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套大型全彩网络民意丛书。百度关键词,真实记载人间万象,编年体形式,绘当代清明上河图。
这本以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关键词为基础,全面记录网络民意的大型系列图书《搜索2009》第五册《搜索2009·05》,收录了2009年5月164个网络热词,包括“甲型H1N1流感”、“卢武铉自杀”、“端午节”、“汶川地震一周年”等,并对每个关键词的来弄去脉都做了深度剖析。与此同时,5月份的百度关键词风云榜和百度商业搜索排行榜也同步揭晓。
在众多关键词中,“甲型H1N1流感”因为与民众的切身利益休息相关而排名第一,其在5月份的搜索指数达到35万。
本书是《搜索2009》系列图书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搜索引擎正在成为公众观察社会独特而重要的窗口。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编辑的这套《搜索2009》系列图书,以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关键词为基础,记述了每个关键词背后的时政和社会新闻,并对其中一些热点事件进行了深度分析,真实记载中国网民眼中的世润万象,客观反映社会热点,完整描述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领域风貌,力图为读者勾勒一幅当下中国社会的“清明上河图”。大量新闻图片、图表穿插其间,使全书充满了新闻的张力。
此类以互联网上搜索引擎的热词为基础,真实反映亿万网民网意关注热点的通俗时政类图书的出版,在国内尚属首次。《搜索2009》系列图书共分为13册,每月出版一册,年终出全年版。
会议成果一个公报和三份协议
经过10个小时的飞行,温总理的专机抵达了布拉格鲁济涅机场。一下飞机,温总理旋即赶往捷克总统府,与参加会晤的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总统克劳斯、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等欧方领导人短暂合影,并立即举行会晤,就进一步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挑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重要共识。
会晤的气氛坦诚、务实和友好。会晤进行了两个小时之久。用温总理的话说,由于使用了同声翻译,因而是“足足的”两小时会晤。会晤后,中欧领导人共同见证了《中欧清洁能源中心联合声明》、《中欧中小企业合作共识文件》、《中欧科技伙伴关系计划》的签署,并会见了记者。双方并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
在联合公报中,双方重申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愿以向前看的态度,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互利共赢的原则,努力推动共同发展。双方并商定,今年下半年在北京举行第十二次会晤。
在返程的专机上,陪同温总理出访的外交部长杨洁篪向随行记者介绍了此次会晤的情况。杨洁篪说,这次领导人会晤紧凑、顺利、成功,增进了中欧政治互信,为中欧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会晤中,温总理阐明了发展中欧关系对双方和世界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中欧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最大发展中国家与最大发达国家集团之间的互利合作,体现了两大古老文明的友好交流,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坦诚对话,顺应历史潮流,推动时代进步,惠及中欧人民和整个国际社会。而中欧坚定信心,深化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谐发展,从根本上有利于世界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欧方表示,欧中关系具有战略性和全面性,欧盟积极致力于深化欧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愿与中方加强对话合作,共同有效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欧方高度重视中国在国际上发挥的积极和建设性作用,相信中国将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针对中方的关切,欧方表示愿以公正、客观的方式对待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有解决对华军售禁令问题的政治意愿。
此次领导人会晤,还有助于中欧加强务实合作,推动中欧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温总理在会晤中指出,扩大务实合作是中欧关系的主线。要充分发挥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等机制的作用,引领、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使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合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欧方表示,愿进一步密切双方各种对话机制,加快欧中伙伴合作协定谈判。
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是当前中欧合作的重点。温总理指出,中欧是世界上两大经济体,互为重要贸易伙伴,要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为世界经济尽早复苏作出贡献。双方同意,带头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中方将在近期再向欧洲派出采购团。双方表示将进一步促进相互投资,加强中小企业、贸易便利化、科技、交通、邮政等领域合作。双方同意,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和财金对话,共同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针对欧方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关注,温总理全面介绍了中国的政策主张和节能减排取得的成效,强调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推动年底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欧方表示注意到中方政策措施取得的成效,认为中国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愿与中方加强合作。
