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解读“亚洲第一当代舞团”“世界一流现代舞团”——云门舞集的舞和舞者。全文完美地诠释了云门舞集创办之初的口号:中国人作曲,中国人编舞,中国人跳给中国人看。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云门之舞举世无双。它呈现独特,成熟的中国编舞语言。这项亚洲舞蹈进化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威廉?弗赛的法兰克福芭蕾舞团对欧洲古典芭蕾的影响。
全书以精美摄影作品与林老师随性的文字贯穿始终,相得益彰,令人赞叹。
作者点滴的记录,真实细致地反映了云门舞集欧洲巡演的台前幕后,让读者对这个世界级的工作团体有了更进一步地认识,也对他们的舞台表演产生了极大的、渴望观看的兴趣。
如果你对表演艺术,以及这个以世界为舞台的人生,有过想象和好奇,那么,就跟林老师,和云门一起,去欧洲流浪。
云门的舞者很习惯奔波,仿佛舞者的生涯就是一出“流浪者之歌”。
去年的欧洲巡演过程中,老师每天写日记,记录幕后的点点滴滴。
这是第一次,我们可以窥见云门这个世界级的工作团队及舞者舞台下的真实生活,了解云门舞蹈之所以精彩的原因;并且借由老师的双眼,以一种宽阔的视野看舞,看世界,看云门。读者读到舞,也读到了旅途中的风景。
本书让大家对于这个“逐水草而居”的行业,能够多一点认识。
序
2007. 5.19 → 5.24
台北→澳洲悉尼
月亮碎片里舞狂草
悉尼歌剧院
蹲下来就自由了
硬脖子
快跑!快跑!快跑!
2007. 5.24 → 6.3
澳洲→德国威斯巴登、刘易斯哈芬
干扁四季豆与芍药
威斯巴登国际五月艺术节、威斯巴登黑森州立剧院、刘易斯哈芬法兹堡剧院
舞者像大象
不能看肚脐眼跳舞
服装管理 子宜的话
坐巴士去跳舞
保树说
流浪者之歌
遗憾与歉疚
掌声
《狂草》的音 沈圣德
无我
2007. 6.3 → 6.10 6.17
德国→俄罗斯莫斯科
前进莫斯科
莫斯科契诃夫国际艺术节、墨索维埃剧院
黄金灾难
流浪稻米的故事 卢健英
戏要常带三分生
魂魄
班门弄斧
尊严
温柔之必要
告别与眷恋
2007. 6.10 → 6.17
俄罗斯→葡萄牙里斯本
看海的日子
繁花的犹大
辛特拉艺术节、欧加·卡德佛文化中心
对外人的想象
花落知多少
辛特拉演《水月》
五条好汉在一班
技术总 /灯光设计 桃叔的话
制作经理 李查的话
舞台技术指导 驹爷的话
舞台 督 大侠的话
2007. 6.17 → 6.23
葡萄牙→英国伦敦
Chinatown的老虎
沙德勒之井
沙德勒之井剧院
手机与粽子
美香往生
自己的一把尺
《狂草》的纸与墨 陈品秀
伦敦 明年见
忘不了的画 张爱玲
2007. 6.23 → 7.1
英国→西班牙巴塞隆纳
西班牙水舞
Gaudi 在台北
高第与圣家堂
巴塞隆纳葛瑞克艺术节、花市剧院
穿黑套装的女人
各部门忙乱有序的日程表
所有人员乱七八糟的不同航班
希腊剧场的圣兽
Olé
花市剧院
城市与传奇
佛堂
2007. 7.1 →
西班牙→台北
回家啰!
伤情
再见,杨导 顾尔德
回家
2007年云门春季国际巡演名单
舞者像大象
在《芭蕾评论》季刊读到一则五十年代的故事:
乔治·巴兰钦召开记者招待会,纽约市芭蕾舞团舞者都穿上最好的行头列席。记者问:?“你付他们多少薪水,让她们穿得这么美??”巴兰钦说:?“舞者就像大象……?”大象?舞者们互望一眼。巴兰钦不慌不忙:?“她们吃花生度日。?”一语双关:薪资菲薄,舞者真的也吃得很少。
读到这里,听到市政厅广场自鸣钟叮当响起(不知有没有小人出来报时,像布拉格和慕尼黑?)我放下杂志,准备上工。今天是首演。
舞台已经搭好。灯光还在奋斗。
22日,悉尼首演后的酒会里,歌剧院节目总 邀约云门再来。两天后的悉尼晨锋报舞评表示,《行草 贰》令人兴奋战栗,《狂草》更上层楼,?“云门是个神奇的舞团,希望很快再来,演更多场。?”
