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料,以通俗的《增广贤文》为题,以现代知识产权案例为素材,畅谈知识产权的历史、提出知识产权的本质、纵论知识产权的作用、细说知识产权的伤痛,用娓娓道来的风格,于谈笑间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营、保护、管理和知识产权的策略、人才与知识产权的未来深入浅出地呈献给广大读者。
摆在我们面前的《品贤文谈知识产权》算得上是知识产权知识、知识产权文化还比较贫乏的当下难得一见的佳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品贤文谈知识产权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作者 | 叶建华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料,以通俗的《增广贤文》为题,以现代知识产权案例为素材,畅谈知识产权的历史、提出知识产权的本质、纵论知识产权的作用、细说知识产权的伤痛,用娓娓道来的风格,于谈笑间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营、保护、管理和知识产权的策略、人才与知识产权的未来深入浅出地呈献给广大读者。 摆在我们面前的《品贤文谈知识产权》算得上是知识产权知识、知识产权文化还比较贫乏的当下难得一见的佳作。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调,以《增广贤文》和《孙子兵法>中的经典名句为引子,以中外案例为佐料,以感悟建议为重点,以通俗生动为特色,积极配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宣传、实施,全面论述知识产权保护理念,推广知识产权文化意识。读者对象:企业经营管理者及广大社会公众。 目录 序 序二 自序 第一章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识产权的历史 一、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 (一)指南针 (二)火药 (三)造纸术 (四)印刷术 二、造福华夏的中医中药 三、惠及千秋的都江堰 四、计算精准的圆周率 五、测报天灾的地动仪 六、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评价 七、自信心比知识产权更重要 第二章 黄沙吹尽,始见黄金——知识产权的本质 一、什么是知识产权 二、知识产权制度的起源 三、知识产权的本质 四、知识产权的特征 (一)无形性 (二)地域性 (三)时间性 (四)易复制性 (五)难保护性 五、知识产权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一招鲜,吃遍天——知识产权的作用 一、知识产权是大国崛起的基础 二、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战略资源 三、知识产权是个人的发展平台 四、知识产权是进攻之矛- 五、知识产权是防御之盾 六、知识产权是盈利之本 第四章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知识产权的悲痛 一、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二、大量民族品牌被国外抢注 (一)国外代理商抢注国内企业的商标 (二)投机分子的恶意抢注 (三)以构建市场壁垒为目的的恶意抢注 三、因忽视知识产权在合资过程中吃亏上当 四、因忽视知识产权,新建项目遭遇尴尬 五、知名商标在合资过程中被外企淡化 (一)饮料行业“水淹七军” (二)洗涤行业被洗去色彩 (三)牙膏行业遭遇重创 六、国门之外遭遇陷阱 (一)抢注商标形成贸易壁垒 (二)利用技术壁垒阻挡中国产品 (三)欲擒故纵,坐收渔利 七、知识产权纠纷损失惨重 (一)规模越来越大 (二)范围越来越广 (三)发案越来越频繁 (四)手段越来越隐蔽 (五)下手越来越狠 第五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知识产权的借鉴 一、增强知识产权意识 (一)美国人的知识产权意识 (二)日本人的知识产权意识 (三)法国人的知识产权意识 (四)韩国人的知识产权意识 二、健全知识产权组织管理机构 (一)IBM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二)丰田汽车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三)拜耳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四)东芝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五)华为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六)中石化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七)奇瑞汽车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三、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 (一)IBM公司的激励措施 (二)高通公司的激励措施 (三)日本企业的激励措施 (四)中石化公司的激励措施 四、重视知识产权信息管理 (一)IBM公司的信息管理 (二)日本公司的信息管理 (三)德国公司的信息管理 (四)奇瑞汽车公司的信息管理 第六章 享现在之福如点灯,随点则随灭;培将来之福如添油,愈添则愈久——知识产权的创造 一、增强创新的民族自信心 二、建立知识产权获取战略 三、利用知识产权信息,提高创造的效率和效益 (一)专利信息为企业技术研发保驾 (二)专利信息为企业产品定位导航 (三)专利信息为企业未来创造开路 四、找准市场的切入点 五、健全知识产权的创造机制 (一)要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政策,政府采购要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倾斜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 (三)构建完备的信用担保法律体系 (四)加大对知识产权的资金投入 六、企业是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 七、个人是知识产权创造的主力 八、及时履行确认知识产权的法律程序 九、通过海外并购获取知识产权 第七章 水流则活,财流则增——知识产权的运营 一、跨国公司知识产权运营的策略 (一)陶氏公司知识产权的运营措施 (二)IBM公司知识产权的运营经验 (三)耐克公司知识产权的运营理念 (四)可口可乐公司知识产权的运营方式 二、中国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的教训 三、本企业自主应用 四、与其他企业合作应用 五、许可他人应用 六、开展知识产权贸易 七、盘活存量知识产权 八、知识产权作价入股 九、知识产权质押 十、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联姻 第八章 管理制度是根本。