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邀请了国际儿童文学界顶级专家学者,以及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等组织的负责人,共同来选择、推荐、鉴别世界各地的一流儿童文学精品:同时又由国内资深翻译专家共同来翻译、鉴赏、导读世界各地的一流儿童文学力作。试图以有别于其他外国儿童文学译介丛书的新格局、新品质、新体例,为广大少年儿童和读者朋友提供一个走进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的全新视野。
本书通过插班生丽贝卡·梅森的眼睛为读者展现了英国一所寄宿女中——特莱比松学校的学生生活。此书讲述的是丽贝卡刚转到特莱比松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所发生的事情,每个学期都以一个冲突为主线,层层推进,最终达到高潮。
《丽贝卡在新学校》通过插班生丽贝卡·梅森的眼睛为读者展现了英国一所寄宿女中——特莱比松学校的学生生活。此书讲述的是丽贝卡刚转到特莱比松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所发生的事情,每个学期都以一个冲突为主线,层层推进,最终达到高潮。
作者安妮·狄格比是一位细腻的女作家,她笔下的校园生活,不会笼统地覆盖到方方面面,她喜欢选择一两件在学生之间常见的小事,来刻画女孩子丰富多变的表情下隐秘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及那些表情和心理折射出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通过这些描写和刻画,她事实上毫不吝啬地表彰了那些诚恳好学、主持正义、敢于同邪恶势力抗争的少女,同时也对那些名利熏心、狂妄骄横、欺世盗名的丑恶行为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特莱比松”系列共有14部作品,自1978年陆续推出,风靡一时。丽贝卡在特莱比松的第一学期的故事有不少中国读者珍藏至今。本书此次加入了《特莱出松的第二学期》,使得故事更为完整人物形象从而也更加丰富饱满。
一 到寄宿学校去
“希望你的第一个学期过得顺利,丽贝卡。试试吧,你要高高兴兴的。”
“要记住,这次上学对你来说是个好机会。你很快就会认识新朋友的。”
“好的,妈妈。我记住了,爸爸。”
丽贝卡的声音很平静。这是一个星期二的早晨,丽贝卡的行李箱已经装到行李车上,她的手提行李也已经放在过道头上一个空包厢的行李架上。她有意避开了专门给新生们留出来的车厢。
这时候丽贝卡正站在车厢过道上,把身子探出窗外,她的爸爸妈妈正在下面的站台上和她吻别。
“再见!”
列车开动了,爸爸妈妈向后退了退。他们的女儿看上去多么小啊,差不多被崭新的校服披风整个罩住了,只有一只胳膊从披风下面伸出来向他们挥动。微风吹着她的金发,飘在她的脸上。
丽贝卡觉得在站台上给女儿们送行的人们都那么神气,和他们相比,自己的爸爸妈妈却显得又矮又胖,那么不起眼。
“我希望你们喜欢那里……”丽贝卡用嘶哑的声音喊着。她用手背把头发从眼睛上撩开,同时擦掉了眼泪。
“我们一定回英国来过圣诞节,”妈妈喊着说,“我们会团聚的。给我们写信啊!”
“你给学校的杂志写点文章吧!”爸爸大声叫着。
丽贝卡使劲挥着手。站台好像迅速向后滑去,爸爸妈妈的身影越来越小了。她觉得过去的生活也在滑走,多么可怕的感觉啊!
“快把头缩进来!”
丽贝卡没有听见,还是一个劲地挥手。她使劲儿探出身子,这会儿还能看到站台那儿的爸爸妈妈,不过他们已经像针尖那么小了。他们离得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消失了。
“你聋了吗?”
这时有人从后面抓住她的深蓝色披风,把她拉了进来,然后用手指头扳着窗子的金属边往上一拉,把窗子砰地关上了。
“你不认字吗?你不能把头伸到窗子外面去。”那声音说。
丽贝卡满眼是泪,没有看清这个人,只知道这是个穿格子外套的女孩子。丽贝卡只觉得这个女孩子既不是不列颠铁路的,也和特莱比松学校没有关系。现在她正背对着丽贝卡,弯腰去拎放在车厢过道上的黑色大皮包。
“管好你自己的事吧!”丽贝卡又生气又伤心地说。
那个女孩子拎着皮包站起来,转过身面对着丽贝卡。她那对褐色的眼睛眯成了吓人的两道缝。她有一副居高临下、非常引入注目的外表,她的头发又黑又长,像波浪一样,瘦削的脸上有一个鹰钩鼻子。她像座塔似的站在丽贝卡面前,因为她几乎已经是个大人了,个子很高。而且苗条。她敞开裁剪精细的粗呢外套,外套里面是蓝色的裙子,奶油色的衬衣,条纹领带,还有一件藏青色的“V”字领背心,很气派。这是特莱比松学校的冬季制服,丽贝卡也穿着和这一样的制服,不过六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冬季外套来代替正规的蓝色披风,这个女孩子不用说就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你跟我说什么了吗?”