这些,灯光设计张赞桃,灯光助理黄羽菲,和制作经理李永昌都不知道。首演后一大早,他们提早奔赴德国,与莫斯科来的技术指导林家驹在威斯巴登会合。那天晚上,歌剧院请他们看加拿大特技团演出。重点是,演完后特技团拆台,然后云门连夜装台,直至天亮。
威斯巴登对技术组而言,是个灾难。
《狂草》服装在歌剧院清洗,褪了一层色。原因不明,也许是本地的水质和染料起了化学变化,彷佛?“墨分五色?”的意念,也体现在服装上。改了暖色灯光纸补救,男生还好,女生上身紧身衣和下半身的裤子,看来就是两截!观众不觉,我坐立难安。
海外巡演,人坐飞机,道具坐船,为了省钱,要三个月前起程。《狂草》道具,澳洲一套,欧洲一套,美洲一套。悉尼墨纸演出完美。威斯巴登这套出了问题,演出前输送墨汁的管子爆了,工作人员急得冒汗抢救。演出延迟十分钟。
没有技术排练,没彩排,匆忙走台,就开演了。然则,舞者从容演出,看不出时差的影响,也感觉不到演出前后台的混乱。观众欢声雷 ,漫长的谢幕。去年在柏林看过《狂草》的观众,觉得舞者更精进了。
不能看肚脐眼跳舞
服装管理子宜,花了一整天,针针线线,紧张地修改备份服装,为每个舞者合身。《狂草》恢复原貌(拍手拍手拍手!)适应了舞台与灯光(昨天没技排,彩排),舞者演出辉煌,墨纸也出色,观众的掌声比昨夜绵长热烈。
伍尔兹堡艺术节总 来电,舞团今年排不出时间去,明年一定要去,要欧洲首演的节目。威斯巴登艺术节说,《狂草》愈看愈好,明年节目新旧不拘,但要比《狂草》好才有意义。唉,大家都很辛苦!
在以色列巴希瓦Batsheva舞团的李敏,飞过来跟我们上了一堂课,希望能进云门。很好的身手,个 也好,我们都喜欢他。但,李敏拿中国护照,很难。
大陆舞蹈训练是全世界第一的舞蹈重工业。单单北 舞蹈学院就有几千名条件优越、技术了得的年轻舞者,只等凑齐出色的编舞家就要窜上全球舞台。他们即使不来台湾工作,也要来台湾演出。台湾舞者啊,不能再看着自己肚脐眼跳舞,打开眼睛!不只中国,全世界的好手都是你竞争的对手啊!
伦敦泰晤士报记者飞来看了两场表演,下午作了两小时访问。讲完话,心中怅然。
为了二月澳洲的巡演宣传,在台北接了十八个电话访问,每次三十分钟。为了七月的北 公演,四月里赴北 ,?“关在?”钓鱼台宾馆,每天接受访问,二十个。
作梦也没想到会活成这个样子。东奔西跑,老朋友难得相聚,记者竟成为?“聊天?”的主要对象。人生荒谬莫过于此。 明年起,可不可以只作记者招待会,不再接受专访。
可不可以?
