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艺学基础文献选读/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文献选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徐岱//沈语冰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无论是那些历经周折、迷途知返者,还是那些得到过高人指点、不费吹灰之力即大踏步登堂入室者,都非常清楚找到门径的重要性。这个门径就是读经典文献,读最少但确实是最重要最有用的文献。

帮助“中层读者”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阅读量、最可靠的方式,准确地掌握学科最重要的内容,这,就是我们选编这套读物的宗旨。

内容推荐

所选的文献在内容上是必需的。它们基本上覆盖了学科基础甚至主干的重要方面。这些文献能够在学科的知识内容、方法内容和思想内容三者之间保持应有的平衡。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围绕这些文献的阅读、交流和思考都能够有益于把握学科的基本观念和核心范式。

所选的文献难度适中,可以兼容专业和非专业、教学和自学的要求。对于学科基础处于中等水平的专业学生,自学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困难;如有教师讲解,则基础略差一些的学生也可以较好掌握;对于基础较好的非专业读者,应该也能读懂其中的大部分文献并有所收获。

所选的文献在分量上面也是适中的。我们的基本考虑是,按照在校学生每周一篇的阅读速度,半年左右可以比较仔细地通读全部的文献。这样的时间投入,对于全日制的在校学生而言可以比较轻松地予以保证;对于利用业余时间阅读的其他读者而言,稍做规划,这点时间也是可以安排出来的。

国内迄今为止问世的各种阅读文献选编,林林总总虽然不少,但符合上述要求的“合适的阅读材料”则比较缺乏。鉴于此,我们决定组织专家来做一做这个工作。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这样一个“合适的阅读材料”,发挥导引读者步入学科堂奥的台阶和通向开放的未来的知识桥梁的功能。

目录

导言 徐岱 沈语冰

理想国(卷十)——诗人的罪状 柏拉图

诗学(节选) 亚里士多德

美的分析论(节选) 康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序论) 黑格尔

悲剧的诞生(节选) 尼采

传统与个人才能 艾略特

艺术 卡西尔

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 霍克海默阿多诺

为什么写作? 萨特

艺术作品的本源(节选) 海德格尔

圣伯夫的方法 普鲁斯特

谈话录(节选) 卡夫卡

诗是经验 里尔克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纳博科夫

关于小说结构艺术的谈话 昆德拉

写作的零度(节选) 巴特

反对阐释 桑塔格

反本质主义和文学左派 岁蒂

经典悲歌 布鲁姆

文学理论的最新进展 伊格尔顿

编选后记

试读章节

关于诗的艺术本身、它的种类、各种类的特殊功能,各种类有多少成分,这些成分是什么性质,诗要写得好,情节应如何安排,以及这门研究所有的其他问题,我们都要讨论,现在就依自然的顺序,先从首要的原理开头。

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坚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摹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

有一些人(或凭艺术,或靠经验),用颜色和姿态来制造形象,摹仿许多事物,而另一些人则用声音来摹仿;同样,像前面所说的几种艺术,就都用节奏、语言、音调来摹仿,对于后二种,或单用其中一种,或兼用二种,例如双管箫乐、竖琴乐以及其他具有同样功能的艺术(例如排箫乐),只用音调和节奏(舞蹈者的摹仿则只用节奏,无需音调,他们借姿态的节奏来摹仿各种“性格”、感受和行动),而另一种艺术则只用语言来摹仿,或用不入乐的散文,或用不入乐的“韵文”,若用“韵文”,或兼用数种,或单用一种,这种艺术至今<没有名称>。(我们甚至没有一个共同的名称来称呼索福戎和塞那耳科斯的拟剧与苏格拉底对话;假使诗人用三双音步短长格或箫歌或同类的格律来摹仿,这种作品也没有共同的名称——除非人们把“诗人”一词附在这种格律之后,而称作者为“箫歌诗人”或“史诗诗人”;其所以称他们为“诗人”不是因为他们会摹仿,而一概是因为他们采用某种格律;即便是医学或自然哲学的论著,如果用“韵文”写成,习惯也称这种论著的作者为“诗人”,但是荷马与恩拍多史利除所用格律之外,并无共同之处,称前者为“诗人”是合适的,至于后者,与其称为“诗人”,毋称为“自然哲学家”;同样,假使有人兼用各种格律来摹仿,像开瑞蒙那样兼用各种格律来写《马人》[混合体史诗],这种作品也没有共同的名称。)[也应称为诗人。]这些艺术在这方面的差别,就是这样的。

