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武汉城市圈的形成机制与发展趋势/武汉城市圈研究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秦尊文
出版社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下载
简介
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武汉城市圈的提出/1

1.1.1 最初提议/1

1.1.2 “武汉城市圈”的定名/2

1.1.3 “武汉城市圈”成为国家战略/3

 1.2 武汉城市圈建设背景/4

1.2.1 加快推进城市化/4

1.2.2 解决中部凹陷问题/5

1.2.3 落实科学发展观/6

 1.3 武汉城市圈建设意义/7

1.3.1 探索中部崛起路径,增强党的执政能力/7

1.3.2 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优化国土开发格局/8

1.3.3 探索两型社会建设,培育生态文明/9

 1.4 基本概念的界定/10

1.4.1 城市群/10

1.4.2 大城市群/10

1.4.3 城市圈/11

1.4.4 城镇带/11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12

 2.1 国外城市群问题的相关研究/12

2.1.1 相关研究概述/12

2.1.2 城市群概念的研究/13

2.1.3 城市群的统计标准研究/14

2.1.4 城市群发展趋势研究/15

 2.2 国内城市群问题的相关研究/15

2.2.1 相关研究概述/15

2.2.2 城市群概念的研究/18

2.2.3 城市群的划分标准研究/19

2.2.4 城市群的阶段划分研究/21

2.2.5 城市群的分布与分类研究/23

 2.3 武汉城市圈问题的相关研究/26

2.3.1 战略定位研究/26

2.3.2 发展战略研究/27

2.3.3 产业发展研究/27

2.3.4 空间结构研究/28

2.3.5 “两型社会”试验区研究/29

第3章 武汉城市圈形成的理论基础/31

 3.1 对城市群形成的一般理论解释/31

3.1.1 基于工业区位理论的解释/31

3.1.2 基于非均衡增长论的解释/32

3.1.3 基于空间一体化理论的解释/34

3.1.4 基于人口“推一拉”理论的解释/35

 3.2 聚集经济:用于城市群形成的解释/36

3.2.1 新经济地理学的聚集经济理论/36

3.2.2 聚集经济的分类及层次/37

3.2.3 空间聚集经济的提出及其意义/40

 3.3 城市群形成的动力机制结构/41

3.3.1 空间聚集经济的驱动/41

3.3.2 空间扩散效应的驱动/43

3.3.3 城镇体系发育的驱动/44

3.3.4 全球化与信息化的驱动/44

3.3.5 政府调控行为的驱动/49

 3.4 城市群形成与发展机制系统/50

3.4.1 城市群各种形成机制之间的关系/50

3.4.2 城市群形成机制在各个发展阶段中的作用和表现/51

第4章 武汉城市圈的形成要素/53

 4.1 地理要素/53

4.1.1 地理要素的内涵要求/53

4.1.2 武汉城市圈地理要素概况/54

 4.2 城镇体系要素/55

4.2.1 城镇体系要素的内涵要求/55

4.2.2 武汉城市圈城镇体系要素概况/56

 4.3 基质要素/59

4.3.1 基质要素的内涵要求/59

4.3.2 武汉城市圈基质要素概况/60

 4.4 通达性要素/62

4.4.1 通达性要素的内涵要求/62

4.4.2 武汉城市圈通达性要素概况/63

 4.5 经济社会联系要素/65

4.5.1 经济社会要素的内涵要求/65

4.5.2 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联系要素概况/66

第5章 武汉城市圈空间聚集形态探源/68

 5.1 农村居民点与武汉市“家园建设行动”/68

5.1.1 农村居民点是空间聚集的原始形态/68

5.1.2 农村居民点呈集聚趋势的动因/69

5.1.3 武汉市“家园建设行动”/71

 5.2 小城镇与武汉城市圈重点镇建设/72

5.2.1 小城镇是空间聚集经济的低级形态/72

5.2.2 小城镇发展的新趋势/74

5.2.3 武汉城市圈重点镇建设/75

 5.3 城市与武汉大都市的形成/77

5.3.1 城市是空间聚集经济的典型形态/77

5.3.2 大都市以及大都市区/79

5.3.3 武汉大都市具有中国最早城市群雏形/83

 5.4 空间聚集经济演化趋势/84

第6章 武汉城市圈核心层的形成/85

 6.1 武汉城市圈圈层结构及其首位城市/85

6.1.1 城市圈的圈层结构/85

6.1.2 城市圈的首位城市及其测评/86

 6.2 城市圈内部经济联系测度及核心层的选择/90

6.2.1 各城市的中心职能及经济联系测度/90

6.2.2 核心层的选择/92

 6.3 城市圈核心层的空间构成/93

6.3.1 城市圈核心层小城镇的发展/93

6.3.2 城市圈核心层城市建成区的融合/96