双方还就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交换了看法,一致同意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合作。此外,温总理还分别会见了捷克总统克劳斯和过渡政府总理菲舍尔。双方领导人表示愿意增进政治互信,扩大贸易和相互投资,加强科技、环保合作,促进民间交流,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协调,共同推动中捷关系迈上新台阶。
杨洁篪说,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富有成效,对外传递了中欧克服困难、继往开来,保持中欧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的积极信息。中欧都是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在多极化和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日益增多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中欧合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对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充满信心。
对“G2”说不寄望中欧关系
在出席共同文件的签署仪式后,中欧领导人又共同会见了记者。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讲话中对温总理专程前来参加会晤表示很受感动,并说会晤紧凑、顺利、成功。克劳斯总统则称赞会晤“非常充实、十分友好和富有成果”。
温总理在讲话中首先便幽默地说“我在路上要花20个小时,就让我多讲一些。”温总理的讲话时间虽然不长,但既高瞻远瞩,又坦诚务实,实际上是一篇全面论述中欧关系的精彩演讲。
面对中外媒体记者,温总理娓娓道来:“今天早上我坐了十个小时的飞机如期与会。由于国内还有许多紧迫的事情要做,晚上就飞回北京,还需要十个小时,一共要在路上花二十个小时。我刚才在会晤开始时说,我是带着诚意、责任和信心来的,这是心里话,也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温总理强调:“中国人讲求言必信,行必果,无信不立,邦国之交止于信。我以为,发展中欧关系,也要遵守这个原则。”
最近一段时间来,由美国少数专家和前政府高官提出的所谓“G2”,即“中美共治”的观点引起各方议论纷纷。温总理在讲话中对这一说法进行了坚决的否认。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就“G2”公开表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也给心存疑虑的欧洲人吃了一粒“定心丸”。
温总理说:“目前有种观点认为,随着中国的发展,中欧关系出现了失衡,世界将形成中美共治的格局。对此,我要负责任地阐明三点:第一,中欧关系的基础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如此。第二,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实现现代化还需要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艰苦努力。第三,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发展战略,愿意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绝不当超级大国,绝不谋求霸权。一两个国家或大国集团包打天下的时代一去部复返了,多极化和多边主义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温总理还明确了中欧关系的基本定位,强调中欧关系核心在战略性,内涵在全面合作,关键在与时俱进。中欧要坚持战略伙伴这一基本定位。战略性指双方要以长远、战略眼光看待中欧关系,不受一时一事影响。全面合作指中欧要在各领域加强合作。伙伴关系指中欧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照顾彼此重大关切。
温总理强调,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中欧要坚持战略伙伴这一基本定位,以扩大务实合作为主线,把与时俱进作为着力点,推动双方关系全面、深入、持续发展。
目前,欧洲国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严重,实体经济受到极大打击。温总理说:“一月份我访问欧洲后,中国马上向欧洲派出了贸易投资促进团,产生了积极效果。我宣布,中国将在近期再向欧洲派出采购团,增加从欧洲的进口。中方希望同欧方一道,以实际行动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
温总理最后表示:“中国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对欧盟的发展抱有信心,对双方关系未来抱有信心。中方愿意与欧方做好朋友、好伙伴,以和谐促发展,以合作谋共赢,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这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以及温总理有关中欧关系的精彩讲话,引起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德国《商报》网站20日发表文章说,欧盟希望借中欧峰会结束最近双方之间出现的争执,发出中欧重新开始合作的明确信号。法新社也报道说,中欧双方都希望将过去的紧张关系抛在身后,强调愿意构筑更紧密的关系,把重点放在应对经济危机和气候变化等实际问题上。
匈牙利《人民自由报》以“我们不要干涉对方的内政”为题报道了本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说如果能成功地使双方的贸易自由化,将对双方都有利。《匈牙利新闻报》发表题为“欧盟复苏的钥匙也在中国”的文章说,尽管双方对市场关系和民主的理解存在分歧,但中国是欧盟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中国民众的消费日益增长对欧洲出口商意味着巨大机遇。
《日本经济新闻》发表评论说,中国与欧盟领导人在峰会上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双方在时隔半年后首次举行峰会,标志着中欧关系基本恢复正常。《新德意志报》刊文说,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尽管矛盾不断,但欧盟特别是德国不愿看到对华关系受损,因为这牵扯其自身的重要经济利益。经济危机时期,中欧必须携手共渡难关。P21-23
这是一个由各种资讯所组成的世界,这是一个每个人都被海量信息所包围的时代。
因此,我们了解今日世界的途径,无不是通过或主动或被动的信息挑选方式来完成。一定程度上来说,对于每一个人,今天的世界都不是一个完整真实的世界。当我们通过新闻媒体或其他信息渠道了解世界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通过别人的设定和选择来了解别人希望我们感知和认识的世界。
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当这样的状况持续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人类是否还能拥有还原历史真实的能力?一切的真实,基于事实之上的所有的观点,是我们的,还是别人的?是个性的,还是统一的?