丽贝卡垂着头,窘得两颊发热。站在这个高个子女孩面前,她觉得自己十分渺小,甚至有点儿自卑。
“对不起,我失礼了。”
“你叫什么名字?”这个女孩子问。
“丽贝卡·梅森。” “以前没出门上过学吧?”
“没有。”
“那么你听说过级长吗?”
丽贝卡更加垂头丧气了。
“你要知道,我既是级长又是学校的干事。我叫伊丽莎白·爱克斯顿。要是你不生气,我还得告诉你,如果你想在特莱比松呆下去,最好先学点礼貌。”
“伊丽莎白!”这时走廊另一头一个女孩子喊了一声。她个子也很高,看上去也像大人一样,她的校服外面套着一件驼毛外套,“快来,我在餐车找了张空桌子!”
伊丽莎白把那个装得鼓鼓囊囊、像医生的工具包一样的黑皮包紧紧地夹在腋下,就好像里面装着很重要的东西一样。
“好的,艾玛。来啦!”
她头也没回,顺着晃荡的车厢过道走了。
丽贝卡想:“以前在哪里听到过爱克斯顿这个名字呢?她那个黑皮包里装的是什么呢?还有,她说的‘学校干事’又是什么意思?”其实丽贝卡对这些并不十分感兴趣。她转过身把前额紧贴在过道窗子冰凉的玻璃上,看着相邻的轨道飞快向后闪去。
这多多少少是个不祥的预兆,一上火车就顶撞了级长,要想在特莱比松呆下去,看来非学点礼貌不可了。“真是个倒霉的寄宿学校!”丽贝卡狠狠地想。她不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沙特阿拉伯去——现在爸爸被公司调到那里去了——而且她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去。如果她还能留在伦敦,留在她的走读学校就好了!
“只要公司付钱,我们就要让丽贝卡上最好的学校。”梅森先生对他的妻子说。虽然他被职务升迁的消息和女儿上寄宿学校的学费搅得晕头转向,但还是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特莱比松学校倒是很有名气的。那里培养过音乐家、艺术家、小说家等等,只要她本人有天分,特莱比松那样的地方是会把她培养出来的。”
“而且学校在海边上。可惜我们那时没能上得起这样的学校。”梅森太太点点头说,心里有一点点遗憾,“这是丽贝卡一生中的好机会,我相信她一定能充分利用这个机会。”
丽贝卡很想长大以后当个作家,她在诗歌和作文比赛中还得过奖呢。她要去的新学校每学期会出版一份杂志,叫《特莱比松杂志》,她看到的那一份是和她的入学通知书一起寄给爸爸妈妈的。那看着真是激动人心,不仅是因为杂志很厚、装帧很精美,就像正式出版的杂志一样,而且里面的内容也很有意思,那些文章和美术作品都是学校的女孩子们自己创作的。
“看看这上面都说了些什么。”爸爸说着,从学校通知书背面的袋子里取出《校长暑期通信》和一叠文件。他念了通信上的一段,“长期以来特莱比松学校已经形成了一个传统,凡是有资格担任本校《特莱比松杂志》的编辑的女孩子,必有能力继续为自己开辟发展未来职业的光辉道路。我们深信,上一年担任本刊编辑而现已在一家全国性著名报社任职的玛丽·格林将证明这一传统绝无例外。”
丽贝卡站在车厢的走廊里,突然想起曾在哪里听到过爱克斯顿这个名字。不是有个大名鼎鼎的商界大亨叫弗雷德·爱克斯顿吗?他的公司正在不断吞并小公司。同校刊一起寄来的那篇通信不也谈到了他的一些事儿吗?