第7章 武汉城市圈紧密层的形成/100

 7.1 基础设施一体化/100

7.1.1 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进展/100

7.1.2 基于公路客运流量的研究/102

 7.2 产业发展一体化/104

7.2.1 总部经济是城市圈产业聚集的高级形态/104

7.2.2 分厂经济是城市圈产业扩散中的空间聚集/105

7.2.3 “双迁模式”是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有益探索/107

 7.3 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110

7.3.1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110

7.3.2 教育卫生事业一体化/111

7.3.3 文化事业发展一体化/113

7.3.4 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一体化/116

 7.4 市场一体化/117

7.4.1 市场主体准入一体化/117

7.4.2 股权和资本市场一体化/118

7.4.3 金融市场一体化/119

7.4.4 商品市场一体化/120

 7.5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体化/121

7.5.1 生态环境现状需要一体化建设/121

7.5.2 生态景观与生态示范区一体化/122

7.5.3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体化建设重点/124

第8章 武汉城市圈圈层的扩展/126

 8.1 中心城市功能的提升/126

8.1.1 区位优势的重塑/126

8.1.2 基础设施的改善/128

8.1.3 Technopolis的形成/129

 8.2 核心层的扩展/131

8.2.1 相关规划对孝感城区地位的提升/131

8.2.2 武汉孝感临空经济区的设立/131

8.2.3 经济社会联系的不断增强/133

 8.3 紧密层的扩展/135

8.3.1 城市群的“扩容”是一种必然趋势/135

8.3.2 洪湖市的“破冰”/136

8.3.3 京山县的对接/139

8.3.4 广水市的“融城”/141

 8.4 辐射层的扩展/143

8.4.1 武汉经济协作区的扩容/143

8.4.2 武汉新港带来的腹地扩张/143

8.4.3 中国弓与两型社会试验区/144

第9章 武汉城市圈发展趋势/146

 9.1 城市群的动态发展理论/146

9.1.1 城市群的裂变/146

9.1.2 城市群的聚变/147

9.1.3 齐普夫法则/148

 9.2 长江中游各城市群的扩展/149

9.2.1 武汉城市圈的扩展/149

9.2.2 长株潭城市群的扩展/150

9.2.3 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形成/151

9.2.4 齐普夫法则在长江中游的验证/152

 9.3 长江中游大城市群的建立与发展/153

9.3.1 将三个“一小时圈”整合为一个“三小时圈”/153

9.3.2 以汉长昌高速环路为契机构建长江中游大城市群/154

9.3.3 齐普夫法则对长江中游大城市群的检验/156

9.3.4 长江中游大城市群的中心外围结构/157

 9.4 世界最大城市群的憧憬/158

9.4.1 国家经济地理横轴/158

9.4.2 长江中下游超级城市群/159

参考文献/163

后记/169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介绍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城市群问题相关研究,武汉城市圈形成的理论基础及形成要素,武汉城市圈核心层、紧密层的形成,武汉城市圈的扩展及发展趋势等内容。

该书对于推动城市圈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城市圈的规划、开发建设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可作为城市圈各级干部学习培训的参考用书。

编辑推荐

武汉城市圈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群之一,由武汉市与周边的黄石市、鄂州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和天门市8个城市构成。本书主要介绍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城市群问题相关研究,武汉城市圈形成的理论基础及形成要素,武汉城市圈核心层、紧密层的形成,武汉城市圈的扩展及发展趋势等内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8: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