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高峰,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百科全书,堪称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巨著,已被译为70多种文字出版,销量突破20亿册。它从资本的生产到资本的流通,深刻揭示了资本运行的基本原理,展现了资本的本质和力量,全面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本书撷取了《资本论》的精华部分,在秉承原著观点的基础上,以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商品为例,配以大量的解析图表、示意图以及原理图等,更加真实、直观、全面地将经济学的各种观点和理论呈现在读者面前。涉及的内容有商品和货币、剩余价值的产生、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资本的积累、资本形态和资本周转、社会总资本的生产和流通、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和利润率,以及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和利润、生息资本和信用等。
经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现如今,经济学不只是专业人士的研究对象,即使是普通人,要想顺应时代的变迁,洞悉财富的奥秘,读懂经济学也是必备的功课。想要了解经济学,不能不读《资本论》。本书撷取了《资本论》的精华部分,在秉承原著观点的基础上,以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商品为例,配以大量的解析图表、示意图以及原理图等,更加真实、直观、全面地将经济学的各种观点和理论呈现在读者面前。全新的视角、精练简洁的文字、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版式设计等多种元素有机结合,全方位、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这部经济学巨著,力求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掌握经济学原理,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经济问题。
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交换,例如1把梳子=1个馒头,说明在这两种不同的物里面,存在着一种等量的东西。如果撇开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就只剩下一种属性,那就是劳动的生产物,在它们身上都有商品生产者一定数量的劳动凝结在里面,这共同的人类劳动凝结,就是一切商品所具有的共同的东西。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在量上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正在于它们凝结了同量的人类劳动,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你做一把梳子的劳动量,也就等于他蒸一个馒头的劳动量,而你们的劳动已经与梳子和馒头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分不开了,这个劳动也就是梳子和馒头的价值。
在商品交换中,商品交换价值所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商品价值由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形成,人类一般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实体。商品的交换价值只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则是商品交换价值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这是否意味着一个人越懒,做梳子的技术越不熟练,做一把梳子用的时间越多,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肯定不是。因为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而体现在商品价值中的社会的全部劳动力,在这里是当做一个同一的人类劳动力,虽然这个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由无数单个劳动力构成。我们知道,在现在同一社会条件下,计算一个商品价值的劳动量不是个别人的劳动时间,而是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如果手工半小时做1把梳子,而用机器,1分钟就可以做出1把同样的梳子。过去都是手工做梳子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30分钟/把,现在几乎都是用机器生产梳子,所以生产梳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看成是1分钟/把,那过去工作30分钟只相当于现在1分钟的劳动,那么,现在劳动的价值也就是原来的1/30了。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包括: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工艺上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组织、生产资料规模的效应以及自然条件等。总之,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短,凝结在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也就越小。反之,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长,该物品的价值也就越大。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而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力成反比。
从马克思时代的商品原理到现代社会,商品的范围变得更大更广了,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磁悬浮列车、海底穿梭的核潜艇……还有如电脑、互联网、DNA亲子鉴定等,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形式。虽然这些商品琳琅满目,用理论说明时也变得复杂多样,但是它们仍然都具有商品的二因素属性。
首先,它们能靠自己的自然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求,具有使用价值(通常具有多种使用价值)。飞机能够满足人们的远距离出行、运输大宗货物、快速救援等需求;电脑能够满足人们进行信息交流、文字处理和软件编辑等一系列的需求……
其次,它们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但具有交换价值,而且也有价值,都是凝结在飞机或者电脑上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这一点上,飞机与电脑是无差别的。电脑与飞机相比,外表的差异很大,但是不管制造飞机和电脑在时间上、工序上,以及工人数量上存在多大差距,决定它们价值量的因素是一样的,那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每一个电脑新品、新型号的飞机或是其他商品推出时,它的价格都会很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价格几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为什么?
拿电脑来说吧,新产品上市前的研发过程消耗了大量的劳动时间,因此,它上市的价值不只表现生产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得加上研发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它的大量生产,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提高,工厂会改进生产工艺,来降低生产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由于产量的加大,平均分配到每一台电脑上的研发劳动时间也降低了,最后降低了“新商品”的价值量。因为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关系,表现到现实就是价格降低了。生产电脑的过程中,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提高,生产工艺改进等都属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力成反比的关系,表现到现实仍是价格降低。
P4-6
经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大到世界范围的金融风暴,小到每一份财富的获得和积累,经济时时处处都在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现如今,经济学不只是专业人士的研究对象,即使是普通人,要想顺应时代的变迁,洞悉财富的奥秘,读懂经济学也是必备的功课。
想要了解经济学,不能不读《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高峰,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百科全书,堪称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巨著,已被译为70多种文字出版,销量突破20亿册。它从资本的生产到资本的流通,深刻揭示了资本运行的基本原理,展现了资本的本质和力量,全面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
一切解读经济现象的经济学专著乍看上去都晦涩难懂,高不可攀,以至于令许多人望而却步,《资本论》也不能例外。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取了更为直观的图文呈现手法,引入“图说”理念,推出《图说资本论》一书,以便读者能够快速获取大量信息。
本书撷取了《资本论》的精华部分,在秉承原著观点的基础上,以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商品为例,配以大量的解析图表、示意图以及原理图等,更加真实、直观、全面地将经济学的各种观点和理论呈现在读者面前。涉及的内容有商品和货币、剩余价值的产生、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资本的积累、资本形态和资本周转、社会总资本的生产和流通、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和利润率,以及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和利润、生息资本和信用等。
编者力图通过全新的视角、精练简洁的文字、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版式设计等多种元素有机结合,全方位、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这部经济学巨著,帮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掌握经济学原理,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经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