有些艺术,例如酒神颂和日神颂、悲剧和喜剧,兼用上述各种媒介,即节奏、歌曲和“韵文”;差别在于前二者同时使用那些媒介,后二者则交替着使用。

这就是各种艺术进行摹仿时所使用的种差。

第二章

摹仿者所摹仿的对象既然是在行动中的人,而这种人又必然是好人或坏人,——只有这种人才具有品格,[一切人的品格都只有善与恶的差别]——,因此他们所摹仿的人物不是比一般人好,就是比一般人坏,[或是跟一般人一样],恰像画家描绘的人物,波吕格诺托斯笔下的肖像比一般人好,泡宋笔下的肖像比一般人坏,[狄俄倪西俄斯笔下的肖像则恰如一般人],显然,上述各种摹仿艺术也会有这种差别,因为摹仿的对象不同而有差别。甚至在舞蹈、双管箫乐、竖琴乐里,以及在散文和不入乐的“韵文”里,也都有这种差别。[例如荷马写的人物比一般人好,克勒俄丰写的人物则恰如一般],首创戏拟诗的塔索斯人赫革蒙和《得利阿斯》的作者尼科卡瑞斯写的人物却比一般人坏。酒神颂和日神颂也有这种差别;诗人可以像提摩忒俄斯和菲罗克塞诺斯摹仿圆目巨人那样摹仿不同的人物。悲剧和喜剧也有同样的差别:喜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

第三章

这些艺术的第三点差别,是摹仿这些对象时所采用的方式不同。假如用同样媒介摹仿同样对象,既可以像荷马那样,时而用叙述手法,时而叫人物出场,[或化身为人物],也可以始终不变,用自己的口吻来叙述,还可以使摹仿者用动作来摹仿。

((正如开头时所说,摹仿须采用这三种种差,即媒介、对象和方式。因此,索福克勒斯在某一点上是和荷马同类的摹仿者,因为都摹仿好人;而在另一点上却和阿里斯托芬属于同类,因为都借人物的动作来摹仿。有人说,这些作品所以称为drama,就因为是借人物的动作来摹仿。多里斯人凭这点自称首创悲剧和喜剧(希腊本部的墨加拉人自称首创喜剧,说喜剧起源于墨加拉民主政体建立时代,西西里的墨加拉人也自称首创喜剧,[因为诗人厄庇卡耳摩斯是他们那里的人,他的时代比喀俄尼得斯和马格涅斯早得多];而伯罗奔尼撒的一些多里斯人则自称首首创悲剧),他们的证据是两个名词:他们说他们称郊区乡村为Kmai(雅典人称为 demoi),而komoidoi之所以得名字,并不是由于komazein一词,而是由于他们不受尊重,被赶出城市而流浪于komai,又说他们称“动作”为dran,而雅典人则称为prattein。))

关于摹仿的种差、它们的种类和性质,就讲到这里为止。P20-24

序言

不同于很多前贤往哲,也不同于一些朋友和同事,我一向认为什么是合格的阅读总是不该一概而论的。

对于我们这些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书斋里的人而言,对经典的深入阅读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思考不仅是一种享受,而且简直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责任,是劳作,是生产……埋首于自家书房或图书馆,潜心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存在方式。但是,对这个社会的绝大多数人而言,阅读也许只是他可以选择的若干彼此竞争的消费方式中的一种。对于他们而言,读还是不读,取决于读物本身能否给他带来快乐,他的时间和心境是否刚好适宜于读书以及其他一些十分偶然和情境性的因素。对于这两种人来说,几乎不会在读书问题上有什么困惑和尴尬,似乎也没有挥之不去的焦虑。

但这个世界上还存在一个不小的人群,现状要求他们要认真读些有价值的文献,但其知识背景和心境则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他们不断地学习各种教材和教辅,应付各种考试,而很少甚至从未接触过带有思想的文字。读书,对于他们而言只是应付学业的需要。受制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他们缺乏深度阅读和思考的可能性,却还是希望有一种阅读能够使他们摆脱机械式记忆和浮光掠影般浏览的夹击。他们未必愿意像专家那样读书,但也不想浑浑噩噩地沉溺于只会造成无数飘浮的知识碎片的阅读方式。依我看,大多数在高校中就学的人以及一部分走上社会还需要更新知识和提升认识能力的人都属于这个群体。借用经济学的术语,也许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作是介于“生产型”的少数专业读者和“消费型”的广大社会读者之间的“中层读者”,是“投资型”的读者。

对于这些人而言,时间始终是一个极为坚硬的约束。他们要应付各种各样的学业和工作的压力,即使是全日制学生,阅读时间也很难得到保证。很多学生在大学阶段后期以及在研究生阶段的几乎全部时间都陷入了学习知识和寻找工作的矛盾之中,时间正是在这样的困惑之中渐渐被耗掉;另一方面,他们受制于自己有限的判断力,面对浩如烟海的资讯而一筹莫展。尤其是对于一个进入大学不久,开始向专业领域迈进的大学生而言,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哪些东西是必须读的,如果不读就很难掌握专业知识的核心和精髓。若像无头苍蝇一般,放任自己尚不成熟的兴趣和不很可靠的判断力,靠自己摸索和试错,那么在时间和精力上必然耗费太多,而收效则全然不确定。这样的阅读是不“经济”的。

