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在文学上的足迹为关照中心,以人学与文学的切人点为立论角度,运用哲学、文学、史学、人类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将理论分析与文本个案研究相结合,解析人的主体意识发展的历程,进而推演出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与文学的关系。本书还提出了“人的主体意识发展的两次质的飞跃”及“原始社会人的主体意识从无到有”的理论,这一突破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它将拓宽文学研究的视野,进而为进行文学、史学和哲学的交叉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与先秦文学 |
分类 | |
作者 | 王曰美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以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在文学上的足迹为关照中心,以人学与文学的切人点为立论角度,运用哲学、文学、史学、人类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将理论分析与文本个案研究相结合,解析人的主体意识发展的历程,进而推演出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与文学的关系。本书还提出了“人的主体意识发展的两次质的飞跃”及“原始社会人的主体意识从无到有”的理论,这一突破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它将拓宽文学研究的视野,进而为进行文学、史学和哲学的交叉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内容推荐 人的发展决定着文学的发展。人的主体意识的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会带来璀璨辉煌的文学繁荣景象。第一次飞跃,人从自然界中剥离出来,有了真正的“类意识”,以周公为首的统治阶级创造出了那个时期地球上的文明高峰——礼乐文化;第二次飞跃,个体从群体中剥离出来,人类有了真正的个体意识,先秦文学随之出现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之热烈局面。 目录 绪论 一 “人”的含义及作为本书研究对象的“人”的界定 二 人的主体意识的界定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 基本思路 第一章 混沌的世界 第一节 原始社会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历程 一 人的主体意识从无到有 二 作为群体主体意识的第一个形式——图腾崇拜 三 自然主体转变为社会主体,个体主体意识开始萌芽 第二节 原始社会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在文学上的表现 一 神话 (一)始祖神话 (二)洪水神话 (三)造人神话 (四)射日神话 二 诗歌 (一)原始诗歌 (二)《诗经》 第二章 礼治的社会——人的“类”意识的觉醒与确立 第一节 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 一 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 文化形态的变化 三 道德伦理规范的建立 第二节 “类”意识在文学中的体现 一 《诗经》 (一)祖先崇拜表明了人类主体性地位的觉醒 (二)忧患意识是人的“类意识”更高层面的表现 (三)礼制文明的形成标志着人的“类意识”的最终确立 二 周代散文 (一)《尚书》 (二)《左传》 第三章 “礼崩乐坏”的“乱”世——个体意识的觉醒与张扬 第一节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化 一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二 新型生产关系的建立 三 周礼的“崩坏” 四 民本思想的勃兴 第二节 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与张扬 一 士的崛起 二 诸子个体意识之张扬及其在文学上的体现 (一)孔子与《论语》 (二)孟子其人其文 (三)荀子其人其文 (四)韩非其人其文 (五)庄子其人其文 (六)屈原其人其诗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