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出版社以“大师的背影”为题的这个传记系列,拟陆续推出一批中外文学、艺术大师的文学传记。意在通过大师们的生平经历和事迹,启迪读者:“大师”不是天才,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无不是历经无数的生活磨难、失败、挫折和艰难困苦,才得以达到生命辉煌峰巅的;也意在通过大师们的行述,针对现在社会上“现世无大师”的说法,展示大师的风范,提醒当今社会如何培养造就我们当今的大师。
本书以36万字版《刘海粟传》为蓝本,以海翁的人生足迹为主线,着重写他对艺术的赤诚,对艺术的孜孜不倦的求索,写他为了艺术,与苦难人生的顽强拼搏,写苦难如何造就他的伟大和辉煌。是一部真正意义上艺术大师刘海粟的不屈不挠的奋斗史。
本书是一本传记小说,为传奇艺术大师刘海粟一生做传。刘海粟是我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学贯中西、艺通古今的一代艺术宗师。本书作者结合翔实的史实资料,并辅以丰富的想象与发挥,以炽热的情感,勾勒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的爱国者,描绘了刘海粟为中国新美术运动顽强奋斗的一生,以及他的亲情、友情与爱情。
第一章 逃婚
1
秋天,总是和呼啸的风,蒙蒙的雨,瑟瑟的寒意连在一起的。
1911年10月的一个黄道吉日,江南小城常州轻笼着沉沉的烟雨,城里名胜红梅阁的翘檐裹着一层湿漉漉的雾气,溢渗出大大小小的水珠,梅的叶子已经凋零。留在枝头的只是少数不屈的顽强者,香雪海的景致还很遥远。肉红色的石板街道溜滑溜滑,泛着惨白的光亮,低凹处积着污水。落叶零零落落。有的被风卷成了堆,浸泡在雨水里,行人恣意踩踏着它们,但它们已失去了呻吟的力气。小摊上到处是常州产的梳子篦子。撑着赭红色油纸伞,拖着沉重油靴的小贩,操着水乡好听的声音吆喝,“梳子、篦子要哦!”天宁寺的钟声悠远而沉重,震得空气似乎都打着战栗。唯有地处闹市的青云坊28号刘家,洋溢着一派喜气,他们家的小少爷季芳这天娶亲。
刘家祖居安徽凤阳。明朝洪武三年,他们的远祖随朱元璋的爱将汤和南下。镇守常州,落户西营,人称西营刘氏。后来季芳的曾祖父刘运帷买屋青云坊,才迁居城里。
季芳的父亲刘家凤幼读诗书,受过很好的教育。13岁时,太平军护王陈坤书攻占常州,他毅然投了太平军,随军转战经年,军败回到故乡,娶了著名学者洪亮吉的小孙女儿为妻。他鄙薄功名,无意仕途,经营族中钱庄维持生计。故而刘家家境虽在他的青年时代已经开始衰落,但仍是丰衣足食。小儿子季芳就在他的百般宠爱下衣食无忧地长大了。
这天,刘府从大门起,每一进都布置得焕然一新。每进的回廊上都悬挂着红绸宫灯,每扇门扉上,都贴了洒金红喜联。祖宗堂里,铜烛台上插着印金的巨型红烛,八仙桌上摆满了精美丰盛的果品,正中祖龛上陈列着刘氏祖先的牌位和穿着朝服的画像。正中大厅权作招待宾客的处所,摆满整齐的桌椅和杯筷。厨房里堆满了各种食品和佳肴,热气蒸腾,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刺激着宾客们的食欲。这常州城里的大户人家,说起来和刘家大都非亲即故。因此道贺的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呜——!”一声悠长的汽笛有如报喜的钟声,新娘子的火车到站了,刘府立刻忙活起来了。倏然间,彩灯齐放,红烛高烧,早就卷在竹竿上的数万响喜鞭扛出了大门。喇叭、唢呐一齐奏起了喜庆的曲调。看热闹的人像沸腾的潮水似的簇拥着披红挂彩的四人抬花轿,向着刘府缓缓而来。深红的枣子和白胖的花生果,随着轿帘的掀起,洒向欢乐的人群。人们争抢着这象征吉祥和早生贵子的喜果,欢笑着。
新娘进了祖堂,就要行三跪九叩合卺大礼了,却发现不见了新郎官。
2
新郎季芳因排行第九,又叫刘九。父亲一早就叮嘱过他,鼓乐一响,就去前堂迎接花轿。可鼓乐却使他的心剧烈地痛苦起来。那爆竹毕毕剥剥的炸裂声就像炸裂在他的心中,他的心仿佛已炸成碎片一般了,在流着血。他不想去前堂。不想再听到那撕裂他心肺的鼓乐声和震耳的爆竹声。他捂住双耳,逃到后院,掩上了门。
“九儿,”半月前,父亲把他叫到面前,“你该结婚了!”
