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上海老房子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娄承浩//薛顺生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没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新盖建筑再多,也是苍白的。老房子是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上海,不能没有老房子,就如不能没有历史文化那样。

本书稿通过介绍一百余处上海老房子,从传统民居、里弄住宅、花园洋房和大楼公寓四个部分,力图反映上海经典老房子的悠久历史、建筑风貌和人文故事。每处建筑还配有数张图片,使读者有直观的感觉。

内容推荐

上海老房子随着城市的辟路、建地铁、造桥、盖新楼、造商场等一批批消失了,存下的老房子越来越少了。物以稀为贵,老房子正因为少,价格一直飙升,十年前的一幢破旧花园洋房只值几百万元,现在几千万元也成了抢手货。老房子的价值不局限在值钱,更重要的是由供人们使用的实物,转化成为使用物和文物双重性质的物品。老房子的不可复制和唯一性,比它还尚能使用更有价值,它承载着历来的各种信息,是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见证,是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新闻的见证。没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新盖建筑再多,也是苍白的。老房子是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上海,不能没有老房子,就如不能没有历史文化那样。我们每个市民都应该关注它,爱护它。

目录

序言

传统民居

01.九间楼

02.兰瑞堂

03.解元厅

04.南春华堂

05.葆素堂

06.书隐楼

07.潜研堂

08.马术目伯故居

09.史量才故居

10.费骅宅

11.张氏雕花厅

12.张闻天故居

13.朱学范故居

14.黄炎培故居

15.傅雷故居

16.苏局仙故居

17.程十发祖居

18.高行杨宅

19.高行喻宅

20.高桥蔡宅

21.高桥仰贤堂

22.朱家角课植园

23.陈闺春住宅

24.新场老茶馆

25.元利当铺

里弄住宅

01.斯文里

02.吉庆里12号

03.景云里

04.业广里

05.渔阳里6号

06.兴业路76号

07.太仓路127号

08.辅德里

09.成都北路899号

10.安义路63号

11.茂名北路120弄7号

12.西成里

13.朱衣里4号

14.龙门邨

15.步高里

16.建业里

17.四明邨

18.慎成里66号

19.多福里21号

20.尚贤坊

21.万宜坊

22.淮海坊

23.复兴坊

24.沁园邨

25.金谷邨

26.静安别墅

27.长乐邨

28.陕南邨

花园洋房

01.刘吉生住宅

02.白崇禧住宅

03.宋子文住宅

04.郭氏兄弟住宅

05.马勒住宅

06.嘉道理住宅

07.马歇尔公馆

08.马立斯花园

09.华特住宅

10.沙逊别墅

11.正广和洋行大班住宅

12.丁贵堂住宅

13.陈楚湘住宅

14.朱敏堂住宅

15.郭棣活住宅

16.何东住宅

17.连战老宅

18.吴同文住宅

19.姚有德住宅

20.董建华住宅

21.盛宣怀住宅

22.杜月笙公馆

23.贝松荪住宅

24.严同春住宅

25.伦顿住宅

26.吴国桢私邸

27.朱斗文住宅

大楼公寓

01.永业大楼

02.淮海大楼

03.上海大厦

04.河滨大楼

05.浦西大楼

06.北川公寓

07.枕流公寓

08.西园公寓

09.常德公寓

10.达华公寓

11.华业公寓

12.武康大楼

13.峻岭公寓

14.衡山饭店

15.福州大厦

16.沙逊大厦

17.漂阳大楼

18.海宁大楼

19.大桥大楼

20.长春公寓

21.泰兴大楼

22.花园公寓

23.泰山大楼

24.高安公寓

试读章节

01.九闻楼

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1562-1633)出生在松江府上海县乔家浜畔的九间楼。九间楼位于黄浦区老城厢小东门乔家路234-244号,坐东朝西,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因上下两层楼各有屋九间而得名。

