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吴锦荣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龙泉青瓷、龙泉宝剑、张小泉剪刀、天台山干漆夹纶髹饰、绍兴黄酒、富阳竹纸、湖笔,传承有序,技艺精湛,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片。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系列之一《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力求以图文并茂、通俗易瞳、深入浅出的方式,展现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现人民群众杰出的文化刨造。

内容推荐

龙泉宝剑是中华古兵器的代表之一,是中国文化与艺术的精粹,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龙泉宝剑一向以其锋刃锐利、寒光逼人、刚柔并济、纹饰巧致四大特色著称。今天,它不仅是人们武术健身的器械,也是居家装饰的吉祥物、馈赠亲友和鉴赏收藏的艺术品,因而备受珍爱。

本书是关于介绍“龙泉宝剑”的专著。

目录

总序

前言

概述

 【壹】龙泉宝剑的历史渊源

 【贰】龙泉宝剑的流传

 【叁】龙泉宝剑的主要价值

锻制技艺

 【壹】制作流程

 【贰】技艺特色

 【叁】产品特色

 【肆】地域特点

代表作品及传承人

 【壹】当代龙泉宝剑精品选

 【贰】重要传承代表人物评述

认识和评价

 【壹】龙泉宝剑锻制工艺评析

 【贰】喜见龙泉造剑艺术之锐变与成就

 【叁】龙泉剑:铁英淬铸的冷兵器君子

保护与发展

 【壹】保护现状

 【贰】濒危状况及其原因

 【叁】保护和传承计划

附录:龙泉宝剑大事记(1956—2007)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龙泉这个地方,也许并不十分有名,但若提起龙泉宝剑、七星剑,相信世人皆知。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泉自古出产龙泉宝剑,被称为“宝剑之乡”,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龙泉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闽、赣交界处,境内层峦叠嶂,林海苍茫,以“浙南林海”著称。山有海拔1929米的江浙最高峰黄茅尖,水有瓯江、闽江、钱塘江的三汀之源。全市面积3059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龙泉历史悠久,人文积淀厚重,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有“中国龙泉宝剑之乡”、“中国龙泉青瓷之都”、“世界香菇发源地”和“中华灵芝第一乡”等美称。

龙泉悠久而深厚的剑文化,已成为这座千年古城的根基和文脉。剑池湖、剑池亭、欧冶子将军庙等历史遗迹,龙渊街道、剑池路、剑川大道、宝剑同区等路名地名,无不向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今天。2500多年前欧冶子铸龙渊剑的传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制剑匠师,形成了龙泉宝剑这一传统产业,从而也有了世代相传的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今日之龙泉,街头巷尾宝剑店铺林立,铁锤丁当之声相闻,说剑舞剑蔚然成风,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龙泉因剑而名,以剑成市,又以剑闻名。龙泉剑因产地而流传,因产地而闻名,两个“龙泉”早已合为一体,共同承继着剑的文化和精神。

龙泉宝剑是中华古兵器的代表之一,是中国文化与艺术的精粹,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今天,它不仅是人们武术健身的器械,也是居家装饰的吉祥物,馈赠亲友和鉴赏收藏的艺术品,因而备受人们的珍爱。

在中国古代琳琅满目的冷兵器家族中,剑是一种源远流长、有刺杀护卫和装饰佩戴两种功用的短兵器。东汉以前,它主要作为军队的标准武器装备出现在军事舞台上。东汉之后,随着新式兵器的流行,便仅在代表地位和荣誉的舆服制度中出现。

考古发掘表明,我国最早的剑出现于商代。商周之际的青铜短剑长度一般不超过30厘米,只能用于防身,不能用于刺杀格斗。春秋战国时期,地处南方的吴、越两国,由于河渠纵横,水网密布,作战以步兵和水军为主,剑成了士兵的主要兵器。因此,吴越之人善于用剑,铸剑技术也远比中原地区要高明。1965年,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践剑代表了当时青铜剑制造的最高水平。青铜剑由于受到材质的限制,无论是硬度还是长度,都难以满足战争的需要。于是在春秋末战国初,一种性能比青铜剑优越的铁剑应运而生。铁剑的长度可以达到70厘米以上,最长者超过100厘米,实战杀伤力大为提高。

到了东汉,随着钢铁剑锻造技术的提高,百炼钢技术日益成熟,钢铁剑质量更为精良,数量增多,才完全取代了青铜剑的主导地位。西汉中期典籍《淮南子·兵略训》云“锻铁而为刃,铸金而为钟”,反映了当时锻制钢铁剑兴起的情况。汉代时车战逐渐被淘汰了,骑兵成了最重要的兵种,出现了一种有环柄的厚脊、单刃,分量较重,比剑更便于挥臂劈砍,杀伤力更大的长铁刀。自那时起,剑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主要在佩饰、武术等领域继续沿用。晚清以后,由十热兵器大量使用,枪炮代替了刀剑。尽管如此,剑在历史上对我国古代社会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对人们的社会活动和意识,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剑又是力量的象征、正义的化身,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欧冶子、干将铸剑的传奇事迹,鱼肠剑、龙渊剑、泰阿剑等千古名剑的神奇传说,荆轲刺秦王、项庄舞剑等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这些千古流传的佳话美谈,更赋予剑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因为剑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使它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流传至今。P4-8

序言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民族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世界发展的历程昭示我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作为保留民族历史记忆、凝结民族智慧、传递民族情感、体现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的“活”的见证,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薪火,就是维护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对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之源,拥有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发掘,早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活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浙江大地积淀了著名的“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浙江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熠熠生辉、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省项目数量位居榜首,充分反映了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彰显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留存于浙江大地的众多非物质遗产,是千百年来浙江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浙江地域文化的瑰宝。保护好世代相传的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努力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责任,是建设文化大省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对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历来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重视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为此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制定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创新保护机制,建立保护载体。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民间老艺人,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无私奉献,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抢救保护了一大批浙江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对我省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逐一进行编纂介绍,集中反映了我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成果,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的出版对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将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保护文化遗产,既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原则,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把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新台阶,促进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2008年4月8日

后记

2007年5月,应龙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之邀,我欣然接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的撰写工作。与许多传统手工技艺一样,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历来是通过家族、父子或师徒的口授身教传承的,许多宝贵的技艺经验和绝技绝活,通过制剑匠师们递代相传,但尚未进行过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为此,我多次走访龙泉宝剑艺人、民间老铁匠,备感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精湛,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体现了无数代龙泉制剑匠师们的伟大创造力和智慧。

龙泉市委、市政府对本书的编写工作高度重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财政局联合成立了由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得到黄国勇、吴旭文两位局长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周晓峰副局长在百忙中拨冗通读书稿,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承人沈新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阿金以及龙泉铸剑名师季长强、张叶胜、周正武、郑国荣、朱建林、季忠等人对我们的采访和调查,给予大力协助。沈新培和周正武两人还审阅了书稿中有关制剑技艺的部分章节,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龙泉市文化馆金成树先生拍摄和提供了大部分照片。还有许多社会人士提供无私的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谢忱!

本书的编写过程,更是一次学习机会,尽管尚不能充分反映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的丰厚内容,但毕竟有了一个开始。因本人学识和水平所限,如书中有不足之处,敬请方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希望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加强对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使之惠及当代,传之后人。

吴锦荣

2008年春节于龙泉古剑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7: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