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后分析美学有关艺术界的问题所提出的一个极有特点的观念的中国式的理论回应。自美国哲学家丹托“艺术界”理论问世之后,有关何谓艺术的讨论便转向了艺术界体制、理论、批评和行为者的分析。换言之,何为艺术并不简单地取决于艺术品本身的特质,而是更多地依赖于艺术界中的各种体制性因素和行为者如何赋予物品以艺术品的“资格”。作者不仅分析艺术界理论本身,也力图解析出它的现代性意义及其对美学发展的影响,从中透露出对美学理论未来发展可能性的某种判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艺术界理论建构及其现代意义/审美现代性研究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作者 | 殷曼楟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对后分析美学有关艺术界的问题所提出的一个极有特点的观念的中国式的理论回应。自美国哲学家丹托“艺术界”理论问世之后,有关何谓艺术的讨论便转向了艺术界体制、理论、批评和行为者的分析。换言之,何为艺术并不简单地取决于艺术品本身的特质,而是更多地依赖于艺术界中的各种体制性因素和行为者如何赋予物品以艺术品的“资格”。作者不仅分析艺术界理论本身,也力图解析出它的现代性意义及其对美学发展的影响,从中透露出对美学理论未来发展可能性的某种判断。 内容推荐 现代艺术界的兴起是审美现代性问题中一个重要的维度。它随着行为艺术、现成物艺术等后现代艺术的兴起而浮现,并在对作品何以被承认为艺术的思考中日益明晰。这意味着当前的艺术研究不再局限于艺术品本身,而扩展至艺术实践所发生的现实语境,它的体制结构及其与艺术家的复杂关系。本书采用跨学科视野,从后分析美学家丹托、迪基的艺术界理论入手,与文化社会学领域的最新成果相结合。本书作者认为,艺术界理论的出现不仅带来了后分析美学在当代的转向,它也预示着从艺术界各节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反思艺术观念本身的新方式。并且,艺术界现代意义的核心在于其弱体制性特征,它使我们在直面艺术界体制规定性的同时,也不会忽视个人主体性的活力。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美学视域的超越——“艺术界”理论 第一章 艺术品资格问题的出现 一 “艺术是什么”与现代美学体系的形成 二 对“本质”的颠覆 三 复兴还是重构? 第二章 丹托与“艺术界”理论 一 艺术识别及命名 二 阐释——变形的中介 三 理论的氛围 第三章 艺术的体制理论 一 艺术品的关系属性 二 艺术品的“类别意义”及其悬搁价值的立场 三 “授权”与艺术体制特性 四 艺术界框架与惯例 第四章 当代艺术哲学:从内结构到外结构 一 卡罗尔的辨别艺术观与外结构转向 二 当代美学的新特征 三 作为新范式的艺术界理论 第二部分 艺术观念的生产与再生产 第五章 作为关系网络的艺术界 一 艺术界理论新的机遇 二 作为关系网络的艺术界 第六章 论艺术界的合作协商及其惯例机制 一 艺术观念与艺术界惯例 二 惯例合作机制及艺术界结构 三 艺术机构及惯例的生产与再生产 第七章 艺术界的冲突与区分机制 一 艺术观念作为象征性边界 二 文化分层——被隐蔽的权力结构 三 权威的争夺 第八章 艺术界的声誉与信仰机制 一 声誉的生产 二 信仰的生产 三 声誉与信仰的再生产机制 第九章 命名 一 语言的魔力 二 命名的社会属性 第三部分 作为弱体制的艺术界 第十章 美学与文化社会学的交融——对艺术界的一种弱体制性解读 一 弱体制性与艺术界 二 弱体制性与艺术 第十一章 艺术界体制及其自反性 一 艺术界体制的形成 二 艺术界体制的自反性 第十二章 现代性视野中艺术家及其艺术体制 一 有关艺术家的两种想象 二 体制与个人的张力关系 三 创造性实现的条件 四 艺术家身份的双重性 参考文献 人物译名对照表 词汇译名对照表 后记 |
随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