徐光启二十岁时考中秀才,两年后在广东教书时,在教堂里结识了意大利人郭居静,并对天主教产生新鲜感。1600年(万历二十八年),徐光启在南京遇见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介绍了西方的天文、历史、算学、水利等知识,使他产生了兴趣。后来,徐光启加入了天主教,还邀请郭居静来上海传教,他当时寓居九间楼三天。第二年,徐光启在住宅西旁设立一间进行宗教活动的小堂,委托郭居静主持堂务。此即上海最早的天主教堂。

徐光启1604年中进士后,在京做官,但是他坚持学习欧洲数学,合译有《几何原本》,还很挂念上海这块哺育他长大成人的土地。1607年,跟随他进京居住的父亲去世,他扶父柩南归,回籍守制。1609年,因朝政混乱,徐光启落职闲居家园,回到上海的九间楼,花了二十年时间潜心研究农学,著成六十卷、七十多万字的《农政全书》。

明代上海老城厢流传着一句民谚“潘半城,徐一角”,意思是指建造豫园的潘允端,私人园林气势浩大,几乎占了半个城;而官比潘允端大的徐光启(曾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相当于朝廷宰相)却只僻处一只角。徐光启故居当然不可能仅有房九间,不过,有的文章说有十三进,这也不可信,按当时官吏建房规定最大只能九进。但是确有史料证实,徐光启“家庭因丧葬等事,负债颇重,家人营农事,瞻家斗”。学者张溥曾到过徐光启寓所,见他在案前奋笔疾书,房间仅一丈见方,除书桌、书柜、椅子外,墙角放着一张床,身边只有一位老仆帮他做些杂活。张溥见此情景,非常感动,连叹“百闻不如一见”。徐光启“通籍四十年,家庐不改”,清廉治学,极为难得。潘家虽然衣锦回乡,荣华富贵,但是后来很快败落了,“潘半城”成了“潘一角”。而徐光启身居一角简楼,却使天主教事业日趋兴旺,教堂、教会学校和医院纷纷建起,学术著作等身,“徐一角”成了“徐半城”,徐光启还造就了徐家汇。

抗日战争时期,九问楼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了两间,留存的仅七间,建筑面积685平方米。解放后,九间楼尚有残留的斗拱、格扇等,因房屋几经修缮已失去原貌,但是房屋的梁柱还是明代的原物。

既简易又陈旧的九间楼只是徐光启故居留存的遗物,它是两袖清风、功绩卓越的一代名臣和一代科学家徐光启的历史写照。1983年11月7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在徐光启逝世三百五十周年时,特地在他故居前竖立“明徐光启故居”石碑,以示纪念。

02.兰瑞堂

“兰瑞堂”是清代书法家、工部尚书张祥河为朱椿宅屋所题匾额,现已毁。朱椿系娄县人,据史书记载,娄县为古县名,隶属松江府,县治在今松江区城西。朱椿曾任浙江金华知府、广西按察使、云南布政使、江西巡抚等官职。

朱宅原在松江县城中山西路444号包家桥东首,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风格简朴,属松江一大户人家,清初为朱椿所购。建筑为五开间七架梁,部分柱、梁以楠木为材,民间俗称“楠木厅”。厅堂的柱、梁用料粗大,月梁制作流畅简洁,五架梁与三架梁以及童柱之间以荷叶墩衬托,椽子用料也较大。柱础,石■以青石制成,柱础形式为覆盆式,其上置以靴形石硕。前檐石硕,一种为八棱瓜形,一种为八棱靴形。原建筑平面布局坐北朝南,共四进,宅东设避弄,供侍从轿夫通行之用。第一进是门埭房,五开间作为门房和轿厅之用;抗日战争时期因拓宽马路被拆掉。第二进即是兰瑞堂,又称“朱家厅”,坐北面南,厅堂宽大,正中为正厅,两侧为次间,厅前设翻轩廊檐,设十扇落地长窗。第三进为庭堂,两侧各有耳房,设六扇落地长窗;楼上设住房五间,有走廊连通。第四进为佣人房及堆放杂物库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朱宅大部分已废圮,尚存厅堂、仪门和后楼。1984年松江城区大改造时,将朱宅残屋迁移到松江区中山东路235号方塔园内。

