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一个封闭的地域
千年的历史
中部欧洲大约在公元1000年皈依基督教,从“野蛮”状态过渡到有组织的群体状态。在此之前,大量的迁徙活动使整个欧洲动荡不安。公元1000年之后,这些民族不再有大的迁徙。于是,各国之间的争斗便占据了历史舞台。
序幕:从罗马帝国到欧洲
在公元纪年之初,沿莱茵河和多瑙河的一条边界线把欧洲一分为二。边界线南部是有组织的、文明的罗马帝国,它囊括了地中海的所有地区;其北部则是发展变化中的“野蛮人”:日耳曼人、盖塔人、达契亚人、萨尔马特人和其他民族群体。十个世纪之后,各民族则主要以地中海为轴心划分,伊斯兰各民族在南,基督教各民族在北。基督教各民族包含在两大帝国中,两者尽管都是罗马帝国间接的继承者,但都自称正统——东南部是拜占庭帝国,中西部是不久之后所谓的神圣日耳曼罗马帝国。但是基督教国家中还包括一些当时新兴的国家:波兰、波希米亚、匈牙利、基辅罗斯(第一个东方斯拉夫国家,以基辅为首都,又称占罗斯,罗斯国。862年,诺曼底人留里克率领亲兵队在诺夫哥罗德登上王公宝座,建立了第一个罗斯王国;其继任者奥列格于882年把罗斯囝的首都迁至基辅,开始了基辅罗斯公国时期。——译者注)。确切地说,中欧的历史是从这时才开始的。
民族迁徙
关于第一个千年中的事件,德国的史学家称之为“民族大迁徙”。这一表达方式与法国传统上称为“蛮族入侵”的说法相比,能更好地阐明这些民族迁徙现象的复杂性和广泛性。这里所说的迁徙,除了不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迁徙之外,完全可以划分为相互影响的以下三大系列。
草原民族的突现
这些民族来自中亚大草原(现在的哈萨克斯坦),他们经过现在的乌克兰草原由东向西迁徙,一直到达多瑙河平原的瓦拉几亚和潘诺尼亚(匈牙利平原)。在公元纪年之初,黑海北部的草原是由原来的伊朗族群,特别是萨尔马特人所占据。3世纪时,哥特人也混入这一地区。随后,阿尔泰民族(与蒙古人和土耳其人属于同族)也来到这一地区:
——约5世纪末,匈奴人来到潘诺尼亚盆地,匈奴帝国在阿提拉于453年死后逐渐衰落;
——567年,阿瓦尔人进入潘诺尼亚。他们建立的国家于9世纪时消亡;
——古保加利亚人于7世纪定居于下多瑙河地区,逐渐与当地的斯拉夫人族群融为一体,形成了保加利亚民族;
——继古保加利亚人之后,随之到来的是非阿尔泰人——匈牙利人和来自西伯利亚西部的芬兰一乌戈尔语系的人,他们于895年进入潘诺尼亚,不久便在这一地区定居下来;
——其他阿尔泰人、古捷克人在9世纪末把匈牙利人逐往西部,并占据了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但是未能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国家。
在古捷克人之后,新的阿尔泰人连同库曼人又来到这一地区。不久,蒙古人也来到这里。
日耳曼民族大迁徙
日耳曼民族的迁徙活动经历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大约在公元240年至280年之间,第二阶段在公元375年至420年之间。这些迁徙每次都从下多瑙河开始,最终到达莱茵河地区。随后在473年和568年又发生过从潘诺尼亚出发的两次迁徙。
第一阶段首先是哥特人的迁徙,当时他们定居在黑海以北,分为西哥特人和东哥特人。从238年开始,哥特人入侵东罗马帝国,但最终被逼退。虽然如此,罗马人不得不在275年将他们在公元2世纪初就征服并殖民化的达契亚地区让给哥特人。在同一时代,法兰克人和阿拉曼人越过莱茵河,并于公元268年至278年横扫了高卢。他们中的一部分就此作为罗马军队的非正规部队定居高卢。