科学决策是灵魂——知识产权的管理 一、知识产权的管理体制 (一)集中管理体制 (二)分级管理体制 二、知识产权的管理内容 (一)知识产权战略的管理 (二)知识产权组织机构的管理 (三)知识产权制度的管理 (四)专利管理 (五)商标管理 (六)商业秘密的管理 (七)知识产权纠纷的管理 (八)知识产权运营的管理 三、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一)知识产权评估制度 (二)知识产权查新、检索制度 (三)知识产权工作备案制度 (四)知识产权归属判定制度 (五)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制度 (六)知识产权保密制度 (七)知识产权合同制度 四、知识产权的管理方法 (一)法律方法 (二)经济方法 (三)行政方法 五、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 (一)由科技部门牵头,根据知识产权的不同内容由相关部门分别管理 (二)设立知识产权部门统管知识产权工作 (三)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六、知识产权的管理人员 (一)素质要求 (二)人员数量 (三)工作职责 (四)业务培训 第九章 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才可以消局中之危——知识产权的保护 一、建立保护制度 二、利用保护信息 三、建立预警机制 四、积极应对诉讼 五、制裁违法人员 六、提高保护效率 七、研究保护策略 (一)使用密语 (二)礼貌警告 (三)寻求和解 (四)进行上诉 (五)借助外力 第十章 先谋而后事者昌,先事而后谋者亡——知识产权的策略 一、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类型的选择 (一)进攻型战略 (二)防御型战略 (三)攻防兼备的混合型战略 三、利用信息,争取主动 四、认识自我,找准定位 五、研究政策法规,利用政府资源 六、延伸外脑智慧,借助中介力量 七、建立预警机制,防止资源浪费 八、联手抗敌,寻找外援 九、储备商标,留下余地 十、防御注册,包围山脚 十一、跑马圈地,海外注册 十二、积极应对美国“337调查” 十三、利用规则,拓展空间 十四、处理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一)认真盘点并购企业知识产权的法律状况 (二)发挥知识产权的协同效应 (三)聘请国际知识产权顾问 第十一章 善于用人才,财源滚滚来——知识产权的人才 一、培养实用型人才 二、引进复合型人才 三、防止流失人才 四、建立激励机制 五、培养尊重人才的文化 第十二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知识产权的未来 一、开拓未来需要自信 二、知识产权不能偏离本质 三、知识产权给后发国家提供了机遇 四、预测未来的途径是发现未来 五、知识产权要造福人类 附件1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附件2 遵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承诺书 附件3 企业专利管理办法 附件4 企业商标管理办法 附件5 企业商业秘密管理规定 附件6 商业秘密保密协议 附件7 《增广贤文》简介及原文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二、造福华夏的中医中药 “四大发明”仅仅是中华民族重大发明的一个缩影,其实还有许多发明的重要意义可与“四大发明”媲美。著名学者余秋雨和全国政协委员王渝生教授都认为,中医中药对于中华民族而言,重要性非同一般,应排在“四大发明”之前。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目前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观今鉴古,不难发现,我们的祖先在实践中研究、发明的中医中药,是战胜疾病、强筋壮骨、繁衍后代、民族昌盛的重要法宝,如果没有中医中药,中国将是一个怎样国度,那情景实在令人难以想像。 中医中药的起源一直可以追踪到远古时代,中医中药在中华民族的发展长河中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烙印、流传着一个个美好的传说、耸立起一座座耀眼的丰碑。 您是否听说过炎帝神农尝百草、商初大臣伊尹发明复方药、三国名医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您是否了解《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是什么样的书?您是否明白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是什么样的人物? 是他们将“大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的理念传承,是他们将注重宏观、和谐自然的观念光大,是他们将“望、闻、问、切”的治疗方法推广。 我们的祖先在公元10世纪就发明了种痘技术,并留下了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北宋丞相王旦的长子死于天花,王丞相悲痛不已,对天花病毒刻骨仇恨,不希望别人再染上这种疾病,于是就从全国各地请来名医、术士,试图发现某种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一位从峨眉山来的道姑献出一张处方:将一种毒性减弱了的痘苗,通过鼻腔黏膜为健康人“接种”,从而使人获得对天花病毒的免疫能力。 起源于公元10世纪的中国种痘技术,18世纪末才传人欧洲。 在历史上瘟疫横行的年代,中医中药使无数的生命起死回生。人们记忆犹新的2003年非典病毒在中华大地肆虐的时候,中医中药在重灾区力挽狂澜,屡建神功,令外国专家迷惑不解、刮目相看。 由于近百年来,中国大地西医盛行,中医中药严重萎缩,祖国的瑰宝面临挑战,但是乌云遮不住太阳的光芒,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中医中药正在逐渐升温,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海外,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中医中药,中医中药将会继续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造福。 三、惠及千秋的都江堰 2002年我有幸到四川成都的企业作调研。一个双休日,当地的朋友陪同我们一行游览了向往已久的都江堰。