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者弗兰克曾不无幽默地自认,他是“观察(研究)树林的人”,而很多历史学家是“观察(研究)树木的人”。那末,眼前的这部专著,是研究“树林”的专著。
本专著从康乾盛世独特而鲜明的外在标志——“人口”切入,将视野稍稍拓展,着眼于17~19世纪康乾盛世“树林”生长的“环境”,题为《17~19世纪中国的人口与生存环境》,依次论述“人口”、“自然大环境与经济小环境”、“社会环境”。
本专著的宗旨是帮助人们建立对“康乾盛世”,乃至对中国特有发展道路的认知基础。
第一章 从“人口”切入
第一节 旷古奇观的人口数字
一、对清代官方册载人口数据的辩证
二、清代人口数字面面观
三、重建人口数字的方法
四、参考坐标与结论
第二节 17~19世纪中国人口的一般状况
一、人口的自然构成
二、人口的社会构成
三、人口的地域构成
第三节 关于“人口问题”的问题
一、清朝皇帝的错觉与人口“对策”
二、“走出何炳棣时代”之后的“马尔萨斯危机”之争
三、围绕“过密化”的讨论
第二章 自然大环境与经济小环境
第一节 以土地为主的资源
一、揭开土地数字之谜
二、土地资源向深广延伸拓展
三、土地资源的配置
第二节 渐失丰饶的自然
一、气候
二、灾荒:频度与烈度
三、旧生态体系的结束
第三节 农家收支与“奢靡”之风
一、农家生活消费
二、农家生计收入
三、“奢靡”之风
第三章 区划社会环境:国家统治与社会运行
第一节 高度中央集权的统治体系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三、行政机构和官僚体系健全完善
第二节 “双层统治格局”:县政乡治
一、国家政权体系的最低一级:县
二、基层社会共生互补的生存空间:“社区”及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组织
三、县级政权与基层社会组织的相互依赖
四、士绅:双层统治格局的中坚阶层
第三节 赋税与负担
一、主要赋税的“定额化”
二、关于财政经制支出的“不完全性”
三、人民的实际负担
第四节 国家统治与社会运行的发展趋势
一、18世纪中国基层社会结构及其演变趋势
二、19世纪中期中国“双层统治格局”的变化
三、关于“国家”与“社会”的讨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