服装管理 子宜的话
舞者的服装常常需要作调整。很多时候虽然舞码一样,但是也许舞者不同──就算是同一位舞者,身材也可能有变化,因为跳不同的舞用到的肌肉不一样,所以在不同的阶段、不同时间(有时相差一两星期),舞者身材也会稍有不同。农历年假回来,舞者都会略胖,腰围要放宽;两周后又瘦回来,腰身要缩紧。因此,后台的缝缝补补,是不可免的。
然而,后台的支持工作不只是服装这一项,我们还要准备许多东西。除了基本的医乐箱之外,根据不同的舞码,有时要作一些特别的准备;例如《流浪者之歌》,要帮在米幕、米雨中表演的舞者准备皮肤过敏的药,《水月》则要准备毛巾、浴衣,让水淋淋的舞者擦拭,以免遇冷空气感冒。有时出国的时间较长,连超音波机器、按摩床都要带着上路。
还有一些观众想象不到的小细节。《流浪者之歌》在台前定立九十分钟的求道人,要承受头顶上方不断倾泻而下的米,头部和合什的双手都很容易受伤。于是我们发展出一些?“小撇步?”,在饰演求道人的王荣裕头上事先涂一层南宝树脂保护,手则贴上一圈又一圈的透明胶带,以降低受伤的可能 ;从他上台前、演出到演完卸妆,已发展出一套身体保养的流程。此外,求道人通常会比其它舞者提早开始准备,因为他要静心,设法融入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里面,同时间我们会帮他备好枇杷膏,防止届时舞台上不断落下米的粉尘令他咳嗽。演出结束后,久站的身体是冷的,自己走不下来,必须有人搀扶。到后台后,我们要赶快提供蔘茶、热水和红外线房间,让他恢复体温。最后的耙米者也是,由于长时间用同一姿势耙米,不但汗水不断滴落,也没有办法自己走下台,同样需要有人搀扶。这些是台前的观众看不到的。
因为我的工作 质和舞者关系密切,舞者的状况通常我是最了解的。有时候,如果舞者在台上受了伤,除了短暂在后台的时间能为他冰敷,一上了台,又是一位专业的艺术表演者,没有人看得出他受了伤。舞者的意志力,真的很令我佩服。
记得几年前到布拉格表演,几乎全团的舞者都拉肚子,严重的还必须到医院打点滴。老师本来要取消表演,但舞者们不肯,照常上台。我记得那天从舞台到厕所都一路保持清空,因为舞者一下场就跑厕所,或是蹲在旁边很难过的样子。但是当天的舞跳出来却非常好看,跳完之后每个人的眼眶都是红的,很感 。
舞者的生命在舞台上,而我们就是从旁尽力地协助而已,期望舞台上的生命力可以更完美地传达给每一位观众。
坐巴士去跳舞
比利时罗莎(Rosas)舞团后天在威斯巴登艺术节演出,我们看不到。今天?“拔营?”。
云门近年来习惯飞到一个城市演一个礼拜,很少坐巴士穿境过城。今天到车程七十五分钟的刘易斯哈芬市(Ludwigshafen),是本次巡演唯一的巴士之旅。
德国高速公路不限速,千顷葡萄园像翠绿的河流在车窗外急速滑过。远处曼兹(Mainz)城褐红的教堂从绿地拔起。在没有汽车的时代,那高耸的塔尖,对跋涉在原野上的旅人,应该是震荡心灵的召唤吧。
1981年,云门初次来欧,就是到德国。头几天,我们看着车窗外的金黄秋叶,满心欢愉。看到大教堂,就有人拿出照相机;不能相信我们来到遥远的欧洲演出!日复一日,坐着巴士,不再贪看窗外的风景,倒头就睡;不睡的时候,双眼茫然,或者含泪。
那是90天71城72场的恐怖之旅。天天坐三四小时的巴士,下车,上课,上妆,演出;演完,卸妆,上车,昏睡,或者用衣服蒙着头偷偷流泪。 在那个匮乏的时代,我们一无所有,除了肉身,梦想,与执念;可以累死,可以痛哭,就是不许自己垮下来。每一场演出,我们都让观众跳起来欢呼。每一场。
第一代云门舞者如今都过了五十。老友聚会,谈起旧事,当年的苦难变成自嘲或相互取笑的材料。有时依然含泪,却是骄傲与尊严。
二月,我去看美香。癌细胞刮走了她脸颊的肉。虽已久病,却比年轻时达观。忽然,她说:?“我躺在床上,想我这一生,只有在云门那段时间,真正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说完,灿然一笑。
五月,美香进了荣总。
我相信,信仰会给她力量;希望她心中平静,没有苦痛。
美香加油!
