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之一《历代帝王在宁夏》追述了历史上自黄帝以来在宁夏有过巡视、祭祀、驻跸、征战等经历的帝王,包括与宋、辽、金对峙近二百年的西夏十代皇帝,曾在宁夏行施过皇权、有过重大作为的忽必烈之子安西王忙哥剌、朱元璋之子朱栴。史料运用,注重典籍与考古史料结合,也参考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在内容主要表现历代帝王在宁夏的经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历代帝王在宁夏/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薛正昌 |
出版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之一《历代帝王在宁夏》追述了历史上自黄帝以来在宁夏有过巡视、祭祀、驻跸、征战等经历的帝王,包括与宋、辽、金对峙近二百年的西夏十代皇帝,曾在宁夏行施过皇权、有过重大作为的忽必烈之子安西王忙哥剌、朱元璋之子朱栴。史料运用,注重典籍与考古史料结合,也参考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在内容主要表现历代帝王在宁夏的经历。 内容推荐 当我们追溯宁夏的历史时,这些曾经与宁夏历史进程相关的历代帝王,就如同一座座雕像伴随着时代走进丰富多彩的宁夏地方历史文化时空,走进我们绵延不绝的视野中:人文始祖黄帝,战国时期秦国的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两汉时期的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第二次统一全国的隋文帝,唐太宗李世民、唐肃宗李亨,蒙元时期的成吉思汗、忽必烈,亲征噶尔丹在宁夏的康熙皇帝,等等。 这些帝王们的活动经历跨越了数千年的时空,折射的是丰富多彩的大历史和大文化的来龙去脉。宁夏的历史地理位置特殊,这些帝王们在宁夏的经历,其过程并非仅仅和宁夏,更和当时中原政权的整个社会大背景密切相关。因而,展示这些有作为的帝王们在宁夏的经历,不但是对宁夏历史文化走向的直接而深层次的了解,在某种程度上对当时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特殊经历同样有着解读的作用。 目录 序 引言 历史时空的浓缩 第一章 轩辕黄帝登鸡头山(六盘山) 第二章 周穆王与宁夏 第三章 周宣王与宁夏 第四章 秦惠文王与宁夏早期县制 第五章 秦昭襄王与宁夏战国秦长城 第六章 秦始皇过鸡头山 第七章 汉武帝六巡宁夏 第八章刘秀亲征在高平 第九章 隋文帝在固原 第十章 唐太宗灵州会“百王” 第十一章 唐肃宗灵州即位 第十二章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第十三章 元世祖忽必烈与六盘山 第十四章 康熙亲征噶尔丹到宁夏 附录一 赫连勃勃与大夏国 附录二 西夏十代皇帝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 外戚操纵登上皇位的李谅祚 李秉常的短暂人生 西夏鼎盛时的李乾顺 平静了大半个世纪的李仁孝 西夏衰亡始于李纯祐 篡位皇帝李安全 禅位皇帝李遵顼 忧悸而死的李德旺 亡国皇帝李睍 附录三 安西王忙哥刺与安西王府 附录四 明代庆藩朱梅封王宁夏 后记 试读章节 秦始皇巡幸北地郡,出入萧关,他要慰劳驻守在这里的将士。当时的萧关,是关中北出塞外的军事要隘。自秦昭襄王灭义渠戎国,筑长城以防御北方匈奴民族南下,萧关不但成了秦国的界关,而且成为北地郡最高军事武官——督尉的驻守之地。过鸡头山,即穿越六盘山腹地峡谷(唐代制胜关,今泾源县西峡),秦始皇还要祭祀山神。鸡头山即六盘山,是华山以西著名的神山,关中西北的天然屏障。六盘山下的朝那湫,宏大而壮阔,是黄土高原上著名的湖泊,东西数十里的水域显示了一种远古的神奇,当时有关西“神泉”之称,是古代帝王们向往和祭祀的地方。秦始皇要祭祀圣水之神。秦始皇这次出巡西北,对于山水的祭祀,举行了许多隆重的纪念性活动。因六盘山的雄伟,朝那湫的神奇,秦始皇怀着虔诚的心态去祭拜。 先秦时期的宗教思想对秦始皇影响很大。《尚书》里已记载帝舜每五年要巡狩天下四岳,到大禹治天下时,仍尊崇这种习俗。到了周代,《周官》里明确记载: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域内的名山大川。但在五帝至秦以前,天下名山圣水或在诸侯,或在天子。天下没有统一,就没有统一的约定俗成的祭祀范式,使得山川祭祀呈无序状态。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各地祠官常奉天地名山大川已直人国家名录,天子祭祀与诸侯祭祀山水之地,已由政府颁布在案。当经历了春秋战国的演绎之后,祭祀山川对于天子和诸侯来说,已成为一种与政治相伴随的宗教文化现象。追溯秦国自秦襄公以后历代秦王,这种祭祀宗教思想已经约定俗成。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这种祭祀宗教思想更浓,达到了顶峰。