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和谐文化读本”之一,该书介绍和论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本书力图以平实通俗的语言,介绍和展示中外文化中和顺的丰富思想,在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分别论述其主要内涵及特征,尽可能旁征博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其最终目的,是要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为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文化提供一套可供大众阅读的基本文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天人合一/和谐文化读本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仲泽//方延军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和谐文化读本”之一,该书介绍和论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本书力图以平实通俗的语言,介绍和展示中外文化中和顺的丰富思想,在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分别论述其主要内涵及特征,尽可能旁征博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其最终目的,是要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为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文化提供一套可供大众阅读的基本文本。 内容推荐 和谐精神是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文化源泉。无沦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人自身的内在和谐,都离不开和谐精神的熏陶、和谐文化的支撑。可以说,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本书是“和谐文化读本”之一,该书介绍和论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它以平实通俗的语言,介绍和展示中外文化中和顺的丰富思想,并论述了其主要内涵及特征,其最终目的,是要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为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文化提供一套可供大众阅读的基本文本。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天何言哉——天地,奔腾生命的乐园 一、浩瀚的天字和美丽的大地 二、温暖而奇妙的太阳 三、滋育生命的汁液——水 四、供养生命的土壤和美丽的绿色 五、埋在大地中的宝藏 六、等待开拓者 第二章 参赞化育——人,大自然的助手 一、大自然的杰作 二、装点自然的画师 三、大自然的开拓者 四、大自然的崇拜者 五、大自然秘密的解读者 六、自然启示的领悟者 第三章 天人之际——人和自然的奇妙关联 一、天人感应 二、三才相参 三、天道与人文 第四章 治得其宜(上)——天示惩儆 一、浊浪滔天 二、赤地千里 三、沙漠风暴 四、天火之罚 五、假如人类退出地球 第五章 治得其宜(下)——理性地开发地球 一、因时禁发取之有节 二、物尽其用地尽其利 三、推爱及物尊重生命 四、开源节流,持续发展 第六章 法天而行——自然伦理对社会伦理的启示 一、物竞天择,民胞物与——告别史前时代 二、主客冥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对心灵生活的启示 三、乐天知命安分守己——“天人合一”对健康生活的启示 四、向往盛世呼唤大同——“天人合一”对社会理想的启示 试读章节 在太阳普照的范围之内,地球聪明地选择了——抑或是太阳仁慈地赐予了——一个最理想的距离,选择了这个距离就意味着选择了生命,因为这个距离充分保证了地表温度保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之中:既没有水星的暴热,也不像木星那样酷寒,它恰好在生命发生所应有,同时也是生命繁荣所必需的两个极限之中。 关于鱼和水的关系有一个奇妙的悖论:有人说,游鱼戏水翩翩其乐,它是最熟悉水的精灵,因为水就是它的家园;但也有人说,恰好因为这个缘故,水对于鱼来说是最陌生的东西,尽管它是水世界的一流泳者。 同样的悖论也在人这里存在,尽管他受惠于地球,沐浴着阳光,但他却将这奇幻的馈赠视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则不同,在常人习焉不察的世界中,他们却时时感触着非同寻常的奥妙:天地合作得如此奇妙,会是什么原因? 屈原在《天问》中类似的表达与其说是一种叩问,不如说是一种感叹,他感叹的是造化之功。 因此,他们都有一种“泛神”崇拜的情结:万物背后定然有一个超凡的存在控制着它,要不,这个规律何以显得如此整饬有序,稳定和谐? 地球和太阳默契的合作形就了一种超乎想象的和谐,这种和谐使它们的关系更像一对聪明的恋人。 不幸的婚恋各有不幸,而迷人美悦的恋情则有相同的奥妙:聪明的恋人将行动的自由给予对方,因此赢得了爱的宁静、和谐与永恒。 恋着太阳的地球也一样,它也获得了行动的自由,在绕着太阳一刻不息旋转的同时,它又在自转,其结果就是规则整饬的昼夜交替和寒来暑往。 昼夜交替和寒来暑往对生命有着巨大的意义,这种意义怎样强调都不算夸张。 太阳把地球巨大的球面分成了两部分:面对着它的一面叫昼,另一面叫夜。 因为地球自己的旋转,这两个球面始终处在同步的消长变换之中,这样,昼夜便在大地上均衡分布,于是,大地上就呈现出了一个无比迷人的瞬间:这里在迎接旭日冉冉东升,那里却在目送落日渐渐西沉;此处繁星点点,而彼处则赤曰炎炎;这边是喧腾扰攘的正午,而另一处则是万籁俱寂的子夜…… 无数个这样的瞬间汇成了二十四个小时,它周流不息,绵延了成千上万个世纪,从太古的洪荒一直到了如今。 这神奇的造化让人惊叹。 通过昼夜的交替,太阳调节着生命力量的消长生息。 当报晓的晨鸡划破夜的沉寂,太阳便为人们穿上衣衫,推开窗棂;它让格格马蹄踏破山谷的宁静;它替远行的旅人送上一缕清爽的晨风;失望的人因为一宿睡眠的餍足又重新获得了信心。 早晨是如此地富有魅力,它充满希望,蕴涵生机,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活力。 于是“朝气”成了最美丽的汉语词汇。 