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科学精神、平民立场、人本理念、兼爱情怀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什么是“兼爱”?什么是“贤”?“兼爱”精神体现在何处?
让我们跟随本书,走进墨子的思想世界,与自然对话,与社会对话,与心灵对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墨子与中国人的兼爱情怀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江心力 |
出版社 | 长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墨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科学精神、平民立场、人本理念、兼爱情怀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什么是“兼爱”?什么是“贤”?“兼爱”精神体现在何处? 让我们跟随本书,走进墨子的思想世界,与自然对话,与社会对话,与心灵对话。 内容推荐 墨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在我们看来,他既不像孔予以贵族自居,摆圣人的架子;也不像庄子珍视自由之身,做一个洒脱逍遥的隐者。他坚持平民的立场,勇于牺牲自己、拯救世人,他是不亚于耶稣的一位东方圣哲。 本书重点阐述墨子的“兼爱”思想,讨论“兼爱”思想所体现的具体精神。墨子提倡“兼相爱” ,就是说无差别地爱社会上一切人。这一道德价值取向,对于激励人们加强自我修身、力争成为贤者有积极作用,也是墨子学说对于中国人文文化的影响。 目录 小引 第一讲 平民圣人 一、贵的没落 二、贤的兴起 三、士的觉醒 四、墨学的产生 五、禹的示范 六、批驳“亲亲有术,尊赞有等” 七、校正“君子之道” 八、孔予并非贤人 九、禹墨精神 第二讲 鲁宋之间 一、学界的争论 二、起源于鲁 三、儒墨会通 四、儒墨之争 五、墨子居鲁 六、以宋国为重镇 七、南游于楚 八、奔走齐卫两国 九、乡土情缘 第三讲 智者一族 一、墨子、墨者、墨家 二、役夫之道 三、儒者之业 四、教士之为 五、清庙之守 六、殉身赴义 七、“谈辩”“说书” 八、游仕获椽 九、《墨子》与墨学 第四讲 科技之光 一、《考工记》与《墨经》 二、宇宙观察 三、认识理论 四、逻辑方法 五、数学成就 六、物理学说 七、心理探索 八、军工建树 九、科学理念 第五讲 人文精神 一、以人为本 二、命定与人为 三、以身戴行 四、勇能兼具 五、责义尚利 六、不击亦鸣 七、察乱何自起 八、尚贤使能 九、和谐社会 第六讲 和平天使 一、攻伐无利 二、攻诛有别 三、非攻有义 四、墨守与善守 五、救守之道 六、守御之术 七、止楚攻宋 八、劝说鲁阳文君 九、见齐王劝项子牛 第七讲 天人合作 一、以天为法 二、顺天之意 三、反天之意 四、鬼神有无 五、鬼神之明 六、鬼神与社会 七、一同天下之义 八、尚同与治天下 九、贯通天、神、人 第八讲 无私利他 一、人之所欲 二、利害相权 三、顺虑其义 四、无私利人 五、社会赏罚 六、感恩于天 七、爱无差等 八、爱人与利己 九、动机与效果 第九讲 幕爱天下 一、历史的根据 二、现实经验 三、社会效益 四、上行下效 五、口言身行 六、以兼易别 七、无穷不害兼 八、兼爱相若 九、爱心无限 试读章节 第一讲 平民圣人 墨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在我们看来,他既不像孔予以贵族自居,摆圣人的架子;也不像庄子珍视自由之身,做一个洒脱逍遥的隐者。他坚持平民的立场,勇于牺牲自己、拯救世人,他是不亚于耶稣的一位东方圣哲。 当今的社会,贵族出身成为炫耀的资本,小资情调成为时尚的象征,而草根阶层则逐渐被人遗忘。作为一位平民圣人的墨子,自然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然而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在贵的没落、贤的兴起的春秋战国之际,墨子立志“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为榜样,成为当时颇为有名的北方圣人。 一、贵的没落 墨子的生卒年代至今未有定论,这种疑问自司马迁时就已产生。《史记·孟子苟卿列传》说:“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汉书·艺文志》也只是大概地说:“墨子在孔子后。”《后汉书·张街传注》稍微确切一点:“公输盘、墨翟并当子思时,出仲尼后。”对此,近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聚讼纷纭,奠衷一是。但是认定孔子活动于春秋末期,墨子活动于战国初期,基本是各家的共识。 春秋战国之际,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牛耕的使用和铁器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加剧了贫富的对立,“贵”的投落和“贤”的兴起成为突出的社会现象,所有这些都构成墨子出生的时代背景。 春秋末期,和牛耕有关的记载出现了。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司马犁字牛(见《论语·颜渊篇》注)。按中国古老的习惯,社会上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说文》中说:“字,乳也。”叙云:“字者,言孽乳而浸多也。”也就是说,字是从名的含义中衍生出来的,二者的意义是相关联的。当时人的名字已有牛、犁、耕的字样,说明牛耕在春秋末期已是社会上引人注意的现象。 铁表具的出现,比起牛耕,对农业生产力有了更大的推动。有了铁农具,就能进行深耕,使过去不能开垦的土地开垦出来。当然,铁农具的使用和耕牛的使用,是相互关联的,只有使用畜力,特别是耕牛,才能更好地发挥农具深耕的效力。《国语·齐语六》记载,管仲对齐桓公说:“及耕,深耕而疾援之。以待时雨。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镩以从事于田野。”由此证明,当时铁农具已经出现,深耕因此有了必要的条件。从牛耕、铁农具的使用来看,春秋战国之际是农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基础。