保树说
从威斯巴登到刘易斯哈芬,有点像谪仙。二战末期被炸得最彻底,战后重建的工业城,没有古迹,没有气派,好的是物价低廉,不像威斯巴登商店橱窗陈设低调高雅,只宜观赏,不可 心。
但是,像德国每个城,总有绿树,有公园(法律严格规定)。莱茵河畔的森林公园,古木参天,连空气也是绿的,走一趟两小时,或者三小时,因为草丛的兔子,树梢的鸟鸣,低掠而过的斑鸠,总让人驻足。
我诸多春秋大梦里有一个狂想:发大财,在台北闹区买一块地,种大树,挖水池,铺草皮,没有亭台,只有木椅让人歇息。
保树来探班。他曾在云门待过两年,现在邻近的Darmstadt城歌剧院舞团。德国四年,保树变得精壮饱满,更有自信。
他说舞团里有德、法、义和希腊舞者。他跟同事们学了不少东西。?“很奇怪耶,林老师,?”保树说,?“他们什么都知道。?”他们熟知所有的植物,还知道许多药用根叶,知道几乎所有疾病和身体的细节。他们读字,连香烟盒上的字也读,要弄清楚尼古丁含量。他们真的可以读食谱,就烧出一顿饭耶!
这些年轻舞者,保树兴奋地告诉我,关心伊朗、伊拉克、非洲和缅甸的状况,也会因为巴勒斯坦问题辩论起来。
在德国他常看到老师带着小学生在美术馆讲历史,在树林里辨识植物。保树问,为什么台湾不这样?
我跟保树说,台湾在这方面也在加强。只是升学主义总碍在那里。我问他,很多事情在台湾都可以知道的,你为什么像发现新大陆?他抓抓头说,在北艺大时只关心跳舞,在四合院哩,同学们去哪里玩,就跟着去,学科常是抄抄网络找来的材料交报告。
保树今年30,对知识充满热切的好奇。每周两次跟家教学德文,发音勇敢而正确。他说,他现在看表演很专心,看完演出,他一个人走,给自己时间沉淀,不急着跟人讨论,也不急着赶车。
在云门时,保树瘦巴巴的,常因胸闷,跳不下去;他说他心脏有问题。我问他最近可好。保树很不好意思,说他其实没心脏病,那年他和宗龙排练完就去打电 ,耗网咖,常常搞到清晨三、四点,第二天排《薪传》,几回合就崩了。
我告诉保树,这回云门到欧洲,带了两 多本书,要他到剧场挑几本回去读,等云门明年来德国再还。
P24-31
没想到会变成一本书。
云门营销部多年建议,我应该写些东西,放到云门网站,跟云门之友讲讲舞团国外巡演的事情。她们说,连我们也不清楚啊。
事实上,表演艺术在我们的社会仍是一个陌生的行业。许多人以为云门舞者才华洋溢,到戏院化好妆就可以上台起舞。更多人认为场场满座,一定赚翻了,或者,?“你们一天到晚到世界各地去玩,好好喔!?”
全然不是如此。以2007年为例,云门在国内演出二十七场,海外有十国十九城四十九场的公演。年初有澳洲之行,春暮再赴澳洲、俄国、欧洲,以及香港、北 ,秋天则有美洲之旅:加拿大、美国、巴西。结果,农历除夕在澳洲伯斯,端午在伦敦,中秋在魁北克吃月饼。年初到年尾,拖着行李跑江湖,到了每个地方,下飞机就是工作。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不说出来,外人当然无法了解,连舞蹈科系学生也没观念。
久未写作,这回下了决心,五六月的七周巡演,我就老老实实每天在旅馆、剧场,甚至在飞机上写字。希望这本书让大家对于这个?“逐水草而居?”的行业,能够多一点认识。
十年了吧,联副主编陈义芝不时向我邀稿,?“写写你在国外演出的状况都好。?”这回我真的写了。他真的四十一篇全登。没想到的是,这一系列文字竟成为他联副二十六年功成休退前最后登用的几篇文章之一。
我是计算机文盲,贞妮斯在旅途公忙之中,加班帮我把潦草的手迹打成美丽的文稿,传回台北发表。她是第一位读者,也是热情的编辑;许多宝贵的建议,我都照单全收,一一修改。而台北办公室里,Becky负责接?“球?”,将传回的图文挂到云门网站,送到联副发表。我一路写,一路改,回到台湾,福英接手,校稿,修稿,非常辛苦。
我也不拍照。多亏蒋勋、赞桃和云门诸友慷慨提供他们的照片,来丰富这册只有几万字的小书。
大块李惠贞小姐,文章见报就隔海邀书,和美编谢富智用细心和创意让本书有了活泼光鲜的面貌。
在出书之际,我要向他们诚恳的致谢,也希望读者们阅读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