游览之后感慨良多,最大的感慨是我们的祖先太聪明太伟大了,李冰父子2200多年前建造的一项水利工程,今天仍然造福人民,这在世界水利史上也是空前的,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深感自豪。 让我们走近都江堰,去领略都江堰工程的雄伟,去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之上。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据史料记载,在修建都江堰之前,发源于四川西北部高山地区的岷江,每当春夏山洪暴发,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留下千里沙石,一片惨景。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民不聊生的景象。 为了治理洪患,秦昭襄王派出能臣良将李冰担任秦国蜀郡太守。在任期间,李冰和他的儿子以主要时间和精力治理岷江,他们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东流,化害为利。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热石头,然后浇泼冷水,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山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又率领民众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形如“鱼嘴”的狭长小岛。“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通过“宝瓶口”流人成都平原。 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米的溢洪道流人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人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控水等问题,消除了水患,所以《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成为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惠及四川省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了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 我国历代统治者和贤达智士无一例外地肯定都江堰的价值和对李冰父子的景仰。公元前111年,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时,实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李冰创建都江堰的功绩。后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处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纪念。公元228年,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为农业之根本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多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管理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1942年清明节,四川省政府及灌区14县官员集齐都江堰举行开水典礼,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主持典礼。开堰前先在伏龙观祭祀李冰,向李冰神像顶礼膜拜。祭毕,林森及其从祭人员赴二王庙祭祀李二郎。祭毕,林森及其从祭人员又转赴都江堰“鱼嘴”,在鞭炮和万众欢呼声中,亲视开堰放水。P8-11 序言 2008年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北京奥运盛会将会载入中华民族史册;战胜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的壮举将会载入中华民族史册;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的坚强将会载入中华民族史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也将会载入中华民族史册。因为,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颁布、实施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影响深远,丰碑永存。 知识产权对于中国来说,有太多的伤痛,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几千你来,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耀世界的灿烂文化,为人类的进步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不可否认,近一两百年来,我们大大落后了。西方发达国家主宰了世界,他们先是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我们的国门,从此开始了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达国家又凭借其强大的知识产权优势,步步发起攻击,用知识产权掠夺了中国大量的银子和大片的市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我们别无选择地要与西方列强同台竞技。我们不但要唤醒智慧,让全社会发明创造的活力竞相进发,而且还要熟练地掌握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不断地创造知识产权,合理地运营知识产权、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严格地管理知识产权。惟此,才能争得未来竞争的主动权。 “沉船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知识产权的航船已经开足马力,启程远航,中国的知识产权发展已经进入了战略发展重要机遇期。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中介机构、企业高管都在为知识产权的航船鼓满风帆,为知识产权的春天增添新绿。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叶建华先生的这本《品贤文谈知识产权》宛若一枝报春花,于春寒料峭中传递着春天的信息,蕴含着民族的自信。 