太阳渐升渐高,大地一片欢欣鼓舞,生气奔腾。正午时分,太阳离地球最近,生命的热情被推向高潮。 日影西斜,群鸡上架,牛羊归圈,蜜蜂返巢;店员伸着懒腰打烊关门,劳累的人拖着疲惫的脚步向家门挨近。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慨叹的是失望、颓败和没落,因此“暮气”便意味着心灵钝化,锐气丧失,生命的活力被消解殆尽。 太阳渐行渐远,大地渐无声息,它离地球最远的时候,人间便沉入了茫茫的子夜,伴随着心脏似有若无的律动,人们陷入了沉沉的酣睡。 但是另外一个世界却大异其趣,在点点星光下,有无数眼睛关注着沉睡的人类。 昙花钟情垂暮时分,它在夜里悄然绽放,彰显自己高蹈流俗的清雅和不落下尘的尊贵。 夜来香从不理会“锦衣夜行”的颓风陋俗,它将芬芳留给了幽暗和宁静。 太阳落下的时候,猫头鹰和蝙蝠才从梦中醒来,梳理毛羽准备活动;蜘蛛开始编织网络,猫也欠欠身子准备出行。 贼盗诡秘的眼睛和闪亮的匕首总与漆黑的暗夜孪生。 生命因为自我之需,各自选择了昼暮晨昏,从而对它谨守奉行,不爽毫厘。 这种由昼夜决定的奇妙周期,被人们称为“生物钟”,昼夜是太阳和地球的作品。 昼夜循环的一个周期就是一天,中国古人把太阳画成了“日”这样一个形状,因此,一天又叫“一日”。 太阳在所有的生命深处,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在跟太阳相约相守,不即不离的关系中,地球又有了自转的自由,但它并不在绕着太阳旋转的平面上转动。 在自己独有的旋转平面上,地球获得了个性。这种个性让太阳在一年之内往返徘徊于南北之间。 每年的三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太阳便开始自己的巡守:它先从南北正中名为“春分”的驻地开始出驾,北向而行,三个月后,便到达北方那个叫做“夏至”的行宫,未尝驻跸它就开始南返,历经三月又返回了“春分”,这次,这个驻地换了一个叫“秋分”的名字,从“秋分”起,太阳又启动了为期三月的南巡,到达“冬至”这个行宫又匆匆北返,直到“春分”。 太阳在南北之间往返了一轮。 这一轮就是一年。一年的结束意味着下一年的开始,因此太阳周而复始于南北旅程,不曾片刻驻足。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被古人称为“二至一公” “二至二分”是太阳旅程的四个驿站。 人们为这四个驿站之间的旅程取了专名,把它们叫做春、夏、秋、冬。 地球自转让太阳把它切成了昼夜两个半球,使得一天之中每一个瞬间,都有落日西倾伴着旭日东升;它的与绕着太阳转动平面交错的自转平面,又让太阳切成了冷暖两个半球,于是大地上呈现出更加奇异的风景:每一天,都有暴雨伴着飞雪,酷暑随着严寒;此地春雨滋润,群燕人户,他方则秋风输凉,雁阵鸣寒。 古人感叹光阴荏苒,每每说“日复一日”,这是在说昼夜交替;他们说到岁月易逝,常常用“年复一年”,那是在说四季循环。 于是,大地便接受了寒来暑往,人们也习惯了秋收冬藏。 寒来暑往让草木荣枯,白居易因此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四季更替又使群鸟南归,所以曹丕感叹“秋风萧瑟天气凉,群燕辞归雁南翔”。 狐狸选择在春季动情,而麋鹿只愿意秋天交欢。 寒暑往来,一年一度。 大地让太阳在它上面描绘了四季,季节又指导着生命的行程。 生命活动与节候轮回相应的现象,被人们叫做物候。 太阳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它调节着生命的律动,成就了生命的习性,并把这种习性潜藏沉淀于基因。 太阳把自己的影响深深地刻入了万物深处。 于是,太阳成了基因深处最隐秘的基因。 P26-30 序言 和谐精神是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文化源泉。无沦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人自身的内在和谐,都离不开和谐精神的熏陶、和谐文化的支撑。可以说,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在我们这个五千多年的泱泱文明古国,有着优秀而深厚的“和合”文化传统。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内涵十分丰富,充满了大智大慧的深刻哲理。比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重视尊重规律、休养生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重视家庭和睦、融洽相处;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重视睦邻友好、互利互惠。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以“和合”思想为核心的和谐精神、和谐文化已经深深地融人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性和重要价值取向。大力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文化传统,在历史提供的高起点上创造出更具有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的和谐文化,足当代文化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职责。 基于这样一种想法,我们组织编写了“和谐文化读本”丛书。本丛书一共五本,包括《以和为美》《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分别介绍和论述以和为美的审美观、以和为贵的处世观、和气生财的财富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每本书都力图以平实通俗的语言,介绍和展示中外文化中和谐、和睦、和美、和平、和顺的丰富思想,在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分别论述其主要内涵及特征,尽可能旁征博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编辑出版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为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文化提供一套可供大众阅读的基本文本。 本丛书作者都是勤于思考、富有朝气的青年学者,希望这套丛书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王强 200S年元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