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形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动因——利益概念入手,着重从思想史、哲学及语言学等方面对利益及政治利益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人们从自己的生活环境出发,更好地认识政治现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政治是从社会中分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领域。那么,推动政治从社会中分化出来的原因是什么?政治生活为什么会不断发展变化?在政治领域中,为什么会呈现多样性?本书从形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动因——利益概念入手,着重从思想史、哲学及语言学等方面对利益及政治利益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人们从自己的生活环境出发,更好地认识政治现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序言
一 必然性和应然性政治理论
二 可能性政治理论
三 政治利益分析的逻辑
导论
第一章 西方知识史中利益概念的源流
一 利益概念在西方知识史上的萌芽
二 利益概念在西方知识史上的完善
三 经济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对利益概念的弱化
结论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中的利益概念
一 青年阶段
二 《家族》、《提纲》和《形态》阶段
三 1848—1852年的政治论文阶段
四 《资本论》和经济利益研究阶段
结论
第三章 利益是需要的生存性展开
一 利益概念的界定状况
二 马克思恩格斯对需要和利益关系的论述
三 需要生存性地展开为利益
结论
第四章 政治中的非理性
一 非理性的含义
二 非理性的形式
三 非理性的特征
结论
第五章 政治中的无意识、欲望和情感
一 政治无意识
二 政治欲望
三 政治情感
结论
第六章 建构的民族主义
一 政治性是民族主义的要素
二 民族主义在实践中的不可控性
三 民族主义可能导致极端政治形式
四 建构的民族主义的工具性
结论
第七章 利益概念的分析方法
一 可描述性、描述性与赋予过程
二 以主观和客观范畴分析利益概念的困难
三 直接分析利益概念所产生的问题
四 利益概念的能指和所指
结论
第八章 具体个人的内在可能性与利益概念
一 内在可能性中的非理性因素
二 理性参与非理性相互关系的模式
三 理性的局限与内在可能性的整体性
结论
第九章 利益概念的语言形式分析
一 具体个人
二 作为或者做
三 对象
四 环境
五 结果
六 语言形式
结论
第十章 利益分析方法
一 利益分析的状况
二 利益分析的性质
三 利益分析的特性
结论
第十一章 政治概念的利益分析
一 单方意志的表达
二 导向强制的可能性
三 政治的概念及其特点
结论
第十二章 政治利益分析
一 作为利益关系的集体
二 集体实践中产生和展开的政治
三 政治演化
结论
第十三章 斯宾诺莎的政治利益分析方法
一 利益人性论
二 政治利益分析
结论
第十四章 利益形态:权利
一 权利的观念
二 作为利益形态的权利
三 权利的一般发展
结论
第十五章 利益形态:权力
一 权力的观念
二 作为利益形态的权力
三 权力的一般发展
结论
第十六章 自然权力
一 自然权力
二 “三人决斗”假设
三 自然权力的两类情况
结论
第十七章 集权
一 集权的含义
二 帝国形式的集权
三 宪政形式的集权
结论
第十八章 权力和权利的关系:从斯宾诺莎、边沁到霍菲尔德
一 斯宾诺莎的权力和权利观
二 边沁的权力和权利观
三 霍菲尔德的权力和权利观
结论
第十九章 权力和权利的一般关系
一 权力和权利关系的一般性
二 自然、道德和法律层面上权力和权利的关系
三 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
结论
第二十章 个人政治权利与国家
一 个人利益
二 具体个人的政治权利
三 个人政治权利的逻辑
四 政治合法性
结论
第二十一章 个人政治权力与国家
一 主权
二 国家义务
三 职权悖论
四 革命权悖论
结论
总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