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是当代海外著名的华人女学者,以研治中国古典诗词而闻名。本书即以叶嘉莹为研究对象,在跨文化的视野中考察她的诗学理论、批评实践,揭示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中西融合特色以及叶嘉莹对中国诗学发展的贡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朱巧云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叶嘉莹是当代海外著名的华人女学者,以研治中国古典诗词而闻名。本书即以叶嘉莹为研究对象,在跨文化的视野中考察她的诗学理论、批评实践,揭示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中西融合特色以及叶嘉莹对中国诗学发展的贡献。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走近迦陵 第一节 自我放逐与诗意人生:叶嘉莹的经历和著述 第二节 “混沌之思”与启示意义:叶嘉莹的诗学理想与诗学研究价值 第三节 多重视角与拓展空间:研究现状及本书的选题依据 第四节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本书结构 第二章 对话诗学:叶嘉莹比较诗学理论 第一节 主要观点及诗学动因 一 异域之光,堪借照焉 二 “求同存异”、“择其需要而取之”、“中西融合” 三 “喧宾不可以夺主” 第二节 理论价值 一 有助于建立新文学批评体系 二 对中国文学、文论走向世界有积极的启示和理论意义 三 对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第三章 中西融合、自成体系:“兴发感动”说 第一节 “兴发感动”:创作缘起与动力 一 “兴发感动”的缘起 二 创作的基本动力 第二节 “兴发感动”之作用:诗歌本质与传承 一 诗歌的本质 二 伦理价值 三 感发生命,生生不已 四 “兴发感动之作用”提出的缘由 第三节 “能感之”、“能写之” 一 “能感之”与“能写之”的要素及其关系 二 赋比兴及其与西方理论的比较 三 批评的两种标准 第四章 历史和美学的批评:词的审美特质及其成因 第一节 词审美特质的追问 一 四类词之演进与词的审美特质 二 感性诗评的理性总结 三 词本体论的完善与词史的重构 第二节 女性主义的视角:词审美特质成因的分析 一 词的女性叙写 二 阐发研究的例证与词学研究的理论意识 第五章 古典诗词的阐发研究 第一节 客观、纯美论温词 二 安恬静穆的客观美 二 纯粹无意的形式美 三 解惑与误读 第二节 馨香不泯梦窗词 一 时空交错 二 感性修辞 三 正解与错释 第三节 诗歌阐发的其他例证 一 解读《古诗十九首》 二 李商隐研究的两种角度 第六章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词论家研究 第一节 常州词派新检讨 一 梳理传统与平行研究 二 庐山之外看庐山 三 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 王国维文学批评透视 一 王国维美学观念之影响研究 二 《(红楼梦)评论》之评论 三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分辨 四 “写境”、“造境”与“理想”、“写实”之分析 五 王国维“能出”、“能入”之说和西方游戏说之关系 六 王国维评词方式的西方观照 七 王国维文学批评研究评略 第七章 叶嘉莹中西融合的诗学研究渊源 第一节 心仪冥契王国维 一 叶嘉莹的“王国维情结” 二 王国维学术观点的启发 三 王国维批评方法的影响 第二节 受业师法顾羡季 一 师生情缘 二 顾随讲解方式的熏陶 第三节 漂洋过海时域异 一 台湾“现代风”潮流之影响 二 西方理论的直接影响 三 异域中的“根生”情怀 第八章 迦陵批评特色及诗学贡献 第一节 批评特色 一 “混沌之路”的探索 二 批评方法的多元化 三 主诚和认真 第二节 诗学贡献 一 对话中的超越:“兴发感动”说的创新意义 二 词学贡献 三 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笔者发表的相关论文 试论叶嘉莹中西比较诗学理论 故园千里隔休戚总相关 中国大陆叶嘉莹研究述评 附录二 叶嘉莹著述年表 一 论文 二 著作 附录三 中国大陆研究叶嘉莹论文目录 后记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