方塔园内按原貌移植的朱宅主要是兰瑞堂,1990年辟为“明朱舜水纪念堂”,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所书“存古映今”四个大字高悬于该堂对面大门上方。朱舜水(名之瑜)是明浙江余姚人,九岁丧父后寄宿在松江拓林担任总兵的大哥朱启明处。清兵入关南下江浙,朱舜水为抗清而远走各地,最后流浪日本。在日本二十二年致力中日友好,讲授中国文化,为日本培养许多栋梁之材,受到日本朝野的尊敬。朱舜水史学研究顿深,日本编纂《大日本史》时特邀他参与。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八十三岁时病逝于日本长崎。

1985年7月,兰瑞堂被列为松江县(今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03.解元厅

闵行区七宝镇北大街徐家弄内,至今还保存着名为“解元厅”的古宅。解元厅建于明代,是明朝官员吕克孝的住宅。吕克孝字公源,青浦县七宝镇(今属闵行区)人,生于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他赴南京应天府参加乡试,在数千名应考者中崭露头角,获得第一名举人(即解元)。说来也巧,与他同龄的上海县人徐光启也恰恰在这一年乡试中夺得北京顺天府解元。于是,“松郡两解元”名噪南北,一时成为佳话。

吕克孝在仕途上并不因为中了举人后就一帆风顺。他屡次进京考进士但每次都落第,因此只好在家乡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二十年间,他对仕途失去信心,以诗文和书法为兴趣,与徐光启、董其昌等人结成知交。吕克孝五十六岁时为生活所迫,前往苏北如皋任县学教谕之职,受到县令李廷才的赏识,委托他纂修《如皋县志》。万历末年,吕克孝进京,在国子监当助教,后来在工部任职,由于他大力支持东林党人,不久升为工部郎中。1624年(天启四年)阉党掌握朝廷大权后,开始清洗东林党人,吕克孝也受到牵连,被罢官遣回家乡。他晚年贫穷忧愤,加上老病,1627年秋死于七宝,时年六十六岁。吕克孝为人正直,是七宝历史上值得称赞的人物,他撰写的二十多首诗至今仍旧流传着。上海博物馆还收藏着他的一幅手迹,书法清丽道劲。

吕克孝住宅因父亲吕锦曾经当过金华府通判,他本人则官至正五品工部郎中,故建筑气势非同一般。徐家弄内普通住宅一般都是穿斗式构架结构,唯有吕宅采用抬梁式构架结构。四百多年来,七宝古镇的变迁及吕克孝的坎坷命运,使得这座曾经显耀的住宅逐渐废圮,被四周的民居所裹夹包围。如今保存下来的是吕克孝住宅的厅堂,故俗称“解元厅”。该厅现存房屋三间,面南而筑,虽然面积仅有133平方米,但是所选用的材料是楠木,用料厚重,梁、椽、柱等木构件上雕刻粗犷,仍然保留着明代的形式。1989年,解元厅被列为上海县(今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七宝古镇老街全面修复改造,解元厅作为该镇目前最古老的历史建筑,有幸得到了妥善保护,成为古镇的骄傲。

P2-7

序言

我在老房子里出生,又在老房子里长大。虽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分配到新工房离开了老房子,但是由于我在建筑设计院工作,依然经常与修建老房子的图纸打交道,退休后至今仍在本单位技术中心参与历史建筑保护的设计与研究。可以说,我这一辈子与老房子结了缘。

