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呼兰河传》以成熟的艺术笔触,写出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萧红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为了增加一点地方色彩,它本身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呼兰河传(插图本)/童年故乡经典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萧红 |
出版社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呼兰河传》以成熟的艺术笔触,写出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萧红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为了增加一点地方色彩,它本身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内容推荐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 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试读章节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说: “今天好冷啊!地冻裂了。” 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刚一蒙亮,进了大车店,第一句话就向客栈掌柜的说: “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 等进了栈房,摘下狗皮帽子来,抽一袋烟之后,伸手去拿热馒头的时候,那伸出来的手在手背上有无数的裂口。 人的手被冻裂了。 卖豆腐的人清早起来沿着人家去叫卖,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盘贴在地上拿不起来了,被冻在地上了。 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太阳一出来,就在街上叫唤。他刚一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的快,他喊的声音也大。可是过不了一会,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在脚心上好像踏着一个鸡蛋似的,圆滚滚的。原来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了。他走起来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的滚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拣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他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 “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了霜了。这老头越走越慢,担心受怕,颤颤惊惊,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 小狗冻得夜夜的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 天再冷下去: 水缸被冻裂了; 井被冻住了; 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竟推不开门了。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到了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跑了两里路之后,马就冒汗了。再跑下去,这一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了。一直到太阳出来,进了栈房,那些马才停止了出汗。但是一停止了出汗,马毛立刻就上了霜。P005-007 序言 潜心阅读古代经典作品的机会越来越少,可是偶尔翻看《诗经》或者《庄子》,却总有怦然心动的感觉。古人笔下的文字,充满了对生命本真的描摹,因而显得鲜活有力。也许,那是因为他们更少身外琐碎之事的束缚,比今天的我们更具纯正的天性吧。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过这样一个天性纯正的阶段,可是童年稍纵即逝,于是常常化为我们成人之后思之念之的对象,它像故乡一样,越想念越向往。历史上无数诗人写过思乡的文字,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白居易“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其实,无论是对童年美好的回忆,还是对故乡深切的思念,都是对逝去时光的追怀,亦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童年、故乡,它们早已经不是原本所指,童年即故乡,故乡即童年,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心灵家园,承载了太多原本不具有的意义。 童年,是一个人时间上的“根”;故乡,是一个人空间上的“根”。寻“根”之作,常常是作家最投入心力的作品,他们用饱含深情的笔,营造着与现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寄托着自己的理想,这是一个现代人在精神上寻找“回家”的路。就像林海音在《城南旧事》出版后记中表白的:“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物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这样的文本,有着独立于作家现世生存环境的脱俗气质,常常直抵心扉,令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因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也藏着一个象征着美好的童年,这就好比见月思乡,“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每念及此,总觉得若能够甄选一些以童年和故乡为母题的优秀作品加以出版,当是美事一桩。因为不同作者总有不同的视角,看看他们笔下的世界,也许会让我们有更多的体悟。于是想到了“童年·故乡经典书系”这样一个丛书标题,我们将遴选古今中外名家关于童年、故乡题材的精品佳作,期望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搭建一座属于作家也属于读者的精神家园。 如若广大读者能够开卷有益,抚今追昔,温“故”知新,我们的美好愿望也就实现了。 编者 2009年2月 书评(媒体评论) 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茅盾 《呼兰河传》以更加成熟的艺术笔触,写出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萧红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为了增加一点地方色彩,它本身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