“直到最近,由于印刷和纸张费用上涨,我们的《特莱比松杂志》曾经不得已从过去每学期出版一次改为每年出版一次。但多蒙一位家长——弗雷德·爱克斯顿先生的慷慨资助,我们的杂志才能又恢复到每学期出版一次,保持住了五十年来的老传统。我们对弗雷德·爱克斯顿先生深为感激。”
丽贝卡想起,爸爸看到这里嘿嘿地笑起来。 “什么,弗雷德·爱克斯顿?我真高兴看到他把不义之财用到了正经的地方。”接着爸爸拉着丽贝卡的手说,“谁知道呢?贝琪,说不定有一天你也能成为那个杂志的编辑呢。”
但这种事并不能让丽贝卡对特莱比松充满热情。这会儿她看着眼前飞驰而过的伦敦西部的一座座工厂和一幢幢楼房,看着九月的早晨阴沉的灰色天空,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很想家。
P1-7
生命需要力量、美丽与灯火
——《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总序
今日世界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新媒体文化——互联网、电子邮件、电视、电影、博客、播客、手机、音像、网络游戏、数码照片等,虽然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便,但阅读却依然显得重要。时光雕刻经典,阅读塑造人生。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尤其是经典文学的阅读。
人们需要文学,如同在生存中需要新鲜的空气和清澈的甘泉。我们相信文学的力量与美丽,如同我们相信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德国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这样描述文学的美丽:文学是这样一种景观,它在大地与天空之间创造了崭新的诗意的世界,创造了诗意生存的生命。中国文学家鲁迅对文学的理解更为透彻,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文学是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是的,文学正是给我们生命以力量和美丽的瑰宝,是永远照耀我们精神领空的灯火。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需要力量、美丽与灯火,在于人类的本真生存方式总是要寻求诗意的栖居。
《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以下简称《典藏书系》)正是守望我们精神生命诗意栖居的绿洲与灯火。《典藏书系》邀请了国际儿童文学界顶级专家学者,以及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等组织的负责人,共同来选择、推荐、鉴别世界各地的一流儿童文学精品:同时又由国内资深翻译专家共同来翻译、鉴赏、导读世界各地的一流儿童文学力作。我们试图以有别于其他外国儿童文学译介丛书的新格局、新品质、新体例,为广大少年儿童和读者朋友提供一个走进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的全新视野。
根据新世纪全球儿童文学的发展走向与阅读趋势。《典藏书系》首先关注那些获得过国际性儿童文学大奖的作品,这包括国际安徒生奖、纽伯瑞奖、卡耐基奖等。国际大奖是一个重要的评价尺度,是界定作品质量的一种跨文化国际认同。同时,《典藏书系》也将目光对准时代性、先锋性、可读性很强的“现代经典”。当然,《典藏书系》自然也将收入那些历久弥新的传统经典。我们希望,通过国际大奖、现代经典、传统经典的有机整合。真正呈现出一个具有经典性、丰富性、包容性、时代性的全球儿童文学大格局、大视野,在充分享受包括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幻想文学等不同体裁,博爱、成长、自然、幻想等不同艺术母题,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不同流派,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等不同语种译本的深度阅读体验中,寻找到契合本心的诗意栖居,实现与世界儿童文学大师们跨越时空的心灵际会,鼓舞精神生命昂立向上。在这个意义上,提供经典,解析经典,建立自己的经典体系是我们最大的愿景。
童心总是相通的,儿童文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文学。儿童文学的终极目标在于为人类打下良好的人性基础。文学的力量与美丽是滋润亿万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甘露,是导引人性向善、生命向上的灯火。愿这套集中了全球儿童文学大师们的智慧和心血,集中了把最美的东西奉献给下一代的人类美好愿景的书系,带给亿万少年儿童和读者朋友阅读的乐趣、情趣与理趣,愿你们的青春和生命更加美丽,更有力量。
《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顾问委员会
2007年9月18日
安妮·狄格比不愧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她对这群少女的描写非常细腻,笔触也很深刻。她善于刻画女孩子丰富多变的表情下隐秘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及这些表情和心理所折射出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书中的女孩子真实生动,仿佛她们就站在读者面前,让人能看到她们的模样,听到她们内心的独白。
——张海迪
买了这本书以后,我已经看了不下三遍。我真的很喜欢这本书,我现在正在努力收集齐整个“特莱比松”系列。
——亚马逊英围站顾客
年轻的丽贝卡在她的寄宿学校的那些经历一定会让你终生难忘。
——亚马逊英国站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