薛顺生先生比我年长,退休前在房屋修理部门工作,修缮老房子使他爱上了老房子。几十年来骑破了几辆自行车,冒着骄阳和风雨拍摄老房子照片,磨破嘴皮走访老房子里的人,积累了许多第一手的材料。

记得九十年代的有一天,他为刚买到的《上海近代建筑史稿》一书,打电话请我在书上签名。见面时他的谈吐中对上海老房子很感兴趣,于是书缘使我们两个情趣相投的人,结成了好朋友。十多年来,我们交流、磋商老房子的历史资料,先后合作出版有关上海老房子的书籍有九本。

这次上海辞书出版社邀请我们俩,参与该社《上海书系》系列丛书撰稿,写一本《上海老房子》。这是个好大的题目,上海老房子浩如烟海,时间跨度上下有千年,地域广度遍及现在上海的十八个区一个县。仅被政府列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单的老房子,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二处。还有一些如元利当铺等目前还没有列入保护名单的老房子,数量达数千处。我们的书稿因是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每本书的规模应该大致相仿,书稿篇幅有限,只能写个浓缩型版本。我们想通过一百余处上海老房子,从传统民居、里弄住宅、花园洋房和大楼公寓四个部分,力图反映上海老房子的悠久历史、建筑风貌和人文故事。

上海老房子犹如古董,有者放置一边,弃之又十分痛心。我在新昌路石库门里弄生活过,在广东路17号(今外滩3号)也工作过。在这些老房子里的日子里,总嫌老房子陈旧,设施破损,企盼着住新房子。现在住上新的商品房,坐在现代设计大厦新高楼里办公,又总是留恋老房子。喜新厌旧是一种心态,留恋过去也是一种心态。理智地说,新房子总的来说比老房子好,但是老房子依附的历史印记和精致的手工木雕、砖雕、石雕是新房子所缺乏的。也许对老房子的历史价值是无可非议的,对建筑的手艺还有不同看法。有人说,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什么都能造得出,老房子建筑工匠的手艺算什么。确实,现代科技能够造出老房子任何构配件,但是现代社会讲经济讲效益,不可能再回到我们祖先落后生产方式条件下,不计成本精雕细刻的社会,这就是现代社会为什么建筑装饰比不上古代建筑精致的原因。

现在,上海老房子随着城市的辟路、建地铁、造桥、盖新楼、造商场等一批批消失了,存下的老房子越来越少了。物以稀为贵,老房子正因为少,价格一直飙升,十年前的一幢破旧花园洋房只值几百万元,现在几千万元也成了抢手货。老房子的价值不局限在值钱,更重要的是由供人们使用的实物,转化成为使用物和文物双重性质的物品。老房子的不可复制和唯一性,比它还尚能使用更有价值,它承载着历来的各种信息,是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见证,是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新闻的见证。上海老房子是上海宝贵的历史遗产,我们每个市民都应该关注它,爱护它。

没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新盖建筑再多,也是苍白的。老房子是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上海,不能没有老房子,就如不能没有历史文化那样。值得我们欣慰的是上海市的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老房子,制定颁布了保护优秀历史建筑和风貌区的法律法规,拨出经费分期分批修缮老房子。最近华山路303弄16号的蔡元培故居经修缮后,恢复了蔡元培生前居住时的原貌。原中共松浦特委机关在山海关路387弄5号旧址的石库门建筑,正在平移施工。外滩源建筑群,也在全面清理修缮。世博会建设特地保留一部分老房子,将老厂房转换功能改成展览馆。上海老房子与上海新建筑一样,都是上海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本书编写时间急促,我们水平也有限,书稿有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出。本书在短时间内能顺利出版,我在此要感谢出版社领导和编辑刘大立老师的帮助,也要感谢薛顺生老先生七十多岁高龄还日夜赶稿件,按时完成了花园洋房和大楼公寓部分,还要感谢上海大学研究生陶祎珺同学协助做了本书的编务工作。

娄承浩

2008年10月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22: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