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急剧变化,为历史上任何时期所不能比拟。在强大的持续的内外压力之下,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转型。本书就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进行了有关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艰难起步(1840—1860),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初步展开(1861—1900),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循序推进(1901—1911)以及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基本完成(1912—1928)。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研究/中国近代史学博士论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作者 | 李兆祥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急剧变化,为历史上任何时期所不能比拟。在强大的持续的内外压力之下,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转型。本书就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进行了有关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艰难起步(1840—1860),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初步展开(1861—1900),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循序推进(1901—1911)以及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基本完成(1912—1928)。 内容推荐 鸦片战争中西洋人的隆隆炮声将泱泱中国带入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中国外交也在西方列强裹挟下,开始近代化的转型。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以外交体制的演进为先导,以追求国家主权平等、废除列强在华特权,树立国家外交新形象为路径,以融入国际大家庭为旨归,到20世纪20年代基本完成。 目录 序 导言 第一篇 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艰难起步(1840—1860) 第一章 清前期中西的外交碰撞 第一节 清朝前期政治结构中的外交体制 一 清朝的外交制度架构 二 清朝前期的外交实践形态 第二节 中西两种外交体制的早期冲突 一 清政府选择广州一口通商的原因 二 清政府对广州通商的管理与中西冲突 第二章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早期变迁(1840一1860) 第一节 传统朝贡体制下的中国与属国间关系的演变 一 朝贡体制的制度延续 二 朝贡关系的低调维持 第二节 近代中国外交新体制的萌动 一 中西“条约”与中外交涉体制的变化 二 从广州一口通商体制向五口通商大臣体制的演变 第三节 蒙昧中的中西交涉与不自觉中的丧权 一 在无知中交涉,在不自觉中丧权 二 广州入城交涉与中国人对世界的态度 三 修约的盲点使清政府丧失了挽回权力的最早机会 第二篇 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初步展开(1861—1900) 第一章 近代中国外交视野下的洋务运动 第一节 新观念的产生与自强御侮的路径选择 一 夷夏观念式微与“师夷”观念的出现 二 中外“合作”趋势与清政府自强御侮手段的选择 第二节 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外交的多重作用 一 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和新式海军的组建,为外交提供了支持 二 民用企业,在“求富”的同时,开始从列强手中收回利权 三 近代教育,在培养技术人才的同时,也培养了专业外交人才 第二章 维持朝贡体系的努力及失败 第三章 新外交体制的饿最初架构及清朝与“互市之国”外交的新动态 第三篇 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循序推进(1901—1911) 第一章 20世纪初的中国外交形势 第二章 新型外交体制的初步架构 第三章 维护主权与回争权利的展开 第四章 中国走向世界的尝试 第四篇 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基本完成(1912—1928) 第一章 争取国际社会承认 第二章 新型外交制度架构的完成 第三章 追求独立自主外交 废修不平等条约 第四章 中国融入世界 结语 近代中国外交转型实现的原因 后记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