第二阶段通常被人们称做“蛮族大入侵”,开始于匈奴人的向西逼进。这一阶段表现出了迁徙的各种复杂性。总之,日耳曼民族的西哥特人在375年被逼入东罗马帝国。他们得到罗马皇帝的恩准移居巴尔干半岛北部的色雷斯。东哥特人(和其他日耳曼族人)被匈奴人逼向西部。最终,整个大动荡导致日耳曼各民族于406年开始跨过莱茵河。西迁之路伊始,日耳曼各民族所走的路线就各有不同。西哥特人于375年至408年滞留在东罗马帝国,然后到达意大利并定居阿基坦和西班牙。汪达尔人穿越高卢和西班牙,然后定居北部非洲。勃艮第人未越过莱茵河,涌入罗马帝国后最远未超出勃艮第(由其民族得名)。法兰克人和阿拉曼人中,有一大批到达莱茵河彼岸,随后定居。
阿提拉死后,匈奴人消失。东哥特人离开潘诺尼亚,让位于巴尔干人。他们于489年来到意大利居住,直到552年被查士丁尼一世所灭。伦巴第人最终于568年经潘诺尼亚到达意大利。
这些迁徙活动在中部欧洲造成两个后果:
——解放了大片领土并归新的占领者所有;此前,哥特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伦巴第人(和其他日耳曼民族的分支,如格皮德人、赫鲁利人、斯科雷人、鲁吉人、苏维汇人等)占据着易北河和维斯瓦河之间的地区;
——削弱了拜占庭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统治。
有一支日耳曼人始终未曾远离他们的发源地,即法兰克民族。经几个世纪的动荡之后,他们终于成为最强的民族。法兰克国王克洛维(481—511年在位)占领并控制了高卢和新日耳曼的大部分地区。
斯拉夫人的扩张
斯拉夫人的居所直到3世纪左右仍集中在现今的乌克兰西部地区。从这一地区出发,他们逐渐向三个方向进行扩张。这种扩张并非轰轰烈烈地进行,而是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是“斯拉夫人的隐形扩张”。
——向北扩张到芬兰民族内部,因为芬兰人本身就很分散。这些向北扩张的斯拉夫人就是俄罗斯人的祖先。
——向西一直到易北河和波希米亚山区,占据了日耳曼人放弃的地区。这些人是西斯拉夫人的祖先:波兰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
——向南占据了经西哥特人、匈奴人、东哥特人以及阿瓦尔人扫荡一空的、漫无人烟的巴尔干半岛。这些人就是南部斯拉夫人的祖先,这些南部斯拉夫人到6世纪中叶已经扩张到伯罗奔尼撒地区。
应该指出的是,在9世纪末,部分匈牙利人混杂进南部斯拉夫人和其他族人之中,古捷克人也曾短暂进入该地区。此外,那些非斯拉夫人(当然,希腊除外)所在的“岛屿”(指处于斯拉夫人包围中的非斯拉夫人聚居地)在巴尔干半岛继续存留下来,一部分成为阿尔巴尼亚人,一部分成为罗马尼亚人,剩余的部分成为瓦拉几亚人。
斯拉夫人组成国家的时间比较晚。人们所公认的最古老的斯拉夫公国是萨莫公国(625-660年),这一公国本身也源于法兰克,大致相当于曾经的捷克斯洛伐克。7世纪中叶的保加利亚是一个特例。它起源于一支斯拉夫化了的阿尔泰民族。9世纪时,在东部出现了基辅罗斯公国和诺夫哥罗德公国,这两个公国不久便开始向西吞并大摩拉维亚王国。大摩拉维亚王国在10世纪初消亡。
罗马帝国的危机时代
3世纪时,罗马人由于日耳曼人的入侵而后退,戴克里先(284-305年在位)重组罗马帝国,将罗马主权分为两个皇帝执掌,他让马克西米安主管帝国西部,驻意大利北部的米兰,他本人则主管帝国东部。
君士坦丁一世(306-337年在位)重新把罗马帝国的大权集中在一己之手,330年建都君士坦丁堡,建立“新罗马帝国”。他竭力实行文武分治。此外,他将基督教立为国教。他的继承者们一直把统一的帝国维持到395年。
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