顷刻,他心中荡起了蜜样幸福的涟漪,脑海里猛然浮起了一个可爱姑娘的影像。
“我已给你提亲。女方是丹阳林知府的干金林佳……”
“啊?丹阳林家小姐?不是玉表妹?”他的脸像突然遭了霜打的芙蓉,顿时变得又灰又白。“不,不,”他像一个绝望的落水者,明知上岸无望还要高声呼救。他大声说:“我非玉表妹不娶!”
虚掩的院门被轻轻推开了,他惊觉地转过了头,见是父亲,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
“九儿,”刘家凤又急又气,很想训斥儿子一顿,又怕逼急了儿子会出事,但又不能依着儿子的性子,他不得不求儿子了:“九儿,你让阿爸怎么办?新人娶进了门,宾客满堂,不行合卺大礼,如何向世人解释?如何向林家交代?儿子,阿爸求你了!”说着就要跪下。
季芳震惊了,父亲枯萎的白发,眼中饱含的悲怆,软化了他的倔强。他连忙拽住父亲说:“阿爸,我去!”
3
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夜,渐渐深了,贺客们已陆陆续续离去,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和家人也上床了,历经百年兴衰的青砖老屋,静阒得仿佛一座叫人心颤的坟茔。唯一未睡的只有一对新人。喜烛摇着瑟缩的红光,晃得大红喜字血染一般。新郎像尊木雕站在窗前,纹丝不动,目光哀伤而凝滞。
沉默,像夜一样的深沉。
“咚——!咚——!咚——!”更鼓敲响了三下。远嫁的新娘被疲倦裹挟了,一连打了几个呵欠。她还蒙在鼓里,完全不知新郎根本未接受她,还以为只是出于羞怯。她走到他的身旁,用温柔的声音说:“我困了,先去睡了。”就走进了里间,她以为新郎很快也会跟着进去的。
他仿佛什么也没听到,他吹灭了红烛,轻轻拉开了门,走了出去,他要请父亲帮他解开这不幸的枷锁,还林佳和他自由。
他伫立在父亲卧房外。夜,静极了,室内传出了父亲粗重的鼾声,他突然清醒了,父亲既然给他们带上了枷锁,绝不会又打开的!唯一的办法只有自己救自己!走得远远的!
他静静地站了片刻,心里对父亲说,“阿爸,原谅你儿子的不孝吧!”而后迈开大步向大门口走去。他轻手轻脚抽开门栓,拉开了沉重的铁皮包钉大门,走进洒着淡淡月光的夜色。
P4-6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书籍。
当我们读到一本真实性、文学性、知识性、可读性俱佳,给我们以人生启示,真正有价值的好书的时候,就会感到齿颊留香,读了还想读,爱不释手。
我自己最钟爱的一类书是人物传记,特别是经典的文学和艺术大师的传记。每当读到大师们传记的时候,我总要被他们的成长故事、曲折的人生经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我的情感,我的灵魂,也会被自己的泪水净化,我的情操也随之得以升华。一本好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有时它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成为这个人终生享用不尽的一笔无价财富。
我就是一个好书的受惠者。是好书把我引向了文学之路,是好书的喂养,我才得以成长为一个作家。在我离开心爱的学校,丧失读书权利的日子里,是好书慰藉了我苦闷的心灵,帮助我走出了阴霾笼罩的天空。好书叫我认识了失学不等于失败,让我懂得了条条道路通罗马,教我学会如何对待挫折和苦难。
记得我从乡间来到城市读的第一本书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一下就被它迷住了。我与保尔同欢同乐,同悲同怒。他顽强的意志,不屈不挠和困难作斗争的精神感动得我热泪盈眶,他奋斗不息的精神激励着我走出了因失学而生出的迷惘,给了我自学的力量,使我对困难和挫折有了初步的认知。
接着我读了傅雷译的罗曼·罗兰的《三巨人传》和《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两本书影响了我的一生,我至今仍然能够背诵罗曼·罗兰在《三巨人传》序言中那段使我灵魂震颤,终生享用不尽的诗样文句:“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折,在贫穷和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或是目击同胞受着无名的羞辱与劫难,而生活为之戕害,内心为之碎裂,他们永远过着磨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的膝上休息一会罢。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毋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此时,我复述这些闪烁着哲理光辉句子的时候,泪水又一次迷蒙了我的眼睛,我无数次被这段闪光的诗句感动着,每次背它时,都禁不住要泪花奔流。