很多大学教师,常常感叹这一代学生的意志薄弱和贪图享受,抱怨甚至指责他们不能认真地读些正经的东西;但对这种不能令人满意的状况,他们却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这是令人遗憾的!我觉得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帮助学生摆脱阅读上遭遇的困境,改善他们的阅读生活,尤其是要提高他们阅读专业文献的质量。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向学生们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

所谓“合适的阅读材料”,简言之,就是能够兼顾目前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中层读者”的现实约束和各学科专业基础的内在要求两方面情况的文献。具体说来:

所选的文献在内容上是必需的。它们基本上覆盖了学科基础甚至主干的重要方面。这些文献能够在学科的知识内容、方法内容和思想内容三者之间保持应有的平衡。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围绕这些文献的阅读、交流和思考都能够有益于把握学科的基本观念和核心范式。

所选的文献难度适中,可以兼容专业和非专业、教学和自学的要求。对于学科基础处于中等水平的专业学生,自学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困难;如有教师讲解,则基础略差一些的学生也可以较好掌握;对于基础较好的非专业读者,应该也能读懂其中的大部分文献并有所收获。

所选的文献在分量上面也是适中的。我们的基本考虑是,按照在校学生每周一篇的阅读速度,半年左右可以比较仔细地通读全部的文献。这样的时间投入,对于全日制的在校学生而言可以比较轻松地予以保证;对于利用业余时间阅读的其他读者而言,稍做规划,这点时间也是可以安排出来的。

我们认为,国内迄今为止问世的各种阅读文献选编,林林总总虽然不少,但符合上述要求的“合适的阅读材料”则比较缺乏。鉴于此,我们决定组织专家来做一做这个工作。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这样一个“合适的阅读材料”,发挥导引读者步入学科堂奥的台阶和通向开放的未来的知识桥梁的功能。

承担这套丛书选编工作的基本上都是浙江大学各相关学科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和博导。大多数本子也都是他们在自己的学科为学生开文献研读课所用的教材。在公开出版之前,我们对丛书体例、文献分量做了大致的规范,基本上做到了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统一。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本着“合适的阅读材料”的宗旨对各位选编者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而且在整个过程中,经常通过各种方式来沟通和调整以便形成基本一致的风格。但既然是教授个人主持选编,则对何为学科基础文献的理解总是受其眼光、学识、学术偏好和品位的影响的,所选的内容总还是有一些个性化。好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文献其实是一个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概念,这意味着带有个性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有意义的。当然,效果如何还得看读者的反应。

由于多种原因的制约,本丛书一定还存在这样那样的有待改进之处。作为一种尝试,既希望得到方家的鼓励和有益的评论,更希望得到来自广大读者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我们希望大家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来,帮助我们把此项工作做得更好。

罗卫东

后记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后范昀先生的大力支持。他参与了篇目的遴选和甄别工作,撰写了部分作者介绍的初稿,在此特别致以谢意。

所选的文本由于为不同时期所译,人名和术语都不统一,为了方便今日读者,我们作了符合现在规范的修订,但原属各译者个人表述习惯的地方,即使与现行规范不甚相符,我们也尽可能保持了原样,不作更改。

最后,感谢丛书主编罗卫东教授邀约我们编著此书的美意,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王长刚先生、葛玉丹小姐的热情周到和辛勤工作。

编者

书评(媒体评论)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无论是那些历经周折、迷途知返者,还是那些得到过高人指点、不费吹灰之力即大踏步登堂入室者,都非常清楚找到门径的重要性。这个门径就是读经典文献,读最少但确实是最重要最有用的文献。

帮助“中层读者”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阅读量、最可靠的方式,准确地掌握学科最重要的内容,这,就是我们选编这套读物的宗旨。

——编者

我们的意图不是为了将文学理论的遗产作一个简单的清理和了断,我们也不主张对双方的根本性分歧作更加简单的折中、调和。因为,与其认可这种廉价的处理方式,我们宁可认同“片面的深刻”。当然,我们也要对各种偏执倾向保持警惕,特别是当文艺自主论渐渐演变为“文艺本体论”,并且以一种矫揉造作的学究气和装腔作势的专家态度断言“语言即一切”,“文本之外一无所有”,并且津津乐道于语音、语调、韵律、节奏、能指、结构的条分缕析,而根本无视作品最基本的思想情感、内容意涵以及作者的思虑、不平、关切、梦想的时候。

——徐岱 沈语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