在信息和信息渠道都无限丰富的今天,人类却面临信息全面、真实的自我拷问,这是信息时代最有趣的悖论之一。
问题是,我们是否还有自我表达的权利?是否还有依靠自己得出的真实无限接近事实的能力?
也许我们不必太过悲观。时代的发展带来问题的同时,也必然在发展的轨迹中留下解决问题的伏笔。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将获取正确认知的希望寄托在公共传媒的公信力上,而在今天,人们在对社会公器施加影响力方面,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媒体的公信力,正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每一个人的参与。
在中国,互联网搜索引擎正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平台,成为公众参与公共事件最便捷、最有力的渠道。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网民对抗震救灾的参与程度空前高涨,众志成城。有数据显示,大地震发生7天后,有关地震赈灾的发帖量超过了1000万个,仅百度地震吧当时的发帖量就超过了300万个。
然而事实还不限于此。当公众参与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普遍的时候,传播公信力的铸就权,开始从小部分专业从业者的手中转移到公众手中。人们不会忘记,汶川大地震后“范跑跑”一篇自我辩白的博文,是如何引发了全国范围关于人性与职业道德的讨论,将巨灾之下对人文关怀的思考引向深入;人们不会忘记,在全球华人护卫奥运火炬的行动中,有关西藏真相的视频、有关部分西方媒体对华不实报道的帖子又是如何通过不断的搜索与转帖,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巨大的关注,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打破了传统优势传媒的传播垄断……
在互联网的全部应用中,搜索是最能表达用户——即公众自己的兴趣和需求的。网民每一次搜索都表达了一种欲望,反映了一种关注。可以说,信息时代与以往所有时代最根本的不同,并不在于信息规模的大与小,而在于公众表达自我意识的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力地表达自己。同时,更加重要的,搜索引擎也更加迅捷地将无数个人意见集结成影响现实的力量。当每天有数亿人通过网络搜索引擎表达欲望时,人们就从中发现了超越个人的集体意识。从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这样的宏观话题,到抗震救灾这样的重大事件,再到消费潮流,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搜索透视社会经济、文化的群体意识。
如果说,搜索引擎本身只是一个互联网上的工具,那么,被亿万人所共同使用的、记录了为亿万人所共同关注和共同追求的内容的搜索引擎就成为了社会公器,在它身上不可避免地体现着时代追求和时代精神。因此,对搜索引擎关键词的关注,就成为把握舆论动向和时代脉搏的有效途径。《搜索2009》系列图书的面世,正体现了这样一种思考与追求。
即将作为中国年鉴系列出版物之一的《搜索2009》系列图书,将是中国年鉴社呈现给国人的一份“民间版”的年鉴。通常来说,年鉴是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社会发展状况的资料性工具书。它汇集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连续出版。《搜索2009》系列图书的问世,使年鉴出版拥有了创新思路。《搜索2009》系列图书全年拟推出13册,将依据互联网搜索引擎每日、每月的热门搜索关键词,以编年体形式记载中国网民眼中的世间万象,追随社会热点,每月出版一书,年终出全年版。
2008年末,中国超过美国成为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亿万网民的关注、追求以及自我表达,将绘制成一幅当下中国社会的“清明上河图”,完整呈现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领域的真实风貌。
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应用使中国本土化的搜索引擎百度得以集中反映网民的关注点。目前,百度的用户已经超过了2亿人,每天在中国发生的搜索请求数超过了世界上其他互联网公司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搜索请求数量。在编纂这样一部反映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年鉴类丛书时,百度无疑是很好的平台。基于其搜索引擎的关键词,也就是网民的选择,是亿万网民在键盘的敲击中对国家大事、社会生活等各种看法的热切、畅快的表达。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搜索聚焦的热点话题、月度风云榜中的关键词,虽然来自百度搜索的统计资料,但出于慎重考虑,编者又一一与新华社数据库、相关主流报刊的报道进行核对,并参考了多家网站的报道,以避免登载有误。
时光流逝,搜索引擎关键词不会逝去,它凝固成我们共同经历的历史。表达自己,记录历史,让我们从今天开始!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