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对战时中国的社会与文化作了介绍,书中分别考察了战时中国的教育、社会动员、电影、民间交流、难民、保甲制度等多方面的问题。具体内容包括战时国民党教育政策的若干问题、中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对美“国民外交”、抗战时期国民党对北平文教界的组织活动、抗战初期上海难民问题的处理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战时中国的社会与文化(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杨天石//黄道炫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对战时中国的社会与文化作了介绍,书中分别考察了战时中国的教育、社会动员、电影、民间交流、难民、保甲制度等多方面的问题。具体内容包括战时国民党教育政策的若干问题、中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对美“国民外交”、抗战时期国民党对北平文教界的组织活动、抗战初期上海难民问题的处理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推荐 社会史、文化史是近年来国际电学界的热门学科。《战时中国的社会与文化》是本计划的第三个专题。参加者有中国大陆的桑兵、高华、黄道炫、汪朝光、江沛、金以林及台湾的张建俅、洪秋芬,日本的土田哲夫、内田知行,伊香俊哉,美国的何福德、索非亚·李等,他们分别考察了战时中国的教育、社会动员、电影、民间交流、难民、保甲制度等多方面的问题。 目录 序一 序二 战时国民党教育政策的若干问题 革命大众主义的政治动员和社会改革:抗战时期根据地的教育 战时乡建运动:失去的机会,命运,或先驱? 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的尝试:新生活运动的一个侧面 中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对美“国民外交” 官营化·教育化·普及化——抗战时期后方电影的发展路径转向 抗战时期国民党对北平文教界的组织活动 沦陷时期的北京高校:可能与局限,1937~1945 抗日战争时代的中日民间交流活动——自由学园北京生活学校的思想与实践 华北“治运”时期诸群体心态考察:1941~1942 抗战初期上海难民问题的处理 云南战争记忆的变异 战时体制下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和保甲运用(1937~1945) |
随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