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料,以通俗的《增广贤文》为题,以现代知识产权案例为素材,畅谈知识产权的历史、提出知识产权的本质、纵论知识产权的作用、细说知识产权的伤痛,用娓娓道来的风格,于谈笑间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营、保护、管理和知识产权的策略、人才与知识产权的未来深入浅出地呈献给广大读者。 她于专业中体现出通俗,于严肃中透视着轻松,于悲伤中折射着自信。她既不同于学究表述问题的艰涩,又不同于老外论述观点的玄虚。读着这本《品贤文谈知识产权》令人如品新茗,如沐春风,使人荡气回肠、精神为之大振。摆在我们面前的《品贤文谈知识产权》算得上是知识产权知识、知识产权文化还比较贫乏的当下难得一见的佳作。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产权熔于一炉,本身就是一个崭新的设想,而将两者融会贯通更属不易。深入了解了叶建华先生之后,这道难题不难作答。叶建华先生自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曾在多家大型企业多个岗位任职的管理阅历,以及曾担任文化产业总公司总经理和《信息早报》总编辑岗位的历练和感悟,使他得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渗透、融合。他在2005年出版了第一本贤文系列《贤文与股市》,被兴誉为中国股市文化的开山之作。之后,又陆续出版了《品贤文谈做人》、《品贤文谈管理》等贤文系列专著之二、之三,都受到了广泛好评。《品贤文谈知识产权》与读者见面将是叶建华先生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之际献给广大读者的一道知识产权文化大餐。 本书体现时代特色、配合工作重点,贴近企业实际,史料翔实、案例丰富、通俗有趣,相信读者朋友与本书牵手,会感到触目惊心、重任在肩、爱不释手、受益终身。 知识产权事业不是仅靠少数专业人士就能完成的,她需要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需要一种厚重的知识产权文化的支撑。我建议热心知识产权事业的人们读一读这本书。相信读者朋友会开卷有益,受益匪浅。 是以为序。 韩秀成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副主任) 后记 早晨开车上班时经常能从广播中听到:“2008年,我要结婚!我要赚很多钱!我要找到新客户!我要到北京!我要出一本书!我要买套新房子!”的广告。尽管每个人的梦想不一,追求不同,但都朝着自己人生的目标迈进。 我的目标就是在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之余,每年出一本贤文系列图书,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继2005年以来相继出版《贤文与股市》、《品贤文谈做人》和《品贤文谈管理》之后,很高兴贤文系列图书之四——《品贤文谈知识产权》与读者朋友见面了。 《增广贤文》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通俗读本,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知识产权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属于舶来品。如何将历史与现代相结合,将文化与经济融一炉,将理念与实操铸一体,是我苦思冥想、不懈探索的问题。哲学规律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掌握的。历史与现实之间,文化与经济之间,理念与实操之间都是有桥梁与纽带相连的。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我,寻找这座桥梁和纽带。在知识产权的国际竞争中,中国尽管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只要奋力追赶,仍有可能提前跑过终点,因为,中华民族有着伟大的基因,中国文化充满着智慧。如果今天的华夏子孙,能够传承先人的基因,汲取中华的智慧,那么将会增强我们的竞争能力。我希望能为参与这场竞争的中国企业建言献策,并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本书以《增广贤文》为题,从知识产权的历史、知识产权的本质、知识产权的作用、知识产权的悲痛、知识产权的借鉴、知识产权的创造、知识产权的运营、知识产权的管理、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的策略、知识产权的人才、知识产权的未来等不同的角度对知识产权进行分析、阐述。本书收集了古今中外有关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例,本书还附录了《增广贤文》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增加实用性,将会使读者开卷有益。 本书得以与读者朋友见面,非一人之力能为。首先,要感谢已经作古的外公陈廷福和外婆叶家菊,是他们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才得以在今天开花结果;其次,要感谢我的父亲叶祥才和母亲陈献梅对我写作的鼓励。 还要感谢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韩保江教授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副主任韩秀成先生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感谢《中国知识产权报》副总编辑李启章、《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刘仁、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周砚女士、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张伯友处长、高博隆华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瑜和我的同事李晓杰副处长、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科技部富志侠主任、鹿长荣副主任、王蓉处长对本书写作的指导和支持。 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夫人徐金凤为我的业余写作创造条件。 由于本人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有能力的企业可以创造专利,没有能力企业的可以利用规则;穿皮鞋的人可以走水泥马路,穿草鞋的人可以走田问小道;只要重视知识产权,谁都有路可走。 ——国家知识产权局协调管理司 陆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