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的杰作。这本书反映了沙皇俄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本书描写的男主人公取赫留朵夫知道卡秋莎 ·玛丝洛娃被诬告犯杀人罪,内心不安。以前,他曾在姑妈家诱奸了玛丝洛娃,这也是玛丝洛娃后来堕落,成为妓女的主要原因。聂赫留朵夫良心发现,在为玛丝洛娃奔走申冤,上诉失败后就陪她去西伯利亚流放。聂赫留朵夫的行为感动了玛丝洛娃,她重新爱上了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地位,玛丝洛娃拒绝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合。两个主人公都达到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复活”。
在法庭上,作为陪审员的贵族青年涅赫留朵夫认出了受审的女犯玛丝洛娃就是十年前温柔俏丽的初恋情人卡秋莎。为了赎回自己的罪过,为了缔结自己和玛丝洛娃的幸福,涅赫留朵夫开始奔走解救。涅赫留朵夫真的能洗脱玛丝洛娃的罪名吗?真的能挽回玛丝洛娃的心意吗?真的能拯救他们的灵魂吗?
不过到了傍晚,她有事不得不到他隔壁的房间里去,为当晚在这里留宿的客人铺床。涅赫留朵夫情不自禁地跟她走了进去。
她抓住枕套,回头朝他微微笑了笑,但已不是原来的那种轻松愉快的笑,而是一种恐惧的可怜巴巴的苦笑,仿佛向他表示,他这样做是要不得的。他一时间愣住了,他对她真正的爱的声音毕竟还在微弱地响着;但他的内心还有另外一个声音:别错过自己的享乐!于是他坚决地走到她跟前去,可怕的无法抑制的兽性情感已经彻底把他抓住了。
他把她强行按到自己身边坐下。卡秋莎哀求他放手,一边叫,一边挣脱身子,而门外真的传来了脚步声。
“我晚上去找你吧,屋里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吗?”涅赫留朵夫说。
“您在说什么?千万别这样,别这样。”她虽然嘴上这么说,可是神情却是激动而慌张的。
黑夜降临了,人们都安睡了。涅赫留朵夫知道玛特辽娜现在在姑姑的卧室里,女仆屋里只有卡秋莎一个人。户外是潮湿、漆黑、温暖的夜,空气中弥漫着白茫茫的迷雾。涅赫留朵夫走下台阶,来到女仆屋的门口。他的心在胸膛里怦怦直跳,他时而屏住呼吸,时而长叹一声。
女仆屋里,卡秋莎独自坐在桌旁沉思。她木然地坐了两分钟光景,这才抬起眼睛,微微一笑,又摇摇头,仿佛在骂自己,然后眼睛又呆呆地望着前方。
涅赫留朵夫站在那里瞧着她心事重重的脸,不由得怜惜起她来,但这种怜惜却反倒加深了他对她的欲念。他敲了敲窗子,她像触电一样浑身打了个哆嗦,脸上露出了恐怖的神色,接着她跳起来,走到窗前,把脸贴在玻璃上辨认,认出是他。他朝她微微一笑,她也迎合着一笑,脸上的恐惧却没有消失。他想招呼她出来,她没有答应。
涅赫留朵夫离开了窗口。雾很浓,一片似乎是红色的灯光从浓浓的黑夜中照出,河上发出古怪的响声,院子里有一只公鸡叫起来,不久,远处村子里的鸡鸣就合为一片。
涅赫留朵夫在房子转角处来回走了两趟,好几次踩到水塘里,又回到女仆屋的窗边。卡秋莎依旧坐在那里,心神不定的样子。他敲了敲窗子,她没有看是谁在敲,就从屋里跑出来。他在门廊里等她,他们在门廊的转角处相遇,拥吻。突然传来玛特辽娜怒气冲冲的声音:
“卡秋莎!”
她从他的怀抱中挣脱出来,回到女仆屋里。一切又归于寂静。
涅赫留朵夫从前门台阶回到房子里,但无法入睡。他脱了靴子,光着脚走到卡秋莎的房间门口,旁边就是玛特辽娜的房间——老女仆发出了鼾声。起初他听到玛特辽娜安静地打着鼾,就想进去,谁知玛特辽娜咳嗽起来,翻了个身,床便嘎吱嘎吱地响了一阵子。
他屏住呼吸,一动不动站了有五分钟光景。等到一切又沉寂下来,又听见了安静有序的鼾声,他就尽可能脚步轻轻地往前走,一直走到卡秋莎的房门口。一片寂静,显然她还没有睡,因为听不见她的呼吸声。他低低地唤了一声“卡秋莎”。她立刻跳起来,走到房门边,生气地劝他走开。
“您怎么可以这样呢?您的姑姑会听见的。”她这样说,但他看出她是违心的。
他恳求她开门,她顺从了。于是她拉开门闩放他进去。
他一把抱住她,她只穿着一件又粗又硬的衬衣,露着两条胳膊。他把她抱起来,走出房门。 “您这是干什么呀?”她喃喃地说。
他不理她,一直把她抱到自己房间里。
“别这样!您放手!”她说。
P18-19
世界上的经典作品,都是沉甸甸的,它们是经过岁月磨砺而沉淀下来的作品,是经过时间检验而存留下来的作品。大浪淘沙,江水滔滔,留下来的就是闪闪发光的金子。当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书山书海,当我们走进眼花缭乱而又令人喘不过气来的书店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点迷茫,会有一点忧伤。我们也许会有一点点惊讶:这个世界的书真是太多太多了。但当我们冷静下来的时候,另一个声音会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好书的确是太少太少了。
任何一个没有阅读经验的人,都不会懂得多与少的辩证关系。任何一个没有鉴赏能力的人,都不会懂得该如何去选择最好的书。但一个基本的常识会帮助我们按图索骥,去寻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和最好的书籍,那就是去阅读经典。这是最可靠的最实用的阅读经验。而经验,则是一代一代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这些质地高贵的经典,传承的就是我们人类宝贵的经验。
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人终身受益。但我们必须承认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从气质上便可看出。读书人的气质是读书人的气质,这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成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了他们这些毛坯而言,是毫无魅力的,甚至是丑的,然而,读书生涯居然使他们获得了新生。依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贵重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读书不仅可以培养人良好的气质,而且也能让人长精神。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靠的就是精、气、神的支撑,而那些好书就是源源不断提供精、气、神营养的所在。
读书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令人心旷神怡的部分。我们在书的世界中流连,在书的世界中陶醉,在书的世界中静听自己生长的拔节声。书还给了我们抚慰,给了我们安宁。我们在与书的对话中释放了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所带来的忧郁与苦闷。书成了我们的良师益友,成了可以与之窃窃私语的知音。在阅读中,我们获得了更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精义、神髓与真谛。
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一千本好书,就是一千轮太阳。灿烂千阳,会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也会让这个世界所有的秘密在我们面前一览无余地展开。