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文化关系史的意义,是具有两种基点文明代表性意义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中德文化交流是东西方文化内部的两种核心子文化的互动,即作为欧洲北方爻化的条顿文明与亚洲北方文化的华夏文明之间的交流。中德文化互动是主导性文化间的双向交流,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本书前半部分主要是作者关于中德文学、中德文化关系方面的随笔散文和书评,论述专业学者的精深研究;后半部分通过对中国德语文学前辈的个案触摸,以对前贤的“理解之同情”、“温情之敬意”接续学统,激励后人稳步向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中德文化关系评论集/中德文化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作者 | 叶隽 |
出版社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中德文化关系史的意义,是具有两种基点文明代表性意义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中德文化交流是东西方文化内部的两种核心子文化的互动,即作为欧洲北方爻化的条顿文明与亚洲北方文化的华夏文明之间的交流。中德文化互动是主导性文化间的双向交流,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本书前半部分主要是作者关于中德文学、中德文化关系方面的随笔散文和书评,论述专业学者的精深研究;后半部分通过对中国德语文学前辈的个案触摸,以对前贤的“理解之同情”、“温情之敬意”接续学统,激励后人稳步向前。 内容推荐 中德文化关系的本质是民族文化间的相互资鉴与为我所用! 仅有客观的“德风东渐”不行,现代中国更需要具备主观能动性的“筑渠引水”。外来资源是“水”,传播路径是“渠”。引水过程的顺利与否,端赖于中国的德国学研究与传播场域这条小渠的构筑与畅通程度。 本书前半部分主要是作者关于中德文学、中德文化关系方面的随笔散文和书评,论述专业学者的精深研究;后半部分通过对中国德语文学前辈的个案触摸,以对前贤的“理解之同情”、“温情之敬意”接续学统,激励后人稳步向前。 目录 第一辑 德风东渐(中德文化关系研究著作书评) “德风东渐”与“筑渠引水” 一种生成:文化互动与文化积累 1920年前后中德两国的四部畅销书 “拓荒之作”与“同情理解” ——读韩尼胥的《1860-1945年中国留德学生的历史和影响》 历史如何展向当代、流往未来? ——读《中国人留学德国教育》 国别文学汉译史的意义 ——读《德语文学汉译史考辨:晚清和民国时期》 中德学术关系之建构 ——读《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 在学术史、文学史双重视角中求解 ——读《中国文学在德国》 德国文学里的中国图景及其思想史意义 第二辑 学科前贤 花自飘零风尘中 ——念杨丙辰先生 清风送爽到天涯 ——念作为北大师长的欧尔克先生 先生百龄,乘风而去 ——送张威廉先生 20世纪上半期中国的“德国文学学科”历程: ——关于张成廉先生的历史记忆 出入高下穷烟霏 ——追念商承祖先生 先生书生,百年知命 ——20世纪50年代的冯至先生 冯至先生的德国文学史观 作为文学史家的冯至与王瑶 旁逸横出,筚路蓝缕 ——念刘大杰先生 凤去台空江自流 ——追念李长之先生 江流凤去人犹在 ——读李长之先生的两部小书 江山诗人情 ——作为德语文学研究者的陈铨 后记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