不必去追问了。

这也是曹操反用“恕道”,故意做到能够宽容人。

P3-13

序言

21世纪是个科技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公司)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现在的领导者或管理者都在努力思索找寻最新的方法去应对不断变化着的人、事、物。坊间,也出现许多中外管理大师谈领导论管理的书籍,而南怀瑾先生的领导学当独树一帜。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世代如何变化,人性最基本的本质仍然不变。南怀瑾先生的讲述,让我们发现在古籍记录的历史事件里,典藏着许多成功领导者的特质和例子,如:领导者应有何种智慧、气度和勇气?又应如何识人、用人?相信能给你太深的启示,并为自己所属的家庭、人际、团体、公司,带来新的契机与成长环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2: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