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井田制的破坏,赋税制度受到影响。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按亩征税。按亩征税的结果,使贵族土地的所有权更加确立,更为鲜明,农民对于自耕的小土地所有权也逐渐确立。春秋战国之际,在贵族争权夺利的斗争中,一部分贵族在斗争中失败,下降为自耕农民。一部分军功人员通过赐予和买卖取得土地,一部分商人和货币持有人也通过买卖取得土地,他们成为大土地所有人。这样贵和贱的对立逐渐变为富和穷的区别。 对于贵族世代相袭的特权,墨子进行了抨击。他在《尚贤下》篇中说:“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贵而恶贫贱,然女何为而得富贵而辟贫贱哉?曰:莫若为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此非可学而能者也。”在墨子看来,贵贱是靠血缘关系划分的,所谓王公大人的“骨肉之亲”是“无故富贵”的,这是“非学而能者”。这些人不具备治理国家的知识和才能,使用他们治理国家必然导致国家的混乱。 二、贤的兴起 春秋战国之际,社会生活变得日益复杂。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不学无术、以土地收益为生活基础的氏族贵族,正日益失去它的生命力和活跃性。 P3-4 序言 人类的现代文明,正在走向普遍的全球化。用人文精神关照人类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问题,已日益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科学、伦理、人文等都因此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人类首先要摆脱自然的困扰,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因而特别需要科学这一灵丹妙药。长期以来,中国人一直以为科学与西方文化密切相关,而与传统文化无缘。反倒是一个西方学者李约瑟,经过悉心研究,写出了皇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他这样论述说:“完全信赖人类理性的墨家.明确地奠定了亚洲自然科学最为重要的基本观念。”为我们揭开了墨子这位科学之父的神秘面纱。 其次,人类还要摆脱他人的压迫,解决人与社会的矛盾,因而特别需要进行伦理的思考。从伦理的角度来考虑,利益和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自由、平等、博爱是西方社会的美好理想。对此,墨子作为一位先秦时期的圣哲也进行过卓越的概括,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他认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利益追求方式和实现利益的途径各不相同,但人们各自的利益始终处于相互的关联和相互的交往之中。他生动而明确地指出:“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窖之。”认为人类相互的理解、关心和同情是全人类全社会共同的利益。 再次,人类更需要正确认识自身,解决人类自身的矛盾,因而特别需要倡导人文精神。人类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且还是万物之灵长,有着独特的人文精神,要求以人为本。关于人文精神,中国人一直认为这是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在和其他民族文化的比较中毫不逊色。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将此概括为“美己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揭示了中华文明高度自觉的特征。梁启超在《墨子学案》中指出:“简单说:把一切含着‘私有’性质的团体者破除了,成为一个‘共有共享’的团体,就是墨子的兼爱社会。”而在《子墨子学说》中更是强调有“平等无差别之爱普及于一切人类”者,即“泰东之墨子,泰西之耶稣”,“实爱说中极普遍极高尚者也”。这些点评无疑切中要害,点出了墨子人文精神的根本所在。 墨子的身影早已远去,他的言谈也早已不是普通话,更不是世界语。但他关于科学的讨论、伦理的思考、人文的理念仍留下了清晰的踪迹,为此,我们力争做一个不辱使命的向导,引领大家进入墨子的思想世界。 后记 对于墨子,我是有所了解的。我出生在曾子故里山东嘉祥,大学就读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家乡的手工业匠人们大多知道墨子这个人,儒墨的并显,使研究儒学的学者们也不敢对墨学忽略不计。耳濡目染,我形成了墨子形象的一些碎片。真正走近墨子,则是在2003年以后,当时我的老师张岂之先生送给我一本他主编的20世纪人文学术丛书之一《20世纪墨学研究史》,后来我又有幸参加了《中国思想学说史·先秦卷》(墨学篇)的撰写。2006年10月,我又借参加枣庄学院举办墨学国际研讨会之机,寻访墨子故里,对墨子有了进一步真切的理解。 关于墨子,要讲的话都写在前面了。我所理解的远不及未能理解的,挂一漏万在所难免。我想要强调的是墨子思想学说并非空穴来风,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他关于科学的讨论、伦理的思考、人文的理念在先秦诸子中是独树一帜的,他贯通科学与人文的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他的主张体现了中国人兼爱天下的美好情怀。 我要真诚地感谢方光华老师,如果没有他的邀约和督促是不会有这本小书的。责任编辑张樱、杨爱萍女士阅读了初稿,提出了很有价值的修改意见,为本书增色不少,令我相当感动。我还要感谢妻子袁春喜,在我面对生活的烦恼时表现出来的情绪烦躁、精神紧张给予的理解和支持。我的学生单侠和臧明帮助我进行了书稿的校改,在此一并致谢。 我还要把这本小书献给我的母亲,2007年11月4日,她老人家以84岁高龄离我而去,未能让老人家享受足够的幸福,是我终生的遗憾。可以说没有母亲的养育,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 最后,我要感谢这本书的读者,当你翻开它时,你就成了我的朋友,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