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来说,教育思想的嬗变与教育制度的转型至关重要。本书是以北大为平台构建的学术对话,从作为传播文明三利器之一的报章说起,谈论从晚清对于新教育的提倡,再到“五四”对于思想启蒙、男女平等的追求,再论“五四”后对高等教育的文学课程与学科建设。其基本理念只有一个:所谓“教育”,既是一种社会实践,也是一种制度建设,还是一门专门学科、一种思想方式、一套文本系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教育--知识生产与文学传播/尝试论丛 |
分类 | |
作者 | 陈平原 |
出版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来说,教育思想的嬗变与教育制度的转型至关重要。本书是以北大为平台构建的学术对话,从作为传播文明三利器之一的报章说起,谈论从晚清对于新教育的提倡,再到“五四”对于思想启蒙、男女平等的追求,再论“五四”后对高等教育的文学课程与学科建设。其基本理念只有一个:所谓“教育”,既是一种社会实践,也是一种制度建设,还是一门专门学科、一种思想方式、一套文本系统。 目录 “尝试论丛”总序 序言 报章、出版与新教育 流动的风景与凝视的历史——晚清北京画报中的女学 晚清女性典范的多元景观——从中外女杰传到女报传记栏 教育,还是小说?——包天笑与清末民初的教育小说 知识消费、教化娱乐与微物崇拜——论《小说月报》与王蕴章的杂志编辑事业 “婚姻自由”与“教育平等”——以“袁舜英自杀”和“彭襄弃妻”为例 新文化视野中的教育改革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小学国文教育改革——以《新青年》为中心 壬戌学制与语文及文学教育的实践 北大德文系1920年代前后的课程、图书与学术 大学之道与独立之路——1920年代《现代评论》对高等教育问题的探讨 文学课程与学科建设 1930年代大学课堂与新诗的历史讲述 作为运动与作为学术的民间文学 从“文学史”到“文艺学”——1949年后文学教育重心的转移及后果 “现代文学”的确立与1950—1960年代的大学教育体制 文学教育与文学经典的传递——中国现代文学在香港初中课程的承纳初析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