秦始皇十分推崇名山大川的祭祀与天地山川神祠的祀拜,尤其是代表和象征国家祭祀山川名录的出台——岳山与朝那湫。 《秦集史》里记载,秦朝列入的名山和名川:华山以西有名山七处、名川四处。这七处名山之一就是岳山。远古时期的六盘山,曾称吴山,吴山又称为虞山、喻山、俞山或岳山。缘此,华山以西的六盘山,就成为秦朝国家选定祭祀的神山。秦始皇巡视西北边地,自然要到六盘山祭祀。四处名川,其中之一就是六盘山下的高原湖泊朝那湫。汉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里,追述了秦朝的祠祀制度:“自华山以西,名山七,名川四。”已经记载了历史上华山以西的名山大川,说明在秦代,朝那湫就是国家认定的重要祭祀地。因此,《汉书·地理志下》载:“朝那……又有湫渊祠。”《汉志》里记载:“朝那有湫渊祠。”清代学者王先谦在他的《汉书补注》里说:“钱坫日:即朝那湫也。祠在今宁夏固原州东十五里湫渊祠。”王先谦说的朝那湫方位是对的,只是距离上有出入。这里的“湫渊祠”,就是修建在朝那湫的供祭祀用的建筑。早在先秦时期,秦国就在朝那湫境内设置宁夏境内较早的朝那县。朝那县的名字或许就是因了朝那湫而来。司马迁跟随汉武帝亲往固原并登上六盘山,他在《史记·封禅书》里写到:“湫渊祠朝那。”苏林注解说:“湫渊在安定朝那县,方圆四十里,停不流,冬夏不增减,不生草木。”可见,朝那湫是一处神奇的地方。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学者,也是将“朝那湫”列人历史上“山川之神”祭祀之列的。 中国历史早期,六盘山(陇山)东西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以陇山为中枢,陇东庆阳的周祖文明、陇右天水的伏羲文明、陇山以南宝鸡神农炎帝文明拱围着陇山,六盘山与六盘山下的朝那湫是山水相依的“神山”“圣水”。秦始皇祭祀六盘山和朝那湫,与当时秦朝的历史背景相吻合,也与秦始皇自身的宗教思想相一致。直到明代,文人的笔下仍可看到朝那湫对当地祭祀文化的影响。《嘉靖固原州志》里记载说:朝那湫,是春秋时秦国人“诅楚之文,投是湫也”的地方。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派说客张仪准备阴谋进攻楚国,为使这次军事进攻取得成功,秦王曾献文于朝那湫神,即派人先行前往朝那湫焚烧祭文。献文的大意是说:“敢昭告于巫咸大神,以底楚王熊相之多罪。”可见宗教意义上的朝那湫之神为“巫咸”。明代人赵时春说:“巫咸,相传为朝那县令。”史书对于“巫咸”的记载有多种说法:黄帝的神巫,帝尧时的人等。屈原《离骚》里就有“巫咸将降兮”的描述。如果说,秦惠文王时已派人祭祀于朝那湫,那么,秦始皇祭祀朝那湫,就已是天经地义的事。 从宗教意义上追溯六盘山与朝那湫,旨在追溯秦始皇祭祀六盘山与朝那湫的经历。 从五行讲,秦朝“德水”,秦始皇祭祀朝那湫更有特殊意义。他巡视西北,不仅有专门行宫,而且祭祀朝那湫之前,已在朝那湫建有专祠。依《秦集史·宗教志》记载秦朝祭祀,“祠之必在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日‘畴”’。我们考察朝那湫遗址,六盘山与朝那湫的位置,正与此吻合。 追求神异,原本是秦始皇的一种复杂心理。《汉书·五行志》记载:“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是岁始皇初并六国,反喜为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像之。”“反喜为瑞”,就是这种追求神异心理的写照。秦始皇时期十二金人的销铸原因,有“弭兵”说、“弱民”说、“翁仲”说、“仿效圣王”说、“废弃铜兵”说等等。而“符瑞”说就是其中重要一说,将秦始皇的统一与金人的显现联系在一起,便有了“符瑞”“祥瑞”之说。其实,这与秦始皇祭祀心理有深层关系。不管怎么说,神异现象出现了,而且是在秦国发迹的地方,秦始皇能不在意吗?铸造十二金人,在“以示庆贺”的同时,同样寄托了他的情思。当然,秦始皇更多追寻的还是靠近大海的蓬莱、方丈、瀛洲,寻找的是长生不死之药,体现的是方士神仙的思想。P36-39 序言 历史时空的浓缩 写《历代帝王在宁夏》这本小册子之前,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曾经熟读过的伟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这首词里,毛泽东笔下的伟人,都是在中国历史上有过重大作为的一代帝王,他们为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过卓越的贡献,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出现在毛泽东笔下的帝王,是毛泽东站在历史的峰巅对两千多年间中国的历史进程梳理后提出来的。词中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他们的经历都与宁夏有过关联,都在宁夏的大地上驰骋并施展过他们的伟大实践,留下了让后人追念的历史功绩,也留下了扭转乾坤的一座座丰碑。