就是这些大师们不朽传记作品的指引,引领我一次又一次走出苦难,引领我和坎坷的命运进行顽强的搏斗,把我的灵魂引领到了光明的祭坛,使我在磨难中看到生命的伟大和灿烂,生活的美好。我开始认识了苦难的价值,苦难并非等同于坏事,它不但可以增添我们人生的光辉,于意志顽强者还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在面对多舛的运途,面对歧视和踩压的时候,我不再怨天尤人,不再憎恨苦难,也不再气馁,我总默默诵念着,不要惧怕磨难,人类中最优秀的和我同在!这是罗曼·罗兰给予我的,是《三巨人传》给予我的,是很多优秀的大师传记给予我的。
北航出版社以“大师的背影”为题的这个传记系列,拟陆续推出一批中外文学、艺术大师的文学传记。意在通过大师们的生平经历和事迹,启迪读者:“大师”不是天才,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无不是历经无数的生活磨难、失败、挫折和艰难困苦,才得以达到生命辉煌峰巅的;也意在通过大师们的行述,针对现在社会上“现世无大师”的说法,展示大师的风范,提醒当今社会如何培养造就我们当今的大师。 这个系列将是一条大师的河流,沿途风景无限,非常好看又有价值。
大师不朽!
石楠
一粟见沧海
艺术大师刘海粟是中国当代书画界泰斗级的人物。他的百年人生曲折、丰富,有如沧海一样浩瀚,又像沧海一样神秘。他17岁创办上海美专,现当代画坛的名家,多出自他的门下;蔡元培、郭沫若、徐志摩、傅雷等当代文化巨擘与其交谊深厚;他曾为周总理的座上宾:他曾遭批斗、抄家,甚至难有栖身之地;他三度中风,九三高龄还十上黄山,纵笔挥洒;他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将价值连城的一生珍藏捐赠国家;他为捍卫新兴艺术,与杀人如割韭的军阀孙传芳论战,为中华民族文艺的复兴,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雨和苦难。
他是一颗巨星,一生创造了无数的艺术珍品,光耀了中国画坛,也为世界艺坛i曾添了异彩。他30岁就被法国艺术评论家称作中国文艺复兴的大师。他的成功和他对艺术的超前意识,很难为所有的人接受,误会像影子一样跟着他,他成了现当代画坛上备受争议的人物,获得了“艺术叛徒”的美誉。不管是毁是誉,他一向坦然视之,不与之争驳、辩论。他忍人所不能忍,方为人所不能为,苦难造就了他的伟大和辉煌。
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以他的人生故事为素衬,用不同体裁,从不同角度,写过5本书,颇受读者青睐。今年夏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编辑王律打来电话,她说读了我的《刘海粟传》很喜欢,希望给他们出版,并拟刊发一些海翁生活和作品图片,以飨读者。
我即与海翁幼女刘螗女士相商,得到了她的大力支持,她不但授权我在是书中刊用她父亲的生活和创作作品照片,还给我提供了很多从末公开发表的家庭台影和亲属珍藏的作品照片。但这样一来,成书就会很厚,书价也就不菲。太厚的书不便于读者携带和阅读,现代人又很少有大块时间来读长书。为了能让更多读者从海翁辉煌的人生经历中获取营养,从读者的角度考虑,我和编者商讨出一个办法,这部《刘海粟传》,以36万字版《刘海粟传》为蓝本,以海翁的人生足迹为主线,着重写他对艺术的赤诚,对艺术的孜孜不倦的求索,写他为了艺术,与苦难人生的顽强拼搏,写苦难如何造就他的伟大和辉煌。经我和编者共同努力,反复斟酌,删去了十多万字,与蓝本相较,传主的事迹更为集中,性格更加鲜明,是一部真正意义上艺术大师刘海粟的不屈不挠的奋斗史。我相信会有更多的读者喜欢它。
在是书就要付梓之际,我首先得感谢刘蟾女士给予我的一贯支持,在这里,向她致以诚挚的谢意。这本书能得以删繁就简成功,王律编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您辛苦了,谢谢。
石楠
2008年10月22日于安庆楠木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