由这些历史人物,我们看到了宁夏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曾经的重要作用。这些帝王在推进中国历史进程的过程中,也丰富了宁夏数千年间的地域文化。 今天,当我们追溯宁夏的历史时,这些曾经与宁夏历史进程相关的历代帝王,就如同一座座雕像伴随着时代走进丰富多彩的宁夏地方历史文化时空,走进我们绵延不绝的视野中:人文始祖黄帝,战国时期秦国的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两汉时期的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第二次统一全国的隋文帝,唐太宗李世民、唐肃宗李亨,蒙元时期的成吉思汗、忽必烈,亲征噶尔丹在宁夏的康熙皇帝,等等。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经历了近二百年的西夏割据政权演绎的十代割据性统治者,与辽、金一样,从历史的演进看也是值得一写的;还有十六国时期的割据政权之一赫连勃勃,特殊时期的元代安西王忙哥刺,明朝分封于宁夏的庆靖王朱梅。对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撰写,以帝王的附录形式出现。 西夏的这段历史较为特殊:一度与辽、夏、金形成鼎立;金灭辽后,向南推进,迫使宋朝的政治中枢南迁;蒙古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灭金统一南宋,元朝建立。西夏灭于成吉思汗,却没有被宋、辽、金所灭。当时中国的这种政治格局,为西夏提供了活动舞台,也是宁夏历史上的一段特殊经历。西夏与宋朝的关系,从大文化背景上并没有完全脱离,与历史上的一些割据政权不完全一样。主要表现在,新帝登基要报宋朝册封;皇帝病逝,要向宋朝报丧;谅祚要推行汉化,也要向宋朝上表呈报;秉常要恢复蕃礼,也要向宋朝上表请求。除了战争之外,和平安宁时期的“和市”“岁赐”,更是彰显了传统意义的联系。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封皇子忙哥刺为安西王,驻兵六盘山,负责统一南宋的重大军事战略,特殊背景下赋予了他特殊的权力。据史书所载元代初年的大背景以及近年安西王府的考古发掘看,安西王忙哥剌虽非一代帝王,但他行使的权力和当时的特殊待遇,实际上扮演了相当于帝王的角色。作为对宁夏的历史文化发展有过重大作为的安西王忙哥刺,我们将其作为元代帝王的附录收进来,以增强后人对元代初年这段特殊历史的了解。明朝就藩于宁夏的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梅,在宁夏数十年,衍生成一个特殊的贵族阶层,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些帝王们的活动经历跨越了数千年的时空,折射的是丰富多彩的大历史和大文化的来龙去脉。宁夏的历史地理位置特殊,这些帝王们在宁夏的经历,其过程并非仅仅和宁夏,更和当时中原政权的整个社会大背景密切相关。因而,展示这些有作为的帝王们在宁夏的经历,不但是对宁夏历史文化走向的直接而深层次的了解,在某种程度上对当时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特殊经历同样有着解读的作用。 后记 200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 半个世纪的历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应该是一束小浪花:但对地域与时空意义上的宁夏来说,数十年间经济与社会发展,政治与文化繁荣的经历,却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尤其是改革开放这三十年的流金岁月,托起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宁夏,再现的是黄河文明的底蕴和胸怀。 五十年如同人生的收获期,是大事,是喜事,是载记史册的盛事。追溯宁夏的历史文化,彰显宁夏的地域文明,与国家实施的走出去文化战略是一致的,价值和意义俱在其中。我有幸赶上了这趟喜事,忝列其中,参与了《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之一《历代帝王在宁夏》的撰写。书稿成型后,呈请著名地方史专家吴忠礼先生费神审阅,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修改意见,非常感激。同时,责任编辑杨过、李颖霞女士也花费了不少心血,工作极为仔细认真,为本书大为增色,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紧,加之自己学力有限,舛误之处难免,恳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薛正昌 2008年三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